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近期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马妍 杨帆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463-467,共5页
目的:评价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96—2006年)、MEDLINE(1996—2006年)和Cochrane图书馆(2006年12月前已发表的文献和已注册但未... 目的:评价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96—2006年)、MEDLINE(1996—2006年)和Cochrane图书馆(2006年12月前已发表的文献和已注册但未发表的临床试验),并与研究者取得联系获得更多的相关研究资料。纳入比较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术后30d内卒中发生率和卒中与死亡的联合发生率。以卒中发生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以卒中和死亡的联合发生率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2名评价员独立检索和提取资料,对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数据采用RevMan4.2.10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术后30d内的卒中发生率方面,共纳入7项临床试验的2747例患者,其中颈动脉血管成形术组1381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组1366例。在术后30d的卒中和死亡的联合发生率方面,纳入8项临床试验,共2966例患者,其中颈动脉血管成形术组1488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组147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后30d内的卒中发生率方面,颈动脉血管成形术略高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OR:1.44;95%CI:1.05~1.97,Z=2.28,P=0.02);在术后30d内卒中和死亡的联合发生率方面,颈动脉血管成形术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0;95%CI:0.89~2.52,Z=1.51,P=0.13)。结论:现有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在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方面未显示优于内膜切除术;而在治疗的安全性方面,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 动脉内膜切除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颅外段颈动脉内膜剥除术和支架成形术前后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张波 赵宝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6-438,共3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内膜剥除术(CEA)和支架成形术(PTAS)前后颅内大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血流,为临床预测手术风险、判断疗效提供有价值的指标。方法:对13例排除了合并椎动脉或颅内动脉疾病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经颅二... 目的:分析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内膜剥除术(CEA)和支架成形术(PTAS)前后颅内大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血流,为临床预测手术风险、判断疗效提供有价值的指标。方法:对13例排除了合并椎动脉或颅内动脉疾病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经颅二维彩色多普勒(TC 2D CDUS)检查,了解颅内血流动力学的情况。结果:2 例患者图像显示不满意,余11例患侧大脑中动脉流速不同程度减慢,搏动指数偏低。其中3例波峰低钝,收缩期波峰消失,加速时间延长,伴有同侧大脑前动脉血流方向逆转。术后11例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恢复,接近正常水平,搏动指数较术前提高,双侧大脑半球颅内动脉血流恢复对称分布。结论:TC 2D CDUS可提供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信息,术后可对手术疗效进行随访观察和准确判断,及时发现并发症,向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剥除术 动脉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经颅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r61、TNF-α、IL-6和IL-1β与颈动脉损伤后再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春炳 朱健 +2 位作者 张秋玉 吴娟娟 沈佰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10-1415,共6页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61蛋白(Cyr61)及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与颈动脉损伤后再狭窄发生的关系。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n=18)。模型组大鼠经2F Fogarty球囊导管损伤左颈总动脉建立颈动脉血管成形术模型,...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61蛋白(Cyr61)及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与颈动脉损伤后再狭窄发生的关系。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n=18)。模型组大鼠经2F Fogarty球囊导管损伤左颈总动脉建立颈动脉血管成形术模型,分别于建模后1、4、7、14、28 d和3月取材,观察血管壁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和Rea1-time PCR技术检测血管壁组织中Cyr61、TNF-α、IL-6和IL-1β的表达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6和IL-1β水平。结果球囊损伤后血管壁新生内膜在术后7 d出现,术后28 d时达到高峰;形成的新生内膜厚度不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后,血管壁组织Cyr61、TNF-α、IL-6和IL-1β表达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壁Cyr61、TNF-α、IL-6和IL-1β表达明显增强,提示Cyr61可能与炎症因子相互协同作用,使血管壁组织增生而最终导致再狭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半胱氨酸61蛋白 炎症因子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 血管损伤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彩色多普勒对颈动脉狭窄手术及介入治疗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波 赵宝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24-1227,共4页
目的 :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中 -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 2 7例中 -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或介入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二维彩色多普勒检查 ,对颅外段颈动脉的形态学、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价。结... 目的 :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中 -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 2 7例中 -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或介入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二维彩色多普勒检查 ,对颅外段颈动脉的形态学、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价。结果 :狭窄度为 5 0 %~ 70 %的患者 17例 ,71%~ 79%的患者 2例 ,80 %~ 89%的患者 5例 ,90 %~ 99%的患者 3例。12例行颈动脉内膜剥除术 (CEA)的患者术后 7d时 ,见颅外段颈动脉管腔通畅 ,血流速度接近正常 ,发现 1例患者内膜残端漂浮于管腔中 ,但不影响血流方向及流速。15例行颈动脉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PTAS)的患者术后 2周见支架位置及走行均正常 ,管腔无明显狭窄。 结论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在 CEA和颈动脉 PTAS术前对颅外段颈动脉进行准确测量和正确评价 ,术后可对手术疗效进行随访观察和准确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剥除术 动脉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