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列腺素E_1防治家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志伟 陈国玉 +2 位作者 章希炜 杨宏宇 卢辉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4-346,355,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_1对家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方法:20只家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随机分成对照组(n=10)和前列腺素E_1组(n=10),前列腺素E_1组术后每日静脉注射前列腺素E_10.2μg/kg,共10天。各兔于术前、术后3天及1...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_1对家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方法:20只家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随机分成对照组(n=10)和前列腺素E_1组(n=10),前列腺素E_1组术后每日静脉注射前列腺素E_10.2μg/kg,共10天。各兔于术前、术后3天及1、2、4、8周留取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血栓素A_2(TXA_2)代谢产物血栓素B_2(TXB_2)和前列环素(PGI_2)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术后4、8周每组随机处死家兔各5只,留取颈总动脉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3天及1、2周与对照组相比,前列腺素E_1组TXB_2明显降低,6-keto-PGF_(1α)明显升高,TXB_2/6-keto-PGF_(1α)明显降低(P<0.01),术后4、8周逐渐恢复正常。术后4、8周,前列腺素E_1组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前列腺素E_1有抑制家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中膜增厚和降低再狭窄发生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球囊损伤 再狭窄 前列腺素E1 血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ANT1基因诱导颈动脉球囊损伤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易 李燕 +3 位作者 王霄 刘洁 卢巍 宋耀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38-743,共6页
目的通过腺病毒载体在体转染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研究过表达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1(adeninenucleotide translocase 1,ANT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损伤组、Ad-GFP转染组、Ad-ANT1... 目的通过腺病毒载体在体转染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研究过表达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1(adeninenucleotide translocase 1,ANT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损伤组、Ad-GFP转染组、Ad-ANT1转染组,每组18只。用携带ANT1的腺病毒载体(Ad-ANT1)或空载体腺病毒载体(Ad-GFP)局部感染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动物模型,在损伤后7、14、28 d,取大鼠损伤侧颈动脉RT-PCR检测ANT1 mRNA表达,West-ern blot以及免疫组化检测BAX和Bcl-2表达,TUNEL法原位检测新生内膜及中膜VSMCs凋亡率。结果 Ad-ANT1腺病毒转染后大鼠颈动脉ANT1大量表达,在14 d达到高峰,显著高于Ad-GFP转染组及单纯球囊损伤组(P<0.01),至28 d时仍有表达。在7、14 d时,Ad-ANT1转染组BAX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Ad-GFP转染组及单纯损伤组(P<0.05);Bcl-2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血管,但与Ad-GFP转染组和单纯损伤组无显著差异(P>0.05);Ad-ANT1转染组新生内膜及中膜平滑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在14、28 d时,Ad-ANT1转染组新生内膜及中膜面积比(IA/MA)小于Ad-GFP转染组及单纯损伤组(P<0.05)。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过表达ANT1可诱导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动物模型新生内膜及中膜VSMC的凋亡,其作用可能通过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1 颈动脉球囊损伤 血管平滑肌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与基质交感分子1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郭瑞威 黄岚 +2 位作者 郜攀 喻杨 钱德惠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8-560,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基质交感分子1(STIM1)的表达变化情况,揭示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内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再狭窄的动物模型,1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损伤7d组和损伤14d组。免疫... 目的研究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基质交感分子1(STIM1)的表达变化情况,揭示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内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再狭窄的动物模型,1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损伤7d组和损伤14d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增生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STIM1的表达变化,HE染色评价血管增生情况。结果正常大鼠颈动脉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值(IA/MA)很小,损伤7d组IA/M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损伤14d组IA/MA值显著高于7d组(P<0.05)。损伤后7d血管壁STIM1 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损伤后14d血管壁STIM1 mRNA显著高于7d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STIM1在血管壁的表达主要位于增殖的平滑肌细胞中,随损伤时间延长其表达量逐渐升高。结论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伴有STIM1表达的上调,STIM1可能参与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球囊损伤 成肌细胞 平滑肌 基质交感分子1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二醇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内皮功能的影响(英文)
4
作者 程训民 张萍 +1 位作者 王国超 何国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研究雌二醇对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壁细胞增生和内皮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应用球囊导管剥脱大鼠的左颈总动脉 ,于术前六天和术后两周给予17_β雌二醇 ,通过形态学分析和免疫组化测定血管内膜增生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程度 ,并测定乙... 目的研究雌二醇对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壁细胞增生和内皮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应用球囊导管剥脱大鼠的左颈总动脉 ,于术前六天和术后两周给予17_β雌二醇 ,通过形态学分析和免疫组化测定血管内膜增生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程度 ,并测定乙酰胆碱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结果17_β雌二醇显著抑制血管内皮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减少新生内膜面积。内皮损伤后乙酰胆碱诱导的血管舒张反应显著降低 ,最大为12 %±6 % ;雌二醇能使其显著改善 ,最大舒张反应为48 %±9 % (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大鼠 颈动脉球囊损伤 血管平滑肌细胞 内皮功能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circRNA和microRNA差异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涵 邓文文 +6 位作者 王冬梅 龙仙萍 蒋礼祥 杨双亚 郭鸿浩 陈文明 石蓓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1-349,共9页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能够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对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文中旨在探讨BMSCs源外泌体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增殖的影响及circRNA和microRNA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差速...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能够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对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文中旨在探讨BMSCs源外泌体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增殖的影响及circRNA和microRNA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差速超速离心法提取大鼠BMSCs源外泌体,并使用Western blot及透射电镜对其进行鉴定。采用球囊损伤大鼠颈动脉的方法建立血管内膜增生动物模型,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外泌体组(400μL);假手术组大鼠只分离颈左总动脉血管,其余各组大鼠的左颈总动脉均行球囊损伤,外泌体组行球囊损伤后立即原位注射400μL BMSCs源外泌体并用微型血管夹夹闭血管5 min。采用HE染色检测内膜增生情况,DCFH-DA染色检测血管活性氧(ROS)释放情况。采用circRNA和microRNA芯片筛查差异表达的circRNA和microRNA,并以每组3个样本对其中显著差异的8个circRNA和7个microRNA进行qRT-PCR验证,并筛选出BMSCs源外泌体处理后差异表达的circRNA和microRNA;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差异microRNA的靶基因,并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构建circRNA-microRNA-mRNA共表达网络,对其潜在分子机制进行探讨。结果透射电镜及Western blot验证提取的囊泡状物质为外泌体;HE染色结果显示:损伤组较假手术组新生内膜增殖明显,其内膜/中膜面积比(1.902±0.217)较假手术组(1.000±0.000)显著增加(P<0.05);外泌体组较损伤组新生内膜增殖程度有所减低,其内膜/中膜面积比(0.982±0.067)较损伤组明显减低(P<0.05)。DCFH-DA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DCFHA红色荧光强度(4.730±0.104)相比,损伤组(16.800±0.380)明显增强(P<0.05);与损伤组相比,外泌体组DCFHA红色荧光强度(12.810±0.094)明显减弱(P<0.05)。circRNA芯片显示差异性表达的circRNA共1683个(Fold change≥2,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损伤组中上调的有631个,下调的有1052个。microRNA芯片显示有差异microRNA共44个(Fold change≥2,P<0.05),且均在损伤组上调。GO分析和KEGG分析表明,microRNA的预测靶基因参与了细胞生物学进程正向调控、细胞间紧密连接、激酶活性等方面有关,并在MAPK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等等中富集。结合芯片和qRT-PCR结果,筛选出BMSCs源外泌体处理后损伤颈动脉组织中差异表达明显的有circRNA_004976、circRNA_008565、circRNA_017449以及miR-20a-5p、miR-146a-5p、miR-21-5p(P<0.05)。结论BMSCs源外泌体可以抑制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其潜在机制可能与circRNA_004976、circRNA_008565以及miR-20a-5p、miR-21-5p等分子调控细胞增殖、迁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circRNA MICRORNA 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P球囊内放射治疗预防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过度增生
6
作者 章希炜 杨宏宇 +2 位作者 陈国玉 卢辉俊 高志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94-897,F0002,共5页
目的:选用家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放射性32P液体球囊血管内放射治疗对损伤后新生内膜过度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家兔40只制作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随机分成4组:10、20和40GY放射剂量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7、14、28和56... 目的:选用家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放射性32P液体球囊血管内放射治疗对损伤后新生内膜过度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家兔40只制作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随机分成4组:10、20和40GY放射剂量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7、14、28和56天处死动物,取颈动脉标本HE染色、原位标记凋亡细胞(TUNEL)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光学显微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切片进行图像分析,计算动脉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PCNA阳性率、内膜和中膜厚度及面积、残余管腔面积。结果:球囊损伤后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开始增殖,并向内膜下迁移,其凋亡率和PCNA细胞阳性率均在伤后7天达到高峰。各治疗组各时间段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1),PCNA细胞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1),20GY和40GY组相似,但都优于10GY组(P<0.01);伤后28天始血管内膜和中膜增厚,面积增加,残余管腔面积缩小,各治疗组伤后28天始血管内膜、中膜增厚面积增加和残余管腔面积缩小明显改善(P<0.01),20GY和40GY组相似,但都优于10GY组(P<0.01)。结论:放射性32P液体球囊血管内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抑制球囊损伤后动脉血管壁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减少新生内膜过度增生,预防管腔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P液体 血管内放射 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 血管壁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颈动脉损伤新生内膜增殖与局部转录因子Id1关系的研究
7
作者 王红 喻杨 +3 位作者 覃军 石燕昆 郭瑞威 黄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56-1956,共1页
关键词 动脉损伤 ID1 内膜增殖 转录因子 颈动脉球囊损伤 动脉血管壁 面积比值 血管损伤 后血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KLF4在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达
8
作者 董红梅 黄岚 +2 位作者 邓梦杨 周云飞 宋明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2064-2064,共1页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KLF4 转录因子 颈动脉球囊损伤 大鼠 面积比值 损伤 聚合酶链反应 动物模型 血管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阻滞剂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章希炜 杨宏宇 +2 位作者 高志伟 卢辉俊 陈国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17,F0004,共6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阻滞剂Valsartan对家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动脉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家兔制作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Valsartan治疗组(n=10),治疗组术后予Valsartan喂食,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阻滞剂Valsartan对家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动脉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家兔制作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Valsartan治疗组(n=10),治疗组术后予Valsartan喂食,10mg/(kg·d),共10天,对照组正常喂食。各组动物术前和术后3天、1、2、4、8周留取静脉血,放免法检测内皮素(ET-I);术后4、8周每组随即处死动物5只,HE染色、原位标记凋亡细胞(TUNEL)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光学显微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切片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术后3天、1、2、4、8周治疗组血浆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4周和8周治疗组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C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面积小于对照组(P<0.01);残余管腔面积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阻滞剂Valsartan可以抑制内膜受损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向内膜迁移,并促进其凋亡,预防受损动脉内膜过度增生,管腔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阻滞剂 血管平滑肌细胞 颈动脉球囊损伤 内皮素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NF-kB对粘附分子及血管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俊 陆国平 +1 位作者 戚文航 吴春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308-311,321,共5页
目的以调节多种增殖因子的核转录因子NF -kB的反义和诱骗性寡核苷酸为干预药物 ,探讨它们单独或联合作用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增殖反应及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七组 ,制作血管球囊损伤模型 ;相应时间点处死动... 目的以调节多种增殖因子的核转录因子NF -kB的反义和诱骗性寡核苷酸为干预药物 ,探讨它们单独或联合作用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增殖反应及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七组 ,制作血管球囊损伤模型 ;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进行检测。 结果模型组、正义组、Scramble组的血管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内膜 /中膜在第 5d增加 ,14d达到高峰 ;反义组、诱骗组、反义组 +诱骗组干预后 ,血管上述病理指标明显改善 (P<0 .0 5 )。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VCAM - 1)mRNA表达在血管损伤后 6h即可检测到 ,3、5、7d后持续表达增加 ,14d后表达降低 ;免疫组化显示VCAM - 1蛋白质表达在 14d达到高峰。反义组、诱骗组、反义组 +诱骗组治疗后 ,与模型组、正义组、scramble组相比 ,VCAM - 1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在各时相点均降低 (P <0 .0 5 )。Westernblot检测核蛋白抽提物 ,显示核因子NF -kBp6 5在血管损伤后 6h有一定蛋白表达 ,1d后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至 7d达高峰 ,14d后蛋白表达略降低。反义组、诱骗组、反义组 +诱骗组干预后 ,各时相点蛋白质表达均减弱 (P <0 .0 5 )。 结论转录因子NF -kB调控VCAM - 1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 ;球囊损伤后血管壁细胞增殖在不同时相点有动态变化 ;脂质体介导局部转染反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球囊损伤 血管增殖反应 细胞间粘附分子 核转录因子 诱骗性寡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