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预后的影像学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康猛 宋振全 +3 位作者 潘冬生 李晋江 许嘉媛 杨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99-804,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预后影像学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8年5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接受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72例),其中男55例,女17例,年龄2... 目的:分析影响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预后影像学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8年5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接受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72例),其中男55例,女17例,年龄21~80岁,平均56.9±12.0岁,收集病程、压迫节段、术前/术后1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术前Cobb角、压迫节段内致压物最大径、有效颈椎管率、平均压迫率、脊髓横切面积、脊髓椎管占有率以及术后脊髓漂移距离、JOA改善率等相关资料。根据JOA改善率将患者分为:预后优良组(改善率≥50%)58例和预后非优良组(改善率<50%)14例。运用单因素、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与影像学参数等预后相关因素,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选取尤登指数最大的数值作为划界值,明确预后相关因素临界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优良组术前Cobb角12.81°±4.27°,有效颈椎管率(33.71±9.87)%,脊髓漂移距离3.38±0.62mm,致压物最大径3.83±0.83mm,脊髓椎管占有率(64.02±7.74)%,与预后非优良组术前Cobb角9.68°±4.00°,有效颈椎管率(22.86±8.78)%,脊髓漂移距离2.13±0.75mm,致压物最大径5.38±1.01mm,脊髓椎管占有率(69.21±9.2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相关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致压物最大径与脊髓漂移距离是脊髓型颈椎病预后主要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致压物最大径诊断临界值为4.950mm(曲线下面积为0.875);脊髓漂移距离诊断临界值为2.625mm(曲线下面积为0.897)。结论:致压物最大径与脊髓漂移距离是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当致压物最大径超过4.950mm时,提示颈椎后路减压预后较差,术后脊髓漂移距离低于2.625mm时,提示颈椎后路减压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 脊髓型颈椎 影像学参数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术后白髓综合征1例报道
2
作者 马雁 沙辉 +2 位作者 刘巍 李春玲 于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0-672,共3页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手术作为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方法,对大多数患者而言安全有效[1、2]。然而,术后也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而白髓综合征则是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3~5]。白髓综合征是指颈椎减压手术后出现原因不明的神经功能恶...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手术作为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方法,对大多数患者而言安全有效[1、2]。然而,术后也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而白髓综合征则是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3~5]。白髓综合征是指颈椎减压手术后出现原因不明的神经功能恶化,在颈椎MRI T2加权像上可见髓内高信号,并且高信号主要集中在脊髓白质[6、7]。白髓综合征被认为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临床罕见[8]。我院1例年轻女性患者接受非经典的C2~T1后路开门手术后出现白髓综合征,结合文献综述探讨其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治疗策略,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髓综合征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军 吴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40-744,共5页
目的目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治疗以颈椎后路椎管成术为主,但K线阴性患者由于颈椎矢状位畸形疗效欠佳。文中研究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通过改善矢状位形态与解除颈椎管狭窄两方面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疗效... 目的目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治疗以颈椎后路椎管成术为主,但K线阴性患者由于颈椎矢状位畸形疗效欠佳。文中研究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通过改善矢状位形态与解除颈椎管狭窄两方面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K线阴性患者。术前3 d、术后1周及术后每次随访均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量化评估患者病情及颈椎影像学指标。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病情变化以评价疗效。结果入选患者共67例,平均(76.5±4.2)岁。其中男48例、女19例,平均手术时间(140.5±37.7)min,平均出血量(354.7±132.2)mL。患者术后1周JOA评分与VA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24.2±10.4)%和(42.6±10.5)%,末次随访时改善率为(57.7±10.5)%和(73.0±1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具有安全性高、置钉简易等优势,能够解除颈髓压迫,恢复颈椎生理性前凸,可有效缓解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老年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疗效 被引量:4
4
作者 唐广满 王来毅 金根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32-1137,共6页
目的比较颈椎过伸性损伤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医院骨科收治的57例颈椎过伸性损伤病患,33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组),24例行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B组)... 目的比较颈椎过伸性损伤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医院骨科收治的57例颈椎过伸性损伤病患,33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组),24例行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B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论述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A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较B组更少(P<0.05);A组JOA评分及Frankel分级稍优于B组,融合节段高度与Cobb角稍高于B组,并发症率稍低于B组,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均能获得较理想疗效,但后路单开门的手术风险更小,减压更彻底,值得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过伸性损伤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 颈前路减压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后路减压钉棒内固定治疗伴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宏其 罗继 +4 位作者 朱峥嵘 陈凌强 陈静 胡建中 王锡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后壁切除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伴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6年1月对15例伴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路椎管后壁(全椎板及平双侧椎弓根内壁以内的侧块)切除减压、小关...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后壁切除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伴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6年1月对15例伴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路椎管后壁(全椎板及平双侧椎弓根内壁以内的侧块)切除减压、小关节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椎弓根螺钉6例,侧块螺钉9例)。根据术前、术后10d、术后6个月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测量后凸Cobb角,以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均获骨性融合。术后6个月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改善率为65.1%。术后10d后凸Cobb角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后凸Cobb角与术后10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路椎管后壁切除减压、钉棒内固定术是治疗伴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可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凸畸形 脊髓型颈椎 后路减压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植骨Zephir钢板系统内固定术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侯铁胜 赵杰 +3 位作者 傅强 李明 贺石生 鲁凯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04-906,共3页
目的 :探讨 Zephir颈前路钢板系统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开槽式扩大减压植骨 Zephir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术后进行 6~ 11个月 (平均 7个月 )随访。 结果 :术后症状明显缓解 ,脊髓... 目的 :探讨 Zephir颈前路钢板系统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开槽式扩大减压植骨 Zephir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术后进行 6~ 11个月 (平均 7个月 )随访。 结果 :术后症状明显缓解 ,脊髓功能明显恢复者占 91.2 % (31/34)。术后 6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 10 0 %。无钢板和螺钉松动及断裂现象存在。结论 :应用颈前路开槽式扩大减压植骨 Zephir钢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减压彻底、植骨牢靠、可获得术后颈椎即刻稳定、术后无需行石膏固定和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减压 骨折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路脊柱内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文 孙金子 +4 位作者 康宁超 马维平 马俊萍 单素英 张可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7期511-514,共4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脊柱内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间就诊于我院的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在C形臂X线机引导下行经后路脊柱内镜下椎间孔成形减压术。评价治疗前后病... 目的:探讨经后路脊柱内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间就诊于我院的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在C形臂X线机引导下行经后路脊柱内镜下椎间孔成形减压术。评价治疗前后病人椎间高度、颈椎曲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矫形外科学(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结果:手术后病人颈椎曲度测量值较手术前显著增加(P<0.01),手术前后病变椎间高度无明显变化(P>0.05),手术后病人VAS评分较前明显下降,JOA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P<0.01)。结论:经后路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可有效改善颈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感觉障碍,临床疗效确切,且手术安全、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 脊柱内镜 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 神经根型颈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骨折脱位前方减压植骨固定术31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朱庆三 杨有庚 +2 位作者 姜鸿志 刘彦 李英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5年第3期101-104,共4页
报告该院1974年~1993年间收治的312例颈椎骨折脱位病例,全组病例均经前方减压植骨固定术。损伤部位为C3~C7,其中C5、C6占全部病例的55.77%。骨折47例,脱位137例,骨折合并脱位101例,单纯间盘损... 报告该院1974年~1993年间收治的312例颈椎骨折脱位病例,全组病例均经前方减压植骨固定术。损伤部位为C3~C7,其中C5、C6占全部病例的55.77%。骨折47例,脱位137例,骨折合并脱位101例,单纯间盘损伤27例。合并不同程度瘫痪者299例,占95.83%。全组病例无术后感染,无副损伤,无瘫痪加重及早期死亡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4.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折 骨折 脱位 前方减压 植骨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内固定技术及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侯铁胜 傅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76-377,共2页
关键词 颈椎后路内固定 内固定 钢板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钢板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新军 程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5-508,共4页
目的:研究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钢板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疗效。方法:对41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均有程度不等的脊髓压迫症状,全部行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侧块钢板固定术。术前术后神经功... 目的:研究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钢板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疗效。方法:对41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均有程度不等的脊髓压迫症状,全部行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侧块钢板固定术。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分采用JOA评分。结果:随访12~16(14±2.0)个月,JOA评分较术前提高4.8分。结论: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合并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具有适应范围广、操作简单安全、固定牢固等优点,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 后路单开门减压 内固定 侧块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在线联机分析处理探讨腰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腰神经根损伤效果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国栋 欧阳跃平 +2 位作者 史建刚 贾连顺 袁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1-693,共3页
目的应用在线联机分析处理(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OLAP)探讨腰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神经根损伤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61例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腰椎神经根损伤患者... 目的应用在线联机分析处理(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OLAP)探讨腰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神经根损伤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61例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腰椎神经根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汇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的住院号、性别、职业、年龄、病史、症状持续时间等,建立数据仓库,在此平台上应用OLAP技术进行数据的多维分析处理,验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经过分析处理发现在各项相关因素的综合作用中,神经根受压迫时间较为重要,直接影响术后治疗效果,符合临床实际。结论 OLAP技术能有效处理大宗腰椎神经根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有利于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 神经根病 数据挖掘 联机分析处理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VAS及ODI评分影响及其安全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艳 王丽丽 施光南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6期201-204,共4页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4月至2017年9月确诊并救治的8...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4月至2017年9月确诊并救治的88例高位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手术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_均<0.01)。术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_均<0.01),手术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及功能障碍评分,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骨质疏松颈椎病后路减压术颈5神经损伤的MEP监测研究
13
作者 谢恩 白璐 +1 位作者 齐华光 郝定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12-1115,共4页
目的评估应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行术中脊髓监测在预测颈椎后路减压术后部分节段运动麻痹的价值。方法 64例患者,男47例、女17例,平均年龄64岁,合并骨质疏松,在本中心行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术中脊髓监测下颈椎后路减压术。经颅... 目的评估应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行术中脊髓监测在预测颈椎后路减压术后部分节段运动麻痹的价值。方法 64例患者,男47例、女17例,平均年龄64岁,合并骨质疏松,在本中心行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术中脊髓监测下颈椎后路减压术。经颅电刺激经针型电极进行传送,胸髓及双侧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诱发电位被完整记录。结果术中诱发电位在57例患者的上述所有肌群被成功记录,在其余的7例患者中诱发电位未被完整记录。在57例患者中无一例出现诱发电位波幅的明显降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术后均有明显的改善;然而,有3例患者出现短暂的术后颈5神经麻痹。结论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监测中无异常出现,即使在合并有短暂的术后颈5神经麻痹的患者。这些结果提示颈椎后路减压手术后颈5神经麻痹与术中神经根或者脊髓的损伤无明显的关联,虽然其确切的机制尚不清除。术者应清楚颈椎后路减压手术后颈5神经麻痹是一可能的并发症,即使术中无明显的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减压 颈5神经损伤 神经电生理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椎后路侧块内固定术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梁裕 龚耀成 +1 位作者 郑涛 曹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6期540-542,共3页
目的 探讨经颈椎后路侧块固定术在治疗颈椎伤病中的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0年10月,采用经颈椎后路侧块固定术治疗各种颈椎伤病42例。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 近期随访结果满意。颈椎疾患,Nurick评分平均改善2.3级;颈椎外... 目的 探讨经颈椎后路侧块固定术在治疗颈椎伤病中的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0年10月,采用经颈椎后路侧块固定术治疗各种颈椎伤病42例。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 近期随访结果满意。颈椎疾患,Nurick评分平均改善2.3级;颈椎外伤,Frankel评分平均改善1.9级。结论经颈椎后路侧块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侧块内固定 疗效 治疗 评价 颈椎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观察
15
作者 杨克敏 侯开宇 蒙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150-151,共2页
目的观察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后路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 目的观察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后路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子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JOA评分、ODI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ヌ见察组治疗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減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效果较单纯后路減压治疗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后路减压内固定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国臻 刘磊 王运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35-1138,共4页
C5神经根麻痹是颈椎后路减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961年由Scoville和Stops首次报道,C5神经根麻痹的定义尚未统一,目前大部分学者将其定义为颈椎减压术后无脊髓症状加重情况下新发的三角肌和(或)肱二头肌麻痹,肌力下降超过1级[3]。由于... C5神经根麻痹是颈椎后路减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961年由Scoville和Stops首次报道,C5神经根麻痹的定义尚未统一,目前大部分学者将其定义为颈椎减压术后无脊髓症状加重情况下新发的三角肌和(或)肱二头肌麻痹,肌力下降超过1级[3]。由于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对颈椎病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研究尚无统一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二头肌麻痹 减压 颈椎后路 危险因素 神经根 C5 预防 肌力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患者术前镇静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6
17
作者 谢军明 金慧 +2 位作者 王媛媛 杨雨晴 刘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经鼻给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患者术前镇静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后路单间隙腰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18~65岁,BMI 18~25 kg/m 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1.0μg/kg组(D... 目的探讨经鼻给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患者术前镇静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后路单间隙腰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18~65岁,BMI 18~25 kg/m 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1.0μg/kg组(D1.0组)、右美托咪定1.5μg/kg组(D1.5组)、右美托咪定2.0μg/kg组(D2.0组)和对照组(C组)。患者入手术室后,D1.0组、D1.5组、D2.0组分别经鼻滴注右美托咪定1.0、1.5、2.0μg/kg,C组用生理盐水滴鼻,容量均为2 ml。记录滴鼻前(T0)、滴鼻后10 min(T1)、20 min(T2)和30 min(T3)的HR、MAP、SpO 2、自发痛VAS评分、Ramsay镇静和焦虑评分。滴鼻后30 min行左侧上肢肘正中静脉穿刺和桡动脉穿刺置管,记录患者穿刺时VAS评分和满意度评分,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T3时D2.0组HR明显慢于C组(P<0.05),MAP明显低于C组(P<0.05)。T3时D1.0、D1.5和D2.0组自发痛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T3时D1.0和D1.5,T2、T3时D2.0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D1.5组和D2.0组静脉穿刺和桡动脉穿刺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D1.0、D1.5和D2.0组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患者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定1.5μg/kg滴鼻可获得良好的镇静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滴鼻 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 前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杰 张耀申 +1 位作者 赵昌松 张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3-131,共9页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收治的19例接受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65岁)布鲁氏菌...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收治的19例接受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65岁)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67.9±2.4岁(65~73岁),病程10.8±2.7个月(7~16个月),14例有接触牛羊史,3例有生食牛羊肉史,2例有食用牛奶或羊奶史,均有腰背部疼痛,其中3例伴发热,16例伴下肢疼痛/麻木;根据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C级9例,D级7例,E级3例。影像学检查病变节段为L1-21例,L2-31例,L3-47例,L4-57例,L5-S11例,L1-2+L5-S11例,L3-S11例;所有患者脊柱病变节段椎间隙均狭窄,其中18例有病变节段腰椎不稳,17例有椎前鸟嘴样骨刺,17例表现为“花边椎”,16例有硬膜外脓肿,3例有腰大肌脓肿。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05±0.97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42.05±2.61)%,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55.84±4.53mm/h、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46.47±3.25mg/L。入院时13例合并高血压,14例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冠心病,16例合并低蛋白血症。围术期积极予以系统支持治疗,手术前后均应用利福平、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三联化疗方案2周以上,出院后继续口服利福平和多西环素治疗6个月。统计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腰腿痛VAS、ODI、ESR、CRP,统计末次随访的ASIA分级及植骨融合情况,统计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92.11±35.92min(150~300min),术中出血量527.37±108.09ml(400~800ml),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时腰腿痛VAS、ODI、ESR和CRP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所有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ESR及CRP均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时的ESR与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7.53±3.15个月(12~24个月),术前9例ASIA分级C级患者末次随访时恢复到D级1例,E级8例;术前7例ASIA分级D级患者末次随访均恢复到E级。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均获得满意的骨性融合。结论:针对老年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在围术期对症支持治疗及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效果较满意,能有效促进病灶炎性修复及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 后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 老年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梁斌 李健 +7 位作者 张亮 吕玉明 张志 曾勉东 张平 潘永谦 梁海翔 余升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52-354,共3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或椎间盘切除+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选择及早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方颈椎间盘切除自体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手术56例。结果:随访3个月至4年。优29例,良11例,可11例,无效5例。无复发病例。优良率... 目的:探讨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或椎间盘切除+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选择及早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方颈椎间盘切除自体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手术56例。结果:随访3个月至4年。优29例,良11例,可11例,无效5例。无复发病例。优良率71%,有效率92%。结论:椎间盘切除及髂骨植入融合带锁钢板固定术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外固定时间,有助于防止植骨块塌陷、保持椎间高度及颈椎的生理前曲,这将有利于提高手术远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颈椎间盘切除 前路减压植骨 颈椎 内固定 带锁钢板 结论 融合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 被引量:21
20
作者 尹庆水 刘景发 +4 位作者 夏虹 吴增晖 张余 昌耘冰 权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83-484,共2页
总结和介绍前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采用同次进行经口咽前路减压松解和后路减压枕颈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 12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伴高位颈髓压迫症。平均随访 2 0个月 ,参照Symon和Lavender标准评价临... 总结和介绍前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采用同次进行经口咽前路减压松解和后路减压枕颈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 12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伴高位颈髓压迫症。平均随访 2 0个月 ,参照Symon和Lavender标准评价临床疗效 ;测量并比较手术前后颈椎管造影或MRI扫描椎管矢径的变化。结果显示 ,临床总有效率为 91.6 % ,显效率为 5 0 % ;椎管减压改善率平均达 73.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构关节脱位 后路一期减压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