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后路不同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累及C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涛 尚平福 +2 位作者 徐钦华 王贵方 刘法敬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7期66-69,共4页
目的 比较累及C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与保留C2棘突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47例累及C2节段CSM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A组26例和B组21例,A组采用单... 目的 比较累及C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与保留C2棘突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47例累及C2节段CSM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A组26例和B组21例,A组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固定+伸肌群附着点重建术治疗,B组采用保留C2棘突全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于术前1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损害评分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观察术后轴性症状(AS)的发生情况;行颈椎动力位X线片检查,测算颈椎总活动度和颈椎中立位曲度;在颈椎MRI横断面上,测量颈后肌群横截面积。结果 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低于B组(P均<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术后AS发生率为11.5%,B组为19.0%,A组AS发生率低于B组(P<0.05)。B组术后颈椎总活动度较术前减小(P<0.05),A组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颈椎中立位曲度均较术前减小(P均<0.05),且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B组较A组曲度丢失更多(P均<0.05)。A组术后颈后肌群横截面积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B组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 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与保留C2棘突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均可解除C2节段的脊髓压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前者可以更好地保留颈椎活动度并减轻颈后肌群萎缩,减少A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全椎板减压术 颈椎后路减压术 钛板固定术 颈椎总活动度 颈椎中立位曲度 颈后肌群横截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