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与药物治疗颈动脉狭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嵘 汪青松 黄海滨 《安徽医学》 2015年第10期1236-1238,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与传统药物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治疗中的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2008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1例因颈动脉狭窄而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3例行支架植入术,并在围手术期予以拜阿司匹林、... 目的比较分析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与传统药物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治疗中的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2008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1例因颈动脉狭窄而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3例行支架植入术,并在围手术期予以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调脂、控制原发病等治疗;68例纳入药物治疗组进行对照,给予拜阿司匹林片100 mg/d、氯吡格雷片75 mg/d、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晚,3个月后改为单用拜阿司匹林片治疗。临床随访24个月。结果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中,2例(3.77%)患者术中出现颈动脉窦迷走反射,血压下降及心律减慢;1例(1.88%)患者因术后过早患肢活动出现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住院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现支架再狭窄。所有患者术中未出现血管痉挛,术后均无服用药物引起的严重并发症。随访24个月,支架植入术治疗组患者颈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缺血性脑卒中、新发脑梗死及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0、1.88%、1.88%、0;1例(1.88%)患者术前因双侧颈内动脉狭窄,而未植入支架侧病变血管出现新发脑梗死。药物组对治疗药物均耐受,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出血倾向,随访期间出现TIA 8例(11.76%)、缺血性卒中5例(7.35%)、新发脑梗死4例(5.88%)。结论与单纯药物组治疗对比,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可靠,短期效果明显,能更好地预防颈动脉TIA与脑卒中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植入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术中护理干预 被引量:3
2
作者 唐晓燕 明艳 +2 位作者 胡保青 李子祥 王彦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6期604-606,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术中护理干预的疗效及护理。方法:5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n=21),干预组(n=33),对照组给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与认知、心理、行为干预。观察两组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术中护理干预的疗效及护理。方法:5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n=21),干预组(n=33),对照组给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与认知、心理、行为干预。观察两组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的静脉输液通畅,高压灌注线管理良好,恐惧,意识体征变化,尿潴留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术中实行护理干预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植入 术中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束带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肢体制动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赵翠松 覃英雪 +2 位作者 梁冰 韦春芳 韦海清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83-584,共2页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植入颈动脉支架术后提高患者舒适度及肢体制动措施。方法将65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制动体位摆放相关知识指导和肢体约束带应用介绍,以知情同意使用约束带进行肢体辅助制动...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植入颈动脉支架术后提高患者舒适度及肢体制动措施。方法将65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制动体位摆放相关知识指导和肢体约束带应用介绍,以知情同意使用约束带进行肢体辅助制动的34例作为观察组,不同意或中途放弃使用约束带的31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制动结束时发生穿刺点出血、血肿、腰酸背痛、肢体麻木、睡眠障碍的例数。结果观察组出现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腰酸背痛、肢体麻木、睡眠障碍的现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约束带辅助制动可减轻患者制动所致的心理压力,提高舒适度,达到安全有效的制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带 颈动脉支架植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格雷酯联合氯吡格雷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耀元 武雪亮 邹玉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0期47-49,53,共4页
目的观察沙格雷酯联合氯吡格雷用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血管外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行CAS治疗的5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完整的临床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 目的观察沙格雷酯联合氯吡格雷用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血管外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行CAS治疗的5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完整的临床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沙格雷酯联合氯吡格雷组(观察组,28例)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对照组,27例),比较术后患者新发脑卒中、再狭窄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两组再发脑卒中、再狭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P>0.05)。结论对于CAS术后患者,沙格雷酯联合氯吡格雷较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在新发脑卒中、再狭窄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出血方面沙格雷酯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格雷酯 氯吡格雷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彦新 李晓红 孙学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107-108,共2页
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明确的关系。颈动脉狭窄引起的卒中占缺血性卒中的15%。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作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己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但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血管再狭窄(RS)发生率较... 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明确的关系。颈动脉狭窄引起的卒中占缺血性卒中的15%。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作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己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但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血管再狭窄(RS)发生率较高。目前CAS术后发生R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其其危险因素在R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先对其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植入 术后血管再狭窄 危险因素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内介入治疗 动脉狭窄 脑血管性疾病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持续性低血压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6
作者 邓鹏飞 李递通 陈锦俭 《内科》 2023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持续性低血压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行CAS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依据术后持续性低血压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资料,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持续性低血压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行CAS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依据术后持续性低血压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资料,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S术后持续性低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14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中,有40例患者CAS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8.57%(40/140)。两组患者的年龄、术侧狭窄部位、术侧狭窄程度、手术时间、溃疡斑块情况、支架后扩张情况、低血压史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术侧球部狭窄、术侧重度狭窄、手术时间≥1 h、有溃疡斑块、有支架后扩张、有低血压史为CAS术后持续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65岁、术侧球部狭窄、术侧重度狭窄、手术时间≥1 h、有溃疡斑块、有支架后扩张、有低血压史为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术后持续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植入 持续性低血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闭环健康教育护理对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谢丽娜 陈维艳 戴征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4期110-113,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闭环健康教育护理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干预组(n=40)。出院前到出院后6个月期间,... 目的观察分析闭环健康教育护理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干预组(n=40)。出院前到出院后6个月期间,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闭环健康教育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日常生活管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环健康教育护理能够有效提升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在日常生活、疾病医学和情绪认知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植入 闭环健康教育护理 自我管理 情绪认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珀璇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5期190-191,共2页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植入 术并发症 护理 症状性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临床应用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斑块分级系统的构建及其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新发弥散加权成像病灶预测效能的评估
9
作者 赵格非 孙伟 +2 位作者 唐涵斐 薛松 梁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8期1278-1282,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多对比MRI的颈动脉斑块分级系统并评价其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后颅内新发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e,DWI)病灶的预测效能。方法基于高分辨多对比MRI图像的斑块分级系统构建CAS术后... 目的建立基于多对比MRI的颈动脉斑块分级系统并评价其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后颅内新发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e,DWI)病灶的预测效能。方法基于高分辨多对比MRI图像的斑块分级系统构建CAS术后颅内新发DWI病灶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结果亚急性期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 hemorrhage,IPH)、II级IPH、II级脂质坏死核心、主动脉弓部溃疡和支架类型是CAS后新发DWI病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S后颅内新发DWI病灶是由多因素导致的,斑块分级系统的引入将更有助于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 分级系统 颈动脉支架植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及近远期预后 被引量:4
10
作者 娄浩然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4期2513-2516,共4页
目的比较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和内膜剥脱术后并发症及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内膜剥脱组和支架植入组,各79例,内膜剥... 目的比较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和内膜剥脱术后并发症及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内膜剥脱组和支架植入组,各79例,内膜剥脱组患者在全麻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支架植入组患者在局麻下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两组术前和术后1、3个月时认知功能进行评价,记录术后3个月和术后1 a内两组再狭窄、脑卒中和死亡的发生例数。结果支架植入组患者术后切口并发症、肺部感染和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均低于内膜剥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时,两组患者MoCA评分均较术前相比有升高(P<0.05),但是两组各时间点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各时间点与手术方式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术后随访3个月和1 a时,两组患者再狭窄、脑卒中和死亡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与内膜剥脱术改善颈动脉狭窄近远期预后的效果相当,并均可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但是支架植入术能够更好地降低颈动脉狭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手术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植入 动脉内膜剥脱术 安全性 认知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苗成 柳毅 +1 位作者 杨慧 李磊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AS患者50例,根据是否出现血流动力学损害分为两组,分析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 目的探讨影响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AS患者50例,根据是否出现血流动力学损害分为两组,分析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方面,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重度狭窄、颈动脉斑块回声伴钙化、球囊后扩张、扩张率≥70%以及采用开环支架等因素是患者术后出现血流动力学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球囊后扩张、采用开环支架是患者术后出现血流动力学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预后质量方面,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卒中以及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流动力学损害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多于非血流动力学损害组患者(P<0.05)。结论 CAS术后出现血流动力学损害的危险因素是重度狭窄和球囊后扩张,这就需要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干预,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植入 血流动力学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文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5期836-837,共2页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和病因学基础,25%的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关。随着介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该法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见效...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和病因学基础,25%的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关。随着介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该法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已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植入 患者 围术期 动脉狭窄或闭塞 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狭窄 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纽曼系统护理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3
作者 桂金敏 赵东红 +1 位作者 刘青林 张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7期153-156,共4页
目的分析纽曼系统护理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 目的分析纽曼系统护理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纽曼系统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睡眠质量及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纽曼系统护理能缓解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睡眠质量及服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植入 纽曼系统护理 服药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4
作者 邱茜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7期3109-3112,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加颈动脉支架(CAS)植入术对颅外颈动脉狭窄(ECCA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焦煤集团中央医院收治的68例ECCAS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无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80%、症状性狭窄>50%的患者,...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加颈动脉支架(CAS)植入术对颅外颈动脉狭窄(ECCA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焦煤集团中央医院收治的68例ECCAS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无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80%、症状性狭窄>50%的患者,根据路径迂曲程度、血管狭窄情况,选择合适的球囊预扩张满意后,将支架送至预想的位置释放,覆盖狭窄部位。比较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血流参数,术后6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了解血管血流情况。随访1 a,观察患者预后。结果68例患者共70支血管接受PTA加CAS植入术治疗,共植入70枚支架,配合使用70枚保护伞,支架植入成功率为100%。DSA检查显示,血管狭窄程度由(88±10)%下降至(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患者出现心率及血压下降,20例出现持续性心率下降及低血压,12例出现过度灌注表现,头颅CT未发现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第3天,患者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颈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管阻力指数(RI)均较术前下降,搏动指数(PI)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复查DSA,1例(1.47%)患者出现再狭窄,无明显临床症状,密切观察。随访1 a,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均为0。结论对于ECCAS患者,PTA加CAS植入术可有效改善血管狭窄程度,在适应证选择正确、围手术期处理得当的情况下,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动脉狭窄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颈动脉支架植入 血流参数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防治颈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牛启兵 石朝海 +3 位作者 李安强 陈泉 张苏钰 温世奇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755-758,共4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防治颈动脉支架植入(CAS)后再狭窄的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住的69例CAS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组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d、瑞舒伐他汀10 m...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防治颈动脉支架植入(CAS)后再狭窄的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住的69例CAS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组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d、瑞舒伐他汀10 mg/d,连续治疗12个月,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价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或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颈动脉支架置入后12个月时复查颈动脉CT血管成像发现,治疗组支架光滑度、支架内径、支架近端和远端血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支架内管腔密度值、支架内再狭窄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浆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血浆脂联素(APN)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TC、LDL-C、APN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后口服瑞舒伐他汀对于预防支架后再狭窄闭塞效果显著,可降低再狭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颈动脉支架植入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眼缺血综合征的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辉 张强 +3 位作者 申向辉 王海波 孟艳枝 侯晓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8期127-130,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眼缺血综合征(OI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月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6例OIS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3例)与丁苯酞组(53例)。两组患者均行颈动脉...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眼缺血综合征(OI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月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6例OIS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3例)与丁苯酞组(53例)。两组患者均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常规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治疗,丁苯酞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治疗。术后20 d,观察两组患者视力水平,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期峰值流速(EDV)、阻力指数(RI)],颈部病变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SPV、EDV)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缺血评分(NIHSS)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患眼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眼视力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丁苯酞组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眼CRA的SPV、EDV均较治疗前升高,RI有所降低,且丁苯酞组SPV、EDV均高于常规组,RI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PV、EDV、NIHSS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丁苯酞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丁苯酞应用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视力水平,改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与颈部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缺血综合征 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植入 丁苯酞 视网膜中央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伟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5期219-220,共2页
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该法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1]。锦州市中心医院近两年共完成67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介入治疗,
关键词 动脉狭窄 术后并发症 血管内支架置入 患者 颈动脉支架植入 锦州市中心医院 护理 神经介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C1段慢性重度狭窄伴或不伴急性闭塞合并大脑中动脉栓塞应用急诊血管内再通治疗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学永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5期65-68,共4页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C1段慢性重度狭窄伴或不伴急性闭塞合并大脑中动脉栓塞应用急诊血管内再通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11例颈内动脉C1段慢性重度狭窄伴或不伴急性闭塞合并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均接受急诊血管内再通治疗,观察其术中情况及术...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C1段慢性重度狭窄伴或不伴急性闭塞合并大脑中动脉栓塞应用急诊血管内再通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11例颈内动脉C1段慢性重度狭窄伴或不伴急性闭塞合并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均接受急诊血管内再通治疗,观察其术中情况及术后的近期疗效。结果 11例患者均先行颈内动脉C1段球囊扩张后立即行大脑中动脉取栓,取栓成功后再行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支架术后有2例再次发生大脑中动脉栓塞,其中1例取栓成功, 1例失败;介入术后有7例成功康复出院, 2例因病情加重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2例死亡。7例成功康复出院患者中, 2例患者患肢恢复至5-级,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分,自行走路出院;3例患者偏瘫肢体肌力恢复至3+级, mRS评分为3分;2例患者偏瘫肢体为0级, mRS评分4分。结论对于颈内动脉C1段慢性重度狭窄伴或不伴急性闭塞合并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急诊行颈内动脉C1段球囊扩张后立即对大脑中动脉进行取栓,之后再行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仍是可行的,近期效果相对较好,但手术难度也较高,并发出血或者脑疝风险也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C1段慢性重度狭窄 大脑中动脉栓塞 急诊血管内再通 颈动脉支架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brid技术治疗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侯剑峰 饶辰飞 +4 位作者 张恒 武恒朝 孙寒松 胡盛寿 郑哲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年第10期725-72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颈动脉支架术(CAS)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或分期Hybrid技术治疗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08年7月至2014年9月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成人心脏外科收治的同期或分期实施... 目的:回顾性分析颈动脉支架术(CAS)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或分期Hybrid技术治疗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08年7月至2014年9月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成人心脏外科收治的同期或分期实施CAS和CABG的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274例,依据两种手术是否同期实施分为两组:同期手术组(间隔≤7 d,n=35)和分期手术组(间隔>7 d,n=239)。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同期手术组相比,分期手术组患者的搭桥数量、颈动脉支架植入个数以及肾动脉支架植入个数显著增加,而呼吸机辅助时间显著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45.6(28.1~65.4)个月,随访期间仅1例患者发生脑卒中而死亡。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随访终期,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同期手术与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OR=0.679,95%CI:0.12~3.72;P=0.66)。结论 CAS联合CABG是治疗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颈动脉支架植入 动脉狭窄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血管疾病,为患者提供全面解决方案——访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姜铁民教授
20
作者 刘志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7期2-4,共3页
作为我国著名的心脏病学专家。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姜铁民教授近年来非常关注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血管疾病领域开展了多项治疗项目.其中包括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的介入治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锁... 作为我国著名的心脏病学专家。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姜铁民教授近年来非常关注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血管疾病领域开展了多项治疗项目.其中包括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的介入治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锁骨下动脉、锥动脉支架植入术: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髂动脉、股动脉的支架植入和介入治疗;膝下动脉的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血管疾病 心血管内 附属医院 科主任 颈动脉支架植入 学院 后勤 武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