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峰值流速变异率评估腹腔镜手术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王骁颖 张扬 +3 位作者 高巨 彭艺 黄天丰 王存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峰值流速变异率(respirophasic variation in carotid artery blood flow peak velocity,ΔVpeak-CA)评估腹腔镜手术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手术患者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45~75岁,BMI... 目的探讨颈动脉峰值流速变异率(respirophasic variation in carotid artery blood flow peak velocity,ΔVpeak-CA)评估腹腔镜手术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手术患者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45~75岁,BMI 20~24 kg/m2,ASAⅠ~Ⅲ级。在气腹压稳定于13~15 mm Hg后,20 min内快速静脉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7 ml/kg。以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的增长量(ΔCI)≥15%作为液体反应阳性的判定标准,分为有反应组(R组,n=32)和无反应组(NR组,n=23),并绘制ΔVpeak-CA判断容量变化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诊断阈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和95%可信区间(CI)。记录麻醉诱导后5 min(气腹前,T1)、气腹压上调稳定于13~15 mm Hg5 min后(T2)、补液后5 min(T3)的每博变异率(SVV)、ΔVpeak-CA和CI。结果气腹下补液前ΔVpeak-CA与CI呈高度负相关(r=-0.843,P<0.001)。ΔVpeak-CA评估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的AUC为0.884(95%CI 0.793~0.975),诊断阈值为17.85%,判断液体反应性的灵敏度为81.3%,特异度为91.3%。结论ΔVpeak-CA可作为腹腔镜手术患者评估容量反应性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 腹腔镜 颈动脉峰值流速变异率 气腹压 心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家燕 雷淑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146-2147,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对7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测定HRV时域分析各项指标(SDNN、SDANNI、SDNNI、RMSSD、PNN50),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对7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测定HRV时域分析各项指标(SDNN、SDANNI、SDNNI、RMSSD、PNN50),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51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SDNN、SDANNI、SDNNI、RMSSD、PNN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组SDNN、SDANNI明显低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5),而SDNNI、RMSSD、PNN50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IMT增大,HRV指标降低,其中反映交感神经功能的HRV指标尤其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疾病 动脉内-中膜 动脉内-中膜厚度 冠心病患者 变异 动脉内膜增厚 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 HRV时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梁叶青 吕兰竹 +1 位作者 曾庆汇 严健渝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399-1402,共4页
目的:探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颈动脉内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4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按血压特征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n=78)患者及双期高血压(DH,n=86)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分析系统分析HRV指数,采用... 目的:探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颈动脉内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4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按血压特征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n=78)患者及双期高血压(DH,n=86)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分析系统分析HRV指数,采用颈动脉多谱勒超声检查IMT。比较两组间所测指标的差异性,并分析IMT与HRV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ISH组年龄、收缩压、脉压显著高于DH组而舒张压显著低于DH组(P<0.05),ISH组患者IMT显著高于DH组(P<0.05),HRV时域参数24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h内5 min节段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h内5 min节段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NNindex),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均显著低于DH组(P<0.05)。在ISH组患者中,校正年龄、脉压等影响后,IMT与SDNN(r=-0.29,P<0.01)、SDANN(r=-0.27,P<0.01)、SDNNindex(r=-0.32,P<0.01)、RMSSD(r=-0.35,P<0.01)呈负相关。在DH组患者中,IMI厚度与HRV各指标的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H患者具有IMT显著增高以及HRV显著降低的特点,且IMT与HRV密切相关。IMT与HRV可作为评价ISH患者心血管危险程度的重要指标,对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变异性分析 动脉内膜厚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2
4
作者 刘亚平 张莹 +1 位作者 王从旭 李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21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测,观察其梗死侧和非梗死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部位、大小及其数目、动脉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并与124例对照组颈...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21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测,观察其梗死侧和非梗死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部位、大小及其数目、动脉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并与124例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72.8%,显著高于对照组(25%,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在脑梗死病灶的同侧,占85%,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居多,占5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大小及其数量、峰值流速、搏动指数与脑梗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防止斑块的形成对防止脑梗死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斑块 相关性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 动脉内中膜厚度 动脉分叉 狭窄程度 脑梗死患者 动力学改变 检出情况 峰值流速 搏动指数 对照组 检出 多发生 防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股动脉狭窄的超声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锋 孙鑫 +5 位作者 李舒 王坤坤 姜海宇 刘露阳 吴长君 汪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兔股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 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制备兔股动脉硬化模型:股动脉球囊损伤后分别高脂喂养4周、8周、12周,取耳缘静脉血检测胆固醇水平的变化,采用18 MHz超高频超声探头观察股动脉的狭...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兔股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 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制备兔股动脉硬化模型:股动脉球囊损伤后分别高脂喂养4周、8周、12周,取耳缘静脉血检测胆固醇水平的变化,采用18 MHz超高频超声探头观察股动脉的狭窄情况,测量造模处直径狭窄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病理检测动脉管腔的面积狭窄率。结果 (1)随着高脂喂养时间的延长,血中胆固醇水平递增,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与造模前(0周)相比较,高脂喂养4周、8周、12周时股动脉造模处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狭窄程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处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加快,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随着高脂喂养时间的延长,病理组织的面积狭窄率增加,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高脂喂养加球囊损伤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兔股动脉狭窄;(2)超高频超声能够清晰地显示不同程度的兔股动脉狭窄,可用于动物外周血管疾病模型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频超声 直径狭窄 收缩期峰值流速(PSV) 动脉狭窄 面积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超声检查在Hb 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丁丽娜 袁婷婷 +11 位作者 李少英 陈敏 陈菲 翦薇 李南 谢亦农 曹定娅 陈兢思 武晓娟 刘予 陈结云 李志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28-932,共5页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在Hb 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至2018年在我院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确诊为Hb 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206例的超声表现。分析其早孕期颈后透明层(NT)和心胸横径比值(CTR),以及中晚孕期的...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在Hb 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至2018年在我院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确诊为Hb 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206例的超声表现。分析其早孕期颈后透明层(NT)和心胸横径比值(CTR),以及中晚孕期的CTR、大脑中动脉收缩末期峰值流速(MCA-PSV)及其他异常。结果:孕妇平均年龄为27.5±4.9岁,行介入性产前诊断时平均孕周为18.3±5.4周。早孕期NT增厚发生率为26.3%(15/57),而CTR增大占70.5%(24/34);在中晚孕期,孕14~24周CTR增大占96.1%(98/102),而孕24周以后,所有病例均出现CTR增大(34/34);中晚孕期MCA-PSV升高仅占56.6%(56/99),胎盘增厚仅占25.6%(31/121)。有19.5%(29/149)出现水肿综合征,最早发生于孕16+4周;25.5%(38/149)出现单个体腔积液;31.5%(47/149)出现骨发育异常,其中长骨发育异常(<第5百分位)占28.2%。结论:产前超声检查是监测Hb 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的一种无创可重复的检查方法,在整个孕期CTR对该病的预测价值最大,中晚孕期MCA-PSV是一个比较敏感的指标,而NT增厚和胎盘增厚仅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 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 心胸横径比 大脑中动脉收缩末期峰值流速 后透明层 胎盘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