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推拿联合治疗对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的影响
1
作者 范一啸 占桂平 +1 位作者 郭宇晨 陈非凡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0-174,共5页
目的 分析针灸推拿联合治疗对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118例丽水市中医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选例时间:2020年4月—2023年6月,分为对照组(59例,常规康复疗法)和研究组(59例,常规康复疗法+针灸推拿联合治疗),分组方法:随机... 目的 分析针灸推拿联合治疗对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118例丽水市中医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选例时间:2020年4月—2023年6月,分为对照组(59例,常规康复疗法)和研究组(59例,常规康复疗法+针灸推拿联合治疗),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两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4周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椎活动度、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曲度(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期间)。结果 对照组、研究组比较,后者总有效率更高(治疗4周后);对照组、研究组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呈现升高趋势,且后者更高;对照组、研究组VAS、NDI评分、中医证候各项积分、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P物质(SP)、内皮素(ET)水平(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后者均更低(P<0.05)。结论 颈椎病患者应用针灸推拿联合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缓解其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且可有效改善颈椎功能,减轻疼痛程度,增加颈椎活动度,下调疾病相关血清学指标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针灸 推拿 颈椎活动度 颈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封包联合颈椎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颈椎活动度、疼痛情况的影响
2
作者 朱晓闪 宋鸿 朱桂平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究中药封包联合颈椎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颈椎活动度、疼痛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中药封包联合颈椎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颈椎活动度、疼痛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颈椎操和中药封包辅助治疗。评估两组疗效,对比治疗前后治疗效果、颈椎活动度、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各方向的颈椎活动度明显高于比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7 d和15 d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分别为(4.01±0.64)分、(2.49±0.7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72±0.90)分、(4.39±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仅为6.45%。结论中药封包联合颈椎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提高颈椎活动度,降低患者疼痛感,且安全可靠,具有推荐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封包 颈椎 神经根型颈椎 颈椎活动度 疼痛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全身关节过度活动患者的颈椎活动度特征
3
作者 刘明威 林金鹏 +2 位作者 吴粤 张余 王少白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9-39,共1页
目的全身关节过度活动(GJH)是一种先天性韧带、关节囊松弛的疾病,特征是全身多个关节超过正常活动范围。研究表明GJH患者颈椎不稳定的发生率高达52%~66%。目前对GJH患者颈椎活动度的研究仅限于矢状面上,缺乏颈椎在其他平面上的研究。高... 目的全身关节过度活动(GJH)是一种先天性韧带、关节囊松弛的疾病,特征是全身多个关节超过正常活动范围。研究表明GJH患者颈椎不稳定的发生率高达52%~66%。目前对GJH患者颈椎活动度的研究仅限于矢状面上,缺乏颈椎在其他平面上的研究。高原地区气温低,颈部软组织弹性降低,影响颈椎活动范围。本研究旨在探究高原全身关节过度活动患者的颈椎活动度特征。方法纳入受试者40人,健康人21人为对照组,GJH患者19人为实验组。使用一款新型运动功能训练与评估系统RIABLOTM(Co Rehab,Trento,Italy),进行颈椎活动度的评估。对两组受试者进行颈椎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活动度数据采集,包括颈椎主动和被动活动度。每个动作测3次,取平均值。使用SPSS25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统计描述数据变化。结果在颈椎的矢状面活动度上,与健康组相比,GJH组的主动颈椎屈曲活动度增加了4.46°(P=0.036);被动颈椎屈曲活动度增加了5.15°(P=0.023)。在颈椎的冠状面活动度上,与健康组相比,GJH组的主动颈椎左侧屈活动度增加了4.81°(P=0.035);主动颈椎右侧屈活动度增加了5.97°(P=0.008);被动颈椎右侧屈活动度增加了4.83°(P=0.047)。结论相比健康人群,高原GJH患者的颈椎活动度增加,这可能意味着高原GJH患者的颈椎的不稳定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关节 颈部软组织 颈椎活动度 冠状面 过度活动 评估系统 描述数据 高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帝视观察用内窥镜对上颈椎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虞艳平 刘功俭 吴周全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 观察插管过程中采用帝视观察用内窥镜(disposcope endoscope,DE)与Macintosh喉镜(mcintosh laryngoscope,ML)对上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36例术前评估可能存在声门暴露困难的患者,年龄30~60岁,ASAⅡ或Ⅲ级.在确保无面罩通气... 目的 观察插管过程中采用帝视观察用内窥镜(disposcope endoscope,DE)与Macintosh喉镜(mcintosh laryngoscope,ML)对上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36例术前评估可能存在声门暴露困难的患者,年龄30~60岁,ASAⅡ或Ⅲ级.在确保无面罩通气障碍的情况下进行麻醉诱导,诱导后分别应用DE和ML插管进行声门暴露,测量暴露前后C1与枕骨,C1~C4各相邻椎体之间的角度变化.结果 ML暴露时上颈椎累计活动度的中位数为35.5°,DE暴露时上颈椎累计活动度的中位数为18.9°(P<0.01).ML暴露时相邻颈椎活动度的中位数分别为8.4°、23.7°、3°、1°,与暴露前比较,相邻椎体间角度变化分别为13.5°、8.0°、6.1°和1°;而DE暴露时相邻颈椎活动度的中位数为4°、14°、-3.5°、2°,与暴露前比较,相邻椎体间角度变化分别为9.1°、1.7°、0.4°和0°,采用DE方法活动度明显小于采用ML方法(P<0.01).结论 在插管过程中DE能更好地维持上颈椎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视观察用内窥镜 MACINTOSH喉镜 颈椎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节段ProDisc-C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对颈椎曲度和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衍斌 孙宇 +2 位作者 张凤山 陈仲强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77-680,共4页
目的:观察单节段ProDisc-C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和颈椎曲度变化情况,分析ProDisc-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效果。方法:2006年6月~2008年9月对53例颈椎病患者行单节段前路减压、ProDisc-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置换节段C3/47例,... 目的:观察单节段ProDisc-C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和颈椎曲度变化情况,分析ProDisc-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效果。方法:2006年6月~2008年9月对53例颈椎病患者行单节段前路减压、ProDisc-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置换节段C3/47例,C4/510例,C5/627例,C6/79例。应用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测量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活动度(ROM)、置换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al unit,FSU)Cobb角和颈椎整体曲度(C2~C7Cobb角)。结果:随访3~36个月,平均13.8个月。术前置换节段ROM为8.6°±3.7°,末次随访时为9.7°±3.5°,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FSUCobb角(前凸为正值)为0.1°±4.8°,末次随访时为3.6°±4.5°,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颈椎整体曲度为7.0°±10.2°,末次随访时为8.0°±10.4°,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节段ProDisc-C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增大,颈椎整体曲度无明显变化,FSU前凸增大,对于术前病变节段FSU生理前凸变小或轻度后凸的拟行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的患者可选择ProDisc-C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ProDisc-C 脊柱功能单位角度 颈椎曲度 颈椎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封包疗法联合整脊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明 李育凡 +2 位作者 崔浩 王水元 刘伍星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疗法联合整脊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radicular spondylosis,CRS)的效果及对颈椎活动度、疼痛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洪湖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CRS患者患者128例,按照均等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疗法联合整脊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radicular spondylosis,CRS)的效果及对颈椎活动度、疼痛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洪湖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CRS患者患者128例,按照均等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整脊推拿法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封包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eck dysfunction index,NDI)]、疼痛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活动度与生理曲度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分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QOL-30)]。结果治疗前两组各中医证候积分、NDI、VAS、QOL-30评分、颈椎活动度及生理曲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中医证候积分、NDI及VAS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颈椎活动度、生理曲度及QOL-30评分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药封包疗法联合整脊推拿治疗CRS,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缓解颈部疼痛,促进颈椎活动度及生理曲度恢复,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封包疗法 整脊推拿 神经根型颈椎 颈椎活动度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颈椎活动受限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冯帆 钱邦平 +6 位作者 邱勇 王斌 俞杨 朱泽章 季明亮 胡俊 史本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17-621,共5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 sing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颈椎活动受限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从2012年5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51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中,筛选出资料完整的患者38例,其中男36例,女2例...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 sing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颈椎活动受限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从2012年5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51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中,筛选出资料完整的患者38例,其中男36例,女2例;年龄17~53岁,平均32.6岁;病程3~37年,平均10.1年。收集患者的年龄、病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全脊柱后凸最大Cobb角(global kyphosis,GK)、颈椎病变评分(mSASSS)、颈椎曲度、C2一C7矢状面平衡(SVA)、AS疾病活动性量表(bath ankylo sing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AS功能量表(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BASFI)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根据颈椎活动度(cervicalrangeofmotion,CROM)测量结果分组:A组,CROM〉40°;B组,CROM〈20°。采用独立t检验,比较两组间上述各参数的差异性。对于有差异的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其与CROM之间的相关性,寻找CROM的高危因素。结果:A组16例,CROM为41°~92°,平均65.8°±14.3°;B组17例,CROM为1°~19°,平均9.2°±6.6°。两组病程、BASFI、GK、mSASSS、颈椎曲度及C2~C7SVA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年龄、ODI、BASDAI、ESR、CRP无显著性差异(P〉O.05)。病程、颈椎mSASSS、颈椎曲度、C2~C7SVA及BASFI与CROM均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524、-0.895、0.494、-0.813、-0.501,P〈0.05),GK与CROM无显著相关性(r=-0.275,P=0.122)。结论:较长病程和颈椎结构性损害是AS颈椎活动受限的主要相关因素。AS颈椎活动受限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后凸畸形 颈椎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寰枢椎脱位患者的颈椎僵硬功能障碍指数量表信效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8
作者 王云生 王峰 +5 位作者 张尧 陈俊屹 李文帅 李若禹 申勇 王林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07-913,共7页
目的:对颈椎僵硬功能障碍指数(cervical stiffness disability index,CSDI)量表进行汉化,并检验其评估寰枢椎脱位患者颈椎僵硬度的信效度;对比后路寰枢融合术治疗单纯寰枢椎脱位与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单纯寰枕融合/“三明治型”寰枢椎脱... 目的:对颈椎僵硬功能障碍指数(cervical stiffness disability index,CSDI)量表进行汉化,并检验其评估寰枢椎脱位患者颈椎僵硬度的信效度;对比后路寰枢融合术治疗单纯寰枢椎脱位与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单纯寰枕融合/“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患者的颈椎僵硬程度等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2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因寰枢椎脱位行后路寰枢或枕颈融合术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50.8±10.7岁。观察指标包括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颈脊髓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北美脊柱学会(North American Spine Society,NASS)患者满意度量表、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satisfaction scale,health questionnaire depression Scale,PHQ-9)及CSDI量表评分。汉化CSDI量表并对其进行内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检验,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进行结构效度评价。根据NASS量表满意度是否达预期将患者分为两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各术后满意度、CSDI量表评分及观察指标间的相关性。以寰枢椎脱位亚型/术式及满意度分层进行CSDI等指标对比。结果:中文版CSDI量表具备理想信效度(Cronbach alpha=0.885,ICC=0.927)。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两个因子,累计解释了总体变异的66%,该量表具备良好结构信度。中文版CSDI量表评分与末次随访时颈部VAS疼痛评分(r=0.509,P<0.01)、JOA评分(r=-0.42,P<0.01)及抑郁情绪(r=0.549,P<0.01)中度相关。术后颈椎僵硬度的增加值与满意度中度相关(r=0.493,P<0.01)。患者满意度受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其改善率、颈椎僵硬程度和抑郁情绪影响。枕颈融合较寰枢融合术后轴性疼痛症状(3.2±1.1 vs 2.1±1.4,P=0.021)及颈部功能受限(38.4±15.4 vs 24.4±11.8,P=0.005)均更为显著。达预期组较未达预期组患者报告结局更佳,CSDI评分更低(22.0±12.6 vs 35.7±12.7,P=0.002)。结论:中文版CSDI量表在评估寰枢椎脱位患者颈椎僵硬度方面具备理想信效度。枕颈融合术对颈脊髓功能的改善与寰枢融合术相近,但其术后更加显著的轴性症状以及颈椎功能受限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寰枢融合术 枕颈融合术 颈椎活动度 颈椎僵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钛-PEEK颈椎融合器的设计及其有限元分析
9
作者 靳雨生 张倩倩 +2 位作者 董益恺 翟继燊 陈凌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26-326,共1页
目的聚醚醚酮(PEEK)是融合器常用制备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但生物相容性差,影响骨整合效果。相较之下,钛合金生物相容性好,但刚度大,易导致融合器下沉。本研究旨在设计一款结合钛合金与PEEK两种材料优势的颈椎融合器,并验证其生物... 目的聚醚醚酮(PEEK)是融合器常用制备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但生物相容性差,影响骨整合效果。相较之下,钛合金生物相容性好,但刚度大,易导致融合器下沉。本研究旨在设计一款结合钛合金与PEEK两种材料优势的颈椎融合器,并验证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依据健康人体CT扫描数据,重建C3~C7节段颈椎模型。使用PEEK材质的商用ROI-C融合器模型模拟构建C5~C6节段颈椎前路切除融合术(ACDF)手术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扭转工况下,计算分析颈椎融合器与融合器-椎体接触表面应力分布及术后颈椎活动度(ROM)。综合各种工况下融合器应力分布情况,对融合器进行拓扑优化,根据优化模型进行外部结构重新设计并赋予为钛合金材料,内部镂空部分填充为PEEK材料。最终,比较优化后的钛-PEEK颈椎融合器和商用ROI-C融合器在融合器-椎体接触表面应力分布与ROM的变化情况,评估钛-PEEK融合器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与商用ROI-C融合器相比,钛-PEEK融合器的融合器-椎体接触表面应力下降明显,术后手术节段椎体活动能力有所提升。结论钛-PEEK融合器不仅继承了钛合金高生物相容性,降低了融合器下沉风险,还提高了椎体术后活动能力,减少了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化风险,为ACDF手术中融合器选用提供了新的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融合器 椎间盘退化 颈椎活动度 相邻节段 骨整合 PEEK材料 生物相容性 外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
10
作者 郭琴 胡小山 李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5-158,共4页
目的分析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收治的80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穴位注射组各4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 目的分析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收治的80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穴位注射组各4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穴位进行治疗,穴位注射组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颈椎活动度、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后,穴位注射组临床总有效率(92.50%,37/40)显著高于针刺组(75.00%,30/40)(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颈椎整体症状积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组间各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活动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穴位注射组各活动度明显高于针刺组(P<0.05);穴位注射组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均显著下降(P<0.05),且血浆黏度明显低于针刺组(P<0.05);两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适应能力评分及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穴位注射组分数均明显高于针刺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有助于提高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颈椎活动度及生活质量,且可调节血液流变学状态,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针刺 穴位注射 颈椎活动度 血液流变学 丹参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太极“十三式”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西结合运动处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晓天 陶萍 +1 位作者 董俞辰 王何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太极“十三式”中医疗法联合西康复运动处方在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radiculopathy,CR)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CR患者76例为对象,将纳入患者进行数字编码(1~76),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 目的探讨基于太极“十三式”中医疗法联合西康复运动处方在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radiculopathy,CR)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CR患者76例为对象,将纳入患者进行数字编码(1~76),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数字1~25纳入西方康复运动组,数字26~50纳入太极组,数字51~76纳入中西医结合运动组。从生物学维度、心理学及社会学维度评价治疗效果,即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握力、颈椎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生活质量水平变化情况。结果12、24、36周后,中西医结合运动组患者静息和活动VAS评分低于西方康复运动组和太极组,握力大于西方康复运动组和太极组(P<0.05)。12、24、36周后,中西医结合运动组患者ROM大于西方康复运动组和太极组(P<0.05)。12、24、36周后,中西医结合运动组患者NDI评分低于西方康复运动组和太极组、SF-36总分高于西方康复运动组和太极组(P<0.05)。结论太极“十三式”联合西方康复运动可进一步提高CR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 太极“十三式” 康复运动 颈椎关节活动度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后轴性疼痛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华 刘浩 +5 位作者 龚全 李涛 邓宇骁 丁琛 王贝宇 宋跃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117,共7页
目的 :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后轴性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6年3月219例在我院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6例,女43例,年龄31~89岁(60.7&#... 目的 :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后轴性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6年3月219例在我院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6例,女43例,年龄31~89岁(60.7±12.3岁)。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轴性疼痛,分为轴性疼痛组和无轴性疼痛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症状持续时间、诊断类型、内科合并症情况、手术节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前术后神经功能、颈椎稳定性、颈椎序列分型、颈椎曲度、椎管矢状径、颈椎活动度、颈后伸肌群面积、门轴愈合情况、关节突关节完整性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有63例患者术后出现轴性疼痛,156例患者无轴性疼痛,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两组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颈肩疼痛、术后颈椎稳定性、术后颈椎序列分型、术后颈椎曲度变化、术后颈椎活动度变化、关节突关节破坏等指标与术后轴性痛发生可能相关(P<0.1),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颈椎活动度的变化(P=0.047)和关节突关节破坏(P=0.041)与术后轴性疼痛的发生相关。结论:颈椎活动度减少和微型钢板固定螺钉对关节突关节的破坏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固定术后轴性疼痛发生的危险因素,术中应注意保护关节突关节,减少对颈后肌群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轴性疼痛 微型钢板 多因素分析 颈椎活动度 关节突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升顶式”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早期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变化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帅 周非非 +5 位作者 赵衍斌 陈欣 潘胜发 韦峰 刘忠军 孙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21-1128,共8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升顶式"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20年9月我院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的75例多... 目的:探讨颈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升顶式"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20年9月我院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的75例多节段CSM患者,其中42例患者采用颈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升顶式"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升顶组),年龄31~79岁(57.2±10.7岁);33例患者采用传统"关节囊悬吊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悬吊法组),年龄48~82岁(67.2±9.6岁)。所有患者于术后3~14个月门诊随访。收集两组患者的住院相关基本信息;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X线片上测量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包括C0-2 Cobb角、C2-7 Cobb角、C2-7矢状面轴向距离(C2-7 SVA)、C7倾斜角(C7-Slope),同时测量颈椎活动度(ROM);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JOA(mJOA)评分、V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计算mJOA评分改善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术中出血量和平均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顶组患者年龄和术后住院天数均小于悬吊法组(P<0.05)。两组术前C0-2 Cobb角、C2-7 Cobb角、C2-7 SVA、C7-Slope和颈椎ROM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升顶组C7-Slope和C2-C7 SVA小于悬吊法组(P<0.05),C2-7 ROM大于悬吊法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mJOA和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mJOA和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JOA评分改善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NDI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相比,颈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升顶式"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CSM早期可获得相同神经功能改善效果,且在维持颈椎矢状面平衡及颈椎活动度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经肌间隙入路 升顶 矢状面平衡 颈椎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颈部静力性运动对颈椎融合术后患者轴性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贾曼 张俊娟 +3 位作者 张少华 杨光宇 刘佳 李佳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颈部静力性运动对改善颈椎融合术后患者轴性症状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4~8月入院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入院的120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早期颈部静力性运动。对两组术后第1、3... 目的探讨早期颈部静力性运动对改善颈椎融合术后患者轴性症状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4~8月入院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入院的120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早期颈部静力性运动。对两组术后第1、3、5天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颈部不适度、颈部活动度、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轴性症状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3、5天颈部不适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1、3、5天,观察组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侧屈的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后第3、5天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访3个月,观察组轴性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颈部静力性运动可改善颈椎融合术后患者的颈部不适,增加颈部活动度,促进其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融合手术 轴性症状 颈椎活动度 Barthel指数评分 静力性运动 健康教育 康复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山病患者颈椎矢状面形态及稳定性的X线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杰 张文明 +4 位作者 林建华 张立群 李文波 王柠 陈小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索平山病患者颈椎x线征象,并分析平山病患者颈椎矢状面形态及稳定性。方法:2007年5月~2013年1月.我们对明确诊断的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患者28例(平山病组,均为男性,年龄15~24岁,平均19.5岁)及同年龄段健康志愿者2... 目的:探索平山病患者颈椎x线征象,并分析平山病患者颈椎矢状面形态及稳定性。方法:2007年5月~2013年1月.我们对明确诊断的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患者28例(平山病组,均为男性,年龄15~24岁,平均19.5岁)及同年龄段健康志愿者28例(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18~23岁,平均20.9岁)进行比对研究,行颈椎正侧位(21例平山病患者和所有志愿者)和主动过伸过屈位X线检查检查,分别测量平山病组和对照组颈椎过屈侧位x线片上的屈曲活动度及角度位移,采用Borden法测量弧弦距来评价颈椎曲度。应用SPSS17.0行数据分析,两组比对,并对平山病患者颈椎屈曲活动度和颈椎曲度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平山病组患者颈椎屈曲活动度(C2~C7)为37.52。±9.09。,相较于对照组(25-39。±8.66。)增大(P〈0.05)。平山病组患者下颈椎过伸过屈角位移(C3/4~C6/7)分别为14.37。±5.22。、16.70。±3.44。、17.05。±3.66。及15.15。±4.25。,经过单因子方差分析,相比较对照组的11.03。±3.67。、11.69。±3.85。、13.29。±3.6l。及12.19。±3.55。显著增大(P〈0.05)。21例平山病组患者的弧弦距为5.42~7.35ram,28例对照组志愿者为9.10~2.60mm,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57.1%(12/21)的平山病患者弧弦距测量表现为颈椎曲度变浅、变直或颈椎反弓,弧弦距与颈椎屈曲活动度呈统计学负相关(r=-0.585,Irl〉0.50)。结论:平山病患者颈椎存在屈曲活动度增大、颈椎不稳定和颈椎曲度改变,其颈椎屈曲活动度增大与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弓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山病(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 颈椎X线 颈椎屈曲活动度 颈椎不稳定 弧弦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间盘置换术后椎体前缘骨吸收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彭俊木 朱建华 +3 位作者 李磊 刘玉刚 林斌 钟伟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0-284,共5页
在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治疗中,颈椎间盘置换(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CDR)是一种可以保留颈椎活动度的技术,相比于传统的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其可以降低相邻节段颈椎间盘所受压... 在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治疗中,颈椎间盘置换(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CDR)是一种可以保留颈椎活动度的技术,相比于传统的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其可以降低相邻节段颈椎间盘所受压力,更好地模拟颈椎的生理状态[1-3].然而,随着CDR技术的广泛使用,其相关并发症的也报道也越来越多,主要包括颈椎节段性后凸、异位骨化、骨溶解、假体移位及下沉等[4~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溶解 颈椎间盘 异位骨化 颈椎活动度 相邻节段 椎体前缘 融合术 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2
17
作者 顾一飞 陈华江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29-1132,共4页
自20世纪50年代Smith和Robinson[1]开展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病以来,历经近70年发展和完善,该术式已成为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金标准”。但由于病变节段的融合,牺牲了部分颈... 自20世纪50年代Smith和Robinson[1]开展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病以来,历经近70年发展和完善,该术式已成为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金标准”。但由于病变节段的融合,牺牲了部分颈椎活动度,导致邻近节段应力分布改变与邻近节段退变加速的潜在风险。为避免这些问题,旨在保留颈椎活动度的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应运而生。国内外短期和中期随访显示,ACDR手术均获得相对满意的疗效,加之膝、髋关节假体在临床成功应用鼓舞,早期的一些研究乐观地认为ACDR终将取代颈椎融合术,成为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新“金标准”。然而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病例数的积累以及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开展,ACDR暴露出来的问题,如依旧出现的相邻节段退变、异位骨化、假体相关并发症以及再手术的需要,使越来越多的学者以更加审慎的态度反思ACDR在临床的应用[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邻近节段退变 颈椎活动度 髋关节假体 病变节段 相邻节段退变 异位骨化 颈椎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段锦锻炼对颈型颈椎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2
18
作者 商月辉 商亚丽 +5 位作者 蔡艳芳 纪敬敏 王健 王永红 赵兰萍 吴梅玲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7年第11期4017-4019,共3页
[目的]观察八段锦练习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5例颈型颈椎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每周3次颈椎牵引;试验组除了接受上述治疗外,同时行八段锦练习,每天1次,每次20min。在治疗前、治疗后、随... [目的]观察八段锦练习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5例颈型颈椎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每周3次颈椎牵引;试验组除了接受上述治疗外,同时行八段锦练习,每天1次,每次20min。在治疗前、治疗后、随访3个月后对两组病人进行颈部数字疼痛评分(NPRS)、颈痛量表(NPQ)和颈椎关节活动度(CROM)评分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NPRS、NPQ和CRO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试验组显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作为传统的养生功法,可以增强颈型颈椎病牵引康复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段锦 颈型颈椎 康复治疗 疼痛 颈椎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经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9
作者 邵清华 周辉 李怡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9-391,共3页
目的观察分经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落枕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奇偶数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采取分经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落枕穴治疗,疗程1~3次,通过对比VAS评分和颈椎活动度... 目的观察分经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落枕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奇偶数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采取分经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落枕穴治疗,疗程1~3次,通过对比VAS评分和颈椎活动度来评价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经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枕 针刺运动疗法 颈椎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诱导后牙关紧闭所致的困难插管一例
20
作者 张伟 张璐 刘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49-849,共1页
患者,男,33岁,身高165cm,体重49kg。因右下肢肿胀疼痛伴发热20余天,诊断“右下肢肿胀待查,右下肢急性骨髓炎?”入院。入院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决定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前各项检查均正常。患者身形消瘦,全身情况及精神状态尚可,ASAⅡ级... 患者,男,33岁,身高165cm,体重49kg。因右下肢肿胀疼痛伴发热20余天,诊断“右下肢肿胀待查,右下肢急性骨髓炎?”入院。入院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决定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前各项检查均正常。患者身形消瘦,全身情况及精神状态尚可,ASAⅡ级。张口无受限,无巨舌症、龅牙及牙齿脱落,Mallampati分级Ⅱ级,颈椎活动度正常,颏甲距离≥3横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关紧闭 困难插管 全麻诱导 脓肿切开引流 急性骨髓炎 颈椎活动度 肿胀疼痛 下肢肿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