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颈总动脉狭窄方式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公茂青 唐力 +2 位作者 梁传生 富维强 任卫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3-124,130,共3页
目的:了解颈总动脉不同形式的狭窄对其血液动力学和病变远端的颈内动脉阻力指数(RI)的影响,为判定脑组织的血流状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颈总动脉同心圆型狭窄Ⅰ组56条和偏心型狭窄Ⅱ组60条,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总动脉狭窄处收缩期... 目的:了解颈总动脉不同形式的狭窄对其血液动力学和病变远端的颈内动脉阻力指数(RI)的影响,为判定脑组织的血流状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颈总动脉同心圆型狭窄Ⅰ组56条和偏心型狭窄Ⅱ组60条,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总动脉狭窄处收缩期最大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远端的颈内动脉的阻力指数(RI)。结果:颈总动脉狭窄程度80%~90%范围时,Ⅱ组的PSV较Ⅰ组增高;颈总动脉狭窄程度>80%时,Ⅱ组的EDV较Ⅰ组明显减低,Ⅱ组颈内动脉颅外段的RI值比Ⅰ组增大。结论:颈总动脉偏心型狭窄对其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大,对保证脑组织正常血流量有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颈总动脉狭窄 血液动力学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兔颈总动脉狭窄的Lyapunov指数分析
2
作者 单华宁 王珏 +3 位作者 王平立 王执铨 刘虹 严玉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6-798,共3页
Lyapunov指数是反映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特征的重要动力学参数,本文设计了一套采集系统,将多普勒超声血流信号的时间序列数据提取出来并去噪,计算白兔颈总动脉正常时及不同程度狭窄时血流信号的最大Lyapunov指数,利用Lyapunov指数分析方... Lyapunov指数是反映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特征的重要动力学参数,本文设计了一套采集系统,将多普勒超声血流信号的时间序列数据提取出来并去噪,计算白兔颈总动脉正常时及不同程度狭窄时血流信号的最大Lyapunov指数,利用Lyapunov指数分析方法对白兔颈总动脉血流情况的动态活动状态进行研究,为动脉狭窄的分析诊断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狭窄 LYAPUNOV指数 混沌 血流信号 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总动脉狭窄两相流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阳 彭红梅 +2 位作者 张东威 赵洪明 张红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96-302,共7页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位置处不同狭窄程度对颈动脉内血液流速、血管壁面压力、剪切应力的影响,分析颈总动脉位置处狭窄对脑部供血影响的血流动力学方面原因。方法采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提供的1例53岁男性健康颈动脉二维CT数据,应用医...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位置处不同狭窄程度对颈动脉内血液流速、血管壁面压力、剪切应力的影响,分析颈总动脉位置处狭窄对脑部供血影响的血流动力学方面原因。方法采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提供的1例53岁男性健康颈动脉二维CT数据,应用医学建模软件MIMICS20.0将二维CT数据进行三维医学重建,然后利用3-Matic Medical软件,在颈总动脉位置处进行25%、50%、75%狭窄程度的人为干预,得到颈总动脉位置处3种不同程度狭窄的颈动脉模型。在GEOMAGIC中进行模型的光滑处理,经过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设置后导入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14.5中,进行液(血浆)—固(红细胞)两相流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通过观察不同狭窄程度下速度流线图及矢量图(分别截取狭窄处、分叉处上游、分叉处下游及分叉末端处的a、b、c、d 4个不同的横断面)中的血液流速及血液的涡旋流动现象、血管壁面压力及剪切应力的数值变化,为颈动脉狭窄疾病提供血流动力学支持。结果观察速度流线图及速度矢量图可知,从颈动脉入口处流入血液保持狭窄处血管中间流速大、边缘流速小的特点,颈动脉窦处易存在血液的涡旋流动,且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涡旋的面积及程度增大。在所取的4个横断面上,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大,涡旋现象持续时间更长。颈总动脉狭窄自25%到50%过程中,血液流速、血管壁面压力及剪切应力扩大至近2倍;当狭窄程度由50%至75%过程中,血液流速扩大至3倍,血管壁面压力扩大至近10倍,剪切应力扩大至近4倍。结论人为狭窄干预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目标模型,并可以在此基础上任意修改,可以为血流动力学研究及临床诊断提供良好的模型基础。颈总动脉狭窄程度由25%到50%时,血管壁面的力学性质发生一定变化;而从狭窄50%到狭窄75%时,血管壁面的力学性质呈指数形式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狭窄 医学模型三维重建 人为狭窄干预技术 两相流动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颈总动脉狭窄的脑保护措施:我们现在的立场是什么?
4
作者 S.Müller-hulsbeck 关键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6期529-529,共1页
颈总动脉分叉处常常是血管领域中一个有争议的主题。这些争议不仅在影像诊断中明显 ,而且在治疗中尤其如此。放置支架作为一项治疗方法 ,其争议还在于行血管成形术时是否不必或必须有脑保护。Th啨ron及其同事首先在颈血管成形和支架... 颈总动脉分叉处常常是血管领域中一个有争议的主题。这些争议不仅在影像诊断中明显 ,而且在治疗中尤其如此。放置支架作为一项治疗方法 ,其争议还在于行血管成形术时是否不必或必须有脑保护。Th啨ron及其同事首先在颈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中描述了脑保护的概念。通常有 3种临时的脑保护措施 ,即气囊阻塞、过滤篮及颈内动脉的返流装置。这些措施所提供的相当程度的保护作用 ,在体外和初步临床研究中已经知道 ,甚至在保护的情况下 ,栓塞仍可能发生。此外 ,尚不清楚为防止卒中要阻止的最小栓子是多大 ,以及与脑微血栓有何关系。临床证据表明保护措施应用的优点是有利于介入治疗取得良好的结果 ,但这些措施是否应该常规应用仍是要讨论的问题 ,需进一步临床研究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颈总动脉狭窄 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降之对颈动脉狭窄大鼠空间记忆改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冉鸿 陈康宁 +2 位作者 段炜 黄河清 柳春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88-690,共3页
目的观察舒降之对双侧颈总动脉重度狭窄的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模型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用正常SD大鼠制作重度颈动脉狭窄模型后,分为舒降之治疗和生理盐水对照,2周后各组进行水迷宫行为学检测.结果 水迷宫行为学检测提示定位航行试验... 目的观察舒降之对双侧颈总动脉重度狭窄的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模型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用正常SD大鼠制作重度颈动脉狭窄模型后,分为舒降之治疗和生理盐水对照,2周后各组进行水迷宫行为学检测.结果 水迷宫行为学检测提示定位航行试验中:在实验的第2~5天,对照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长于治疗组(P<0.01);空间探索试验中:治疗组的平台象限游泳的时间和总游泳时间之比(tP/tT)、平台象限距离和总距离之比(dP/dT)显著大于治疗组(P<0.01).结论舒降之可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颈总动脉狭窄 认知 舒降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术区分中枢神经系统内小胶质细胞和浸润巨噬细胞
6
作者 周锦涛 俞仲望 曹莉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8-453,共6页
目的建立通过流式细胞分选术区分中枢神经系统内小胶质细胞和浸润巨噬细胞的方法。方法用成年C57BL/6小鼠建立双侧颈总动脉狭窄模型,分别采用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抑制剂PLX5622或氯膦酸盐脂质体处理。将分离、匀浆、重悬后的小鼠脑和脊髓... 目的建立通过流式细胞分选术区分中枢神经系统内小胶质细胞和浸润巨噬细胞的方法。方法用成年C57BL/6小鼠建立双侧颈总动脉狭窄模型,分别采用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抑制剂PLX5622或氯膦酸盐脂质体处理。将分离、匀浆、重悬后的小鼠脑和脊髓组织进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单核细胞悬液。采用CD45、CD11b和淋巴细胞抗原6家族成员C(Ly6C)抗体进行流式分选,获得小胶质细胞(CD11b^(+)CD45^(low)Ly6C^(-)细胞)和浸润巨噬细胞(CD11b^(+)CD45^(high)Ly6C^(+)细胞),并验证PLX5622和氯膦酸盐脂质体2种给药范式获得的处理效果。结果通过CD45、CD11b和Ly6C抗体可以有效区分中枢神经系统中小胶质细胞和浸润巨噬细胞。与对照组比较,PLX5622处理后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P=0.001),而氯膦酸盐脂质体处理后浸润巨噬细胞数量减少(P<0.001)。结论所建立的流式细胞分选方法可有效区分中枢神经系统中小胶质细胞和浸润巨噬细胞,PLX5622和氯膦酸盐脂质体2种给药范式可分别选择性清除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小胶质细胞和浸润巨噬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浸润巨噬细胞 流式细胞分选术 双侧颈总动脉狭窄 PLX5622 氯膦酸盐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脑缺血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及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杜烨鸿 王凌晞 +3 位作者 姚秋会 贺桂琼 骆世芳 徐明亮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脑缺血对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的行为学以及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20只3月龄APP/PS1 AD模型小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对其中一组采用改良的双侧颈总动脉狭窄术,另一组双... 目的:探讨慢性脑缺血对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的行为学以及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20只3月龄APP/PS1 AD模型小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对其中一组采用改良的双侧颈总动脉狭窄术,另一组双侧颈总动脉未结扎小鼠为假手术对照组。术后1个月分别采用Morris水迷宫、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小鼠行为学的改变、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海马区神经细胞内Neu N和APP及Aβ的表达变化。结果:行为学实验结果:(1)可视平台下,2组小鼠找到平台的时间(t=1.31,P=0.19)及搜索的平均路程(t=0.04,P=0.97)无显著差异;(2)隐蔽平台下,脑缺血模型组小鼠(26.39±1.37)找到平台的时间较假手术对照组(20.19±1.19)明显延长(t=3.44,P=0.00);(3)空间探索实验中,经过平台的次数,脑缺血模型组小鼠(3.11±0.37)较对照组(4.25±0.34)明显减少(t=2.24,P=0.03)。HE染色:脑缺血模型组小鼠海马内神经细胞明显肿胀、细胞排列紊乱。免疫组化结果:脑缺血模型组小鼠海马内Neu N阳性神经元数量(93.40±10.44)较对照组(156.20±24.16)显著减少(t=2.39,P=0.04);而APP-阳性神经元(t=2.35,P=0.047)、Aβ40-阳性神经元(t=2.54,P=0.04)以及Aβ42-阳性神经元(t=2.476,P=0.04)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结论:本实验新建立的改良双侧颈总动脉狭窄术能导致小鼠慢性脑缺血;慢性脑缺血可加速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的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颈总动脉狭窄 慢性脑缺血 阿尔茨海默病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