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小关节的形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袁迟 邹德威 +2 位作者 马华松 吴继功 陈志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26-1029,共4页
颈椎小关节(cervical facet joints,CFJ)又称颈椎关节突关节(zygapophyseal joints),由相邻上、下颈椎关节突的关节面组成,CFJ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及在一定范围内的伸屈和旋转运动功能[1]。每个颈椎节段,均包括三个不同的关节,即... 颈椎小关节(cervical facet joints,CFJ)又称颈椎关节突关节(zygapophyseal joints),由相邻上、下颈椎关节突的关节面组成,CFJ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及在一定范围内的伸屈和旋转运动功能[1]。每个颈椎节段,均包括三个不同的关节,即双侧的关节突关节与前方的椎间关节,共同维持颈椎的稳定。颈椎退行性疾病也包括两侧小关节的退变,如小关节骨质增生等,此外,CFJ也在继发于低速追尾撞车事故而造成的脊髓功能不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C?觝té等[3]研究证实在加拿大人群里,一生中颈部疼痛的发生率为67%,强烈疼痛伴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14%。而在英国的一项对7669名不伴有颈部疼痛的18~75岁人群调查中发现,随后的一年中颈痛的发生率为17.9%[4]。研究表明,颈椎的小关节病变是导致颈部疼痛常见原因[5],CFJ增生退变是引起颈椎不稳和神经根受压的重要原因[6]。笔者就CFJ形态结构特点、生物力学特点、小关节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小关节 颈椎关节关节 小关节骨质增生 形态学 颈部疼痛 形态结构特点 生物力学特点 人群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对颈椎小关节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姜宏 惠祁华 +1 位作者 施杞 王以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0-101,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牵引角度对颈椎小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 8具成人尸体颈椎标本 (C1-C7)制成颈椎生物力学模型 ,观察不同牵引角度对颈 5 - 6小关节刚度与应力的影响。结果 :后伸 15° - 2 5° 6kg牵引下 ,颈椎小关节刚... 目的 :探讨不同牵引角度对颈椎小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 8具成人尸体颈椎标本 (C1-C7)制成颈椎生物力学模型 ,观察不同牵引角度对颈 5 - 6小关节刚度与应力的影响。结果 :后伸 15° - 2 5° 6kg牵引下 ,颈椎小关节刚度下降 90 % (P <0 0 5 ) ,应力下降 70 % - 80 % (P <0 0 5 )。结论 :后伸牵引对颈椎小关节压力载荷的降低最为明显 ,颈椎病患者伴有小关节病变明显者应考虑轻度后伸位 ( 15°左右 )牵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 颈椎小关节 生物力学 颈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颈椎小关节脱位52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梅芳瑞 任先军 王卫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08-209,共2页
下颈椎小关节脱位52例分析梅芳瑞1任先军1王卫东1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严重的损伤,绝大多数发生于青壮年男性。颈椎小关节脱位好发于下颈椎,又称小关节绞锁或小关节跳跃。可以是单侧小关节脱位,亦可为双侧,必然伴随椎体的半脱位... 下颈椎小关节脱位52例分析梅芳瑞1任先军1王卫东1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严重的损伤,绝大多数发生于青壮年男性。颈椎小关节脱位好发于下颈椎,又称小关节绞锁或小关节跳跃。可以是单侧小关节脱位,亦可为双侧,必然伴随椎体的半脱位。视暴力大小和有无其他伴随损伤,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小关节 关节脱位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颈椎小关节脱位动物模型制作过程中的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渝 蒲渝 +1 位作者 周飞舟 邓天琼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4-634,664,共2页
为探讨犬颈椎小关节脱位动物模型制作过程中的护理特点,对20只犬建立颈椎小关节脱位模型,并于手术前积极准备,术中主动配合,术后及撞击伤后细致护理,密切观察。结果动物术后3日存活率达80%,满足了实验要求。认为术前不必禁食,术中可不... 为探讨犬颈椎小关节脱位动物模型制作过程中的护理特点,对20只犬建立颈椎小关节脱位模型,并于手术前积极准备,术中主动配合,术后及撞击伤后细致护理,密切观察。结果动物术后3日存活率达80%,满足了实验要求。认为术前不必禁食,术中可不作气管插管,术后保暖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小关节脱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治疗颈椎小关节错位20例分析
5
作者 宋文欣 刘凤云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治疗 颈椎小关节 错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小关节部分破坏后钢板固定的扭转强度
6
作者 徐波 朱青安 金大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了解颈椎小关节双侧部分切除后颈椎后路钢板固定的扭转强度。方法:12 例颈椎标本(C4~7)C5~6 关节内侧切除50 % ,6 例为对照组,6 例钢板固定,测试扭转强度。结果:对照组最大扭矩17 .83 ±2 .16... 目的:了解颈椎小关节双侧部分切除后颈椎后路钢板固定的扭转强度。方法:12 例颈椎标本(C4~7)C5~6 关节内侧切除50 % ,6 例为对照组,6 例钢板固定,测试扭转强度。结果:对照组最大扭矩17 .83 ±2 .16 N·m ,钢板组最大扭矩22 .78 ±4 .75 N·m ,其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3 例小关节突骨折,钢板组5 例螺钉孔与关节破坏边缘处发生骨折。结论:颈椎后路钢板固定可显著增大扭转强度,但螺钉孔处骨折对钢板固定强度产生较大影响。螺钉固定位置须与结构破坏部分保持3 m m 以上距离,以免强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固定 扭转强度 生物力学 颈椎小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角度矢状位扳法结合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疗效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魏卫兵 周宾宾 +2 位作者 李波霖 黄灏 肖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615-617,I0003,共4页
目的:观察小角度矢状位扳法结合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痛镇室治疗的的颈椎小关节紊乱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2例运用小角度矢状位... 目的:观察小角度矢状位扳法结合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痛镇室治疗的的颈椎小关节紊乱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2例运用小角度矢状位扳法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30例运用理筋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7. 6%,对照组治愈率13. 3%,治疗组治愈率比对照组治愈率高34. 3%;治疗组总有效率92. 9%,观察组总有效率70%,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治疗组比观察组高22. 9%;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明显(χ2=6. 853,P=0. 01 <0. 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小角度矢状位扳法配合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临床疗效好,疗效巩固,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角度矢状位扳法 针灸 颈椎小关节紊乱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小关节源性疼痛治疗进展及超声应用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田杰 刘慧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18-623,共6页
颈椎小关节源性疼痛在颈部疼痛中占比约50%,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药物治疗、康复理疗配合必要的微创介入治疗能较好的改善病人的疼痛症状及生活质量。目前常用的微创介入治疗主要有颈椎小关节腔注射、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及射频治... 颈椎小关节源性疼痛在颈部疼痛中占比约50%,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药物治疗、康复理疗配合必要的微创介入治疗能较好的改善病人的疼痛症状及生活质量。目前常用的微创介入治疗主要有颈椎小关节腔注射、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及射频治疗。随着超声在疼痛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超声在颈椎小关节源性疼痛的治疗中也具有其独有的价值,目前超声在该领域运用的安全性、准确性、有效性均得到了一定的证实。本文拟对目前颈椎小关节源性疼痛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并着重阐述超声在该领域的研究应用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小关节源性疼痛 小关节腔注射 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 射频热凝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小关节评估在改良型Stoke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评分体系中对评估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进展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岗 颜华儒 许立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小关节评估在改良型Stoke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评分体系(modified Stok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spine score,m SASSS)中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影像学进展评估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了我院2010年... 目的探讨颈椎小关节评估在改良型Stoke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评分体系(modified Stok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spine score,m SASSS)中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影像学进展评估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每个患者在随访前及随访过程中进行脊柱影像学检查,并根据m SASSS评分体系评估患者脊柱椎体的整体情况,以及增加针对颈椎小关节的影像学评估体系,通过计算两部分评分总和,即为我们定义的混合型改良脊柱评分(combined modified AS spine socre,cmASSS),并评价cmASSS评分体系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65例AS患者中,其中有58例完成的cmASSS评分。在随访前的影像学检查中通过cmASSS评分体系发现有69.0%的患者存在脊柱损伤的影像学改变,而m SASSS评分体系仅诊断50.0%的患者存在脊柱损伤(P=0.038)。随访观察期内通过影像学对疾病进展评估后发现,cmASSS评分体系中有60.3%的患者存在疾病进展,而m SASSS仅发现41.4%的患者存在疾病进展(P=0.041)。根据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分析,cmASSS评分与AS患者的颈椎旋转、枕墙距、脊柱侧弯、胸廓扩张等脊柱活动度指标和AS功能指数的相关性优于m SASSS评分。结论在m SASSS基础上整合颈椎小关节评估有助于更全面、及时地诊断AS患者的脊柱损伤情况和脊柱损伤进展或转归,为AS的治疗、预后评估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损伤 影像学评估 颈椎小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颈椎关节突关节螺旋CT三维参数的测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冲 王秋安 +2 位作者 孟强 袁峰 吴继彬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观察成人正常颈椎关节突关节的三维解剖形态,利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测量其三维参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为后期颈椎小关节界面撑开器的设计与制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9... 目的观察成人正常颈椎关节突关节的三维解剖形态,利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测量其三维参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为后期颈椎小关节界面撑开器的设计与制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5月在我院影像科行颈椎三维螺旋CT检查200例,螺旋CT图像显示无颈椎椎管狭窄、颈椎椎间盘突出、明显骨质增生、感染及肿瘤等病变,经三维螺旋CT重建后分别在矢状面、横断面及冠状面对C2~3、C3~4、C4~5、C5~6、C6~75个节段两侧关节突关节前后径、关节间隙间距及左右径进行测量。结果自上而下颈椎小关节男性前后径为8.5~13.0 mm,关节间隙间距为0.7~1.5 mm,左右径为9.0~13.5 mm;女性前后径为8.0~12.0 mm,关节间隙间距0.5~1.2 mm,左右径为8.0~12.5 mm。各节段关节突关节三维参数男性均明显大于女性(P<0.05),且随着颈椎节段向下依次增大。结论颈椎关节突关节的前后径、关节间隙距、左右径长度在各个节段以及不同性别间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关节关节 三维螺旋CT 颈椎小关节界面间撑开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引导下颈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书力 李敏 +5 位作者 李少军 袁峰 童胜雄 田佳玉 胡焓 冯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在X线引导下行颈4、5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患者81例。所纳入研究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松解组... 目的观察在X线引导下行颈4、5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患者81例。所纳入研究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松解组(n=40)和阻滞组(n=41)。松解组在X线透视下采用一次性硬膜外穿刺针钝性分离颈4、5脊神经后支,并注射镇痛混合液(倍他米松4 mg+利多卡因40 mg,以盐水稀释至6~12 mL,各点约3 mL)。阻滞组单纯采用颈4、5脊神经后支注射镇痛混合液治疗方法(药物同松解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周、1月及6月疼痛程度;评估术后6月疗效。结果与术前相比,治疗后1周两组的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周,松解组与阻滞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及6月,松解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月疗效评估,松解组(显著有效率93%)要明显优于阻滞组(显著有效率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时及术后3 d均未出现局部血肿、感染、区域麻木等并发症。结论 X线引导下颈4、5脊神经后支松解术可长期有效改善患者颈肩部疼痛,具有安全、远期效果理想等特点,是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小关节 颈脊神经后支 松解 阻滞 颈肩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性眩晕 被引量:47
12
作者 李锋 娄思权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7-228,共2页
关键词 颈性眩晕 椎动脉压迫综合征 颈椎小关节紊乱 椎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综合征 颈源性眩晕 颈椎综合征 颈性偏头痛 持续时间 性因素 头颈部 神经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18
13
作者 黄梅忠 王诗忠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90-1194,共5页
慢性非特异性颈痛(chronic nonspecific neck pain,CNNP)是指排除因创伤、肿瘤、感染等原因或身体其他部位导致的颈肩部疼痛[1],在影像学上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和(或)颈椎小关节的增生等退行性改变,常表现为脊柱背侧区域(T1棘突假想线... 慢性非特异性颈痛(chronic nonspecific neck pain,CNNP)是指排除因创伤、肿瘤、感染等原因或身体其他部位导致的颈肩部疼痛[1],在影像学上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和(或)颈椎小关节的增生等退行性改变,常表现为脊柱背侧区域(T1棘突假想线与上项线之间)颈肩部的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僵硬及关节活动不利等症状,慢性非特异性颈痛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伏案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颈痛 颈椎小关节 上项线 退行性改变 背侧 颈肩部 治疗现状 关节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推牵引综合治疗颈性眩晕50例
14
作者 吴宇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0-720,共1页
关键词 牵引综合治疗 颈性眩晕 针推 颈椎小关节紊乱 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颈部软组织 骨质增生 肌肉僵硬 不同程度 旋转性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