-
题名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颈椎形态对康复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陈思思
周璇
李欣
宋圆圆
周叶
杨晓颜
杜青
-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
上海市实验学校
-
出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62-1065,1078,共5页
-
基金
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ZY(2021-2023)-0201-05)
上海市崇明区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CKY2021-50)。
-
文摘
目的:观察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颈椎矢状面形态特征与康复治疗后Cobb角的变化,分析不同颈椎分型对康复治疗疗效的影响,研究颈椎形态在脊柱侧凸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于上海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随访的67例女性AIS的基本信息及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测量其颈椎前凸角、颈椎矢状面形态、康复治疗前后的冠状面Cobb角,计算Cobb角改变量。根据颈椎矢状面形态,将患者分为颈椎前凸组和颈椎后凸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Cobb角的变化量。以康复治疗后Cobb角变化量为因变量,女性AIS患者治疗前年龄、身高、体重、颈椎后凸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颈椎后凸与康复治疗后Cobb角变化量的关系。结果:67例女性AIS中47例(70.1%)存在颈椎后凸。康复治疗后,颈椎前凸组与颈椎后凸组的Cobb角改变量分别为﹣16.4°(﹣28.5°,﹣9.2°)、4.3°(﹣2.1°,9.0°),颈椎前凸组的Cobb角改变量较颈椎后凸组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线性回归结果表明颈椎后凸、身高是康复治疗后Cobb角变化量的影响因素(b=0.329,b=﹣0.440,P<0.05)。结论: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多存在颈椎后凸,这种改变不利于生长发育期通过康复改善脊椎畸形角度,这可能与人体生物力学的结构,侧凸患者本体感觉受损相关。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康复治疗中,建议加强对颈椎矢状面形态的评估,针对性进行姿势管理和居家康复指导,从而提高康复治疗疗效。
-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颈椎矢状面形态
COBB角
-
Keywords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cervical sagittal alignment
Cobb angle
-
分类号
R493
[医药卫生—康复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