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栓塞术治疗儿童颈动脉海绵窦瘘
1
作者 张津维 吴水华 +2 位作者 陈朝晖 伍添 苏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2-776,共5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儿童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 sinus fistula,CCF)的疗效以及介入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采取介入栓塞术治疗并获得成功的1例儿童颈动脉海绵窦瘘患儿临床资料。检索1...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儿童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 sinus fistula,CCF)的疗效以及介入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采取介入栓塞术治疗并获得成功的1例儿童颈动脉海绵窦瘘患儿临床资料。检索1980—2022年PubMed、Embase数据库中相关外文文献,检索词为"carotid-cavernous sinus fistula in children;embolization operation";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相关中文文献,检索词为"儿童颈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栓塞手术"。总结分析本例以及既往文献报道的患儿临床症状、疾病类型、治疗方案及治疗结果。结果共检索到相关儿童颈动脉海绵窦瘘文献6篇(共6例患儿),结合本文报道1例,共7例患儿纳入分析,男6例、女1例,年龄1个月21天至9岁2个月(平均年龄5.87岁),均以眼部症状(如突眼、眼球活动障碍、上睑下垂等)就诊,其中创伤性CCF 5例、自发性CCF 2例。均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1例死亡,6例存活。6例存活患儿于1~12个月随访过程中眼睑下垂、突眼等症状消失,眼球活动恢复正常。结论儿童颈动脉海绵窦瘘少见,介入栓塞术为威胁生命的颈动脉海绵窦瘘提供了新的救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介入栓塞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弹簧圈栓塞难治性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紫寅 王朝华 +4 位作者 谢晓东 张昌伟 范锋 Sarvesh Gyawali Srijana Bista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18-521,共4页
目的探讨和研究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难治性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疗效。方法回顾13例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的难治性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持续性颅内血管杂音、搏动性突眼及球结膜充血水肿。均采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其... 目的探讨和研究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难治性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疗效。方法回顾13例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的难治性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持续性颅内血管杂音、搏动性突眼及球结膜充血水肿。均采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经动脉入路9例,经眼上静脉入路4例。结果 12例术后造影瘘口消失且颈内动脉通畅。1例填入5枚微弹簧圈后,微导管脱离瘘口,反复尝试不能再次进入,术中造影瘘口仍显影,1周后球囊阻断试验阴性后闭塞颈内动脉主干。术中1例微弹簧圈解旋,将解旋部分置于患侧颈外动脉固定。术后3~12个月(平均7.5个月)对10例患者随访了脑血管造影复查。1例复发,原因多与弹簧圈解旋后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均有关。结论对于球囊闭塞困难的难治性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微弹簧圈栓塞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微弹簧圈 栓塞 眼上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一玮 钟勇 +3 位作者 马瑾 杨宁 王客非 姜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8-163,共6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海绵窦瘘(CCF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2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确诊的23例CCF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眼部特征、神经系统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比较直接型与间接型CCFs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颈动脉海绵窦瘘(CCF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2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确诊的23例CCF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眼部特征、神经系统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比较直接型与间接型CCFs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结果眼部症状为主要的就诊原因(78.3%)。结膜充血、水肿(78.3%)、眼球突出(69.6%)、眼球运动障碍(56.5%)是最常见的体征。直接型CCFs 13例(56.5%),间接型CCFs 10例(43.5%),前者多有头颅外伤史(61.5%比10.0%)、更易引起颅内血管杂音(69.2%比20.0%)。9例患者曾被误诊,眼压升高、眼红、复视等非特异性表现是常见误诊原因。结论 CCFs的临床表现多样,易导致误诊或漏诊。对于慢性红眼、结膜水肿、突眼及眼球运动障碍的患者,眼科医生应高度警惕CCFs的可能,应详细询问病史、行专科检查并借助影像学技术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误诊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4
作者 郑聪颖 舒航 +2 位作者 唐凯 曾少建 毛承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究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05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7例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自编问卷... 目的探究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05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7例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自编问卷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时间为1~6月,平均恢复时间为33.32±16.76 d。年龄、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从外伤后动眼神经麻痹到接受治疗时间、球囊使用数量与患者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呈正相关,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瘘口流量与患者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呈负相关。结论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栓塞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动眼神经麻痹 神经功能恢复时间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膜支架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和颈动脉海绵窦瘘(附15例报告) 被引量:7
5
作者 宁志光 吕明 +2 位作者 吴中学 杨新健 姜除寒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评价Jostent冠脉带膜支架对于难治性颅内动脉瘤和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自2005年6~12月应用Jostent冠脉带膜支架治疗15例患者,包括9例颅内动脉瘤和6例颈动脉海绵窦瘘,年龄14~62岁。结果在13例患者中带膜支架被成... 目的评价Jostent冠脉带膜支架对于难治性颅内动脉瘤和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自2005年6~12月应用Jostent冠脉带膜支架治疗15例患者,包括9例颅内动脉瘤和6例颈动脉海绵窦瘘,年龄14~62岁。结果在13例患者中带膜支架被成功释放于靶动脉,动脉瘤或瘘完全消除并保持载瘤(瘘)动脉畅通,临床效果满意。在另两例患者中,因血管迂曲带膜支架无法到达指定位置。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9例患者于带膜支架放置后3个月至1年获脑血管造影随访,病变未显影,1例载瘤动脉闭塞,余者载瘤(瘘)动脉畅通。结论对于宽颈、假性和夹层颅内动脉瘤以及球囊难以闭塞瘘口的颈动脉海绵窦瘘,带膜支架是有用的血管内治疗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膜支架 栓塞 颅内动脉 颈动脉海绵窦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难治性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武 李明华 顾斌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评价Willis覆膜支架血管内治疗难治性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疗效,强调保留和重建颈内动脉(ICA)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最近6年使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12例外伤性TCCF,其中1例双侧瘘口。所有病例经可脱球囊治疗失败,术后1... 目的评价Willis覆膜支架血管内治疗难治性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疗效,强调保留和重建颈内动脉(ICA)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最近6年使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12例外伤性TCCF,其中1例双侧瘘口。所有病例经可脱球囊治疗失败,术后1~60个月脑血管造影和临床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 小瘘口3个,多发瘘口2个,大的海绵窦腔和瘘口8个。其中完全盗血3例,存在骨折碎片2例,合并夹层2例。Willis覆膜支架成功治疗了所有难治性TCCF,11例保留ICA,其中3例重建了海绵窦段ICA,另1例闭塞了单侧ICA和瘘口。术中无一例患者血管破裂,未出现远端脑栓塞和新发神经系统症状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随访造影,10例瘘口完全闭塞、ICA通畅,支架内无明显狭窄,1例ICA闭塞。除外2例患者失明外,术后1 d~3个月其他病例症状均逐步改善,并最终消失。结论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难治性TCCF有效、安全,可以作为TCCF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Willis覆膜支架 血管内治疗 可脱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7
作者 卢小健 张鸿祺 +2 位作者 支兴龙 李萌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454-458,共5页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支架治疗 外伤性 文献复习 CAVERNOUS 支架血管成形术 可脱性球囊 首都医科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29例体会 被引量:4
8
作者 韩新巍 吴刚 +3 位作者 马南 高雪梅 王艳丽 李永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76-1077,共2页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介入治疗 并发症 体会 神经介入 放射学 神经外科手术 解剖部位 降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颈动脉海绵窦瘘 被引量:5
9
作者 肖文莲 李丹 +4 位作者 罗明贤 罗光华 吴晓东 李青春 陆从容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5期361-363,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解剖病理基础及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表现,提高MSCTA对CCF的诊断能力。方法12例经DSA证实的CCF均进行了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重建。结果CCF的MSCT及CTA表现为:海绵窦扩大及眼上静脉扩张12例,... 目的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解剖病理基础及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表现,提高MSCTA对CCF的诊断能力。方法12例经DSA证实的CCF均进行了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重建。结果CCF的MSCT及CTA表现为:海绵窦扩大及眼上静脉扩张12例,并与颈内动脉同时显影;其他属支静脉扩张6例;对侧海绵窦扩大4例,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患侧眼球突出12例。颅底、眶壁骨折5例。眼球壁模糊、增厚5例。脑挫伤、出血4例。眼外肌增粗1例。结论螺旋CT及其血管成像诊断CCF简单、快捷、准确、可靠,特别是在外伤性CCF中,是首选的检查及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解剖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脱性球囊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188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子亮 许斌 李天晓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54-758,共5页
目的探讨根据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病变特点,采用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8例接受股动脉入路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的TCCF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导致复发的危险因素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88例TCCF患... 目的探讨根据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病变特点,采用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8例接受股动脉入路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的TCCF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导致复发的危险因素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88例TCCF患者经首次球囊栓塞治疗后有160例痊愈,22例临床症状有所好转,6例球囊栓塞失败,改用其它手术方案治疗。有3例发生并发症。术后1 d^5年有23例复发,接受二次手术后均成功。根据单因素分析和卡方检验或校正卡方检验,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为多枚球囊栓塞和术后有残瘘(P<0.05),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长短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球囊数量≥2枚(OR值7.80,95%CI 2.28~26.73,P=0.001)、术后即刻有残瘘(OR值10.46,95%CI 2.99~36.5,P=0.000)是影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栓塞治疗TCCF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优点,是TCCF首选治疗方法。多枚球囊栓塞和栓塞术后即刻有残瘘是导致复发的危险因素,其它危险因素尚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可脱性球囊 血管栓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 被引量:7
11
作者 姜除寒 吴中学 +8 位作者 刘爱华 贺红卫 李佑祥 杨新建 张静波 姜鹏 张友平 史万超 尹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120-123,共4页
目的 评价经面静脉 眼上静脉入路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 (CCF)的有效性。方法 :经股静脉 面静脉 眼上静脉入路到达患侧海绵窦 ,用GDC或EDC ,游离弹簧圈 ,真丝线段等多种栓塞材料填塞海绵窦 ,同时闭塞瘘口。面静脉插管困难者 ,在下颌角附... 目的 评价经面静脉 眼上静脉入路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 (CCF)的有效性。方法 :经股静脉 面静脉 眼上静脉入路到达患侧海绵窦 ,用GDC或EDC ,游离弹簧圈 ,真丝线段等多种栓塞材料填塞海绵窦 ,同时闭塞瘘口。面静脉插管困难者 ,在下颌角附近切开皮肤显露面静脉 ,直视下穿刺面静脉放置相应导管 ,再经眼上静脉到达患侧海绵窦并将其填塞。结果 :经面静脉 眼上静脉入路对 14例、16侧海绵窦进行了栓塞治疗 ,其中 5例为外伤性、直接CCF(A型 ) ,经动脉途径球囊栓塞后复发 ,或微弹簧圈栓塞未能成功 ,或经岩下窦入路未能成功 ,9例为自发性、间接CCF(D型 8例 ,C型 1例 )。 13例经股静脉 面静脉 眼上静脉途径 ,1例通过直视下面静脉穿刺。 11例栓塞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瘘消失 ,2例残留低流量的岩下窦引流 ,另有 1例在微导管进入面静脉后 ,面静脉痉挛闭塞 ,未能继续进行栓塞治疗 ,造影仍见瘘存在 ,但眼静脉出现明显的造影剂滞留。 1例A型CCF在球囊栓塞后出现外展神经麻痹 ,经面静脉 眼上静脉栓塞后亦无改善。因面静脉痉挛闭塞未能栓塞成功者 ,于术后即感眼部症状加重 ,但第 2天感症状缓解 ,术后第 2 1天症状明显改善 ,造影检查发现瘘口已经消失 ,术后 1个月患者眼部症状完全消失。其他病例在栓塞术后眼部症状明显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杰 庄振武 +4 位作者 施海彬 李麟荪 耿晓增 胡卫星 傅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 评估介入性栓塞治疗颈内动脉 -海绵窦瘘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的临床疗效。方法  6例颈内动脉 -海绵窦瘘患者 ,采用经皮股动脉径路、可脱球囊栓塞治疗。其中 1例伴颈外动脉 -海绵窦瘘患者 ,结合颈外动脉颗粒性栓塞。... 目的 评估介入性栓塞治疗颈内动脉 -海绵窦瘘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的临床疗效。方法  6例颈内动脉 -海绵窦瘘患者 ,采用经皮股动脉径路、可脱球囊栓塞治疗。其中 1例伴颈外动脉 -海绵窦瘘患者 ,结合颈外动脉颗粒性栓塞。结果  6例 CCF栓塞均获成功 ,其中 2例栓塞后保持颈内动脉通畅 ,另 4例结合同侧颈内动脉栓闭。本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CCF的介入治疗创伤小、疗效好 ,是 CCF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栓塞 颈动脉海绵窦瘘 介入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姚瑞红 赵卫 易根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7-240,共4页
随着神经放射介入学的发展,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以其创伤小,方法简便,疗效可靠的优点成为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本病的诊治率,本文就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血管栓塞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动脉途径血管内治疗51例外伤性直接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武 李明华 +6 位作者 李永东 谭华桥 顾斌贤 方淳 徐浩文 王珏 张培蕾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1-286,共6页
目的推介最近5年经动脉途径使用可脱球囊、弹簧圈和Willis覆膜支架血管内治疗外伤性直接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DCCFs)和保留颈内动脉(ICA)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动脉途径血管内治疗的51例患者的54处TDCCFs,均首选可脱球囊作为治疗方法,W... 目的推介最近5年经动脉途径使用可脱球囊、弹簧圈和Willis覆膜支架血管内治疗外伤性直接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DCCFs)和保留颈内动脉(ICA)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动脉途径血管内治疗的51例患者的54处TDCCFs,均首选可脱球囊作为治疗方法,Willis覆膜支架和弹簧圈作为备选方法,术后3~48个月行脑血管造影和临床随访评价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一期单纯性可脱球囊成功治疗46处(85.2%)TDCCFs,并保留了ICA。使用可脱球囊、弹簧圈和Willis覆膜支架合计保留了53处(98.1%)TDCCFs的ICA,同时成功闭塞瘘口,仅1例闭塞了单侧ICA和瘘口。单纯可脱球囊治疗40处TDCCFs,单纯Willis覆膜支架治疗2处TDCCFs,单纯弹簧圈治疗1处TDCCF,可脱球囊联合Willis覆膜支架治疗8处TDCCFs,联合弹簧圈治疗3处TDCCFs,其中1处使用了Willis覆膜支架治疗。12处TDCCFs进行了二期和三期治疗。除外5例患者单侧视力损害和(或)脑神经麻痹无明显改善外,术后1 d~6个月其他病例症状呈阶梯型改善,直到消失。术中无一例患者血管破裂、无远端脑栓塞和新发神经系统症状等并发症。51处TDCCFs在最后1次治疗后6个月随访无复发。结论经动脉途径使用可脱球囊栓塞TDCCFs的瘘口和保留ICA仍然是其首选的方法,但当这个方法失败时,Willis覆膜支架和弹簧圈可以作为有效的替换方法或补救措施闭塞瘘口和保留ICA,而使用Willis覆膜支架是有效、安全和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法,但需更多的病例作远期随访,以进一步拓展它的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直接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血管内治疗 外伤 可脱球囊 Willis覆膜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附28例报道) 被引量:3
15
作者 齐铁伟 梁丰 +5 位作者 金华伟 郭少雷 石忠松 黄正松 杨李轩 李雪松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介绍血管内介入治疗28例病人共29个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经验。方法将病人分为栓塞组(21例共21个CCF)和带膜支架组(7例共8个CCF),分别使用可脱球囊或弹簧圈栓塞术和带膜支架技术治疗,评价临床效果和影像学变化,比较CCF的闭塞率和IC... 目的介绍血管内介入治疗28例病人共29个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经验。方法将病人分为栓塞组(21例共21个CCF)和带膜支架组(7例共8个CCF),分别使用可脱球囊或弹簧圈栓塞术和带膜支架技术治疗,评价临床效果和影像学变化,比较CCF的闭塞率和ICA的通畅率。结果所有病例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无手术相关死亡。所有病例的CCF均完全闭塞,栓塞组ICA通畅占14/21,带膜支架组ICA通畅占7/8。结论可脱球囊或弹簧圈栓塞术和带膜支架技术都是血管内治疗CCF的有效方法。初步的研究结果提示带膜支架技术在保持颈内动脉通畅方面可能优于可脱球囊或弹簧圈栓塞术,但仍需更大规模、更长随访时间的随机研究来进一步证实该技术在血管内治疗CCF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血管内治疗 带膜支架 可脱球囊 弹簧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田喜光 段传志 李铁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328-329,共2页
关键词 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病因 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征 诊断 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华续明 张友平 +2 位作者 徐顺清 刘鸣 吴伟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83-85,共3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介入法对颈动脉海绵窦瘘 (CCF)的疗效。 方法用球囊、弹簧圈、NBCA胶或PVA微粒等栓塞材料 ,对 1 0例CCF病人进行栓塞治疗 ,术前 ,术后行造影检查。 结果 1 0例中一次成功的有 8例 ,二次成功的有 2例 ,颈内动脉通畅率为 ... 目的评价血管内介入法对颈动脉海绵窦瘘 (CCF)的疗效。 方法用球囊、弹簧圈、NBCA胶或PVA微粒等栓塞材料 ,对 1 0例CCF病人进行栓塞治疗 ,术前 ,术后行造影检查。 结果 1 0例中一次成功的有 8例 ,二次成功的有 2例 ,颈内动脉通畅率为 90 % ,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对不同的CCF病例需采用不同的入路及栓塞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介入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佑祥 姜除寒 吴中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评估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其中女性14例,男3例;BarrowA型1例,B型1例,C型1例,D型14例。结果经岩下窦入路栓塞海绵窦9例,经眼静脉入路栓塞6例,经... 目的评估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其中女性14例,男3例;BarrowA型1例,B型1例,C型1例,D型14例。结果经岩下窦入路栓塞海绵窦9例,经眼静脉入路栓塞6例,经两种入路栓塞1例(双侧瘘)。12例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海绵窦和瘘口完全闭塞;4例虽海绵窦闭塞,但仍残留少许岩下窦的引流(2例为眼静脉入路者)和翼丛引流(2例)。1例面静脉-眼静脉入路,插管过程中面静脉痉挛,手术失败,患者在5d后自发症状缓解,7d后动脉造影显示CCF已自愈。结论经静脉入路栓塞颈动脉海绵窦瘘,特别是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效果确实,操作风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静脉入路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介入治疗常规(讨论稿)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作勤 唐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36-237,共2页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血管内介入治疗 适应证 禁忌证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元星 李铁林 +1 位作者 段传志 汪求精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77-1180,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治疗方法、栓塞技术要点及随访意义.方法对119例TCCF病人共行128次栓塞.其中,股动脉入路112例,股静脉入路5例,经眼上静脉入路2例;以球囊栓塞瘘口101例,以微弹簧圈栓塞13例,球囊并用弹簧圈2例,干冻...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治疗方法、栓塞技术要点及随访意义.方法对119例TCCF病人共行128次栓塞.其中,股动脉入路112例,股静脉入路5例,经眼上静脉入路2例;以球囊栓塞瘘口101例,以微弹簧圈栓塞13例,球囊并用弹簧圈2例,干冻硬脑膜3例.术后3月~10年随访110例,其中行影像学复查29例.结果111例1次栓寒成功,8例于第1次栓塞后球囊泄漏复发,经再次栓塞治愈,总治愈率100%.颈内动脉通畅率90.8%(108/119),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显示疗效可靠.结论TCCF一般经股动脉入路用可脱性球囊栓塞瘘口,小瘘口TCCF选择微弹簧圈栓塞;若颈内动脉结扎或闭塞,可经静脉入路栓塞瘘口.一般情况下海绵窦瘘均表现为良性过程,应力争解剖治愈,不可轻易牺牲颈内动脉.正确选择栓塞途径及栓塞材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颈动脉海绵窦瘘 栓塞治疗 球囊 可脱性弹簧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