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山病患者行颈椎前路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护理措施的改进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懿 梁静娟 管韵致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1-34,共4页
目的提高平山病患者手术与康复效果。方法将行颈椎前路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160例平山病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各80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护理;改进组在此基础上组成医护小组,术前护理中融合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术后强... 目的提高平山病患者手术与康复效果。方法将行颈椎前路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160例平山病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各80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护理;改进组在此基础上组成医护小组,术前护理中融合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术后强化、细化和量化体位护理、术区护理、取骨区护理及功能锻炼等。结果改进组术后取骨区疼痛评分、抑郁评分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12个月功能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后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术后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山病 颈椎前路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化脓性骨髓炎 被引量:2
2
作者 祝建光 亓东铎 +2 位作者 李立钧 杨明杰 谭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54-758,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感染椎体次全切、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固定术治疗下颈椎化脓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17例下颈椎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男性14例,女性3例;年龄42~78岁,平均56.5岁。17例患者均有颈...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感染椎体次全切、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固定术治疗下颈椎化脓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17例下颈椎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男性14例,女性3例;年龄42~78岁,平均56.5岁。17例患者均有颈痛,9例伴发热,6例伴脊髓损伤,5例伴神经根性损伤。影像学检查13例有硬膜外脓肿形成,4例椎前脓肿形成伴椎体广泛破坏。均于广谱或敏感抗菌素治疗7~14d后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感染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术后抗菌素治疗12~14周,定期复查血白细胞计数、血沉和C反应蛋白、颈椎正侧位X线片及CT,术后12个月行MRI检查。结果:手术时间50~150min,平均110min,术中无血管及神经损伤发生;术后2例切口浅层感染,经换药后愈合,无食管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于术后1周内颈痛缓解,体温恢复正常。13例于术后12周前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均降至正常;4例白细胞计数正常,但血沉及C反应蛋白至术后9个月才降至正常。所有患者于术后12个月复查CT,16例植骨融合;1例融合失败,24个月随访时假关系形成。随访18~24个月,平均20.3个月,术前有脊髓和神经根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均完全恢复正常,感染均无复发。结论:在规范、有效、充分的围手术期抗菌素治疗期间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感染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是治疗下颈椎化脓性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髓炎 颈椎 融合 自体 前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根型颈椎病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癔症性瘫痪1例报告
3
作者 刘超 张正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58-960,共3页
癔症性瘫痪主要为患者受到创伤或者刺激时,由于心理因素所致的瘫痪。区别癔症性瘫痪与器质性病因所致瘫痪在临床中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患者有创伤或手术而引起的致瘫性风险存在时。对于神经根性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 癔症性瘫痪主要为患者受到创伤或者刺激时,由于心理因素所致的瘫痪。区别癔症性瘫痪与器质性病因所致瘫痪在临床中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患者有创伤或手术而引起的致瘫性风险存在时。对于神经根性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是一种经典有效的手术方式.而术后一项严重的并发症即为脊髓或神经根损伤所致瘫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 癔症性瘫痪 内固定 融合 神经根型颈椎 神经根性颈椎 内固定 器质性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患者颈椎挥鞭样损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章凯 蔡凯文 +4 位作者 罗科锋 卢斌 张威 陆继业 蒋国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1-447,共7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因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患者遭受颈椎挥鞭样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50例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因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患者遭受颈椎挥鞭样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50例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5~75岁(53.6±13.6岁)。根据术前颈椎MRI T2加权相中矢状位上目标节段纤维性椎管最小矢状径分为狭窄组(最小矢状径≤13mm,32例)和非狭窄组(最小矢状径>13mm,18例),两组间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狭窄组随访25.6±7.4个月,非狭窄组27.4±8.3个月,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的总分、感觉评分、运动评分,计算术后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善率和末次随访时的手术改善率,记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SIA评分总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上肢运动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下肢运动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IA感觉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1个月狭窄组与非狭窄组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37.3%和55.9%,术后1年分别为61.3%和73.6%,末次随访分别为77.3%和91.1%,上述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狭窄组手术改善率为88%(28/32),非狭窄组为(94%)(1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出现4例颈部轴性疼痛;狭窄组13例、非狭窄组11例术后出现吞咽疼痛或吞咽异物感,行对症治疗后改善;狭窄组出现1例椎前血肿和2例C5神经根麻痹,经神经营养、消肿等对症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摔倒等意外突发事件。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外伤前合并有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的患者术后短期疗效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损伤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 颈椎间盘突出 挥鞭样损伤 颈椎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平山病疗效的电生理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聂聪 郑超君 +6 位作者 马晓生 夏新雷 朱巍 金翔 王洪立 吕飞舟 姜建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77-984,共8页
目的:通过电生理技术对接受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平山病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探究手术干预对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7月于我院骨科接受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平山病患者43... 目的:通过电生理技术对接受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平山病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探究手术干预对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7月于我院骨科接受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平山病患者43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2例;手术时年龄14~26岁,平均18.2±2.8岁,病程6~84个月,平均22.3±20.1个月;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7.2±4.4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接受上肢神经传导检查、针肌电图检查和上肢功能障碍评定(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hand,DASH)量表评估。通过比较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肌肉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形态及肌肉募集情况评估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变,并通过DASH量表评分变化评估患者术后上肢功能变化。分别比较术前症状严重侧和轻侧及手术前后电生理检查结果,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CMAP波幅,Pearson卡方检验比较肌肉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形态及肌肉募集情况;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DASH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患者手术前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症状严重侧正中神经及尺神经波幅较轻侧明显降低(P<0.05),超过半数患者针肌电图检查可见双侧神经源性损害。术前及术后随访结果对比显示,术前症状严重侧正中神经CMAP波幅平均为9.79±4.63mV,术后平均为11.04±4.43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症状严重侧尺神经CMAP波幅平均为4.04±3.25mV,术后平均为6.19±4.30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侧正中神经及尺神经CMAP波幅恢复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严重侧上肢被检肌肉自发电位出现比例、MUAP形态宽大比例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被检肌肉募集情况有较为显著改善,其中术前42例患者症状严重侧桡侧腕屈肌存在募集减弱(42/43,97.7%),末次随访时32例患者同一肌肉存在募集减弱(32/38,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DASH量表评分为7.04±7.63分,末次随访时6.89±7.4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山病患者接受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后,上肢CMAP波幅提高,肌肉募集情况改善,该手术对控制病情进展、改善神经功能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技 平山病 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骨方法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锦波 唐天驷 杨惠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85-185,共1页
关键词 颈椎前路融合 应用 自体髂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高梁斌 李健 +7 位作者 张亮 吕玉明 张志 曾勉东 张平 潘永谦 梁海翔 余升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52-354,共3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或椎间盘切除+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选择及早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方颈椎间盘切除自体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手术56例。结果:随访3个月至4年。优29例,良11例,可11例,无效5例。无复发病例。优良率... 目的:探讨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或椎间盘切除+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选择及早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方颈椎间盘切除自体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手术56例。结果:随访3个月至4年。优29例,良11例,可11例,无效5例。无复发病例。优良率71%,有效率92%。结论:椎间盘切除及髂骨植入融合带锁钢板固定术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外固定时间,有助于防止植骨块塌陷、保持椎间高度及颈椎的生理前曲,这将有利于提高手术远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颈椎间盘切除 前路减压 颈椎 内固定 带锁钢板 结论 融合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术病人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晓春 郝定均 谢恩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10期2573-2574,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多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orient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47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病人进行术前心理指导、术前训练、术后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等护理。[结果]通过477例病人的... [目的]探讨颈椎多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orient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47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病人进行术前心理指导、术前训练、术后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等护理。[结果]通过477例病人的护理,病人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运用术前和术后科学的护理方法,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功能恢复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钢板内固定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自体髂骨块植骨与钛网植骨在胸腰椎结核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虎进 赵晨 +4 位作者 黄兴舟 侯天勇 张泽华 许建中 周强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3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究单纯自体髂骨块植骨与钛网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2月至2013年1月采用彻底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6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其中单纯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1例(A组),钛网植... 目的:探究单纯自体髂骨块植骨与钛网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2月至2013年1月采用彻底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6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其中单纯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1例(A组),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6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分级、Cobb角及末次随访丢失情况、植骨融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引流量。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22~53个月,平均39.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Cobb角丢失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钛网植骨较单纯自体髂骨块植骨,植入更加方便,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自体髂骨 钛网 融合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前路AO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析5例
10
作者 区广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63-163,共1页
目的 :总结早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AO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的经验。方法 :采用下颈椎骨折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入AO带锁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5例患者经 3~ 6个月随访观察 ,按Frankel分级 ,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只... 目的 :总结早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AO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的经验。方法 :采用下颈椎骨折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入AO带锁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5例患者经 3~ 6个月随访观察 ,按Frankel分级 ,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只要患者全身状况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 颈椎 前路减压融合 带锁钢板内固定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颈椎骨折术后食管瘘病人的护理
11
作者 陈以静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6年第1期89-89,共1页
关键词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护理报告 食管瘘 病人 颈椎前路 内固定 颈椎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17
12
作者 廖心远 陈德玉 +1 位作者 陈宇 王新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3-76,共4页
脊髓型颈椎病是导致脊髓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对于有明显临床症状,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或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往往要进行手术治疗。对1-2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选择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得到了普遍... 脊髓型颈椎病是导致脊髓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对于有明显临床症状,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或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往往要进行手术治疗。对1-2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选择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 治疗 融合内固定 颈椎病患者 脊髓功能障碍 神经功能障碍 进行性加重 前路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