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马向阳 尹庆水 钟世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3-55,共3页
关键词 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 解剖学 进钉技术 生物力学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侧块的应用解剖及其在后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章庆峻 罗卓荆 李明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为经颈椎后路侧块和椎弓根螺钉在颈椎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10套成年C3~ 7段 5 0节防腐颈椎标本的颈椎侧块和椎弓根的高度、宽度、长度、椎弓根轴线的角度及进钉点定位等作了三维形态学观测。结果 :颈椎侧块的斜径线为... 目的 :为经颈椎后路侧块和椎弓根螺钉在颈椎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10套成年C3~ 7段 5 0节防腐颈椎标本的颈椎侧块和椎弓根的高度、宽度、长度、椎弓根轴线的角度及进钉点定位等作了三维形态学观测。结果 :颈椎侧块的斜径线为 (10 .5 7± 1.41)mm、其倾斜角为 5 .14°± 0 .82° ,后表面中心点距椎动脉距离为 (13 .99± 1.63 )mm ;颈椎椎弓根的高为 (6.77± 0 .61)mm、宽为 (5 .18± 0 .5 9)mm、侧块后表面经椎弓根至椎体前缘间距为 (3 1.70± 1.44 )mm、椎体矢状面与经椎弓根轴线的夹角为 42 .90°±3 .2 1°。颈椎经侧块和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进钉的深度、方向、以及螺钉的选择上均有明显的区别。结论 :根据不同节段颈椎后侧路侧块和椎弓根的解剖特点 ,合理设计经颈椎侧块和椎弓根螺钉的直径和长度 ,准确选择相应的进钉点和进钉方向 ,可以保证颈椎后路侧块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下颈椎的安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弓根 内固定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颈椎后路侧块螺钉固定的“两点法”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魏亦兵 周建伟 +2 位作者 张志玉 黄煌渊 顾玉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3-426,共4页
目的通过解剖学研究,获得安全的下颈椎侧块螺钉的置钉技术.方法取28具C3~7标本,年龄28~79岁.解剖确定安全的入、出针点--侧块背面中心内侧1 mm处为入针点、横突与侧块相交处后方为出针点,以克氏针代替螺钉置入,摄取标本侧位片和各椎... 目的通过解剖学研究,获得安全的下颈椎侧块螺钉的置钉技术.方法取28具C3~7标本,年龄28~79岁.解剖确定安全的入、出针点--侧块背面中心内侧1 mm处为入针点、横突与侧块相交处后方为出针点,以克氏针代替螺钉置入,摄取标本侧位片和各椎体的横断面片,测量X线片上克氏针在矢状面和横断面成角.同时测量标本上克氏针在侧块内的长度(进针深度).结果以C3~7侧块背面中心内侧1 mm处为入针点,克氏针向头侧成角(头倾角)18~39°、向外侧成角(外倾角)为14~37°,针尖可自横突与侧块相交处后方穿出,该处与神经根和椎动脉均隔以横突后结节.C3~7侧块内进针深度为9.4~14.8 mm.结论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在C3~7较安全的置钉技术是以侧块背面中心内侧1 m处为入钉点,外倾25~35°、头倾20~30°置入,深度为11~1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点法” 解剖研究 螺钉固定 颈椎后路 钢板螺钉 进针深度 解剖学研究 克氏针 螺钉 螺钉置入 同时测量 横断面 C3 颈椎 安全 横突 位片 取标本 成角 矢状面 X线片 椎动脉 神经根 入钉点 置钉 出针 后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与侧块钉棒固定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7
4
作者 童杰 季伟 +3 位作者 周若舟 黄志平 刘社庭 朱青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37-842,共6页
目的 :比较下颈椎经关节螺钉与侧块钉棒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采用8具新鲜尸体下颈椎标本(C5~T1),用牙托石膏粉包埋后,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施加最大2.0Nm纯力偶矩,在不同测试状态下,包括完整(A组)、C5/6后方韧带复合体... 目的 :比较下颈椎经关节螺钉与侧块钉棒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采用8具新鲜尸体下颈椎标本(C5~T1),用牙托石膏粉包埋后,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施加最大2.0Nm纯力偶矩,在不同测试状态下,包括完整(A组)、C5/6后方韧带复合体切除(B组)、C5~C7经关节螺钉固定(C组)、C5~C7侧块钉棒系统固定(D组),测量屈伸、侧弯及旋转方向上的三维运动范围(ROM)。在C6椎体前缘粘贴应变片,测量不同状态下椎体前柱载荷变化。结果:A组C5/6节段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的ROM分别为13.6°±1.2°、6.1°±0.5°、4.2°±1.6°;B组为14.4°±1.2°,6.4°±0.6°,4.8°±0.8°,C组为2.8°±0.7°、0.7°±0.3°、0.4°±0.1°,D组为1.2°±0.3°、0.5°±0.2°、0.8°±0.3°,在屈伸方向上B组的ROM较A组明显增大(P〈0.05),C组和D组在各方向上均较A组和B组明显减小(P〈0.05);在屈伸方向上,C组与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侧弯和旋转方向上,C组和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C6/7节段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的ROM分别为12.3°±1.4°、5.5°±1.2°、2.7°±0.9°;B组为12.0°±1.3°、5.6°±1.0°、2.8°±0.9°,C组为2.9°±0.9°、0.4°±0.2°、0.4°±0.1°,D组为1.2°±0.3°、0.4°±0.1°、0.7°±0.3°,A、B两组在各方向上的ROM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屈伸方向上,C组和D组的ROM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侧弯和旋转方向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C6椎体前柱的应变在侧弯方向上较A组明显减小(P〈0.05),D组在前屈、后伸、侧弯方向上较A组明显减小(P〈0.05),C、D组在前屈方向上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可造成屈伸和侧弯方向上失稳,经关节螺钉固定在轴向旋转和侧弯方向上与侧块钉棒系统固定效果相似,但限制屈伸运动的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经关节螺钉 螺钉 生物力学 后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曹俊明 张英泽 +4 位作者 申勇 李晓明 丁文元 杨大龙 张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44-849,共6页
目的:探讨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方法:3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平均年龄57.5岁,分别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A组,17例)和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B组,15例)治疗。随访观察并比较... 目的:探讨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方法:3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平均年龄57.5岁,分别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A组,17例)和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B组,15例)治疗。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术后颈椎的生理曲度及颈项肩背部疼痛、僵硬等轴性症状进行评估。结果:A组患者术后均无椎板开门再闭发生,B组患者术后植骨均完全融合,无内固定脱出、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个月,JOA评分显示,A组由术前的7.06±0.9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13.62±1.22分,B组由术前的7.23±1.10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13.73±0.98分,两组术前、末次随访时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改善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曲度A组、B组术前分别为3.81±1.14mm和3.67±1.28mm,末次随访时为3.62±1.08mm和7.26±1.52mm,B组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有明显增加(P<0.01),与A组相比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颈部轴性症状A组发生率为65.71%,B组为26.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项肩背部疼痛程度的VAS评分A组为5.64±3.19分,B组为2.92±3.00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能取得同单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相似的疗效,并能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提供坚强的内固定,防止术后颈椎不稳,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短期随访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症 螺钉 手术疗效 轴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块钢板螺钉系统在颈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魏亦兵 周建伟 +2 位作者 姜建元 张志玉 黄煌渊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19-522,525,共5页
目的 探讨侧块钢板螺钉系统在颈椎后路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 1999年 2月 - 2 0 0 0年 3月间共 36例行侧块钢板内固定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 2 9例 (80 .6 % )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8个月 (4~ 15个月 )。2 9例患者中颈椎病... 目的 探讨侧块钢板螺钉系统在颈椎后路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 1999年 2月 - 2 0 0 0年 3月间共 36例行侧块钢板内固定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 2 9例 (80 .6 % )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8个月 (4~ 15个月 )。2 9例患者中颈椎病 (3节及 3节段以上椎间盘突出 ) 2 0例 ,黄韧带骨化症 (OYL) 1例 ,后纵韧带骨化症 (OPLL) 2例 ,颈椎骨折脱位 6例。手术时采取坐位 ,病变节段行全椎板切除减压 ,保留关节突。钢板螺钉固定于侧块 (即关节突 ) ,同时关节突间植骨融合。结果  2 9例患者共植入 12 4枚螺钉 ,平均每位患者 4 .3枚。颈痛明显改善者为 18例 (2 0例术前存在颈痛 )占 90 %。术后 3~ 6月X线随访 ,2 7例患者关节突间见骨小梁生成 ,融合率 93%。 4例患者 (4枚螺钉 )出现螺钉松动 ,松动率为 3.2 %。 4例患者 (13.8% )术后出现一侧上肢的麻木疼痛加重。结论 颈椎后路侧块钢板螺钉系统能提供较稳定的固定 ,有效改善颈痛。钢板螺钉松动与神经根损伤是较严重的并发症。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与安装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固定 钢板螺钉 手术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侧块钢板螺钉系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魏亦兵 顾玉东 周建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5-406,共2页
棘突间钢丝是经典的颈椎后路固定技术,但对于多节段骨折、合并棘突骨折、椎板骨折、颈椎后伸和旋转不稳定等损伤的疗效不佳[1].颈椎侧块钢板螺钉由Roy-Camille等在1970年首先报告[2],应用于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病人,逐渐成为治疗颈椎疾病... 棘突间钢丝是经典的颈椎后路固定技术,但对于多节段骨折、合并棘突骨折、椎板骨折、颈椎后伸和旋转不稳定等损伤的疗效不佳[1].颈椎侧块钢板螺钉由Roy-Camille等在1970年首先报告[2],应用于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病人,逐渐成为治疗颈椎疾病的一种内固定手段[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钢板螺钉系统 临床应用 生物力学 适应证 颈椎骨折 颈椎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钢板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被引量:3
8
作者 郭新军 程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5-508,共4页
目的:研究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钢板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疗效。方法:对41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均有程度不等的脊髓压迫症状,全部行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侧块钢板固定术。术前术后神经功... 目的:研究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钢板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疗效。方法:对41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均有程度不等的脊髓压迫症状,全部行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侧块钢板固定术。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分采用JOA评分。结果:随访12~16(14±2.0)个月,JOA评分较术前提高4.8分。结论: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合并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具有适应范围广、操作简单安全、固定牢固等优点,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 后路单开门减压术 内固定 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块螺钉固定术后颈椎曲度与脊髓漂移距离的关系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赵跃江 辛大森 +2 位作者 卢守亮 李勇 武文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3-227,共5页
目的观察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后颈椎曲度改变与脊髓漂移距离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11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接受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其中90例完成随访。术后根据患者颈椎曲度大小分组。A组(n=... 目的观察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后颈椎曲度改变与脊髓漂移距离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11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接受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其中90例完成随访。术后根据患者颈椎曲度大小分组。A组(n=28)颈椎曲度变直(颈椎角0°~5°),B组(n=36)颈椎曲度变小(颈椎角5°~16.5°),C组(n=26)颈椎曲度正常(颈椎角>16.5°)。术后观察三组脊髓漂移距离、神经恢复情况、轴性症状和C5神经麻痹发生情况。结果三组间术后颈椎角和脊髓漂移距离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F>152.119,P<0.001),椎板切除宽度和C5神经麻痹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三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均显著升高(t>8.869,P<0.001),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神经功能恢复率无显著性差异(F=0.472,P=0.625)。术后3 d和1个月,三组间轴性症状VAS评分比较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F>34.800,P<0.001),B组和C组显著低于A组(t>5.845,P<0.001),B组和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1.765,P>0.05)。结论在椎板切除宽度相同的基础上,颈椎曲度越大越有利于脊髓向后漂移,颈椎曲度过度丢失与轴性症状的发生有关,与神经功能恢复和C5神经麻痹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螺钉固定 颈椎曲度 C5神经麻痹 轴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椎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通道的CT测量 被引量:160
10
作者 谭明生 王慧敏 +5 位作者 张光铂 移平 梁立 韦宏宇 杨峰 李子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提供国人寰椎CT测量的数据,探讨寰椎经后弓侧块行螺钉置钉的可行性。方法:采用50具寰椎骨标本,对经寰椎后弓侧块的螺钉固定通道进行多个切面的CT断层扫描并测量。结果:将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20mm的矢状面与后弓下缘上方2mm处的... 目的:提供国人寰椎CT测量的数据,探讨寰椎经后弓侧块行螺钉置钉的可行性。方法:采用50具寰椎骨标本,对经寰椎后弓侧块的螺钉固定通道进行多个切面的CT断层扫描并测量。结果:将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20mm的矢状面与后弓下缘上方2mm处的水平面的交线在后弓后方的投影点确定为进钉点;进钉方向保持与冠状面垂直,在矢状面上钉尖向头侧倾斜约5°,是寰椎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较理想的置钉通道。结论:寰椎具备行经后弓侧块螺钉内固定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后弓 螺钉固定 CT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长度的颈椎椎弓根螺钉与侧块螺钉拔出试验比较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景堂 唐天驷 +2 位作者 刘兴炎 葛宝丰 王以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长度的颈椎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的抗拔出力,探讨颈椎经椎弓根短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5具C3~C5共15节新鲜颈椎标本,用长度为28mm和20mm的皮质骨螺钉分别置入椎弓根,并用20mm的螺钉行侧块双皮质固定,螺钉进入侧块深度约1... 目的:比较两种长度的颈椎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的抗拔出力,探讨颈椎经椎弓根短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5具C3~C5共15节新鲜颈椎标本,用长度为28mm和20mm的皮质骨螺钉分别置入椎弓根,并用20mm的螺钉行侧块双皮质固定,螺钉进入侧块深度约14mm.行拔出试验,比较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结果:椎弓根长螺钉的最大拔出力为650N,椎弓根短螺钉为585N,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侧块螺钉的最大拔出力为360N,与椎弓根短螺钉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1).结论:颈椎椎弓根短螺钉固定可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其安全性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弓根 螺钉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的解剖学测量 被引量:42
12
作者 马向阳 钟世镇 +4 位作者 刘景发 尹庆水 徐达传 夏虹 吴增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为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对40例干燥寰椎标本测量与进钉技术相关的解剖学数据。结果:测量得出寰椎后弓平均高度为4.58mm,寰椎“椎弓根”平均宽度为7.89mm,侧块中部平均高度和宽度分别为... 目的:为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对40例干燥寰椎标本测量与进钉技术相关的解剖学数据。结果:测量得出寰椎后弓平均高度为4.58mm,寰椎“椎弓根”平均宽度为7.89mm,侧块中部平均高度和宽度分别为12.94mm和12.76mm,最大进钉深度为28.50mm,螺钉内斜角度为9.1°,上斜角度为4.7°。结论:进行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是安全可行的。该术式可望成为寰枢段后路短节段固定的优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后弓螺钉固定 解剖学 测量 标本 测量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2、3颈椎后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 被引量:16
13
作者 梁裕 龚耀成 +4 位作者 郑涛 曹鹏 吴文坚 陈毓 张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经C2、C3后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应用指征、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2、C3后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1例Hangma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平均随访23.7个月,7例放射学融合.术前VAS疼痛评分平均... 目的:探讨经C2、C3后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应用指征、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2、C3后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1例Hangma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平均随访23.7个月,7例放射学融合.术前VAS疼痛评分平均为7.4(5.5~9.0)分,术后平均为3.7(2.8~4.9)分,P<0.001.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出现.结论:经C2、C3后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安全、有效,适用于Ⅱ、ⅡA和Ⅲ型Hangman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钢板螺钉 内固定 治疗 HANGMAN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后路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岩 韩应超 +4 位作者 李立钧 杨明杰 潘杰 滕红林 谭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1-184,共4页
据报道.成人寰椎骨折占颈椎损伤的2%-13%,占全部脊柱损伤的1%~2%,多由外伤如车祸、高处坠落伤、跳水等引起。寰椎骨折伴寰椎横韧带断裂为不稳定性寰椎骨折,可造成脊髓、椎动脉等进一步受损,因此尽早恢复枕颈部解剖结构及颈椎... 据报道.成人寰椎骨折占颈椎损伤的2%-13%,占全部脊柱损伤的1%~2%,多由外伤如车祸、高处坠落伤、跳水等引起。寰椎骨折伴寰椎横韧带断裂为不稳定性寰椎骨折,可造成脊髓、椎动脉等进一步受损,因此尽早恢复枕颈部解剖结构及颈椎稳定性十分重要。目前针对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持续颈椎牵引、费城颈围、头颈胸石膏固定、Halovest支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骨折 不稳定性 固定治疗 远期疗效观察 螺钉 头颈胸石膏固定 后路 持续颈椎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块钢板在颈椎单开门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施建党 王自立 +2 位作者 赵浩宁 陈军 米占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4期2736-2738,共3页
目的:总结侧块钢板螺钉系统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2001年2月至2004年6月间共12例行颈椎单开门并侧块钢板内固定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研究。12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6~15个月)。12例患者中颈椎病(3节及3节... 目的:总结侧块钢板螺钉系统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2001年2月至2004年6月间共12例行颈椎单开门并侧块钢板内固定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研究。12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6~15个月)。12例患者中颈椎病(3节及3节段以上椎间盘突出)3例,黄韧带骨化症(OYL)1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2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6例。患者术前存在颈痛,有程度不等的脊柱不稳。手术为单开门椎板成型、关节突间植骨融合及相应节段的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6至15个月,12例患者中颈痛明显改善者10例(占83.3%)。12例患者关节突间见骨小梁生成,融合率100%。1例(2枚螺钉)出现螺钉松动。结论:颈椎后路侧块钢板螺钉系统能提供较稳定的固定,能有效改善颈椎不稳的症状,有利于颈椎开门处的愈合。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技术,颈椎后路钢板固定是治疗颈椎不稳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支架 脊柱融合术 钢板 颈椎单开门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骶1-2侧块螺钉固定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尤传飞 袁峰 +2 位作者 葛保健 陈宏亮 王立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1-644,650,共5页
目的:研究经骶1-2侧块螺钉固定的解剖学特征,探讨该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7例(男14例,女13例)骶尾椎CT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利用Advantage Workstation 4.2后处理工作站软件测量以第2骶后孔上缘上方5mm为进钉点的经骶1-2侧块螺钉(the sacr... 目的:研究经骶1-2侧块螺钉固定的解剖学特征,探讨该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7例(男14例,女13例)骶尾椎CT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利用Advantage Workstation 4.2后处理工作站软件测量以第2骶后孔上缘上方5mm为进钉点的经骶1-2侧块螺钉(the sacral 1-2 translateral mass screw,STMS)固定的相关解剖学数据,包括:外倾角(从进钉点到骶骨翼最前上角的连线在水平面上与骶骨正中线的夹角)、上倾角(从进钉点到骶骨翼最前上角的连线与S1椎体上终板在矢状位上的夹角)及钉道长度(从进钉点到骶骨翼最前上角的距离)。对不同性别间及左右侧别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在三维图形上观察钉道轨迹,并根据上述测量数据在15例骶骨标本上置入STMS,观察螺钉与椎管、骶前后孔及耳状面关系。结果:平均外倾角男性为30.39°±5.01°,女性为35.81°±4.45°,男性左侧为31.14°±5.25°,右侧为29.64°±4.86°;女性左侧为36.46°±4.94°,右侧为35.15°±4.00°,性别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男性及女性的左右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上倾角男性为26.71°±16.50°,女性为19.48°±9.09°;左侧为23.67°±14.81°,右侧为22.22°±12.89°;平均钉道长度男性为54.48±3.01mm,女性为53.02±2.89mm;左侧为53.99±2.78mm,右侧为53.56±3.28mm。上倾角及钉道长度在性别及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三维重建图形上观察钉道位于侧块内,置钉实验中STMS均未穿透至椎管、骶前后孔及耳状面。结论:在S1椎弓根螺钉不能提供有效固定的情况下,术前行CT三维测量以获得进钉参数,经骶1-2侧块螺钉固定技术可以安全的应用于骶骨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解剖学 螺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颈椎侧块安全置钉内固定的解剖学测量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吉立新 陈仲强 +2 位作者 范明富 于晓东 路明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测量成人C3~C7颈椎侧块干骨标本,选择下颈椎侧块安全、稳定、简便的进钉区间。方法:成人颈椎干骨标本30套,每套均按C3~C7顺序排列,分别测量侧块的上关节面最长径(A)、前后径(B)、最长径与矢状面的夹角(α)、神经根通道与矢状面... 目的:测量成人C3~C7颈椎侧块干骨标本,选择下颈椎侧块安全、稳定、简便的进钉区间。方法:成人颈椎干骨标本30套,每套均按C3~C7顺序排列,分别测量侧块的上关节面最长径(A)、前后径(B)、最长径与矢状面的夹角(α)、神经根通道与矢状面的夹角(β)、上关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γ)、侧块高度(H)。结果:C3~C7侧块上关节面最长径逐渐增大(10.7±1.0~12.0±1.2mm);前后径为7.0±1.2~8.2±1.7mm,其中C3~C6接近,C7最短;侧块最长径与矢状面的夹角为48.8°±4.6°~50.0°±3.7°;神经根通道与矢状面的夹角为59.4°±5.5°~62.9°±4.7°;侧块上关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C3~C6较为接近,为48.4°±8.3°~53.2°±5.9°,C7较大为62.7°±5.4°;侧块高度从C3~C7呈增大趋势,为12.3±1.8~15.7±2.0mm。C3~C7进钉点靠近侧块的中点内侧,进钉途径愈趋向于和上关节面最长径平行,螺钉在侧块内的通道愈长;从C3~C7与矢状面夹角大于10°并趋向于相应节段α之间,与水平面夹角大于15°并趋向于相应节段γ之间的进钉角度为安全、稳定的进钉角度。结论:C3~C7颈椎侧块螺钉内固定存在一个安全、稳定的进钉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内固定 解剖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骶1-2侧块螺钉固定的最大拔出力测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尤传飞 袁峰 +2 位作者 葛保健 陈宏亮 王立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测量经骶1-2侧块螺钉固定的最大拔出力,初步探讨该内固定方法的有效性。方法:8具甲醛溶液固定湿润成人骶骨标本,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定S1椎体骨密度。在同一骶骨标本上随机置入3种骶... 目的:测量经骶1-2侧块螺钉固定的最大拔出力,初步探讨该内固定方法的有效性。方法:8具甲醛溶液固定湿润成人骶骨标本,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定S1椎体骨密度。在同一骶骨标本上随机置入3种骶骨螺钉:经骶1-2侧块螺钉(A组)、S1椎弓根螺钉(B组)、S1前外骶骨翼螺钉(C组)。将标本固定于858型MTS材料试验机上,对螺钉施加轴向拔出力,根据3种骶骨螺钉轴向拔出实验的数据绘制力(N)-位移(mm)曲线,取曲线的顶点作为最大拔出力数值。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3组骶骨螺钉的最大拔出力数值行方差分析。结果 :8具骶骨标本S1椎体骨密度为0.43~0.74g/cm3,平均0.641±0.275g/cm3。3种骶骨螺钉固定的螺钉即刻平均最大拔出力:A组为379.62±73.10N,B组为829.12±170.74N,C组为230.62±98.52N,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骶1-2侧块螺钉固定的最大拔出力低于S1椎弓根螺钉固定,但高于S1前外骶骨翼螺钉固定,当S1椎弓根螺钉固定不能施行时,骶1-2侧块螺钉固定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螺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枢关节前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鲁世保 池永龙 +5 位作者 海涌 徐华梓 毛方敏 黄其衫 王胜 方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17-620,共4页
目的:比较寰枢关节前、后路侧块螺钉固定的效果,并测定其双侧、单侧侧块螺钉固定的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5具新鲜冷冻人体颈椎标本C1 ̄C5,用牙托粉和螺钉固定C1和C2-C5,保留C1-C2之间的活动。切断寰椎横韧带和齿状突,... 目的:比较寰枢关节前、后路侧块螺钉固定的效果,并测定其双侧、单侧侧块螺钉固定的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5具新鲜冷冻人体颈椎标本C1 ̄C5,用牙托粉和螺钉固定C1和C2-C5,保留C1-C2之间的活动。切断寰椎横韧带和齿状突,造成寰枢关节不稳定,每个标本依次行前路单侧、前路双侧、Margel单侧、Margel双侧侧块螺钉固定。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应用位移控制法测定6种状态下的稳定性,前屈和侧屈的位移定值为1mm,旋转角度为3°。测定完好标本、损伤后及各种内固定下在前屈、双侧侧屈和旋转状态下的刚度,比较其稳定性。结果:所有内固定组的刚度均明显高于损伤组及完好组的刚度,前路双侧侧块螺钉和后路双侧侧块螺钉固定的稳定性无明显差异。前路双侧侧块螺钉固定在前屈、左侧屈、右侧屈、旋转时的稳定性高于前、后路单侧侧块螺钉;前路单侧侧块螺钉与后路单侧侧块螺钉固定的稳定性无明显差异。结论:前、后路双侧侧块螺钉固定效果好,可单独应用于临床;而单侧侧块螺钉稳定性不足,术后需加用外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不稳定 螺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带锁与非带锁钢板螺钉系统固定强度的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德玉 沈强 宋滇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10-614,共5页
目的 :比较带锁与非带锁颈椎前路钢板螺钉系统的即刻固定强度和抗疲劳强度。方法 :采用 CSL P和 Orion两种颈椎前路带锁钢板与 Acroplate非带锁钢板固定于新鲜颈椎椎节。带锁钢板测定锁定和非锁定状态 ;非带锁钢板测定单侧椎体皮质骨固... 目的 :比较带锁与非带锁颈椎前路钢板螺钉系统的即刻固定强度和抗疲劳强度。方法 :采用 CSL P和 Orion两种颈椎前路带锁钢板与 Acroplate非带锁钢板固定于新鲜颈椎椎节。带锁钢板测定锁定和非锁定状态 ;非带锁钢板测定单侧椎体皮质骨固定和螺钉穿透椎体前后侧骨皮质两种长度。测定其即刻固定强度、抗疲劳强度和钢板螺钉的抗拉出强度。 结果 :锁定状态的 CSLP和 Orion系统的即刻固定强度和抗疲劳强度均显著高于各自非锁定状态及 Acroplate钢板单侧皮质螺钉固定。未锁定之带锁钢板和非锁定钢板的抗疲劳强度较各自的即刻固定强度显著减弱。带锁钢板和相同螺钉长度的非带锁钢板的螺钉抗拉出强度无明显差别。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钢板 螺钉 固定强度 CSLP ORION Acropl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