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即刻保持常压引流与负压引流效果的比较
1
作者 高阳 王勇 +2 位作者 刘阳 杨枭雄 吴坤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53-557,共5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术后即刻保持常压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6月我院9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EOL,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常压引流组(n=43)和负压引流组(n=51)...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术后即刻保持常压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6月我院9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EOL,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常压引流组(n=43)和负压引流组(n=51),常压组病例时间为2023年1~3月,负压组为2023年4~6月。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发热、切口感染、颈部切口血肿、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JOA)评分改善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等。结果常压引流组术后24 h引流量中位数45(15~150)ml,显著少于负压引流组中位数170(70~400)ml(Z=-7.934,P=0.000);常压引流组术后总引流量中位数45(15~285)ml,显著少于负压引流组中位数315(165~730)ml(Z=-7.924,P=0.000);常压引流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27.1±13.9)h,明显短于负压引流组(82.2±20.6)h(t=-14.933,P=0.000);常压引流组住院时间(3.5±1.1)d,明显短于负压引流组(5.6±0.8)d(t=-10.322,P=0.000);常压引流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13.9±3.1)g/L,显著低于负压引流组(16.5±7.2)g/L(t=-2.165,P=0.033);常压引流组住院费用(3.00±0.30)万元,显著少于负压引流组(3.48±0.29)万元(t=-7.924,P=0.000)。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切口感染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均无深部切口感染或血肿发生。2组术后3个月JOA评分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t=0.861,P=0.391)。结论颈后路EOL术后常压引流可以减少术后引流量,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且并不增加术后血肿、发热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手术 开门椎管扩大成形 常压引流 负压引流 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二期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
2
作者 梁正忠 陈在飞 +4 位作者 廖湘波 王海龙 夏瑞涛 肖劲松 张志跃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4期57-59,共3页
目的评价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二期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合并椎管狭窄的严重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前后方均有明显压迫合并椎管狭窄的CSM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二期前路选择性椎体次... 目的评价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二期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合并椎管狭窄的严重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前后方均有明显压迫合并椎管狭窄的CSM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二期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及比较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的双手10 s握拳试验、VAS评分、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率评价临床疗效,并进行影像观察开门大小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得到12个月及以上有效随访。12个月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7.5±2.0)分提高到(15.3±1.2)分,影像学随访示椎管减压充分,未见关门现象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1例出现饮水呛咳,术后2周恢复正常;2例出现C5神经麻痹,经高压氧等治疗,2个月后完全恢复;1例出现颈后切口血肿,经扩创引流后治愈。结论分期后前路联合手术创伤小,脊髓神经功能改善良好;在后路手术的基础上,二期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术可更好地解除脊髓压迫,并发症少,避免了前路跨多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而导致的内植物失败、脊髓损伤等并发症,对存在有合并疾病的年龄较高手术耐受性差的患者安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 二期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 脊髓型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泽龙 廖文胜 朱忠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5期798-800,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1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 目的探讨影响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1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Hoffmann征、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评分、颈肩臂VAS(visual analog scale)评分,计算出神经功能JOA改善率(IR)。通过颈椎MRI测量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矢状位参数[C_2~C_7 Cobb角和C_2~C_7 矢状面轴向距离(SVA)]。患者IR为结果变量,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BMI、病程、吸烟史、术前JOA评分、术前VAS评分等指标与疗效的关系,应用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分析结果变量与术前各指标的关系。术后患者C_2~C_7 Cobb角和C_2~C_7 SVA变化与疗效关系采用四格表χ~2检验。结果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大、病程长、术前JOA评分低是总体疗效不佳的相关因素。C_2~C_7 Cobb角及C_2~C_7 SVA增大减小两组间神经改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患者年龄、病程、JOA评分及术后C_2~C_7 Cobb角、SVA变化是影响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 脊髓型椎病 JOA评分 矢状位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3)椎板潜行切除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文全 臧传艳 +1 位作者 郭俊翔 刘文华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0期64-67,共4页
目的观察C3椎板潜行切除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疗效。方法拟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MCSM患者45例,采用颈后路单开门丝线悬吊固定21例(传统组),采用C3椎板潜行切除联合微型钛板固定24例(改良... 目的观察C3椎板潜行切除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疗效。方法拟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MCSM患者45例,采用颈后路单开门丝线悬吊固定21例(传统组),采用C3椎板潜行切除联合微型钛板固定24例(改良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神经功能JOA评分、C_(2~7) Cobb角和颈椎活动度(ROM),记录患者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颈后伸肌萎缩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P均<0.05)。术后改良组轴性症状发生率(16.7%,4/24)低于传统组(57.1%,12/21),P<0.05。术后两组神经功能均显著改善。两组术后C_(2~7) Cobb角和ROM均小于术前,且改良组术后C_(2~7) Cobb角和ROM高于传统组、丢失程度低于传统组(P均<0.05)。改良组术后颈后伸肌横截面积大于传统组,颈后伸肌萎缩率小于传统组(P均<0.01)。结论C3椎板潜行切除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固定术与传统的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丝线悬吊固定术具有相似的神经功能改善疗效,但前者保留了C2棘突上颈半棘肌止点,可有效防止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和活动度丢失,减少术后轴性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椎病 开门椎管扩大成形 轴性症状 半棘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张文远 陈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8期52-54,共3页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3年1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84例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开门组和双开门组,各4...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3年1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84例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开门组和双开门组,各42例。单开门组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双开门组采用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双开门组手术时间短于单开门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单开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术后,两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膀胱功能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膀胱功能评分及总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术后,两组颈椎曲度、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颈椎曲度小于术前,疼痛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脊髓病均可取得较好效果,但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开门椎管扩大成形 后路开门椎管扩大成形 多节段压迫性脊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微型钛板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何玉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56,共3页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微型钛板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术中采用微型钛板固定门轴,对照组则在各棘突根...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微型钛板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术中采用微型钛板固定门轴,对照组则在各棘突根部打孔穿线将残余C3~C7棘突缝合固定于门轴侧小关节囊和椎旁肌,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同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颈椎轴性症状评价为优13例、良8例、可2例、差2例,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为16.0%;对照组颈椎轴性症状评价为优6例、良7例、可3例、差4例,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为35.0%;两组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P〈0.05。与同组手术前及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手术后颈椎曲度变小(P均〈0.05)。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与传统缝线悬吊均可以有效防止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发生再关门,但微型钛板内固定能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和颈椎曲度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钛板 脊髓型椎病 后路开门椎管扩大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OPLL效果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史锐 朱振军 杨永波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分别予以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及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术...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分别予以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及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术后观察12个月.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12个月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系统评定神经功能,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评定疼痛状况;比较两组颈椎矢状位参数、颈椎脊髓整体后移距离、脊髓前缘后移距离、脊髓膨胀度.结果(1)术后1个月、12个月两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系统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1);术前及术后1个月、12个月两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系统、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2个月两组颈椎矢状面轴向距离均较术前显著增大(P<0.01);术前及术后12个月两组颈椎Cobb角、颈椎矢状面轴向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2个月研究组颈椎脊髓整体后移距离为(2.21±0.54)mm、脊髓前缘后移距离为(1.85±0.37)mm,脊髓膨胀度测定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的颈椎脊髓整体后移距离、脊髓前缘后移距离、脊髓膨胀度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后路开门椎管扩大成形 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 脊髓整体后移距离 脊髓前缘后移距离 脊髓膨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Arch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7例 被引量:6
8
作者 东彬 焦建宝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04-105,共2页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常用术式,其以术后症状改善明显、长短期疗效好被广泛应用。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术式是C3-7,节段扩大成形术,但是传统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多存在术后椎管再狭窄及顽固轴性...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常用术式,其以术后症状改善明显、长短期疗效好被广泛应用。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术式是C3-7,节段扩大成形术,但是传统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多存在术后椎管再狭窄及顽固轴性症状、神经根麻痹等缺点心。为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防止“再关门”现象,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Arch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开门椎管扩大成形 脊髓型椎病 固定术治疗 后路开门手术 术后并发症 后路开门 轴性症状 椎管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矢状位形态对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肖良 徐宏光 +5 位作者 刘平 王凌挺 杨晓明 陈学武 张玙 赵泉来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矢状位形态对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1月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诊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MRI T2加权像上脊髓的不同形态分... 目的:探讨脊髓矢状位形态对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1月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诊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MRI T2加权像上脊髓的不同形态分为前凸、中立和后凸3组。评价指标: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JOA缓解率。结果:术前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JOA评分、术后JOA评分以及JOA缓解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患者年龄、性别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JOA评分前凸组和后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缓解率前凸组、中立组分别与后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凸组和中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CSM具有较好的疗效,术后脊髓形态为前凸型和中立型的患者较后凸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好,获得更佳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形态 多节段脊髓型椎病 后路开门椎管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小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舞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OPLL患者,依据术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舞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OPLL患者,依据术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情况[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统计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OPLL,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透视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后路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 全椎板切除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彭鸿辉 王德加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第3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采取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手术治疗方式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研究对象以随机与手术方法的差异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使用常规的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而实验组30例采取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 目的探讨采取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手术治疗方式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研究对象以随机与手术方法的差异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使用常规的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而实验组30例采取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对两组手术效果以及预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围术期指标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是实验组手术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在JOA评分上均较术前提高,CCI丢失度较术前降低,实验组指标变化远比对照组显著(P<0.05);实验组6.67%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对OPLL实施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手术治疗方式可取得满意疗效,改善颈椎功能,且术后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低,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 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围术期指标 椎功能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不同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累及C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涛 尚平福 +2 位作者 徐钦华 王贵方 刘法敬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7期66-69,共4页
目的 比较累及C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与保留C2棘突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47例累及C2节段CSM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A组26例和B组21例,A组采用单... 目的 比较累及C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与保留C2棘突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47例累及C2节段CSM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A组26例和B组21例,A组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固定+伸肌群附着点重建术治疗,B组采用保留C2棘突全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于术前1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损害评分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观察术后轴性症状(AS)的发生情况;行颈椎动力位X线片检查,测算颈椎总活动度和颈椎中立位曲度;在颈椎MRI横断面上,测量颈后肌群横截面积。结果 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低于B组(P均<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术后AS发生率为11.5%,B组为19.0%,A组AS发生率低于B组(P<0.05)。B组术后颈椎总活动度较术前减小(P<0.05),A组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颈椎中立位曲度均较术前减小(P均<0.05),且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B组较A组曲度丢失更多(P均<0.05)。A组术后颈后肌群横截面积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B组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 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与保留C2棘突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均可解除C2节段的脊髓压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前者可以更好地保留颈椎活动度并减轻颈后肌群萎缩,减少A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椎病 开门椎管成形 全椎板减压术 后路减压术 钛板固定术 椎总活动度 椎中立位曲度 后肌群横截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后路Ⅰ期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11
13
作者 毕大卫 费骏 +3 位作者 许超 郑琦 刘耀升 杨守卫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4期206-208,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前后受压所导致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自锁钢板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一次性完成的手术方法对26例脊髓型颈椎病(为脊髓前后均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中男9例,女17... 目的:探讨脊髓前后受压所导致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自锁钢板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一次性完成的手术方法对26例脊髓型颈椎病(为脊髓前后均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中男9例,女17例;年龄63~81岁,平均69岁。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6例获得1.5~6年的随访,22例症状完全消失,4例尚留有轻度手臂麻木。按JOA评分标准:优16例,良6例,可4例,差0例。结论:采用前后路Ⅰ期手术治疗脊髓前后同时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不但使治疗周期大大缩短、复发率明显减少,而且可使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症状得到彻底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椎病 后路 后路开门椎管扩大成形 减压术 神经根受压症状 前路减压植骨 手术治疗方法 Ⅰ期手术治疗 椎病患者 钢板内固定 治疗观察 手术方法 治疗结果 完全消失 评分标准 手臂麻木 治疗周期 一次性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两种后路术式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吉平 刘强 张建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61-262,共2页
目的 比较后路全椎板切除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38例患者手术前后情况进行回顾 ,Ⅰ组 18例为全椎板切除术 ,Ⅱ组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比较两组优良率 ,手术并发症。结果 两组优良... 目的 比较后路全椎板切除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38例患者手术前后情况进行回顾 ,Ⅰ组 18例为全椎板切除术 ,Ⅱ组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比较两组优良率 ,手术并发症。结果 两组优良率短期并发症无明显差别 ,而长期并发症Ⅱ组优于Ⅰ组。结论 对于多节段颈椎病的外科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椎病 后路全椎板切除术 后路开门椎管扩大成形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阿不都沙拉木 衣马木艾山 努尔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4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住院的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手术的患者106例,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1组35例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 目的探讨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住院的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手术的患者106例,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1组35例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照2组35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36例行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三组患者神经功能优良率、手术前后JOA评分及颈椎弧度D值。结果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优良率为86.11%,高于对照1组的71.43%和对照2组的74.28%,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65,P<0.05),两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三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颈椎D值对照1组、观察组患者术后较术前有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2组术后即刻与随访6、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术后3例有不同程度咽痛,对照2组2例,观察组2例,均3~5 d后缓解;三组无一例椎动脉损伤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能较好地恢复和维持颈椎生理弧度,行颈椎后路手术者术后颈椎弧度部分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椎病 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后路开门椎管扩大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后不同入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贵江 申沧海 +5 位作者 崔涛 杨健 孙立山 彭宁宁 杨成 王力国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4期77-79,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前后不同入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实施手术治疗的OPLL患者200例,其中经前路行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100例(前路组)、经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00例(后路组);记录术中失血量、手... 目的对比观察前后不同入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实施手术治疗的OPLL患者200例,其中经前路行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100例(前路组)、经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00例(后路组);记录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行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评价神经功能及疼痛情况,行颈部X线及CT检查测算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椎管狭窄率。结果与后路组比较,前路组术中出血量增多、手术时间延长(P均<0.05)。两组术前及术后各时点JOA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各时点JOA评分、VAS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两组术前及术后各时点颈椎曲度、椎管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各时点椎管狭窄率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前路组术后各时点颈椎活动度较后路组降低(P均<0.05)。两组手术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两种入路手术治疗OPLL患者的临床效果均较好,经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对术后患者颈椎活动度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 后路开门椎管扩大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患者脊髓型颈椎病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曼 李洁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5期554-555,共2页
关键词 脊髓型椎病 术后护理 高龄患者 后路开门椎管扩大成形 2003年6月 椎间盘摘除 手术禁忌证 回顾性分析 1998年 生理机能 伴发疾病 手术风险 临床资料 植骨融合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髓损伤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18
作者 李红 孙磊 +1 位作者 窦榕榕 孙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护理体会 呼吸衰竭患者 后路开门椎管扩大成形 髓损伤 急性 术后 前路椎管减压 钢板内固定术 2004年 2000年 临床资料 手术治疗 植骨融合 抢救成功 伤患者 80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
19
《中国医院院长》 2014年第22期18-18,共1页
日前,该院骨科刘浩教授团队采用3D打印技术,成功为一名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的患者实施颈椎椎板单开门椎营扩大成形术。据查,这是国内外脊柱外科领域旨次应用3D打印技术,完成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10月28日,该院神... 日前,该院骨科刘浩教授团队采用3D打印技术,成功为一名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的患者实施颈椎椎板单开门椎营扩大成形术。据查,这是国内外脊柱外科领域旨次应用3D打印技术,完成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10月28日,该院神经外科成功完成全国首例经鼻内镜前交通动脉瘤夹闭和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手术。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神经外科报道过开展该类手术1例,该院成为世界第二家开展该类手术的医学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椎间盘突出 开门椎管扩大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成形手术 打印技术 神经外科 扩大成形 动脉瘤夹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