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邬玲巧 蒋伟宇 +1 位作者 姚钇锴 马维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3-547,共5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颈椎后纵韧带发生骨化,进而压迫椎管内脊髓、神经的一种退行性颈椎疾病,在亚洲地区,尤其在日本人群中较为多见,患病率约1.9%~4.3%[1]。颈椎OPLL病程较长...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颈椎后纵韧带发生骨化,进而压迫椎管内脊髓、神经的一种退行性颈椎疾病,在亚洲地区,尤其在日本人群中较为多见,患病率约1.9%~4.3%[1]。颈椎OPLL病程较长,对于出现进行性脊髓功能下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外科干预具有明显疗效。临床上治疗颈椎OPLL的常见手术入路为前路、后路及前后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后路减压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疗效的Meta分析
2
作者 龚元晋 葛挺 +4 位作者 胡佰文 肖进 方煜 范海涛 夏冬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5-286,共12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laminoplasty,LP)与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术(laminectomy and fusion,LF)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laminoplasty,LP)与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术(laminectomy and fusion,LF)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3年6月公开发表的对比LP与LF治疗多节段颈椎OPLL疗效的临床研究。运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和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相关数据,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较术前的改善率、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较术前的改变值、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颈椎矢状面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颈椎矢状面活动度(cervical range of motion,CROM)较术前的改变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OPLL进展率。整理数据后应用RevMan 5.4及Stata SE 16.0软件完成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3篇随机对照研究,9篇队列研究,样本总量1496例,其中LP组患者839例,LF组患者65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WMD=-28.01,95%CI(-36.25,-19.77),P<0.00001]、术中出血量[WMD=-115.09,95%CI(-197.91,-32.27),P=0.006]、末次随访时较术前的CROM改变值[WMD=-7.83,95%CI(-8.10,-7.55),P<0.00001]、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OR=0.32,95%CI(0.21,0.50),P<0.00001]、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OR=0.44,95%CI(0.28,0.71),P=0.000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P组优于LF组。末次随访时较术前的CCI改变值[WMD=-0.75,95%CI(-0.92,-0.58),P<0.00001]、SVA改变值[WMD=5.49,95%CI(5.30,5.68),P<0.00001],术后OPLL进展率[OR=1.76,95%CI(1.26,2.46),P=0.0009],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LF组优于LP组。末次随访时较术前的JOA评分改善率[WMD=-1.24,95%CI(-4.02,1.54),P=0.38]、VAS评分改变值[WMD=0.03,95%CI(-0.43,0.49),P=0.89]、NDI改变值[WMD=0.54,95%CI(-0.07,1.14),P=0.08]、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OR=0.58,95%CI(0.24,1.39),P=0.22]、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OR=0.71,95%CI(0.32,1.57),P=0.39]、术后硬膜外血肿发生率[OR=0.37,95%CI(0.06,2.16),P=0.2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F和LP两种手术策略均能有效治疗多节段颈椎OPLL、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LF相比,LP创伤小,术后能保留更多的颈椎活动度,且C5神经根麻痹和轴性症状发生率更低,而LF能更好地维持术后颈椎的曲度与稳定性,并延缓骨化物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殷若恒 刘加伟 +1 位作者 蒋伟宇 马维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颈椎后纵韧带异常增生骨化导致椎管容积减小,进而引起脊髓损害和四肢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后纵韧带骨化也是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依据韧带骨化范围...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颈椎后纵韧带异常增生骨化导致椎管容积减小,进而引起脊髓损害和四肢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后纵韧带骨化也是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依据韧带骨化范围和形态分为4种类型:①连续型;②局灶型;③节段型;④混合型。对于保守治疗无效、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的患者,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后纵韧带骨化 脊髓型颈椎 异常增生 局灶型 脊髓损害 椎管容积 节段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K线对两种颈后路手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0
4
作者 刘晓伟 陈德玉 +3 位作者 王新伟 陈宇 廖心远 于凤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评价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的K线对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laminoplasty,Lam)和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laminectomy and instrumentation,LI)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 目的:评价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的K线对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laminoplasty,Lam)和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laminectomy and instrumentation,LI)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OPLL患者,其中Lam治疗32例,LI治疗46例。将颈椎侧位片上C2和C7椎管中点连线未跨越骨化物的病例定为K(+),54例[K(+)组];跨越骨化物者定为K(-),24例[K(-)组]。记录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及术后轴性痛、C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情况,分析K线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结果:K(+)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平均为68.2%,K(-)组患者为38.8%,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K(+)组患者中接受Lam术式者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9.9%,接受LI术式者为65.6%,无统计学差异(P>0.05);K(-)组患者中接受LI术式者平均神经根功能改善率为47.0%,接受Lam术式者为33.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接受LI术式者轴性痛出现时间均明显早于接受Lam者(P<0.05),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明显高于接受Lam者(P<0.01)。结论:术前K(+)的病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优于K(-)病例;对于K(+)患者,两种术式疗效相当;对于K(-)患者,接受LI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优于接受Lam者。接受LI者术后轴性痛发生较早、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K线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后路椎板切除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5
作者 汪文龙 海涌 +4 位作者 关立 刘玉增 陈小龙 朱文艺 陈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77-584,共8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CCF)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中期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改善情况。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33例颈椎OPLL患者,男17例,女16例;年龄41...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CCF)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中期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改善情况。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33例颈椎OPLL患者,男17例,女16例;年龄41~78岁(58.6±8.8岁)。其中16例骨化块累及2个节段及以内者通过ACCF切除骨化块减压(A组);17例骨化块累及2个节段以上、前路切除有困难者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B组)。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1年、2年、3年和末次随访时进行JOA评分。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和末次时的JOA评分、颈椎曲度及椎管狭窄率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1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B组1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发生切口感染。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A组随访48.56±8.02个月,B组随访52.59±8.88个月。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术后和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末次随访骨化块面积明显大于术后(P〈0.05),B组末次随访骨化块面积较术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颈椎OPLL,ACCF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均为有效且安全的术式.中期随访疗效满意。前者通过切除或“漂浮”骨化块达到有效减压;后者能够扩大椎管缓解脊髓压迫,中期随访椎管狭窄率维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手术 椎管狭窄率 中期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中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3
6
作者 陈欣 庄颖峰 +4 位作者 孙宇 王少波 张凤山 潘胜发 张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57-1062,共6页
目的 :评估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2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44例颈椎OPLL患者。其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57.1&... 目的 :评估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2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44例颈椎OPLL患者。其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57.1±8.5岁(28-72岁);术前改良JOA 17分法评分为11.39±3.27分(1.5-16分),颈痛VAS评分为2.32±2.59分(0-10分)。OPLL骨块累及3.20±1.64个(1-6个)椎体节段,骨块的椎管侵占率为(46.05±13.67)%(22%-72%)。手术范围:C3-C7 34例,C2-C7 7例,C2-C6 3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分别测量颈椎侧位X线片上颈椎整体曲度及曲度指数、颈椎MRI中矢状位T2加权像C2/3-C6/7各节段脊髓整体后移距离(PCS)、脊髓前缘后移距离(PAS)、脊髓膨胀度(ESC)。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36.8±16.8个月(24-96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4.70±1.96分(9.5-17分),颈痛VAS评分为3.59±2.97分(0-10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为(57.59±30.88)%,其中神经功能恢复为优者12例,良19例,不理想13例,优良率为70.45%。末次随访时的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整体曲度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C2/3-C6/7各节段脊髓均有明显后移、脊髓前后径增加,PCS及PAS在C3/4-C6/7节段均明显高于C2/3节段(P〈0.05);而ESC在C3/4-C5/6节段明显高于C2/3及C6/7节段(P〈0.05)。10例患者末次随访时(术后2-8年)观察到OPLL骨块继续生长。结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OPLL可获得脊髓症状的中长期缓解,但轴性症状较术前加重。减压节段的头端脊髓后移及膨胀程度幅度较小,应注意保证该节段的充分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椎板成形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浩 周文超 +3 位作者 陈元元 沈晓龙 刘洋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 :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OPLL患者68例,随访12~30个月。记录手术前后... 目的 :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OPLL患者68例,随访12~30个月。记录手术前后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评分、颈肩臂疼痛VAS(visual analog scale)评分,计算神经功能JOA改善率(improvement rate,IR)。术前、术后和随访时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CT三维重建和MRI检查,测量术前及随访时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包括C2-C7 Cobb角、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和T1倾斜角。结果: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神经功能恢复为优者21例,良30例,中14例,差3例,优良率为75%。末次随访时C2-C7 Cobb角由术前的15.4°±9.5°增大到17.4°±10.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6);C2-C7 SVA由术前的21.0±15.3mm增大到27.0±15.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T1倾斜角由术前的30.2°±10.1°增大到33.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术前T1倾斜角与C2-C7 Cobb角正相关(r=0.569,P〈0.01),与C2-C7 SVA正相关(r=0.544,P〈0.01)。C2-C7 Cobb角与C2-C7 SVA无显著相关性(r=0.05,P=0.798)。末次随访时C2-C7 Cobb角较术前增大24例,较术前减小44例,两组JOA评分和VAS评分变化、神经功能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C2-C7SVA增加46例,减小22例,两组JOA评分和VAS评分变化、神经功能改善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OPLL短期疗效确切,手术前后颈椎矢状参数的变化与患者的临床疗效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矢状序列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陈超 王岩 +5 位作者 张雪松 肖嵩华 张永刚 刘郑生 王征 毛克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手术并发症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126例颈椎OPLL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手术并发症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126例颈椎OPLL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所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干预措施及恢复情况。结果:前路组51例患者中,脑脊液漏7例(13.7%),均因对骨化的后纵韧带进行打磨、分离所致,经腰大池置管并在切口局部加压后愈合,3例术后出现轻微头痛,余4例无特殊症状;喉返神经损伤4例(7.8%),未予特殊治疗,均在术后10d~3周内恢复正常,短期吞咽困难2例(3.9%),均于1周内缓解,其原因与术中显露术野时过度牵拉有关;喉上神经损伤1例(2%),限制患者进水及含水食物,加强护理,2周后恢复,主要原因与手术节段位置较高、显露困难和操作粗暴有关;食管瘘1例(2%),予禁食水、静脉加强营养,局部保持通畅引流等治疗,于术后6周痊愈,可能与牵拉过度和操作不慎有关;2年随访时发现邻近节段退变8例和内置物下沉2例,均无临床症状,继续密切观察。后路组75例患者中,颈项部疼痛9例(12%),给予对症治疗,2年随访时均有所缓解,其原因与后方软组织剥离或椎小关节破坏有关;颈部屈伸活动明显受限7例(9.3%),主要因为长节段内固定所致,未对日常生活造成明显影响,未特殊处理;C5神经根麻痹6例(8%),通过加强患肢力量训练,辅以神经营养药物,术后3~8个月恢复,主要与减压后脊髓持续移位对C5的牵拉效应有关;骨化明显进展5例(6.7%),发生机制包括术后局部应力改变、不稳等,颈椎生理前凸消失3例(4%),二者均未诱发或加重症状,继续密切随访;硬膜外血肿1例(1.3%),术后13h及时再次手术清除血肿后症状迅速缓解,主要原因与第一次手术止血不佳有关。结论:颈椎OPLL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均可发生多种并发症,术前仔细分析病情,术中细心操作,术后加强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手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对颈后肌群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夏天 孙宇 +7 位作者 王少波 张凤山 张立 潘胜发 刁垠泽 周非非 陈欣 赵衍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2-218,共7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对颈后肌群形态及组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诊断为后纵韧带骨化症,并接受颈后路C3-7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 目的:探讨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对颈后肌群形态及组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诊断为后纵韧带骨化症,并接受颈后路C3-7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颈椎曲度、活动度、颈部功能评分等临床指标及术后24个月相应临床指标,并在MRI上测量术前、术后24个月颈后部肌肉形态及组成。应用t检验,对比手术前、后颈后部肌群形态、成分变化。结果:16例患者入组,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2.94±7.07岁,其中局灶型后纵韧带骨化症6例,节段型5例,连续型5例。患者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患者颈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无显著变化,患者术前颈椎活动度平均40.33°±12.03°,术后为27.09°±11.09°,有显著差异(P<0.05)。对比手术前后,C3/4节段椎旁肌功能截面积(FCSA)及脂肪浸润(FI)存在显著差异(P<0.05),头夹肌FI存在显著差异(P<0.05)。C4/5及C5/6节段椎旁肌及头夹肌FCSA及FI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C6/7水平椎旁肌FCSA及FI存在显著差异(P<0.05),头夹肌在截面积(CSA)、FCSA及FI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比术后左、右侧颈后部肌肉形态及成分,C3/4节段椎旁肌FI及头夹肌CSA右侧显著大于左侧;C4/5节段右侧头夹肌FI显著小于左侧;C5/6节段右侧椎旁肌CSA及FCSA显著大于左侧;C6/7节段椎旁肌FI右侧显著小于左侧。结论: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中,颈椎后路手术会显著增加颈椎后方椎旁肌及头夹肌脂肪浸润,缩小功能横截面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有效减少单侧肌肉的萎缩及脂肪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后肌群 横截面积 脂肪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振 孙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0-464,共5页
后纵韧带起自第2颈椎,沿诸椎体后面抵于骶管。颈椎后纵韧带自腹侧至背侧分为两层,其背侧浅层(椎管侧)为一坚强连续韧带自颅底垂直下行、并在侧方延伸达椎间孔;其腹侧深层(紧贴椎体和后纤维环)呈齿状并呈节段分布,椎体钩椎关节... 后纵韧带起自第2颈椎,沿诸椎体后面抵于骶管。颈椎后纵韧带自腹侧至背侧分为两层,其背侧浅层(椎管侧)为一坚强连续韧带自颅底垂直下行、并在侧方延伸达椎间孔;其腹侧深层(紧贴椎体和后纤维环)呈齿状并呈节段分布,椎体钩椎关节关节囊的一些纤维即始于此层,一般深层纤维可以延伸至上、下椎体后缘约3~5mm。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um,OPLL)是指颈椎后纵韧带异常增殖并骨化为特点的病理现象。随着年龄增长,由于遗传及环境等因素作用,后纵韧带组织中新生异位骨结构形成而逐渐发生骨化,导致椎管、椎间孔狭窄,产生脊髓、神经根压迫症状。现就颈椎OPLL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流行病学 椎间孔狭窄 椎体后缘 OPLL 纤维环 节段分布 钩椎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1
作者 顾宇彤 贾连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4-57,共4页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基因 遗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伟光 李晓蕾 +1 位作者 谢延平 林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8期764-766,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08年9月~2010年11月多中-t2,搜集200例OPLL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特点(JOA评分),参照颈椎正中矢状位CT计算OPLL椎管占位率,同时对OPLL患者进行分型...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08年9月~2010年11月多中-t2,搜集200例OPLL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特点(JOA评分),参照颈椎正中矢状位CT计算OPLL椎管占位率,同时对OPLL患者进行分型及观察骨化椎体情况。对OPLL占位率与JOA评分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OPLL椎管占位率为19.8%~60.3%,平均42.9%;JOA评分4~15分,平均10分。线性回归显示,OPLL椎管占位率与JOA评分呈负相关(尸〈0.01)。节段型94例,混合型46例,连续型23例,局灶型37例,C,和C。椎体骨化次数最多。结论OPLL的临床表现与椎管占位率有密切关系,椎管占位率越大,临床症状越严重。C,、C。为最常见骨化椎体,有脊髓压迫症状的OPLL以节段型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影像学 椎管占位率 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军 吴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40-744,共5页
目的目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治疗以颈椎后路椎管成术为主,但K线阴性患者由于颈椎矢状位畸形疗效欠佳。文中研究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通过改善矢状位形态与解除颈椎管狭窄两方面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疗效... 目的目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治疗以颈椎后路椎管成术为主,但K线阴性患者由于颈椎矢状位畸形疗效欠佳。文中研究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通过改善矢状位形态与解除颈椎管狭窄两方面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K线阴性患者。术前3 d、术后1周及术后每次随访均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量化评估患者病情及颈椎影像学指标。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病情变化以评价疗效。结果入选患者共67例,平均(76.5±4.2)岁。其中男48例、女19例,平均手术时间(140.5±37.7)min,平均出血量(354.7±132.2)mL。患者术后1周JOA评分与VA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24.2±10.4)%和(42.6±10.5)%,末次随访时改善率为(57.7±10.5)%和(73.0±1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具有安全性高、置钉简易等优势,能够解除颈髓压迫,恢复颈椎生理性前凸,可有效缓解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老年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效果对比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崎 秦练 +2 位作者 李名武 陈又年 周赤兵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6期38-42,共5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以下简称前路手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以下简称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以下简称前路手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以下简称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OPLL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化块节段数和椎管狭窄率将患者分为A组(36例)与B组(52例)。A组患者采用前路手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9个月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手术情况、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术后住院天数显著短于B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B组(P<0.05)。术后3个月和9个月B组患者JOA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手术前后A组患者颈椎曲度均明显大于B组(P<0.05),骨化块面积均明显小于B组(P<0.05),椎管狭窄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对于OPLL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骨化块<3个节段、有明显椎间盘突出或伴有显著神经根受压症状的患者以前路手术治疗为主;对于骨化块节段数较多、椎管狭窄率较高的患者,后路手术能够有效恢复其神经功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操作灵活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椎管狭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19
15
作者 陈德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1-183,共3页
多年来对后纵韧带骨化(OPLL)症或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入路及术式选择一直存在争议,近年随着手术技术、手术器械、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其入路及术式选择再次成为争论焦点。本期编辑部邀请了在该领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几位专家... 多年来对后纵韧带骨化(OPLL)症或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入路及术式选择一直存在争议,近年随着手术技术、手术器械、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其入路及术式选择再次成为争论焦点。本期编辑部邀请了在该领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几位专家,就前入路、后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或术式选择问题进行了讨论。专家们以亲身临床实践为基础,以其治疗结果为依据,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阐述了不同入路和术式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其适应证选择、禁忌证、手术风险、手术费用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估等方面做了论述,具有很高的参考性。希望各位同道阅读后,能结合自己的临床资料做出总结,或提出问题讨论,以便今后以循证医学准则做出结论,更好地推动其外科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括约肌功能障碍 治疗 运动功能障碍 压迫脊髓 神经症状 骨化 神经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同时合并胸椎腰椎黄韧带骨化症1例报告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维 王会仁 +5 位作者 董健 周晓岗 李熙雷 方涛林 林红 马易群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174,共3页
患者女性,60岁。因"双下肢紧绷感、足底至大腿进行性麻木伴行走无力2年加重2个月"于2008年3月28日首次收入我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紧绷感,伴麻木,自足底发展至大腿,未予特殊处理。2个月前麻木进行性加重,并感乏力,... 患者女性,60岁。因"双下肢紧绷感、足底至大腿进行性麻木伴行走无力2年加重2个月"于2008年3月28日首次收入我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紧绷感,伴麻木,自足底发展至大腿,未予特殊处理。2个月前麻木进行性加重,并感乏力,在外院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保守治疗无好转,半个月前出现大小便失禁.不能行走,出现不全瘫表现遂转入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腰椎黄韧带骨化 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进行性加重 胸椎 大小便失禁 行走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韧带成纤维细胞中Cx43的表达及其在成骨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海松 陈德玉 +4 位作者 卢旭华 王新伟 石磊 刘洋 杨立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28-833,共6页
目的:观察Connexin43(Cx43)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韧带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成骨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12月期间在我科行颈前路手术治疗的1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骨化组)与15例不伴后纵韧带骨化的颈... 目的:观察Connexin43(Cx43)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韧带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成骨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12月期间在我科行颈前路手术治疗的1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骨化组)与15例不伴后纵韧带骨化的颈椎疾病患者(非骨化组)。术中切取两组患者韧带标本并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细胞体外培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胞浆内波形蛋白进行细胞鉴定。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内成骨特异指标骨钙素(OCN)、碱性磷酸酶(ALP)及Ⅰ型胶原(COLⅠ)mRNA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两组细胞Cx43蛋白表达,评估其成骨活性。采用siRNA技术对骨化组第3代细胞之Cx43抑制72h,检测抑制组与非抑制组OCN、ALP及COLⅠ的表达变化。结果:经鉴定培养出的细胞为成纤维细胞。韧带骨化组细胞OCN、ALP与COLⅠ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1.36±0.21、0.53±0.18、1.64±0.37,明显高于非骨化组(0.78±0.21、0.29±0.13、1.01±0.26);骨化组Cx43蛋白表达量(1.00±0.30)亦明显高于非骨化组(0.48±0.18)。对骨化组细胞Cx43抑制72h后,其蛋白表达下调69%(P〈0.01);非抑制组OCN、ALP及COLⅠ的mRNA表达量为1.54±0.33、1.32±0.36、1.86±0.44,抑制组分别为0.91±0.32、0.47±0.21、0.88±0.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韧带成纤维细胞中存在较高水平的Cx43,并在其成骨化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CONNEXIN43 骨钙素 碱性磷酸酶 Ⅰ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入路选择策略之我见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0-181,共2页
多年来对后纵韧带骨化(OPLL)症或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入路及术式选择一直存在争议,近年随着手术技术、手术器械、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其入路及术式选择再次成为争论焦点。本期编辑部邀请了在该领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几位专家... 多年来对后纵韧带骨化(OPLL)症或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入路及术式选择一直存在争议,近年随着手术技术、手术器械、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其入路及术式选择再次成为争论焦点。本期编辑部邀请了在该领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几位专家,就前入路、后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或术式选择问题进行了讨论。专家们以亲身临床实践为基础,以其治疗结果为依据,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阐述了不同入路和术式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其适应证选择、禁忌证、手术风险、手术费用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估等方面做了论述,具有很高的参考性。希望各位同道阅读后,能结合自己的临床资料做出总结,或提出问题讨论,以便今后以循证医学准则做出结论,更好地推动其外科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脊髓型颈椎 手术技术 手术器械 影像学 神经电生理技术 手术入路 术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选择之我见 被引量:8
19
作者 姜建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3-185,共3页
多年来对后纵韧带骨化(OPLL)症或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入路及术式选择一直存在争议,近年随着手术技术、手术器械、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其入路及术式选择再次成为争论焦点。本期编辑部邀请了在该领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几位专家... 多年来对后纵韧带骨化(OPLL)症或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入路及术式选择一直存在争议,近年随着手术技术、手术器械、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其入路及术式选择再次成为争论焦点。本期编辑部邀请了在该领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几位专家,就前入路、后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或术式选择问题进行了讨论。专家们以亲身临床实践为基础,以其治疗结果为依据,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阐述了不同入路和术式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其适应证选择、禁忌证、手术风险、手术费用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估等方面做了论述,具有很高的参考性。希望各位同道阅读后,能结合自己的临床资料做出总结,或提出问题讨论,以便今后以循证医学准则做出结论,更好地推动其外科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手术选择 发育性椎管狭窄 节段性不稳 非手术治疗 异位骨化 脊髓受压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术中诱发电位消失2例报告
20
作者 崔尚斌 刘少喻 +1 位作者 邓耀龙 陈裕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55-960,共6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颈椎后纵韧带异位骨化引起的颈脊髓压迫症状。研究证实约有25%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伴有后纵韧带骨化。其症状是进行性痉挛性四肢瘫痪,有较高的致残率。无论是前路手术还是后路手术,都有较高的手术并发症...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颈椎后纵韧带异位骨化引起的颈脊髓压迫症状。研究证实约有25%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伴有后纵韧带骨化。其症状是进行性痉挛性四肢瘫痪,有较高的致残率。无论是前路手术还是后路手术,都有较高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诱发电位 脊髓压迫症状 并发症发生率 后路手术 颈椎病患者 异位骨化 四肢瘫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