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临床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相关文献,采用Python 3.9.6清洗数据,运用CiteSpace和V...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临床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相关文献,采用Python 3.9.6清洗数据,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对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纳入910篇中文文献、5篇英文文献;发文最多的作者为王长垠和殷春萍、机构为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机构间合作关系较独立,地域性较明显;研究热点集中于:痰瘀互结、血脂异常、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半夏白术天麻汤、冠心病等;从“痰瘀互结”论治CAS将持续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结论中医药治疗CAS临床研究需观察疗效与揭示机制紧密结合,应探索治疗CAS的中药用药规律,未来着重从“痰瘀互结”论治CAS,应系统深入探究“痰瘀互结”病机原理、化痰祛瘀方药治疗CAS的药效及机制。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人体脂肪分布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以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西单院区)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成年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Inbody人体成分分析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目的探讨人体脂肪分布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以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西单院区)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成年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Inbody人体成分分析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及人体成分差异,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探究脂肪分布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根据四分位数(Q1~Q4)将躯干脂肪与四肢脂肪的比值(躯干脂肪/四肢脂肪)、内脏脂肪面积、腰臀比进一步分为Q1组、Q2组、Q3组和Q4组(以Q1组为参照)。绘制森林图分析各亚组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21名受试者,其中男性1194名(53.76%),女性1027名(46.24%),平均年龄(50.28±10.93)岁。颈动脉粥样硬化组1049名,对照组1172名。基线资料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男性占比高于对照组(P均<0.001);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体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体脂肪量、躯干脂肪、躯干脂肪/四肢脂肪、内脏脂肪面积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尿酸等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史和饮酒史后,躯干脂肪/四肢脂肪、腰臀比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显著相关(P均<0.05)。与Q1组比较,Q4组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显著增加(OR=1.81,95%CI:1.26~2.61,P<0.05);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躯干脂肪/四肢脂肪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未来应扩大样本量并采用更精确的脂肪分布测量方法以验证本研究结论。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临床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相关文献,采用Python 3.9.6清洗数据,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对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纳入910篇中文文献、5篇英文文献;发文最多的作者为王长垠和殷春萍、机构为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机构间合作关系较独立,地域性较明显;研究热点集中于:痰瘀互结、血脂异常、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半夏白术天麻汤、冠心病等;从“痰瘀互结”论治CAS将持续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结论中医药治疗CAS临床研究需观察疗效与揭示机制紧密结合,应探索治疗CAS的中药用药规律,未来着重从“痰瘀互结”论治CAS,应系统深入探究“痰瘀互结”病机原理、化痰祛瘀方药治疗CAS的药效及机制。
文摘目的探讨人体脂肪分布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以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西单院区)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成年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Inbody人体成分分析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及人体成分差异,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探究脂肪分布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根据四分位数(Q1~Q4)将躯干脂肪与四肢脂肪的比值(躯干脂肪/四肢脂肪)、内脏脂肪面积、腰臀比进一步分为Q1组、Q2组、Q3组和Q4组(以Q1组为参照)。绘制森林图分析各亚组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21名受试者,其中男性1194名(53.76%),女性1027名(46.24%),平均年龄(50.28±10.93)岁。颈动脉粥样硬化组1049名,对照组1172名。基线资料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男性占比高于对照组(P均<0.001);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体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体脂肪量、躯干脂肪、躯干脂肪/四肢脂肪、内脏脂肪面积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尿酸等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史和饮酒史后,躯干脂肪/四肢脂肪、腰臀比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显著相关(P均<0.05)。与Q1组比较,Q4组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显著增加(OR=1.81,95%CI:1.26~2.61,P<0.05);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躯干脂肪/四肢脂肪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未来应扩大样本量并采用更精确的脂肪分布测量方法以验证本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