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后壁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俊杰 袁文 +1 位作者 张竞 王新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77-379,共3页
目的:评价保留椎体后壁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将6具人新鲜颈椎骨韧带标本分为正常颈椎标本组(N组)、保留后壁的C5椎体次全切除组(RC组)、C5椎体次全切除组(C组),同一组标本先后进行不同处理,后两组均行钛网... 目的:评价保留椎体后壁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将6具人新鲜颈椎骨韧带标本分为正常颈椎标本组(N组)、保留后壁的C5椎体次全切除组(RC组)、C5椎体次全切除组(C组),同一组标本先后进行不同处理,后两组均行钛网植骨及前路钢板固定,分别测定其应变、刚度、扭矩、运动范围等数据。结果:标本C4 ̄C6节段RC组轴向刚度、扭转刚度均高于C组;而其各方向运动范围均小于C组;但两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保留后壁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与传统术式比较,其术后即刻稳定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手术 生物力学 保留后壁 颈椎椎体次全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节段颈椎椎体次全切除钛笼植骨融合术后钛笼下沉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宋萌 朱灏宇 +3 位作者 朱庆三 刘昊川 宋显吉 张伯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81-685,共5页
目的 :分析单节段应用钛笼植骨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术后钛笼下沉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统计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间应用钛笼植骨的单节段ACCF的44例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 :分析单节段应用钛笼植骨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术后钛笼下沉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统计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间应用钛笼植骨的单节段ACCF的44例患者临床资料,测量术前、术后3d内和术后3个月复查时所拍摄的颈椎X线平片,根据术后3个月随访时融合节段高度与术后3d内融合节段相比高度变化,将患者分为下沉组(高度丢失>2mm)与未下沉组(高度丢失≤2mm),测量并分析两组间撑开角、钛笼倾斜角、钛笼深度、钉板夹角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钛笼下沉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时,17例(38.64%)患者纳入未下沉组(高度丢失≤2mm),27例(61.36%)患者纳入下沉组(高度丢失>2mm)。下沉组与未下沉组之间钛笼倾斜角、钛笼深度、钉板夹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撑开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钛笼倾斜角增加是钛笼下沉的危险因素[95%置信区间(1.065,1.374),P<0.05]。结论:钛笼下沉为ACCF术后常见的现象。钛笼倾斜角为钛笼下沉的独立危险因素,若该角度>8.6°将增加钛笼下沉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体次全切除 并发症 钛笼下沉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骨刀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刘鑫 王翔宇 +1 位作者 温冰涛 陈仲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3-308,共6页
目的 :探讨超声骨刀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的病例51例。根据术中切除椎体的工具分为两组。超声骨刀组(A组)应用超... 目的 :探讨超声骨刀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的病例51例。根据术中切除椎体的工具分为两组。超声骨刀组(A组)应用超声骨刀切除椎体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52.7±7.3岁(37~66岁);传统工具组(B组)应用咬骨钳及高速磨钻切除椎体25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50.5±7.9岁(38~67岁)。记录两组患者椎体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前及术后3d的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住院时间等。结果:A组切除每节椎体的平均时间为8.3±1.5min,显著低于B组的11.3±1.5min(P<0.05)。手术出血量A组为122.6±28.0ml,显著低于B组的163.4±39.0ml(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脊髓损伤或硬膜撕裂,A组出现吞咽困难1例;B组出现喉上神经损伤1例、泌尿系感染1例。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分别为7.2±1.6分与6.8±1.4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3d的JOA评分11.3±1.5分,B组患者术后3d的JOA评分10.9±1.3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患者JOA评分改善率两组分别为(41.7±13.6)%与(40.4±9.3)%,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6.80±0.89d与6.84±1.06d,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手术中应用超声骨刀安全有效,与传统的咬骨钳与高速磨钻相比,应用超声骨刀可以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体次全切除 脊髓型颈椎 超声骨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X形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浩 刘洋 +5 位作者 王贝宇 丁琛 孟阳 王宏 戎鑫 洪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92-601,共10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X形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X-shape-corpectomy and fusion,ACX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我院骨科行ACXF治疗的双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X形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X-shape-corpectomy and fusion,ACX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我院骨科行ACXF治疗的双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的双节段颈椎病患者进行比较。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信息、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及1年时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和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测量ACXF组术中前方截骨距离以及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颈椎整体曲度、手术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e unit,FSU)活动度及高度、后方减压范围、骨性椎管前后径(anterior-posterior diameter,APD)和面积(spinal canal area,SCA)等影像学参数,评估椎间融合情况,同时记录患者相关并发症。结果:共纳入46例患者,其中17例行ACXF,29例行ACCF。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ACXF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44.71±30.44min、109.41±55.51ml和8.35±1.46d,ACCF组分别为155.17±27.86min、126.90±51.55ml和12.03±3.34d,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ACXF组住院时间显著性少于ACCF组(P<0.001)。两组患者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和1年时的JOA评分、VAS评分及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时的NDI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两组同时间点的JOA评分、VAS评分和ND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前颈椎曲度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即刻、6个月和1年时ACXF组显著性大于ACCF组(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FSU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性降低(P<0.01),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即刻FSU高度较术前显著性增加(P<0.01),ACXF组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CXF组后方减压范围为11.66±1.31mm,显著性小于ACCF组(16.32±2.00mm)(P<0.001);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骨性椎管APD和SCA均术前显著性增大,ACXF组术后各时间点的骨性椎管SCA及术后1年时的APD小于同时点ACCF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的融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CXF组内置物下沉的发生率分为别17.65%(3/17)、23.53%(4/17)及23.53%(4/17),均显著性低于同时间点ACCF组(P<0.05)。ACXF组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予以保守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出院时症状消失;无脑脊液漏发生。ACCF组术后出现4例吞咽困难,行康复训练,出院时症状明显好转,术后3个月随访时症状消失;3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予以延迟拔管等对症治疗,出院时治愈。结论:ACXF可以显著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临床疗效与ACCF一致;且在保证充足减压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降低术后内置物沉降的发生,是治疗合并椎体段狭窄的双节段颈椎病的一种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段颈椎 颈椎前路X形切除融合固定术 颈椎前路切除融合固定术 段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人工椎体与钛笼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中应用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韩树虹 王建华 +1 位作者 孙贺 吴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6-433,共8页
目的:评估3D打印人工椎体与传统钛笼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单椎体ACCF的50例脊髓... 目的:评估3D打印人工椎体与传统钛笼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单椎体ACCF的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25例术中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观察组),25例术中应用传统钛笼植骨(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及随访时间.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体次全切除节段椎间高度(H1、H2)、C2-7 Cobb角、C2-7矢状面轴向距离(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7 SVA)及T1倾斜角,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影像学参数;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应用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颈部疼痛.根据Kandziora标准判断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12~33个月(24.16±4.95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12~33个月(22.60+5.91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JOA评分和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椎体间高度、C2-7 Cobb角、C2-7 SVA及T1倾斜角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3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19例人工椎体存在下沉,下沉距离为0.1~0.9mm,无严重下沉患者;对照组20例钛笼下沉,下沉距离为1.3~3.5mm,有4例严重下沉患者;观察组人工椎体下沉距离小于对照组钛笼下沉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实现骨性融合.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ACCF时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和传统钛笼植骨均可恢复椎体间高度,重建颈椎稳定性及颈椎生理曲度;3D打印人工椎体能够减缓术后支撑假体的沉降,进而维持减压椎体间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椎前路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 3D打印人工 传统钛笼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V形截骨Y形减压融合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宋仁谦 周英杰 +3 位作者 郑怀亮 禚汉杰 闫飞鸿 王彦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9-457,共9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V形截骨Y形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V-osteotomy Y-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VYF)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10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单节段椎体...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V形截骨Y形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V-osteotomy Y-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VYF)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10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单节段椎体层面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采用ACVYF治疗(ACVYF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7~65岁(61.0±6.4岁),体质指数16.8~28.1kg/m^(2)(23.67±2.86kg/m^(2));病程10~80个月(37.5±20.1个月);手术节段:C32例、C45例、C513例、C610例。30例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CF)治疗(ACCF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4~68岁(59.5±6.8岁);体质指数16.6~26.4kg/m^(2)(23.30±2.56kg/m^(2));病程13~72个月(35.8±18.8个月);手术节段:C33例、C46例、C512例、C69例。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病程、手术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计算术后12个月时的JOA评分改善率;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在X线片上测量融合区高度、C2~7 Cobb角;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在X线片或CT片上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CVYF组手术时间为88.2±19.7min,术中出血量为133.3±24.4mL;ACCF组手术时间为91.5+24.1min,术中出血量为137.7±29.4mL,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CVYF组与ACCF组术后各有3例患者发生吞咽困难,1~2周后均自行缓解,随访期间无其他并发症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颈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融合区高度和C2~7 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ACVYF组均大于ACCF组(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ACVYF组颈椎JOA评分改善率为(72.39±10.54)%,ACCF组术为(75.92±10.3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CVYF组术后3个月与6个月随访时植骨融合率(70.0%和93.3%)优于ACCF组(40.0%和73.3%)(P<0.05),术后12个月两组均已骨性融合(P>0.05)。结论:ACVYF能有效解除椎体层面后纵韧带对脊髓的压迫,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相较于ACCF,ACVYF能够更好地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加快植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前路V形截骨Y形减压融合术 颈椎前路切除减压融合术 置入物沉降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