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离术对脑瘫肌张力障碍类型患儿癫痫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夏渝 周菊艳 李淑琴 《北方药学》 2013年第9期74-74,71,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离术对脑瘫肌张力障碍类型患儿癫痫的影响。方法:对283例脑瘫肌张力障碍类型患儿实施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离术,观察患儿术后癫痫发作改变。结果:283例脑瘫肌张力障碍类型患儿中有92例并发癫痫,占此... 目的:探讨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离术对脑瘫肌张力障碍类型患儿癫痫的影响。方法:对283例脑瘫肌张力障碍类型患儿实施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离术,观察患儿术后癫痫发作改变。结果:283例脑瘫肌张力障碍类型患儿中有92例并发癫痫,占此类患儿的32.5%。92例患儿经康复训练加正规药物治疗6月后,显效68例(74%),有效23例(25%),无效1例(1%),总有效率99%。结论:脑瘫合并癫痫的患儿用药物控制癫痫时,对患儿实施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离术,配合水疗、高压氧、言语等治疗,能较好地改善患儿手足徐动、流涎、语言障碍、上肢痉挛等症状,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离术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鞘交感神经网剥离术治疗手足徐动型脑瘫 被引量:8
2
作者 许世刚 徐林 +1 位作者 曹旭 焦勇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颈动脉鞘交感神经网剥离术治疗手足徐动型脑瘫的效果,并对其治疗机制进行探讨。方法:自1998年至2006年,对560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者施行了颈动脉鞘交感神经网剥离术,其中男391例,女169例,年龄3~25岁,平均10.7岁。术后1... 目的:回顾性总结颈动脉鞘交感神经网剥离术治疗手足徐动型脑瘫的效果,并对其治疗机制进行探讨。方法:自1998年至2006年,对560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者施行了颈动脉鞘交感神经网剥离术,其中男391例,女169例,年龄3~25岁,平均10.7岁。术后1周对患者进行观察评估,术后6个月和1年时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观察评估内容包括头颈部活动、双手协调能力、站立及步态、肌张力、流涎、斜视、眼球运动、语言清晰度等。效果明显者权重值为1分,有改善但不甚满意者权重值为0.5分,无效为0分。结果:术后1年560例患者中308例头颈部活动改善(占55%),403例双手协调能力改善(占72%),229例站立及步态改善(占41%),185例肌张力改善(占33%),252例流涎改善(占45%),174例斜视、眼球运动改善(占31%),251例语言清晰度改善(占45%),310例家长对手术结果总体满意(占55%)。术后6个月有效率高于术后1年。结论:手足徐动型脑瘫患者接受颈动脉鞘交感神经网剥离术治疗后部分患者在手足徐动症状、手指协调能力、肌张力、流涎以及语言发音方面确有改善。其机制可能与减少交感神经兴奋性,脑组织微循环改变及脑潜能神经元激活有关。仍需要长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动脉外膜 交感神经切除 外科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对脑性瘫痪患儿吞咽障碍及流涎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彬 闫宝锋 +3 位作者 木依提.阿不里米提 栾新平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买尔阿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5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对脑性瘫痪患儿吞咽障碍及流涎的改善作用。方法脑性瘫痪患儿42例,随机分为手术组及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仅行康复治疗,手术组行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康复治疗,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洼田评分)及Teac... 目的探讨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对脑性瘫痪患儿吞咽障碍及流涎的改善作用。方法脑性瘫痪患儿42例,随机分为手术组及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仅行康复治疗,手术组行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康复治疗,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洼田评分)及Teacher流涎分级法(TDS)对手术组术前、术后2周、术后6个月及同期对照组的吞咽功能、流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手术组术后2周及6个月时洼田评分、TDS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2周各指标比较,P均﹥0.05。结论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可改善脑性瘫痪患儿吞咽功能,减少其流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动脉交感神经切除 吞咽障碍 流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肖善文 张伦 +3 位作者 蒋冬升 秦洪远 刘志 任宪着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2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观察组行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及术后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康复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观察组行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及术后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及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语言功能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脑瘫,能显著改善语言障碍,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语言障碍 动脉交感神经剥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离切除术治疗脑瘫21例探讨
5
作者 黄恒良 《华夏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132-132,共1页
关键词 脑瘫 动脉 交感神经剥离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脑瘫的相关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曹胜操 高超 +2 位作者 秦海军 张菊 栾新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1139-1142,共4页
脑性瘫痪又称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新生儿在围产期大脑发育未成熟阶段因多种复杂因素引起的中枢神经器官的非进行性器质及功能损害[1],以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常伴有智力发育迟缓、流涎、癫痫、语言障碍等[2],阻碍儿... 脑性瘫痪又称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新生儿在围产期大脑发育未成熟阶段因多种复杂因素引起的中枢神经器官的非进行性器质及功能损害[1],以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常伴有智力发育迟缓、流涎、癫痫、语言障碍等[2],阻碍儿童身体及智力的生长发育,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症状及带来的影响逐渐明显,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3]。我国儿童脑瘫的发病率在1‰-6‰之间,是造成小儿残障的常见疾病[4,5],尤其是在西北偏远地区,由于基层医疗水平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脑瘫发病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外科手 动脉交感神经剥脱 治疗机制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术对脑瘫伴耐药性癫痫患儿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高东海 武跃辉 +3 位作者 郭永坤 谢井伟 杜宁 王新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6期2890-2893,共4页
目的探讨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iVNS)对脑瘫伴耐药性癫痫患儿的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iVNS治疗的58例脑瘫伴耐药性癫痫患儿。记录iVNS治疗前后患儿的癫痫发作情况及治疗后并... 目的探讨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iVNS)对脑瘫伴耐药性癫痫患儿的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iVNS治疗的58例脑瘫伴耐药性癫痫患儿。记录iVNS治疗前后患儿的癫痫发作情况及治疗后并发症情况。将受试者术前3个月的癫痫发作情况作为基线参考指标,占主导地位的癫痫发作频率较基线发作频率减少50%的患儿被定义为"应答者"。根据上述定义将患儿分为应答组(29例)和无应答组(29例)。分析癫痫发作年龄、iVNS植入年龄、智商、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优势发作类型和是否接受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等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术后6、12、24个月的癫痫控制有效率分别为48.28%、50.00%、56.90%。术后2周有2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1例感觉异常,1例饮水呛咳,均在2周内自行缓解。两组性别、癫痫发作年龄、iVNS植入年龄、智商、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应答组比较,应答组局灶性发作占比和接受iVNS联合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的患者占比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接受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是影响iVNS疗效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iVNS是一种耐受性好、有效的辅助治疗脑瘫伴癫痫的方法。接受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的脑瘫伴耐药性癫痫患儿可能对iVNS的反应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癫痫 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 动脉交感神经剥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