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畸形的评估与治疗现状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浩然 李博 +2 位作者 陈锴 陈绍丰 李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0-676,共7页
颈椎在脊柱中活动度最大,其发生病变带来的生活质量下降也在脊柱疾患中最严重。颈椎畸形较之于其他颈椎疾患症状更为严重且预后较差。本文简述了颈椎畸形的分类及病因、影像学参数的测量与评估、临床治疗选择和预后,并阐述了其评估系统... 颈椎在脊柱中活动度最大,其发生病变带来的生活质量下降也在脊柱疾患中最严重。颈椎畸形较之于其他颈椎疾患症状更为严重且预后较差。本文简述了颈椎畸形的分类及病因、影像学参数的测量与评估、临床治疗选择和预后,并阐述了其评估系统和手术治疗现状。对于颈椎畸形而言,目前尚缺乏普遍接受的分类和评估系统,手术指征也不明确,尚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畸形 后凸畸形 矢状位失衡 截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内固定治疗儿童颈椎畸形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浩 李承鑫 +5 位作者 张学军 郭东 范敬一 刘虎 孙记航 潘少川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研究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内固定治疗儿童颈椎畸形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骨科CT确诊的22例颈椎畸形伴上颈椎不稳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3D打印技术建立颈椎个体化3D打印模型,在模型上进行模拟置钉及内固定手术,... 目的研究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内固定治疗儿童颈椎畸形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骨科CT确诊的22例颈椎畸形伴上颈椎不稳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3D打印技术建立颈椎个体化3D打印模型,在模型上进行模拟置钉及内固定手术,获得个体化置钉数据,再进一步术中辅助真实手术,采取一期后路矫形及内固定治疗。结果22例均采取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术中置钉进行内固定手术,全部置钉成功,无椎动脉及神经根损伤,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术后随访时间3~23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后寰椎齿突间隙(ADI)明显缩小,延髓颈髓角(CMA)明显增大,延髓腹侧受压明显减轻或消失,无手术死亡,1例二次植骨融合,1例同期行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1例行枕骨大孔减压术,1例行寰椎后弓切除减压。结论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螺钉内固定可提高置钉成功率,有效保护椎动脉及神经根,提高安全性,特别是对儿童颈椎畸形的治疗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畸形 内固定器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颈椎过伸的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畸形1例报道 被引量:2
3
作者 郑国权 王天昊 +2 位作者 宋迪煜 王征 王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40-943,共4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主要累及中轴骨及关节,常从骶髂关节向头侧逐渐进展,晚期常易出现胸腰段后凸畸形。部分AS患者常常累及整个脊柱的强直,包括颈椎、胸椎、腰椎的强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颈椎畸形多为颈椎后...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主要累及中轴骨及关节,常从骶髂关节向头侧逐渐进展,晚期常易出现胸腰段后凸畸形。部分AS患者常常累及整个脊柱的强直,包括颈椎、胸椎、腰椎的强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颈椎畸形多为颈椎后凸畸形,如颌-胸畸形(chin-on-chest deformity),而颈椎过伸畸形相对较为少见,畸形不严重者多无需外科干预。我们在临床中可以遇到某些极特殊的病例,胸腰段后凸畸形很大,但颌眉角(chin-brow vertical angle,CBVA)增大幅度不大,甚至仍然在正常范围。究其原因在于人是直立动物,当存在严重胸腰段后凸畸形时,需要伸髋或屈膝(关节未融合)以获得相对的平视功能,而极少数人则通过过渡抬头,即颈椎过伸来获取平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后凸畸形 骶髂关节 中轴骨 外科干预 颈椎畸形 颈椎后凸畸形 患者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纤维瘤病性颈椎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洋 袁文 +4 位作者 陈德玉 周许辉 肖建如 王新伟 陈华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性颈椎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1998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6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颈椎后凸畸形患者,Cobb角平均52.7°,平均年龄20.8岁(12~38岁),1例术前Cobb角42°且柔软度较好的患者采用单...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性颈椎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1998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6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颈椎后凸畸形患者,Cobb角平均52.7°,平均年龄20.8岁(12~38岁),1例术前Cobb角42°且柔软度较好的患者采用单纯前路矫形,余5例畸形严重且较为僵硬的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矫形并应用颈椎截骨,所有患者术中应用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术后通过影像学评估及JOA评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无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1例前后路手术患者术后出现持续颈部及肩部疼痛,经保守治疗半年后好转。平均随访2.8年(1~6年),影像学随访全部患者在术后1年时均获得骨性融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1.2分改善至术后平均14.3分(P<0.01),末次随访时平均14.7分。术后后凸畸形明显改善,Cobb角平均0.17°,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平均2.2°。结论:神经纤维瘤病合并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难度较大,风险较高,通过术前仔细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策略、术中脊髓监测,结合较为熟练的外科操作,可以取得良好的矫形,获得神经功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 颈椎畸形 后凸 截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牵引预矫形结合手术矫形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立 孙宇 +5 位作者 张凤山 刘忠军 潘胜发 刁垠泽 陈欣 周非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98-704,共7页
目的 :研究颈椎牵引预矫形结合手术矫形与单纯手术矫形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疗效,探讨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大于40°的重度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共32例,男24例,女8... 目的 :研究颈椎牵引预矫形结合手术矫形与单纯手术矫形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疗效,探讨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大于40°的重度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共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5.9~63.4岁,平均19.5±12.2岁。根据治疗方案是否行牵引预矫形分为牵引组及非牵引组。牵引组26例,其中4例为颅骨牵引,22例为颈椎平衡悬吊牵引,6例先行颈椎松解手术、而后采用牵引预矫形,最后进行颈椎矫形内固定融合手术。非牵引组6例,单纯采用颈椎矫形内固定融合手术。测量及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矫形手术(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矫形融合内固定手术)后出院前(术后2周左右)、末次随访时,以及牵引组患者牵引后(矫形手术前)不同时间点的颈椎后凸节段的后凸角、JOA脊髓功能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32例后凸角由治疗前73.5°±26.5°矫正至术后16.6°±17.2°,最终矫正率平均(79.8±19.0)%,术后与治疗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JOA评分11.9±4.5分,术后JOA评分15.2±2.9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牵引组的后凸角(77.9°±26.5°)明显大于非牵引组(54.7°±18.2°,P<0.05),但是牵引组的手术矫正率(81.7±17.9)%高于非牵引组(73.4±25.8)%,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平衡悬吊牵引的牵引预矫正率(70.3±18.7)%及手术后的最终矫正率(83.8±14.4)%与采用颅骨牵引的相应指标(52.2±21.8)%、(70.4±32.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度颈椎后凸畸形,采用颈椎牵引预矫形,结合前路、后路或者前后联合入路矫形固定融合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的矫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颈椎后凸畸形 牵引预矫形 融合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宏其 袁丹 +4 位作者 刘少华 郭超峰 陈凌强 陈静 葛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1月~2006年7月对8例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的患者先行颅环弓牵引7 ̄16d,平均10d,待后凸畸形矫正率超过30%时,再行后路小关节松解植骨钉棒矫形内固定术。根据... 目的:探讨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1月~2006年7月对8例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的患者先行颅环弓牵引7 ̄16d,平均10d,待后凸畸形矫正率超过30%时,再行后路小关节松解植骨钉棒矫形内固定术。根据入院时、牵引后、术后10d、术后6个月时颈椎的标准侧位X线片,测量后凸Cobb角;以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 ̄36个月,平均19.4个月,所有病例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均获骨性融合。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10.3分改善至术后6个月时的14.0分,改善率为55.2%。入院时颈椎平均Cobb角为44.4°,牵引后平均Cobb角为26°,术后10d平均Cobb角为-4.1°,术后6个月随访时平均Cobb角为-3.6°。牵引后Cobb角与入院时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0d时Cobb角与术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Cobb角与术后10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先进行规范的颈椎牵引,后行小关节松解植骨钉棒矫形内固定术治疗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方法可行,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凸畸形 重度 僵硬型 非角状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前路与前后联合入路矫形手术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 被引量:13
7
作者 钟沃权 姜亮 +5 位作者 孙宇 张凤山 张立 刘晓光 党耕町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5-240,共6页
目的:探讨单纯前路与前后联合入路矫形手术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我院2005年7月~2008年12月收治重度颈椎后凸畸形(Cobb角>40°)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3~69岁,平均28.75岁。引起颈椎后凸的病因为:先... 目的:探讨单纯前路与前后联合入路矫形手术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我院2005年7月~2008年12月收治重度颈椎后凸畸形(Cobb角>40°)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3~69岁,平均28.75岁。引起颈椎后凸的病因为:先天性发育畸形4例,神经纤维瘤病3例,退变性后凸2例,创伤性畸形2例,因颈脊膜瘤行后路C2~C5椎板切除术后颈椎后凸1例。术前JOA评分7~16分,平均11.6分;后凸Cobb角41°~113°,平均69.7°。均行颈椎矫形手术,其中8例(Cobb角41°~86°,平均58.9°,后凸节段无明显后方骨性融合,JOA评分平均11.9分)行前路手术;4例(3例Cobb角>90°,1例前后方均有明显的骨性融合,Cobb角48°~113°,平均91.3°,JOA评分平均11.0分)行前后路联合手术,一期完成1例,二期完成3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术后Cobb角及随访时的JOA评分、Cobb角变化。结果:8例单纯前路手术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96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520ml;术后2例患者出现肢体肌力下降,其中1例因术后5d内固定松动行手术重置内固定,再手术后肌力恢复到术前,另1例患者经甲强龙冲击治疗后肌力恢复到术前;术后Cobb角平均24.1°,畸形矫正率为59.1%;随访8~60个月,平均27.3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角平均为36.9°,矫形丢失率为36.8%;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1~17分,平均15.1分,改善率为62.7%。4例前后联合入路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20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1088ml;1例患者术后出现肢体肌力下降,经甲强龙冲击治疗后肱二头肌、三角肌肌力仍较术前减弱,其余肌力恢复至术前;术后Cobb角平均32°,畸形矫正率为65.0%;随访6~45个月,平均24.8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角平均为45.5°,矫形丢失率为22.8%;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9~16分,平均13.5分,改善率为41.7%。结论:重度颈椎后凸畸形患者Cobb角40°~90°且无明显后方骨性融合时采用单纯前路矫形手术治疗,Cobb角>90°或前后方结构均有明显的骨性融合时行前后路联合矫形手术治疗,近期疗效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凸畸形 重度 矫形手术 前入路 前后联合入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凸畸形患者颈椎曲度运动规律及与正常人重力线的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周灵杰 恽波 +3 位作者 殷建 凡进 方加虎 殷国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 :探讨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矢状位上颈椎曲度和重力线的改变,为临床颈椎后凸畸形的矫形提供参考。方法 :对60例颈椎后凸畸形患者颈椎侧位片、过伸过屈片进行测量,测量A、B、C角,并计算3个角在屈伸运动中的变化值。选取60例颈椎正常... 目的 :探讨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矢状位上颈椎曲度和重力线的改变,为临床颈椎后凸畸形的矫形提供参考。方法 :对60例颈椎后凸畸形患者颈椎侧位片、过伸过屈片进行测量,测量A、B、C角,并计算3个角在屈伸运动中的变化值。选取60例颈椎正常人计算颈椎弧形的顶点和D值,比较他们和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区别和联系。结果:中立位时,A角平均值为正值,自C2~C7该值逐渐增大;过伸位时,A角平均值减少,减少的幅度逐渐减少;过屈位时,A角平均值增加,增加的幅度仍逐渐减少。B角变化规律和A角相似,但其平均值大于A角。在屈伸运动中,上位椎体A角变化(D角)基本等于下位椎体A角变化和此两椎体之间C角的变化之和(E角)。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在屈伸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弧度的顶点上下移动在C4~C5,与正常人一致。但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C值和齿突后缘到C7椎体后缘的间距(D值)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在颈椎屈伸的变化过程中,后凸畸形患者与正常人具有相同的规律,颈椎曲度的变化是以顶椎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旋转和位移造成的。本研究揭示了颈椎后凸畸形椎体在动态运动中的变化和规律,为颈椎后凸畸形的矫形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凸畸形 测量 矫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ippel-Feil综合征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9
作者 曹广如 廖文波 +2 位作者 王霞 蔡玉强 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5-186,共2页
Klippel-Feil综合征(Klippel-Feil syndrme,KFS)是指2个或2个以上颈椎先天性相互融合(可以是完全融合,或是局限于椎体或椎弓间一部分的融合),以短颈、低发际和颈部活动受限j联征为特征,可伴随其他先天畸形,临床较少见[1]。我院... Klippel-Feil综合征(Klippel-Feil syndrme,KFS)是指2个或2个以上颈椎先天性相互融合(可以是完全融合,或是局限于椎体或椎弓间一部分的融合),以短颈、低发际和颈部活动受限j联征为特征,可伴随其他先天畸形,临床较少见[1]。我院于2006年5月~2010年3月收治5例KFS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经临床及影像学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IPPEL-FEIL综合征 颈椎后凸畸形 手术治疗 颈部活动受限 影像学观察 先天畸形 疗效满意 先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凸畸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洋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73-875,共3页
颈椎后凸畸形较常见,其治疗较为棘手。对颈椎后凸畸形的发生机理及手术策略选择的认识有助于成功的外科治疗,笔者就近年来颈椎后凸畸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颈椎后凸畸形 外科治疗 手术策略 发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虎 李承鑫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7期673-676,共4页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儿童颈椎后凸畸形的疗效,探讨儿童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以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例颈椎后凸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2.4~11.4岁,平均(5.0...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儿童颈椎后凸畸形的疗效,探讨儿童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以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例颈椎后凸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2.4~11.4岁,平均(5.0±3.1)岁。先天性颈椎后凸畸形4例,结核性颈椎后凸畸形1例,椎管内肿瘤手术后颈椎后凸畸形2例。测量及记录所有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颈椎畸形节段的后凸角。结果治疗前颈椎后凸角为(62.8±30.8)°,术后为(14.3±9.2)°,颈椎后凸矫正率为(77.1±12.2)%。末次随访时颈椎后凸角为(16.6±9.8)°。结论对于存在颈椎后凸畸形的患者,行前路或前后路联合矫形内固定融合手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畸形 脊柱后凸/外科学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颈椎椎板切除术后后凸畸形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艳刚 孙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694-695,共2页
关键词 颈椎后凸畸形 椎板切除术后 青少年患者 防治 脊髓受压 退行性改变 邻近节段 恶性循环 疼痛不适 发育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颈椎后凸畸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海峰 阮狄克 王亦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35-237,共3页
关键词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颈椎后凸畸形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单基因遗传性疾病 17号染色体 基因定位 脊柱畸形 脊柱侧凸 周围型 中枢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凸畸形截骨相关医源性椎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治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洁涛 王冰 +5 位作者 吕国华 蒋彬 李亚伟 李磊 戴瑜亮 郑振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19-924,共6页
颈椎后凸畸形是指正常颈段生理前凸消失,出现局部或整体曲度后凸的形态学改变。其病理类型多样,包括退变性、肿瘤性、创伤性、医源性以及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炎症性颈椎后凸畸形。后凸严重者可因下颌内收影响患者的正常视野乃至呼吸和吞... 颈椎后凸畸形是指正常颈段生理前凸消失,出现局部或整体曲度后凸的形态学改变。其病理类型多样,包括退变性、肿瘤性、创伤性、医源性以及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炎症性颈椎后凸畸形。后凸严重者可因下颌内收影响患者的正常视野乃至呼吸和吞咽,出现“颌触胸”畸形。随着矫形技术和内固定技术的发展,严重颈椎后凸畸形亦可通过颈椎截骨矫形手术(cervical osteotomy,CO)获得理想的颈椎曲度。然而颈椎后凸畸形病理类型多样,解剖结构复杂,故而其截骨难度和风险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凸畸形 强直性脊柱炎 形态学改变 内固定技术 肿瘤性 截骨矫形 退变性 颈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正楠 钱邦平 +3 位作者 赵师州 黄季晨 李耀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36-1140,共5页
>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adolescent idiopathic cervical kyphosis,AICK)是指青少年颈椎出现不明原因的椎体前缘高度减小、生理前凸丢失,进而发展成为颈椎后凸畸形的青少年脊柱畸形(颈椎后凸角>5°)[1~4]。目前尚无直接关... >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adolescent idiopathic cervical kyphosis,AICK)是指青少年颈椎出现不明原因的椎体前缘高度减小、生理前凸丢失,进而发展成为颈椎后凸畸形的青少年脊柱畸形(颈椎后凸角>5°)[1~4]。目前尚无直接关于AICK的流行病学研究,已有的对AICK病例进行报道的文献[2、5~8]共计报道195例,其中男性占40.5%(79例),女性占59.5%(116例);中国患者占绝大多数(191例,9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凸畸形 脊柱畸形 流行病学研究 不明原因 椎体前缘高度 前凸 特发性 A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颈椎后凸畸形的评估与手术原则 被引量:3
16
作者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60-1064,共5页
颈椎后凸畸形尤其是严重后凸畸形的评估与手术矫治一直以来是脊柱外科的难点且极具有挑战的领域。近年来,学者们对颈椎矢状面平衡问题的认识逐步加深,颈椎后凸畸形不同类型的评估和手术治疗亦有了较大的进展。笔者将在颈椎后凸畸形的病... 颈椎后凸畸形尤其是严重后凸畸形的评估与手术矫治一直以来是脊柱外科的难点且极具有挑战的领域。近年来,学者们对颈椎矢状面平衡问题的认识逐步加深,颈椎后凸畸形不同类型的评估和手术治疗亦有了较大的进展。笔者将在颈椎后凸畸形的病因分类、颈椎矢状面参数评估、外科手术治疗原则与策略、截骨技术在颈椎后凸畸形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供业内同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 病因分类 颈椎后凸畸形 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原则 参数评估 手术矫治 颈椎矢状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经椎间隙行钩椎关节松解治疗退变性颈椎后凸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洋 孙柏峰 +4 位作者 徐辰 祁敏 沈晓龙 张科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65-1071,共7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行钩椎关节松解治疗退变性颈椎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且在术中经椎间隙行钩椎关节松解治疗的41例退变性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其中...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行钩椎关节松解治疗退变性颈椎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且在术中经椎间隙行钩椎关节松解治疗的41例退变性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其中男17例,女24例;年龄64.8±9.7岁。僵硬性后凸24例,非僵硬性后凸17例,对僵硬性颈椎后凸畸形患者行双侧钩椎关节切除松解。手术节段为2个节段的患者3例(C3~C4,1例;C4~C6,2例),3个节段患者28例(C3~C6,11例;C4~C7,17例),4个节段患者10例(C3~C7,10例)。术前及末次随访通过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痛及根性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变化。收集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椎X线片,测量C2~C7 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及C2~C7矢状位轴向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24~210min(162.5±28.6min),术中出血量70~200ml(121.1±34.2ml),随访时间35.5±7.7个月(24~4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前JOA评分10.7±2.4分,末次随访15.6±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率(75.5±27.4)%(0~100%);术前NDI为24.4±7.9分,末次随访8.7±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率(65.7±21.4)%(30%~100%);术前VAS评分4.3±1.9分,末次随访1.9±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颈椎矢状面参数明显改善,术前颈椎整体Cobb角(C2~C7)为-16.5°±5.3°,末次随访10.2°±5.1°(P<0.05);SVA由术前33.2±13.7mm改善至末次随访时17.5±7.8mm(P<0.05);手术节段Cobb角术前为-19.8°±5.7°,末次随访为11.3°±2.2°(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4例,颈部血肿1例,声音嘶哑1例,轻度吞咽困难2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18例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出现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像学表现。结论: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并在术中经椎间隙行钩椎关节松解治疗退变性颈椎后凸畸形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重建颈椎曲度及颈椎矢状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颈椎后凸畸形 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 钩椎关节松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综合征型颈椎后凸畸形的分类及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乔木 钱邦平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3-556,共4页
遗传综合征(genetic syndrome)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婴幼儿时期出现多种畸形的综合征。这些综合征大多合并脊柱的畸形,而颈椎后凸畸形易继发颈椎失稳与椎管狭窄,引起严重临床症状,是脊柱畸形中最危险的一类。由于这些综合征较为罕见... 遗传综合征(genetic syndrome)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婴幼儿时期出现多种畸形的综合征。这些综合征大多合并脊柱的畸形,而颈椎后凸畸形易继发颈椎失稳与椎管狭窄,引起严重临床症状,是脊柱畸形中最危险的一类。由于这些综合征较为罕见,目前尚无统一的临床诊治标准,常发展至极其严重的程度才引起患者重视,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我们对遗传综合征来源的颈椎畸形的了解显得尤为重要。现对不同类型遗传综合征型颈椎后凸畸形的临床表现和外科治疗策略进行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凸畸形 遗传综合征 外科治疗 分类 脊柱畸形 婴幼儿时期 遗传因素 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生理曲度恶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春丽 杜良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59-362,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颈椎生理曲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56例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的性别、术前颈椎的稳定性、术中是否破坏C2后柱结构完整性、术后功能锻炼及术后颈椎生理曲度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前... 目的探讨影响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颈椎生理曲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56例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的性别、术前颈椎的稳定性、术中是否破坏C2后柱结构完整性、术后功能锻炼及术后颈椎生理曲度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前Cobb角为(5.12±3.44)°,术后为(-4.96±4.49)°(t=23.34,P<0.01)。性别与生理曲度无相关性(P>0.05)。术前颈椎不稳定倾向与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的相关系数为B=1.002,P=0.02,有相关性;术中破坏C2后柱结构与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的相关系数为B=1.023,P=0.03,有相关性;术后是否进行正规颈椎功能锻炼与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的相关系数为B=1.034,P=0.02,有相关性。结论术前有颈椎不稳或不稳倾向者术后易出现颈椎生理曲度的恶化;术中C2后柱结构的破坏及术后非正规的项背肌功能锻炼与颈椎后突畸形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椎后凸畸形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系统Klippel-Feilw畸形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海燕 史国栋 +2 位作者 陈宣维 桂斌捷 贾连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1-451,共1页
患者,男,17岁,因自幼颈部活动受限外伤加重伴双上肢疼痛麻木20d入院.入院前20 d,与同学玩耍时不慎跌倒,头部着地,伤后即感颈部疼痛、双上肢麻木无力.颈围领固定,症状稍有缓解.人院时查体:颈短、后发际低,颈棘突叩击痛,颈椎旁肌紧张.活... 患者,男,17岁,因自幼颈部活动受限外伤加重伴双上肢疼痛麻木20d入院.入院前20 d,与同学玩耍时不慎跌倒,头部着地,伤后即感颈部疼痛、双上肢麻木无力.颈围领固定,症状稍有缓解.人院时查体:颈短、后发际低,颈棘突叩击痛,颈椎旁肌紧张.活动受限.心尖搏动在胸骨左旁第5肋间约1 cm,心浊音界右移.右手大鱼际变平,拇指短而细小,对掌不能.双上肢感觉减退,以肘关节以远及尺侧明显,双手握力减弱.肱二头肌反射:左(+);右(++).肱三头肌反射:左(+++);右(+++).桡骨膜反射:左(++);右(++).霍夫曼氏征双侧阳性.双下肢感觉肌力正常.双膝反射活跃,Babinski s征阴性.肛周感觉正常,反射存在.辅助检查:X线示C1~4椎体融合在一起,椎间隙消失,椎间孔窄.C5椎体变扁,C7隐裂(图1).右手第1掌骨短而细小(图2).心脏位于胸骨后,示转位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Klippel-Feilw畸形 颈椎先天性畸形 诊断 右拇指发育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