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认知障碍的关系:一项以西安市农村地区40岁及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
1
作者 陈晨 高玲 +6 位作者 商苏杭 党亮君 魏珊 王敬谊 王瑾 屈秋民 陆文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3-788,共6页
目的探讨西安市农村地区40岁及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明确CAS在该部分人群中是否是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以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西安市鄠邑区开展的“社区及农... 目的探讨西安市农村地区40岁及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明确CAS在该部分人群中是否是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以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西安市鄠邑区开展的“社区及农村人群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中发现的脑卒中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CAS,CAS定义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1.0 mm,或颈动脉(包括颈总动脉、颈动脉窦、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颈动脉管腔狭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认知功能,MMSE评分低于分界值(文盲≤17分;小学≤20分;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4分)定义为认知障碍。以有无CAS及有无认知障碍对研究人群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S与认知障碍的关系。结果共451位研究对象被纳入分析,平均年龄(58.72±9.83)岁,女性占比44.3%。其中有CAS 329例(72.9%),符合认知障碍诊断标准57例(12.6%)。CAS组认知障碍患病率显著高于非CAS组(14.6%vs.7.4%,P=0.0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认知障碍与年龄显著相关(OR=1.121,95%CI:1.056~1.189,P<0.001),但与CAS未见显著相关性(OR=1.008,95%CI:0.202~5.170,P=0.992)。结论在西安市农村地区40岁及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未发现CAS与认知障碍有显著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 脑卒中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细胞拟时序分析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基因的挖掘及验证
2
作者 董文杰 李晓辉 +1 位作者 李兴渊 王建茹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3-498,共6页
目的:利用单细胞RNA(scRNA)测序数据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阐释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细胞分化轨迹,挖掘可能影响细胞分化的关键基因。方法:利用Monocle包对GSE159677数据集中CAS样本进行伪时序分析;利用FindAllMarker函数一方面筛选分支间... 目的:利用单细胞RNA(scRNA)测序数据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阐释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细胞分化轨迹,挖掘可能影响细胞分化的关键基因。方法:利用Monocle包对GSE159677数据集中CAS样本进行伪时序分析;利用FindAllMarker函数一方面筛选分支间差异表达基因(DEG),另一方面筛选scRNA-CAS组与scRNA-正常对照组的DEG,取交集获取共同DEG,利用蛋白互作分析挖掘关键基因并鉴定。利用GSE43292数据集和动物实验验证关键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CAS病变处组织干细胞、平滑肌细胞、T细胞、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间存在分化。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PLAUR)、白细胞分化抗原83(CD83)、组织蛋白酶L(CTSL)、Ⅵ型胶原α2(COL6A2)、纤维蛋白5(FBLN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GFBP5)、白细胞分化抗原34(CD34)、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被鉴定为关键基因。外部数据集和动物实验结果显示PLAUR、CD83、CTSL、COL6A2、FBLN5和IGFBP5的差异表达情况与scRNA测序数据所分析的结果一致。结论:在CAS病理过程中组织干细胞、平滑肌细胞、T细胞、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间存在分化情况,PLAUR、CD83、CTSL、FBLN5、IGFBP5和COL6A2可能是驱动细胞分化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单细胞RNA测序 拟时序分析 生物信息学 关键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婷婷 汪振佳 +2 位作者 李璐 孙雨蒙 于薇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4,共6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关键致病因素,精准识别易损斑块对优化诊疗策略至关重要。磁共振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能无创性评估斑块成分及其微观结构,量化分析斑块易损性,为卒中风险预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已成为精准医疗的研...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关键致病因素,精准识别易损斑块对优化诊疗策略至关重要。磁共振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能无创性评估斑块成分及其微观结构,量化分析斑块易损性,为卒中风险预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已成为精准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磁共振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分析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有望在易损斑块识别、风险分层及疗效监测等方面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定量影像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 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 颈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中医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现状、热点和趋势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艺幻 张迪 +4 位作者 夏玉文 姜俊杰 吕诚 宋庆桥 谭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8-507,共10页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临床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相关文献,采用Python 3.9.6清洗数据,运用CiteSpace和V...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临床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相关文献,采用Python 3.9.6清洗数据,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对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纳入910篇中文文献、5篇英文文献;发文最多的作者为王长垠和殷春萍、机构为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机构间合作关系较独立,地域性较明显;研究热点集中于:痰瘀互结、血脂异常、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半夏白术天麻汤、冠心病等;从“痰瘀互结”论治CAS将持续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结论中医药治疗CAS临床研究需观察疗效与揭示机制紧密结合,应探索治疗CAS的中药用药规律,未来着重从“痰瘀互结”论治CAS,应系统深入探究“痰瘀互结”病机原理、化痰祛瘀方药治疗CAS的药效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 颈动脉粥样硬化 CITESPACE VOSviewer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血浆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β2-糖蛋白Ⅰ复合物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吕露露 祝万洁 +2 位作者 肖明洋 李祎珂 张娟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228-2233,共6页
背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不佳可导致心血管并发症和靶器官损伤,目前我国临床实践中对血压昼夜节律干预较少,且缺乏有效的血清学指标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血浆氧化... 背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不佳可导致心血管并发症和靶器官损伤,目前我国临床实践中对血压昼夜节律干预较少,且缺乏有效的血清学指标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血浆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β2-糖蛋白I(β2GPI)复合物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4年1—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和高血压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8例为研究对象,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把研究对象分为3组:勺型组(83例)、非勺型组(83例)和反勺型组(42例)。收集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血糖、肾功能、肝功能、血脂、甲状腺功能、电解质、IL-6、hs-CRP、ox-LDL/β2GPI复合物等指标的检测,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最后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学处理,分析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血浆ox-LDL/β2GPI复合物水平、hsCRP、IL-6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吸烟、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勺型组、反勺型组患者hs-CRP、IL-6、oxLDL/β2GPI复合物水平及颈部血管斑块占比均高于勺型组,反勺型组患者hs-CRP水平高于非勺型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s-CRP、IL-6、ox-LDL/β2GPI复合物与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均呈正相关(r=0.424、0.245、0.48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SBP(OR=1.091,95%CI=1.007~1.182)、hs-CRP(OR=5.141,95%CI=1.700~15.541)、ox-LDL/β2GPI复合物(OR=1.033,95%CI=1.023~1.044)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更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重,血浆ox-LDL/β2GPI复合物水平更高。血浆ox-LDL/β2GPI复合物有望作为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昼夜节律 超敏C反应蛋白 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β2-糖蛋白Ⅰ复合物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宋玮 帅垠琦 +2 位作者 王楷 卓兴卫 沈涛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01-2108,共8页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方法 基于真实世界,统计2022年5月至2024年8月4家医院3 227例患者的临床数据,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3 22...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方法 基于真实世界,统计2022年5月至2024年8月4家医院3 227例患者的临床数据,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3 227例患者中男性1 953例,平均年龄(58.55±10.31)岁,而女性1 274例,平均年龄(65.42±11.37)岁;合并高脂血症1 270例、糖尿病875例、高血压1 167例、肥胖1 056例;既往有饮酒史1 074例、吸烟史1 634例、家族史690例;临床症状以眩晕、眼花、乏力为主,体征以手掌暗红、口唇紫暗、目眶发暗为主,舌脉以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为主。中医证型以痰瘀互结证最多,其次为气滞血瘀证、痰热互结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处方涉及中药529味,累积使用频次20 730次;气滞血瘀证处方涉及中药355味,累积使用频次14 025次;痰热互结证处方涉及中药204味,累积使用频次8 160次;气阴两虚证处方涉及中药167味,累积使用频次5 490次。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存在差异,大多数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危险因素,发病与生活习惯、家族史密切相关,以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居多,活血化瘀、祛痰通络、补气养阴为其重要治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特征 证型分布 用药规律 真实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脂肪分布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齐衍濛 李丹丹 +2 位作者 陈安琪 杨涵 李炎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3-709,共7页
目的探讨人体脂肪分布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以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西单院区)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成年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Inbody人体成分分析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目的探讨人体脂肪分布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以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西单院区)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成年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Inbody人体成分分析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及人体成分差异,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探究脂肪分布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根据四分位数(Q1~Q4)将躯干脂肪与四肢脂肪的比值(躯干脂肪/四肢脂肪)、内脏脂肪面积、腰臀比进一步分为Q1组、Q2组、Q3组和Q4组(以Q1组为参照)。绘制森林图分析各亚组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21名受试者,其中男性1194名(53.76%),女性1027名(46.24%),平均年龄(50.28±10.93)岁。颈动脉粥样硬化组1049名,对照组1172名。基线资料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男性占比高于对照组(P均<0.001);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体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体脂肪量、躯干脂肪、躯干脂肪/四肢脂肪、内脏脂肪面积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尿酸等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史和饮酒史后,躯干脂肪/四肢脂肪、腰臀比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显著相关(P均<0.05)。与Q1组比较,Q4组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显著增加(OR=1.81,95%CI:1.26~2.61,P<0.05);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躯干脂肪/四肢脂肪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未来应扩大样本量并采用更精确的脂肪分布测量方法以验证本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分布 颈动脉粥样硬化 躯干脂肪/四肢脂肪 腰臀比 内脏脂肪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风险预测的MRI研究进展
8
作者 贾魁元 张家瑞 +1 位作者 于洋 孙洪赞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4-209,共6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其斑块稳定性与卒中风险密切相关。传统影像学方法(如超声、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虽各有优势,但存在斑块成分识别差,软组织分辨率较低等局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其斑块稳定性与卒中风险密切相关。传统影像学方法(如超声、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虽各有优势,但存在斑块成分识别差,软组织分辨率较低等局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凭借无辐射、高软组织分辨率及多序列分析能力,成为评估斑块成分和稳定性的重要标准。黑血序列成像、多对比度成像、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及特殊序列(如磁敏感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及磁共振4D血流成像)可精准识别易损斑块的高危特征。本文梳理颈动脉MRI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与卒中风险预测中的研究进展,分析当前挑战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为构建个体化卒中风险预测模型和精准干预决策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卒中风险预测 磁共振成像 易损斑块 斑块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块内新生血管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亭亭 刘晓璐 朱海英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5-342,共8页
斑块内新生血管(IPN)是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与斑块易损的重要特征。IPN可能起源于外膜或管腔侧,其结构缺陷会加剧炎症反应,导致斑块不稳定。代谢异常、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共同促进了IPN形成。降脂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在稳定斑块方面... 斑块内新生血管(IPN)是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与斑块易损的重要特征。IPN可能起源于外膜或管腔侧,其结构缺陷会加剧炎症反应,导致斑块不稳定。代谢异常、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共同促进了IPN形成。降脂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在稳定斑块方面具有一定潜力,但需提升精准性。IPN分级与卒中复发风险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临床决策。该文对IPN的病理机制、检测方法、危险因素、分级的临床意义及治疗策略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内新生血管 病理机制 治疗策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分辨MRI特征与心血管事件相关性研究进展
10
作者 秦锐 郑冲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5-988,共4页
心血管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高分辨(HR)MRI分辨率高且无创,对评估颈动脉斑块特征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HR-MRI特征与心血管事件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心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流变学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11
作者 卢露星 谢静 +4 位作者 向怡 郑玉华 巫廷春 吕大沩 许滔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3041-304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完成颈动脉超声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的患者共153例,根据是否患有CAS,分为CAS组96例和非CAS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完成颈动脉超声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的患者共153例,根据是否患有CAS,分为CAS组96例和非CAS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S发生的影响因素,同时绘制ROC曲线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预测CAS的作用,并根据最大约登指数选取最佳截断值。结果CAS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非CAS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黏度(OR=38.270,95%CI:1.206~1214.508)、年龄(OR=1.119,95%CI:1.065~1.176)是CAS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浆黏度、年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3、0.728。结论发生CAS的患者在血浆黏度、年龄等方面均较无CAS患者高,血浆黏度水平升高、老龄化是CAS发生的危险因素,血浆黏度≥1.46 mPa·s和年龄超过56.5岁对预测CAS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液流变学 血浆黏度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卒中后短期mRS评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静静 张亚婷 +3 位作者 张林 尹喜 宋娟 王成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0,共5页
目的 使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检查分析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构成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mRS评分的相关性,为此类患者的预后评价提... 目的 使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检查分析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构成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mRS评分的相关性,为此类患者的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 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募出现缺血性卒中症状并在症状侧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将其中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且完成了3个月卒中二级预防的患者连续入组本研究并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根据mRS评分将入组患者分为不良预后组(mRS≥2)和良好预后组(mRS<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首次HR-VWI检查的斑块成分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的斑块成分。分析斑块中不同成分与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共计入组66例(不良预后组39例,良好预后组27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检查中,不良预后组含有斑块内出血的比例高于良好预后组(P<0.05),良好预后组斑块内存在钙化的比例以及钙化体积均大于不良预后组(P<0.05);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不良预后组和良好预后组间含有斑块内出血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良好预后组中斑块内存在钙化的比例更大、钙化体积更大(P<0.05)。结论 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钙化及钙化体积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mRS评分具有相关性;症状初期行HR-VWI检查可对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卒中 改良Rankin量表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佳园 赵娣 +3 位作者 姜新 徐静 姜丽丽 姜宏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00-1405,共6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发生的关联性,探讨CAS发生的危险因素,为CAS的风险预测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419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 目的: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发生的关联性,探讨CAS发生的危险因素,为CAS的风险预测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419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检测,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将研究对象分为颈动脉正常组(n=166)和CAS组(n=253),收集2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年龄、性别、血压、既往病史、吸烟史、用药史、血脂及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亚群百分率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对象CA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与颈动脉正常组比较,CAS组患者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和吸烟率均升高(P<0.05),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CD16+CD56+NK细胞计数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P<0.05), 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112,95%CI:1.083~1.142, P<0.001)、吸烟(OR=1.997, 95%CI:1.192~3.346, P=0.009)、LDL-c (OR=1.427, 95%CI:1.017~2.001, P=0.039)和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OR=1.044,95%CI:1.002~1.087,P=0.039)是C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与CAS发生有关联,是CAS的危险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自然杀伤细胞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中高风险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识别: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及验证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忠典 许琪 +4 位作者 陈伊静 覃玲巧 陈淑萍 唐薇婷 钟秋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3763-3771,共9页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常被视为心血管疾病(CVD)的预警信号,其诊断技术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没有被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同时弗雷明汉风险评分(FRS)存在着评估CAS风险准确性不足的情况,不利于基层医疗人员识别CAS。目前,关于机器学...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常被视为心血管疾病(CVD)的预警信号,其诊断技术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没有被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同时弗雷明汉风险评分(FRS)存在着评估CAS风险准确性不足的情况,不利于基层医疗人员识别CAS。目前,关于机器学习方法识别FRS中高风险人群CAS的研究依然缺乏。目的运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FRS中高风险人群CAS的预测模型,比较其判别效能,筛选出性能最优的模型,以期辅助基层医疗人员更简便更准确地识别CAS。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2021年和2023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两乡镇的674例当地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信息,并采集空腹血样、尿样检测生化指标。采用FRS评估CVD发生风险;运用颈动脉超声诊断CAS。将2019—2021年517例研究对象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训练集用于构建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极端梯度增强(XGBoost)模型和梯度增强决策树(GBDT)模型,验证集用于内部验证;2023年157例研究对象作为测试集,用于外部验证。通过Lasso回归分析筛选特征变量,运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F1值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判别效能,外部验证采用AUC值评价最优模型泛化能力,并通过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HAP)方法探讨影响最优模型识别CAS的重要变量。结果通过Lasso回归,筛选出15个非零特征变量:年龄、BMI、收缩压(SBP)、吸烟、饮酒、高血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构建的Logistic回归、RF、SVM、XGBoost模型和GBDT模型的AUC值均较高,其中GBDT模型的判别性能最优,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F1值和AUC分别是0.7551、0.8364、0.7981、0.7789、0.8349,外部验证AUC为0.7940。SHAP方法发现年龄、SBP、CRP、LPA、ApoB是影响GBDT模型识别CAS排名前5的因素。结论基于机器学习识别CAS的Logistic回归、RF、SVM、XGBoost模型和GBDT模型均显示出较高的判别性能,其中GBDT模型综合判别效能最佳,同时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机器学习 弗雷明汉风险评分 识别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及综合治疗后的转归情况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祎洁 徐汉文 +3 位作者 张文琼 周洁茹 金晶 武晓泓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7-933,共7页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subclinical carotid atherosclerosis,SCAS)的相关影响因素及综合治疗后的转归情况。方法:收集402例新诊断T2DM患者的资料,根据有无SCAS进行分组,...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subclinical carotid atherosclerosis,SCAS)的相关影响因素及综合治疗后的转归情况。方法:收集402例新诊断T2DM患者的资料,根据有无SCAS进行分组,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新诊断T2DM合并SCAS的影响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的截断值。对其中72例患者进行随访,比较综合治疗前后代谢指标达标情况及SCAS检出率。结果:402例新诊断T2DM住院患者中SCAS检出率为57.0%(229/402)。SCAS组与无SCAS组比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心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诊断T2DM合并SCAS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DPN、DR、eGFR、BMI(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eGFR截断值为103.50 mL/(min·1.73 m2),BMI截断值为27.32 kg/m2。与基线相比,干预1年后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SCAS检出率及代谢指标有明显改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诊断T2DM住院患者SCAS检出率高,DPN、DR与新诊断T2DM合并SCAS风险呈正相关,BMI升高、eGFR下降是新诊断T2DM合并S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综合治疗可改善新诊断T2DM患者的代谢指标、缓解CIMT增厚、降低SCAS检出率,但颈动脉斑块未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诊断2型糖尿病 慢性微血管并发症 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与更年期妇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武会敏 武园梅 +1 位作者 沈雪阳 葛朝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567-2571,共5页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作为全身动脉硬粥样化前期表现的重要指标,已有研究证明残余胆固醇(RC)水平升高与CAS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然而,关于RC与更年期妇女CAS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探讨RC与更年期妇女CA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作为全身动脉硬粥样化前期表现的重要指标,已有研究证明残余胆固醇(RC)水平升高与CAS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然而,关于RC与更年期妇女CAS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探讨RC与更年期妇女CA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参加国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项目并完善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的更年期妇女307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人群的一般资料,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参与者的颈动脉内膜特征。根据颈部超声结果结果将受试者分为CAS组和非CAS组,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RC与CAS发病的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RC是否为更年期妇女发生CAS的影响因素。结果CAS组(n=130)更年期妇女年龄、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比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C、脉压水平高于非CAS组(n=177)(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C与FPG、TC呈正相关(r_(s)=0.113、0.280,P<0.05);与LDL-C呈负相关(r_(s)=-0.11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RC水平(OR=1.539,95%CI=1.185~1.999,P=0.001)、高龄(OR=1.059,95%CI=1.003~1.117,P=0.038)、脑卒中和TIA史(OR=1.910,95%CI=1.047~3.485,P=0.035)是更年期妇女CAS发病的危险因素。根据RC中位数将更年期妇女分为高RC组(RC≥0.70 mmol/L,n=155)、低RC组(RC<0.70 mmol/L,n=152),高RC组更年期妇女患有血脂异常比例、CAS比例、腰围、BMI、TG比低RC组高,HDL-C比低RC组低(P<0.05)。结论高RC水平与更年期妇女发生CAS有关,且RC高水平可能是更年期妇女发生CA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更年期妇女 残余胆固醇 相关性 LOGISTIC回归分析 定西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AX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17
作者 金雨 林红晓 王东岩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9-373,共5页
目的探讨FRAX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例在2019年2月至2023年7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对受试者进行信息采集、血液检验、颈动脉超声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将患者... 目的探讨FRAX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例在2019年2月至2023年7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对受试者进行信息采集、血液检验、颈动脉超声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将患者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n=125)和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n=76),采用FRAX计算未来十年内主要部位骨折风险(PMOF)和髋部骨折风险(PHF)。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年龄和收缩压较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更高(P<0.05)。两组之间的血脂和骨代谢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髋部和股骨颈骨密度较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显著降低(P<0.05),PMOF和PHF显著升高(P<0.05)。回归分析显示髋部和股骨颈骨密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P<0.05),PMOF和PH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上述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PHF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775,PMOF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773。结论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髋部和股骨颈骨密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PMOF和PH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FRAX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X 颈动脉粥样硬化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规范药物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52
18
作者 李明琰 崔永生 +2 位作者 何文凯 赵磊 邓秀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评价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规范药物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80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PCI术后规范抗血小板聚集、他汀降脂等治疗,术前及术后12个月行颈... 目的评价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规范药物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80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PCI术后规范抗血小板聚集、他汀降脂等治疗,术前及术后12个月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对比服药前后12个月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水平、血常规的变化。结果冠心病PCI术后规范治疗12个月与治疗前相比,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常规中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治疗前后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有所减少,但仍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作减少(P<0.05)。结论冠心病PCI术后规范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血脂水平,减轻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延缓和稳定作用,并可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颈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被引量:48
19
作者 张炳英 王红 +2 位作者 任莉 葛磊 刘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2期243-245,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彩超检测 13 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 ,测量颈总动脉后壁IMT ,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 ;并检查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7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脑梗死组及TIA组IMT与对...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彩超检测 13 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 ,测量颈总动脉后壁IMT ,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 ;并检查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7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脑梗死组及TIA组IM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13 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 ,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血管异常者 112例 ,异常检出率为 86.15 % ;对照组中有斑块形成 19例 ,异常检出率为 2 6.0 %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处 ,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 ,但左右侧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重于非脑血管病患者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性斑块脱落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彩超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预测和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血管病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0
20
作者 卫华 王拥军 +1 位作者 颜振瀛 华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管病的确切关系 ,寻找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电脑声像仪对 2 97例脑卒中患者和 96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 脑血管病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管病的确切关系 ,寻找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电脑声像仪对 2 97例脑卒中患者和 96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 脑血管病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 187人 ,占 6 3 0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36 5 % ;脑梗死组严重颈动脉狭窄 (>5 0 % )的发生率 (15 6 % )显著高于脑出血组及对照组 (4 3% ,2 1% ) ;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年龄、糖尿病、ApoA1(负相关 )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除年龄影响因素外 ,高血压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加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 超声波诊断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