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1
1
作者 岑彩虹 钟向萍 李蝶蓉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2年第10期76-77,共2页
总结了20例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包括术前准备、术中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配合等方面。认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风险大,难度高,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护士与手术医师精确配合,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 颈椎 切除 手术配合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小刚 杨彬 +2 位作者 王亚寒 崔力扬 罗建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包括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椎间cage、纳米骨...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包括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椎间cage、纳米骨柱植入和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比较手术前后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判断神经功能改善状况,行X线检查了解钛板、纳米骨柱以及cage情况。结果 42例患者均顺利接受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手术时间95~160 min,平均时间(112.5±24.6)min;出血量115~425 ml,平均出血量(246.5±43.7)ml。所有患者均接受5~22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5.3±4.6)个月。术前和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分别为(12.6±3.2)分和(16.5±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7,P=0.004〈0.05)。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为75.2%,其中优20例(47.6%)、良14例(33.3%)、中6例(14.3%)、差2例(4.8%)。随访期间X线结果显示置入纳米骨柱、钛板及cage未出现松动及移位,所有患者均实现术后骨性融合,平均时间(7.5±2.6)个月。结论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使椎管充分减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间隙减压 三节段脊髓型颈椎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颈椎间盘切除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3
作者 孙启涛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3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应用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022年1月—2023年3月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MCSM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应用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022年1月—2023年3月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MCSM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经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及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使用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与术后6个月颈椎病症状严重程度[以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估]、神经功能[以日本骨科学会(JOA)制定的量表评估]、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术后6个月,两组CASCS量表中主观症状、症状体征、工作与生活能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JOA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间盘切除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用于MCSM治疗的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时间短,能有效提高其神经功能,减轻疼痛程度,缓解临床症状,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 颈椎间盘切除 切除植骨内固定术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效果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德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期227-228,共2页
目的探讨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 目的探讨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JOA评分、Cobb角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73例患者手术效果总优良率为95.89%(70/73);手术时间为96~157 min,平均(112.8±24.3)min;术中出血量为118~429 ml,平均(246.9±43.4)ml;住院时间为9~14 d,平均(11.8±2.1)d。术后JOA评分、Cobb角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呼吸困难、切口感染、声音嘶哑、喉返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出血量少,Cobb角得到改善,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间隙减压 切除 三节段脊髓型颈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支撑植骨加钢板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5
作者 赵筑川 田晓滨 李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颈椎 切除 钢板内固定术 钛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二期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
6
作者 梁正忠 陈在飞 +4 位作者 廖湘波 王海龙 夏瑞涛 肖劲松 张志跃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4期57-59,共3页
目的评价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二期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合并椎管狭窄的严重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前后方均有明显压迫合并椎管狭窄的CSM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二期前路选择性椎体次... 目的评价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二期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合并椎管狭窄的严重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前后方均有明显压迫合并椎管狭窄的CSM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二期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及比较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的双手10 s握拳试验、VAS评分、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率评价临床疗效,并进行影像观察开门大小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得到12个月及以上有效随访。12个月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7.5±2.0)分提高到(15.3±1.2)分,影像学随访示椎管减压充分,未见关门现象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1例出现饮水呛咳,术后2周恢复正常;2例出现C5神经麻痹,经高压氧等治疗,2个月后完全恢复;1例出现颈后切口血肿,经扩创引流后治愈。结论分期后前路联合手术创伤小,脊髓神经功能改善良好;在后路手术的基础上,二期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术可更好地解除脊髓压迫,并发症少,避免了前路跨多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而导致的内植物失败、脊髓损伤等并发症,对存在有合并疾病的年龄较高手术耐受性差的患者安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后路单开门管扩大成形 二期前路选择性切除 脊髓型颈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术后颈椎三维活动度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高中洋 宋辉 +3 位作者 李宇欢 欧阳鹏荣 王一斌 贺西京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单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术后颈椎三维活动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单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术后颈椎三维活动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1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6±13.3)岁。患者术前经问诊、查体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均行单节段ACCF手术进行治疗。通过三维颈椎活动度测量仪对患者手术前后颈椎三维活动度进行比较,并采用JOA评分和VA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入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9.4±1.6)个月。术后3个月颈椎活动度与术前比较,除左旋转外,其他方向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颈椎活动度与术前比较,6个方向上的活动度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颈椎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右侧屈、左旋转方向上的活动度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颈椎活动度与术后3个月比较,后伸方向活动度明显高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9个月颈椎活动度与术后6个月比较,后伸、右侧屈、左侧屈及左旋转方向上的活动度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P<0.05)。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单节段ACCF术后颈椎三维活动度的变化表明,术后短期内活动度下降,之后活动度增加并优于术前水平,同时神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但术后近期和远期活动度变化以及多节段ACCF术后活动度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前路切钛网植骨融合术 颈椎活动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笼植骨融合钢板固定术患者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9
8
作者 湛琅 蒙小燕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8期16-17,共2页
目的总结25例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笼植骨融合钢板固定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5例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笼植骨融合钢板固定术患者,术前进行身体状况及理解力的评估和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呼吸功能管理、体位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基础护理、... 目的总结25例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笼植骨融合钢板固定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5例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笼植骨融合钢板固定术患者,术前进行身体状况及理解力的评估和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呼吸功能管理、体位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基础护理、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6例症状完全消失,19例好转;均未发生并发症;患者四肢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严密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术后护理和合理的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切除 钛网笼植骨融合 钢板固定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笼植骨融合钢板固定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4
9
作者 郭秀萍 周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21期1650-1651,共2页
目的回顾并总结22例行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笼植骨融合钢板固定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加强对22例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笼植骨融合钢板固定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结果 22例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9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13例患者好转,均未发生... 目的回顾并总结22例行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笼植骨融合钢板固定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加强对22例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笼植骨融合钢板固定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结果 22例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9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13例患者好转,均未发生与护理相关的并发症,且患者四肢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严密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术后护理及合理的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切除 钛网笼 植骨融合 钢板固定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少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5期66-67,共2页
目的分析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椎体次全切除术与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39例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前路椎间隙减压与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治疗。统计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X线显示cage、钛... 目的分析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椎体次全切除术与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39例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前路椎间隙减压与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治疗。统计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X线显示cage、钛板、纳米骨柱情况。结果术后JOA评分为(16.74±2.96)分,高于术前的(12.69±3.21)分(P<0.05)。术后JOA评分的改善优良率为82.05%。随访期间,X线显示置入的cage、钛板、纳米骨柱未松动或移动,术后均实现骨性融合,平均时间(7.56±2.58)个月。结论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椎体次全切除术与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压椎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间隙减压 切除 三节段脊髓型颈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钉板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4
11
作者 潘星源 《临床医药实践》 2011年第10期795-796,共2页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颈椎病类型,常常引起严重的神经症状,一般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前路手术其减压直接并且更符合生物力学原则,近年来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钉板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系统治疗 钛网植骨 颈椎前路 钉板 颈椎病类 神经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柯 陈永 +1 位作者 张自然 郑四化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7期1232-1234,共3页
目的:研究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21年7月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7)。对照组采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 目的:研究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21年7月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7)。对照组采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观察组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ACCF)。分析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住院时间、脊髓功能(JOA评分)、疼痛程度(VAS量表)、颈椎生理曲度和Cobb角。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后JOA评分均有提高,VAS评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JOA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Cobb角均有增大,且观察组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Cobb角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ACCF相比于ACDF更能有效减轻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增强颈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切除减压融合术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术与椎体次全切除治疗双节段颈椎病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广兴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期137-138,共2页
目的对比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术与椎体次全切除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3年2月至2016年4月在获嘉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双节段颈椎病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行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术,对照组行椎体... 目的对比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术与椎体次全切除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3年2月至2016年4月在获嘉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双节段颈椎病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行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术,对照组行椎体次全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颈椎疼痛(VAS)、颈椎功能(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VAS、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所改善,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术与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均可取得显著疗效,但前者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体术式选择应以患者实际病情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段颈椎 间隙减压融合术 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锯减压与椎体次全切除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丁国正 姜宗圆 杨立利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比较环锯减压与椎体次全切除治疗颈椎病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2年长征医院采用环锯法颈前路减压植骨与采用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颈椎病共100例,对两组间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出血量、手术并发症进行比较,并随访神经... 目的:比较环锯减压与椎体次全切除治疗颈椎病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2年长征医院采用环锯法颈前路减压植骨与采用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颈椎病共100例,对两组间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出血量、手术并发症进行比较,并随访神经功能的改善率。结果:环锯法平均手术时间62min,平均出血110ml,椎体次全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96min,平均出血220ml,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环锯法手术并发症为12%,椎体次全切除术是20%,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环锯法术后3、12月JOA评分术后改善率834%,79.4%,椎体次全切除术后3、12月JOA评分术后改善率91.2%,87.6%.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环锯法是安全、可靠的,椎体次全切除术的手术疗效更佳,椎体次全切除术亦存在钛网下沉、钢板松动和临近节段退变等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路减压 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颈椎滑脱(附8例报告)
15
作者 何贵生 张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50-51,共2页
对8例陈旧性椎体滑脱患者经前路行椎体次全切除+榫状植骨、钢板内固定术。结果:8例症状均缓解或消失,椎体恢复正常序列,随访3个月~1a,植骨均愈合。认为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可有效治疗陈旧性颈椎滑脱。
关键词 滑脱 切除 植骨术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与轴性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晓明 喻海筹 张军 《北方药学》 2013年第8期76-78,共3页
目的:研究前路椎体次全切术后,钛网支撑融合椎间隙改变程度与颈椎曲度改变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方法:对我科92例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术后患者随访1~3年,平均2年,在手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2年时拍摄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钛网支撑融合椎间... 目的:研究前路椎体次全切术后,钛网支撑融合椎间隙改变程度与颈椎曲度改变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方法:对我科92例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术后患者随访1~3年,平均2年,在手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2年时拍摄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钛网支撑融合椎间隙高度,计算钛网支撑融合椎间隙高度的变化值,依据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将全部样本分为三组,对三组患者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进行观察、分类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分别为66.67%、30.00%和37.50%,经过统计学分析,A组:B组X2值=7.43,P<0.05;B组:C组X2值=7.11,P<0.05;A组:C组X2值=0.1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术后钛网支撑融合椎间隙高度的变化与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性症状 颈椎前路切术 间高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17
作者 陆广仁 黄志恒 吴毅 《中国医学工程》 2010年第1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椎体次全切手术的疗效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5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椎体次全节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彻底解除颈椎管前路致压物,恢复椎间高度,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将术前及术后统计之...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椎体次全切手术的疗效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5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椎体次全节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彻底解除颈椎管前路致压物,恢复椎间高度,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将术前及术后统计之JOA评分和颈椎X线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半年到两年回访,所有53例患者术后神经症状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变。JOA评分由术前8.8分提高到11分。所有患者椎间植骨全部骨性融合,椎间高度无丧失,颈椎前曲生理曲度维持正常。结论经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植骨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部分切除治疗两节段颈椎病
18
作者 朱宝华 王俊 +3 位作者 管功奎 包士忻 刘昌华 李力飞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9期1192-1193,共2页
关键词 前路 颈椎 切除治疗 节段 压迫脊髓 前路手术 钢板内固定 脊神经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骨折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卢朝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骨折患者26例,均采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骨折患者26例,均采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92.4±30.7)min,术中出血量为(685.1±219.3)mL,术后24 h的伤口引流量为(327.4±48.1)mL,骨折愈合时间为(17.9±3.2)周。术后患者发生脊柱曲度异常改变1例,感染2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5%。患者术后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椎管容积率均明显大于术前,Cobb角明显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的Frankel分级评定情况明显好于术前(P〈0.05)。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恢复脊柱生理曲度并重建脊柱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切除 三柱重建 不稳定性胸、腰单发爆裂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及椎体次全切钛笼植骨内固定术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焦斌虎 田永祥 王小民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第2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和椎体次全切钛笼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3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历资料,微型钛板组70例和钛笼植骨组66例。微型钛板组采用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探讨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和椎体次全切钛笼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3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历资料,微型钛板组70例和钛笼植骨组66例。微型钛板组采用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钛笼植骨组采用椎体次全切钛笼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前及术后1、2、3年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系统(JOA)评分、颈椎功能残障指数量表(NDI)评分、颈椎曲度及颈椎活动度(ROM)评分。结果:微型钛板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显著少于钛笼植骨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年,两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N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钛板组颈椎曲度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钛笼植骨组(P<0.05),颈椎活动度下降程度均显著少于钛笼植骨组(P<0.05)。结论: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颈椎活动度影响小等优势,符合手术条件者推荐采用椎管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 切除 植骨融合术 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