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DKK-1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詹雅萍 张科 +2 位作者 李文根 何春媚 杨大山 《临床荟萃》 2025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Dickkopf相关蛋白1(Dickkopf-related protein 1,DKK-1)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增厚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2月-2024年1月在梅州市人民... 目的探讨血清Dickkopf相关蛋白1(Dickkopf-related protein 1,DKK-1)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增厚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2月-2024年1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断为RA的患者82例。根据cIMT,将患者分为cIMT增厚组(n=29)和cIMT正常组(n=53)。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RA患者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最后比较不同疾病活动度下,cIMT增厚和cIMT正常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两组年龄、性别、脑血管疾病史、总胆固醇及血清DKK-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清DKK-1水平、男性和高龄是RA合患者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亚组分析提示,低疾病活动度RA患者中,cIMT增厚和cIMT正常患者性别、年龄、C反应蛋白、血沉、病程、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白介素6和血清DKK-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疾病活动度RA患者中,cIMT增厚患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水平较高(P<0.05);在高疾病活动度RA患者中,cIMT增厚和cIMT正常患者年龄、病程和血清DKK-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DKK-1水平是RA患者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对RA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起到临床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Dickkopf相关蛋白1 动脉内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其斑块形成对预测高血压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良玉 谢明星 +4 位作者 杨署辉 林正豪 王红卫 王家刚 潘丽玲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11期810-812,共3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及其斑块形成对预测高血压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72例高血压患者及60名健康人颈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分析单纯高血压患者与高血压脑...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及其斑块形成对预测高血压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72例高血压患者及60名健康人颈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分析单纯高血压患者与高血压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272例高血压患者中内膜-中层增厚者267例,占97.3%;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86例,共390处,其中硬斑块159处,软斑块231处;管腔狭窄共计86例,其中轻度管腔狭窄52例,中度狭窄28例,严重狭窄6例。脑卒中组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明显多于单纯高血压组,若以IMT>1.0mm、动脉粥样斑块2处以上及硬斑块1处以上作为预测患者发生高血压脑卒中界定值,其敏感性75%,特异性81%,阳性预测值80%。结论高频超声能有效检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管壁及管腔的变化,为临床预测高血压脑卒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高血压 脑血管意外 动脉 血管内- 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LDL/HDL胆固醇比值对冠状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侯淑红 陈东平 +3 位作者 游丽霞 陈千生 肖晓青 邱思花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10期896-899,共4页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比值对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 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成冠心病组(冠脉狭窄≥50%,67例)和对照组(冠...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比值对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 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成冠心病组(冠脉狭窄≥50%,67例)和对照组(冠脉狭窄0~49%,45例),超声检测颈动脉最大IMT(max-IMT),抽血检测LDL、HDL胆固醇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max-IMT、LDL/HDL均明显大于对照组[(2.65±0.75)mm比(1.59±0.47)mm,3.1±0.9比2.5±0.7,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max-IMT和冠脉狭窄率呈正相关关系(r=0.4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ax-IMT、LDL/HDL和二者联合指标预测冠脉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2、0.617和0.888.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max-IMT、LDL/HDL与冠脉狭窄密切相关,联合max-IMT和LDL/HDL可更好预测冠脉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厚度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冠状动脉狭窄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韦汐 贺平 +3 位作者 周英 余佩玲 谭洁玲 韦秀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7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将90例T2DM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均接受常规降糖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吡格列酮,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用彩超检测CIMT,比较两组CIMT变化...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将90例T2DM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均接受常规降糖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吡格列酮,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用彩超检测CIMT,比较两组CIMT变化及CIMT异常率。结果治疗组CIMT明显减轻,CIMT异常率明显降低;对照组CIMT明显升高,CIMT异常率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吡格列酮可降低T2DM患者的CIMT,延缓其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抵抗 吡格列酮 -厚度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研究评估血管年龄 被引量:6
5
作者 连娟 田瑞霞 +3 位作者 杨锐杰 祝文虎 王璨 任明磊 《安徽医学》 2012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健康(AHP)技术评估颈动脉内-中膜的价值。方法利用AHP技术测量283例非动脉粥样硬化受检者(正常组235例和增厚组48例)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获得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平均值(CCA-IMT-Mean)、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平... 目的探讨动脉健康(AHP)技术评估颈动脉内-中膜的价值。方法利用AHP技术测量283例非动脉粥样硬化受检者(正常组235例和增厚组48例)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获得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平均值(CCA-IMT-Mean)、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最大值(CCA-IMT-Max)、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平均值(CIMT-Mean)、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最大值(CIMT-Max)以及血管年龄(VA)等参数,并对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AHP技术可用性高(≥90%)。CIMT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CCA-IMT-Mean和CIMT-Mean的上限为0.9 mm,CCA-IMT-Max和CIMT-Max的上限为1.2mm。CCA-IMT-Mean、CCA-IMT-Max、CIMT-Mean和CIMT-Max对诊断内-中膜增厚有很高的效能(r≥0.98,P=0.000),临界值分别为0.65、0.83、0.71、0.86。VA和CIMT相关性好(r>0.9,P=0.000),而正常组VA与生理年龄有相关性(r=0.608,P=0.000)。结论 AHP技术能提供评价颈动脉内-中膜的超声参数,为临床提供有效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厚度 超声 血管年龄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血管内皮功能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超声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天亮 康春松 +3 位作者 陈武 刘望彭 许建萍 张水旺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464-467,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改变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18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改变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18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EDD)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结果高血压病患者EDD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01),而NEDD两组则无明显不同。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血压病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分别<0.001及<0.05)。颈动脉IMT与肱动脉EDD呈负相关(r=-0.596,P<0.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低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血管 血管舒张 超声检查 高血压 动脉 动脉内-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血压高值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肥胖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4
7
作者 马丽 史冉庚 刘永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9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血压高值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与肥胖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1月健康体检者中正常血压高值者330例,根据颈动脉IMT值分为A组(IMT≥0.6 mm)103例、B组(IMT 0.6~0.8 mm)177例及C组(IMT≥0.8 m... 目的:探讨正常血压高值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与肥胖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1月健康体检者中正常血压高值者330例,根据颈动脉IMT值分为A组(IMT≥0.6 mm)103例、B组(IMT 0.6~0.8 mm)177例及C组(IMT≥0.8 mm)50例;选择同期体检血压正常者170例作为对照组。均测定身高、体重、腰围( WC)、体重指数( BMI)、体脂量( BFM)、净体重( LW)及脂肪重量( FW)等肥胖指标,统计分析颈动脉IMT与不同肥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C组IMT及BMI、WC、BFM、FW均显著高于A、B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控制混杂因素后,颈动脉IMT与BMI、BFM、WC、LW、FW及收缩压(SBP)存在正相关性(P均〈0.05),与舒张压不存在相关性(P〉0.05)。以颈动脉IMT为因变量,BMI、BFM、WC、LW、FW及SBP为自变量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WC、FW进入了回归方程(P均〈0.05)。结论正常血压高值者SBP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BMI、WC及FW与颈动脉IMT的关系更为密切,可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动脉内厚度 肥胖 人体质量指数 腰围 脂肪重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5
8
作者 陈辉 赵春芝 +1 位作者 朱正太 李华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914-918,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泰州市人民医院老年科和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276例,CIMT<1.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泰州市人民医院老年科和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276例,CIMT<1.0 mm为正常组(NCIMT组,n=138);CIMT≥1.0 mm为增厚组(ACIMT组,n=138)。同期选取13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NC)组。检测各组临床生化指标、血常规和血浆LP-PLA2。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偏相关分析NLR、LP-PLA2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果和NC组相比,NCIMT组及ACIMT组NLR和LP-PLA2均升高[NLR:(2.51±0.82)和(2.78±1.01)和(2.23±0.77);LP-PLA2:(142.80±37.24)和(154.78±45.92)和(130.17±39.37)ng/ml;均P<0.05],且ACIMT组高于NCIMT组。相关分析显示,NLR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IMT呈正相关(P<0.05);LP-PLA2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IMT呈正相关(P<0.01);且LP-PLA2与NLR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IMT的影响因素为糖尿病病程、FBG、HbA1c、LDL-C、NLR、LP-PLA2(β分别为0.009、0.028、0.032、0.036、0.069、0.001,P<0.05或P<0.01)。结论NLR和LP-PLA2是老年T2DM患者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可能与老年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糖尿病 2型 动脉内-厚度 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老年人群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守原 王曙霞 +6 位作者 刘剑锋 孙瑾 宿永康 李曼 张燕 于明 朱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0-60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纳入2010年北京市万寿路街道常住的年龄≥60岁的老年居民共1402例,根据CIMT水平分为正常组688例、增厚组611例和斑块组103例;又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 目的探讨老年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纳入2010年北京市万寿路街道常住的年龄≥60岁的老年居民共1402例,根据CIMT水平分为正常组688例、增厚组611例和斑块组103例;又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分为非认知功能障碍1139例(非认知障碍组)和认知功能障碍263例(认知障碍组)。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MMSE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踝肱指数(ABI)检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增厚组ABI和MMSE低于正常组(P<0.01)、ABI高于斑块组(P<0.05);认知障碍组CIMT高于非认知障碍组,ABI、MMSE和ADL低于非认知障碍(P<0.05,P<0.01)。CIMT与MMSE呈负相关(r=-0.342,P<0.05),ABI和ADL与MMSE呈正相关(r=0.213、0.202,P<0.05)。CIMT是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OR=0.832,95%CI:0.610~1.394,P=0.027)。结论近半社区老年人群的CIMT增厚,CIMT与认知功能有关,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厚度 认知障碍 年龄因素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联合血清sdLDL-C检测对脑卒中复发的预测效能 被引量:9
10
作者 何芳 古旸 李辉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股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联合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预测脑卒中复发的效能。方法选取111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出院后3个月内脑卒中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20例和未复发组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股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联合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预测脑卒中复发的效能。方法选取111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出院后3个月内脑卒中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20例和未复发组91例。比较两组出院时的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sdLDL-C、90 d复发风险评估量表(RRE-90)评分,采用Pearson分析RRE-90评分与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血清sdLDL-C的相关性,采用偏相关性分析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ROC下面积(AUC)分析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血清sdLDL-C预测脑卒中复发风险的效能。结果复发组出院时的RRE-90评分、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血清sdLDL-C均高于未复发组(P均<0.05);RRE-90评分与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血清sdLDL-C呈正相关(r分别为0.816、0.857、0.749,P均<0.05);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血清sdLDL-C预测复发的AUC依次为0.815、0.821、0.750,各指标联合预测复发的AUC最大为0.916,预测复发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87.91%。结论脑卒中患者股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颈动脉IMT、血清sdLDL-C与脑卒中复发相关,三者联合对脑卒中复发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动脉内厚度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脑卒 脑卒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肥胖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超声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雪玲 雷蓓 +2 位作者 骆峰 伍业冬 李坚 《内科》 2008年第6期833-835,共3页
目的探讨肥胖型原发性高血压青年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通过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对40例肥胖型原发性高血压青年,30例血压正常肥胖青年及35例正常对照组,测量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颈动脉... 目的探讨肥胖型原发性高血压青年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通过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对40例肥胖型原发性高血压青年,30例血压正常肥胖青年及35例正常对照组,测量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肥胖型原发性高血压青年组及血压正常肥胖青年组FM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肥胖型原发性高血压青年组IM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人肥胖和原发性高血压与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中厚度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青年 高血压 内皮功能 动脉内-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胎球蛋白A和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在慢性肾衰竭的不同时期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瑞凤 张桂梅 +1 位作者 彭志平 孙秀丽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4期331-334,I0005,共5页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情况十分严重[1],慢性心脏病(CVD)是死亡的首要原因。胎球蛋白A即alpha2-Heremans Schmid glycoprotein(AHSG)是目前发现的主要的系统钙化抑制物之一。
关键词 胎球蛋白A 动脉内- 相关性分析 慢性肾衰竭 厚度 慢性肾脏病 慢性心脏病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门晓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5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3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冠心病组。n=136),并按照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n=38)、双支病变组(...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3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冠心病组。n=136),并按照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n=38)、双支病变组(n=52)和多支病变组(n=46),选取同期冠脉造影正常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非冠心病组,n=100)。所有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以及冠状动脉Gemini积分,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IMT[(5.12±3.73)mmVS(1.14±0.22)mm]、斑块Crouse积分[(1.27±0.34)分VS(0.75±0.16)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多[(21.82±9.25)分Vs(0.00±O.00)分]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支病变组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IMT(r=0.76)和斑块Crouse积分(r=0.66)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度相关,及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内-厚度 冠状动脉硬化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hs-CRP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4期152-153,共2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hs-CRP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阿司匹林组各60例,前者常规给予降血压药物,后者加服阿司匹林100mg/d,随访18个月,在随访前后测量患...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hs-CRP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阿司匹林组各60例,前者常规给予降血压药物,后者加服阿司匹林100mg/d,随访18个月,在随访前后测量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hs-CRP。结果末次随访阿司匹林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抑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长及炎性反应,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阿司匹林 动脉内-厚度 高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代谢指标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15
作者 郭进 陈雯 +3 位作者 王风 林英忠 赵毅兰 王小燕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4年第2期159-159,共1页
关键词 老年 冠心病 代谢指标 动脉内- 动脉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与颈动脉内中膜层厚度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万里凯 《内科》 2008年第4期604-606,共3页
关键词 肥胖 动脉 厚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
17
作者 严子君 张瑞岩 +5 位作者 左君丽 初少莉 张奇 胡健 张建盛 沈卫峰 《舰船电子工程》 2008年第11期-,共3页
目的:研究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粥样斑块检出率与冠心病发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14例具有至少一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70例)和对照组(44例),测定所有病例的双侧CIMT、颈总动脉... 目的:研究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粥样斑块检出率与冠心病发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14例具有至少一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70例)和对照组(44例),测定所有病例的双侧CIMT、颈总动脉内径和颈总动脉粥样斑块情况。结果:两组间各项冠心病危险因素均无显著差异。超声结果显示,冠心病组CIMT、粥样斑块检出率均显著增高(P<0.01),颈总动脉内径略增大,但差异不显著。CIMT≥0.8mm和检出粥样斑块为预测冠心病发病的独立指标(P<0.01)。CIMT和粥样斑块检出率均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控制了多项影响因素后,相关性仍显著。结论:CIMT增厚、粥样斑块检出为冠心病发病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且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厚度 粥样斑块 冠状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结合珠蛋白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
18
作者 罗宁 庄甲军 安乐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3期140-141,共2页
目的探讨伴有2-型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不同结合珠蛋白基因型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对167例伴有2型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以及8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其结合珠蛋白的基因型,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查颈动脉内... 目的探讨伴有2-型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不同结合珠蛋白基因型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对167例伴有2型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以及8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其结合珠蛋白的基因型,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结果 Hp2-2型的伴有2-型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HP1-1型伴有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IMT,以及Hp1-1型伴有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IMT与糖尿病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p2-2型伴有2-糖尿病的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硬化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脑梗死 动脉硬化 -厚度 结合珠蛋白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时彩红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121-123,共3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缺血性疾病的常见病因及主要危险因素,本病的早期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准确测量颈动脉IMT,实时观察颈动...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缺血性疾病的常见病因及主要危险因素,本病的早期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准确测量颈动脉IMT,实时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情况,客观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且具有无痛、无创、操作简便、可重复检查等优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兹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IMT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动脉 内-厚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氨氯地平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李计元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2期31-32,共2页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3例左旋氨氯地平(2.5~5mg/d)治疗前后CIMT的变化,并观察休息状态、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3例左旋氨氯地平(2.5~5mg/d)治疗前后CIMT的变化,并观察休息状态、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左旋氨氯地平治疗12个月后,降压疗效明显,CIMT明显降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降压疗效显著,能延缓CIMT进展,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氨氯地平 动脉 -厚度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