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及其机制
被引量:
38
1
作者
高珊
王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26-431,共6页
目的:探究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颈源性头痛病人。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传统针刺治...
目的:探究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颈源性头痛病人。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B组采用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两组病人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生活质量评分(life quality score)情况;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总治疗有效率、总不良反应情况;分别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3周后B组病人血浆中β-内啡肽、ACTH及皮质醇的含量,以及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8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周后,两组病人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且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上升(P<0.01);比较A、B两组病人治疗有效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33%v s.86.67%,X^2=4.356,P=0.037);而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67%v s.13.33%,X^2=0.131,P=0.718);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周及治疗3周后B组病人血浆中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8表达水平,ACTH及皮质醇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而β-内啡肽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优于单一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炎症细胞因子下调、β-内啡肽上调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HPA)轴功能的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旁神经阻滞
针刺
颈源性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脉络宁复合液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
16
2
作者
杨丽丽
支满霞
侯进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9期668-671,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脉络宁复合液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脉络宁复合液组与倍他米松组,每组30例。两组分别使用脉络宁复合液及倍他米松行责任椎体旁神经阻滞术。每周治疗1次,疗程4周,6个月...
目的:探讨使用脉络宁复合液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脉络宁复合液组与倍他米松组,每组30例。两组分别使用脉络宁复合液及倍他米松行责任椎体旁神经阻滞术。每周治疗1次,疗程4周,6个月后随访。观察综合疗效,统计分析颈椎病疗效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治疗后6个月脉络宁组与倍他米松组临床疗效及疼痛症状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脉络宁组优于倍他米松组,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复合液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远期疗效稳定,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根型
颈椎
病
颈椎旁神经阻滞
术
脉络宁复合液
倍他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神经阻滞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21
3
作者
石丽宏
邓海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3期287-287,共1页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对颈源性头痛患者30例行星状神经节阻滞,伴颈椎旁神经或耳颞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每周头痛发作次数、服用止痛药物与睡眠改善例数。结果治疗前后VAS评分改善(P&...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对颈源性头痛患者30例行星状神经节阻滞,伴颈椎旁神经或耳颞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每周头痛发作次数、服用止痛药物与睡眠改善例数。结果治疗前后VAS评分改善(P<0.05),治疗后头痛完全缓解15例,好转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缩短(P<0.05);治疗前服用止痛药物28例,治疗后2周12例,4周4例(P<0.05);睡眠不佳治疗前29例,治疗后2周13例,4周为4例(P<0.05)。结论神经阻滞是治疗颈源性头痛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星状
神经
节
阻滞
颈椎旁神经阻滞
耳颞
神经
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及其机制
被引量:
38
1
作者
高珊
王飞
机构
武汉市第一医院针灸科
出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26-431,共6页
基金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课题:针刺结合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研究(2016Y05)
文摘
目的:探究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颈源性头痛病人。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B组采用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两组病人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生活质量评分(life quality score)情况;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总治疗有效率、总不良反应情况;分别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3周后B组病人血浆中β-内啡肽、ACTH及皮质醇的含量,以及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8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周后,两组病人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且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上升(P<0.01);比较A、B两组病人治疗有效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33%v s.86.67%,X^2=4.356,P=0.037);而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67%v s.13.33%,X^2=0.131,P=0.718);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周及治疗3周后B组病人血浆中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8表达水平,ACTH及皮质醇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而β-内啡肽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优于单一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炎症细胞因子下调、β-内啡肽上调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HPA)轴功能的调控有关。
关键词
颈椎旁神经阻滞
针刺
颈源性头痛
Keywords
Cervical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Acupuncture
Cervicogenic headache
分类号
R246.9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脉络宁复合液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
16
2
作者
杨丽丽
支满霞
侯进财
机构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出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9期668-671,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使用脉络宁复合液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脉络宁复合液组与倍他米松组,每组30例。两组分别使用脉络宁复合液及倍他米松行责任椎体旁神经阻滞术。每周治疗1次,疗程4周,6个月后随访。观察综合疗效,统计分析颈椎病疗效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治疗后6个月脉络宁组与倍他米松组临床疗效及疼痛症状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脉络宁组优于倍他米松组,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复合液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远期疗效稳定,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
神经
根型
颈椎
病
颈椎旁神经阻滞
术
脉络宁复合液
倍他米松
Keywords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nerveroot type
Cervical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Liguid form Mailuoning complex
Betamethasone
分类号
R681.55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神经阻滞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21
3
作者
石丽宏
邓海峰
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康复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麻醉科
出处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3期287-287,共1页
文摘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对颈源性头痛患者30例行星状神经节阻滞,伴颈椎旁神经或耳颞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每周头痛发作次数、服用止痛药物与睡眠改善例数。结果治疗前后VAS评分改善(P<0.05),治疗后头痛完全缓解15例,好转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缩短(P<0.05);治疗前服用止痛药物28例,治疗后2周12例,4周4例(P<0.05);睡眠不佳治疗前29例,治疗后2周13例,4周为4例(P<0.05)。结论神经阻滞是治疗颈源性头痛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星状
神经
节
阻滞
颈椎旁神经阻滞
耳颞
神经
阻滞
分类号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及其机制
高珊
王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脉络宁复合液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杨丽丽
支满霞
侯进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神经阻滞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石丽宏
邓海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