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家燕 雷淑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146-2147,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对7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测定HRV时域分析各项指标(SDNN、SDANNI、SDNNI、RMSSD、PNN50),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对7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测定HRV时域分析各项指标(SDNN、SDANNI、SDNNI、RMSSD、PNN50),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51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SDNN、SDANNI、SDNNI、RMSSD、PNN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组SDNN、SDANNI明显低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5),而SDNNI、RMSSD、PNN50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IMT增大,HRV指标降低,其中反映交感神经功能的HRV指标尤其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疾病 心率 颈动脉内-中膜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冠心病患者 心率变异性 动脉内增厚 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 HRV时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2
作者 杜锦 汪寅章 +2 位作者 智光 杨波 潘长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6期1328-1331,共4页
目的了解糖代谢异常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并探讨影响IMT的因素。方法选择149例年龄30—70岁、无明确糖尿病病史但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行标准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75g OGTr),按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 目的了解糖代谢异常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并探讨影响IMT的因素。方法选择149例年龄30—70岁、无明确糖尿病病史但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行标准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75g OGTr),按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NGT,n=45例)、糖耐量减低(IGT,n=60例)和糖尿病(DM,n=44例)3组,同时测定各组生化指标,采用超声检查测定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了解血管壁情况。结果DM组及IGT组IMTCCA较NGT组显著升高(P〈0.05),DM组及IGT组颈动脉内膜不连续或不光滑者所占比率也较NGT组有显著升高(P〈0.05),DM组与IGT组各颈动脉指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hPG、餐后血糖峰差值、伴随疾病(高血压)是IMTCCA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耐量异常人群(包括糖耐量减低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IMT显著增加,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早在糖耐量低减阶段就已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量异常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相关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评价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帅秀芳 郑慧 +6 位作者 王邦宁 江洁 靳松 姚文 姚翀 李晓金 王迪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并分析两者之间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频超声诊断仪检测早期EH患者与正常对照者IMT、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的变化,并分析早期EH患... 目的探讨早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并分析两者之间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频超声诊断仪检测早期EH患者与正常对照者IMT、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的变化,并分析早期EH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FMD)与IMT相关性。结果早期EH组基础内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变化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较正常对照组增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检出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与肱动脉FMD呈负相关(r=-0.679,P<0.01)。结论早期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IMT较正常对照者明显增厚,FMD与IMT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内皮功能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高频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糖尿病病史的体检者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岩 王亚珍 +3 位作者 郝志华 宋光耀 王丽红 焦丽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440-2444,共5页
目的:探讨无糖尿病病史的体检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者4500例,均无糖尿病病史。进行实验室检查〔HbA1c、空腹血... 目的:探讨无糖尿病病史的体检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者4500例,均无糖尿病病史。进行实验室检查〔HbA1c、空腹血糖( FPG)、血脂等〕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体质指数( BMI)。根据HbA1c、FPG水平,将患者分别分为5个亚组: HbA1c≤5.0%为Hb1组, HbA1c5.1%~6.0%为Hb2组, HbA1c6.1%~7.0%为Hb3组, HbA1c7.1%~8.0%为Hb4组, HbA1c>8.0%为Hb5组; FPG≤5.5 mmol/L为FP1组, FPG 5.6~6.0 mmol/L为FP2组, FPG 6.1~7.0 mmol/L为FP3组, FPG 7.1~8.0 mmol/L为FP4组, FPG>8.0 mmol/L为FP5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并计算斑块评分。分析颈动脉IMT的相关因素。结果(1)Hb2组年龄、LDL-C高于Hb1组而IMT低于 Hb1组; Hb3组年龄、 FPG、 TC 高于 Hb1组和Hb2组, BMI、 IMT、斑块积分高于 Hb2组,但LDL-C低于Hb2组; Hb4组年龄、 FPG、 IMT、斑块积分均高于Hb1组、 Hb2组、 Hb3组, TC、 LDL-C高于Hb1组和Hb2组, BMI高于Hb2组; Hb5组年龄高于Hb1组和Hb2组而低于Hb3组和Hb4组, FPG、 IMT、斑块评分高于其他4组, LDL-C高于Hb1组、 Hb2组和Hb3组, BMI、 TC高于Hb1组和Hb2组(P<0.05)。(2) FP2组年龄、 BMI、TC、 TG、 LDL-C、斑块积分高于FP1组; FP3组年龄、 BMI、 HbA1c、 TG、 LDL-C、 IMT、斑块积分高于FP1组和FP2组,而HDL-C低于FP1组和FP2组, TC高于FP1组; FP4组年龄、 IMT、斑块评分高于FP1组、 FP2组和FP3组, BMI、 TG高于FP1组和FP2组, HDL-C低于FP1组和FP2组, LDL-C低于FP2组和FP3组; FP5组年龄高于FP1组、 FP2组、 FP3组而低于FP4组, HbA1c、 TC、 IMT、斑块评分高于其他4组, BMI高于FP1组和FP2组, TG高于FP1组、 FP2组和FP3组, HDL-C低于FP1组和FP2组, LDL-C高于FP1组和FP4组但低于FP3组( P<0.05)。(3)直线相关分析显示, IMT与HbA1c、 FPG、 BMI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1、0.315、0.378,均P<0.05)。(4) HbA1c不同水平组及FPG不同水平组AS患病率间有差异(P<0.05);其中Hb2组AS患病率低于Hb1组,然后随着HbA1c水平的逐步升高, AS患病率也逐步升高( P<0.005); FP3组AS患病率低于FP1组,但FP4、 FP5组AS患病率高于FP1组、 FP2组和FP3组(P<0.005)。结论无糖尿病病史的体检者HbA1c、 FPG、 BMI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尽早发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如 AS,并协助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亚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特点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志 李改 +1 位作者 李冰 刘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17-719,723,共4页
目的探讨各亚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特点。方法 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吉林市中心医院及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入院的患者489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AI)组204例、腔隙性脑梗... 目的探讨各亚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特点。方法 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吉林市中心医院及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入院的患者489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AI)组204例、腔隙性脑梗死(LI)组230例,心源性脑梗死(CI)组55例;以同期其他疾病就诊的患者50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排除既往脑卒中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超声检查颈总动脉、颈动脉球部及颈内动脉IMT、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斑块发生率(颈总动脉、颈动脉球部或颈内动脉)。结果研究组IMT以及IMT增厚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斑块发生率AI组、LI组均显著高于CI组(均P<0.01);斑块形态分析显示,AI组、LI组多发斑块及不规则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CI组(均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基础;缺血性脑卒中AI与LI患者发病早期应高度关注;AI/LI斑块特点或许可以作为区别AI/LI患者与CI的参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 心源性脑梗死 动脉斑块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陈咸川 谢吟灵 +1 位作者 吴晨 范代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2-493,共2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中药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伴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中药(黄芪、当归、地龙、桑椹、丹参、茶树根、泽泻、...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中药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伴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中药(黄芪、当归、地龙、桑椹、丹参、茶树根、泽泻、石菖蒲等组成),两组均用降脂药氟伐他汀,疗程均为16周。结果:治疗组在缩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该方可能有消减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临床意义
7
作者 吴凤霞 赵华 张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2期150-150,共1页
目的 应用高分辨力超声 (HRUS)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观察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 (IMT)和斑块与疾病关系。方法 观察 IMT与年龄、高脂蛋白血症 (HL P)、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梗塞等疾病的关系。结果 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和斑... 目的 应用高分辨力超声 (HRUS)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观察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 (IMT)和斑块与疾病关系。方法 观察 IMT与年龄、高脂蛋白血症 (HL P)、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梗塞等疾病的关系。结果 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和斑块的形成 ,随年龄和病情的加重而加重。结论 应用 HRUS、CDFI观察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与斑块 ,可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超声心动图 斑块 彩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杨雨佳 华扬 +2 位作者 马兆毅 贾凌云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规范化评估数据库课题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37-543,共7页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百分位数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国内53家医院参加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2738名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百分位数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国内53家医院参加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2738名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颈总动脉(CCA)内径、颈动脉球部(CB)内径、颈内动脉(ICA)内径及CCA远段IMT测值。按性别与年龄对IMT进行分层描述[百分位数值以第5、10、25、50、75、90及95百分位数(P_(5)、P_(10)、P_(25)、P_(50)、P_(75)、P_(90)、P_(95))表示],并依据IMT的中位数值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IMT<0.6 mm组和IMT≥0.6 mm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侧别及CCA、CB、ICA内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IMT增加的影响因素。结果(1)女性平均IMT为(0.56±0.02)mm,男性平均IMT为(0.59±0.03)mm。女性和男性IMT百分位数值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均P<0.01);对19~69岁颈总动脉远段IMT增长值的横断面计算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IMT每年分别增加0.003、0.005 mm。(2)IMT与CCA内径(r=0.130,P<0.01)、ICA内径(r=0.067,P<0.01)、CB内径(r=0.143,P<0.01)、年龄(r=0.302,P<0.01)、BMI(r=0.142,P<0.01)均呈正相关性,男性IMT大于女性IMT(t=8.784,P<0.01),左侧与右侧IMT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比右侧:(0.57±0.02)mm比(0.57±0.02)mm,t=-0.301,P=0.763]。(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B内径(OR=1.193,95%CI:1.109~1.283)、年龄(OR=1.049,95%CI:1.042~1.055)、女性(OR=0.688,95%CI:0.602~0.787)为IMT增加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龄、性别、CB内径均为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正常范围内IMT增加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超声 动脉粥样硬化 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任丘市老年居民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新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红娜 颜应琳 +3 位作者 于凯 王拥军 李芳 何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5-229,共5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并探讨其与新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课题组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前瞻性连续纳入任丘市60~70岁户籍居民4 412名进行面对面健康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实...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并探讨其与新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课题组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前瞻性连续纳入任丘市60~70岁户籍居民4 412名进行面对面健康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测、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根据是否新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将2013年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者分为病例组(251例),未出现新发缺血性脑血管病者为对照组(4 161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CIMT水平等单因素分析,并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病例组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史、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颈动脉斑块检出比例高于对照组[62.2%(156例)比44.2%(1 838例),45.0%(113例)比14.9%(622例),55.0%(138例)比40.0%(1 663例),65.7%(165例)比54.5%(2 266例),均P〈0.05],收缩压、胰岛素及CIMT水平高于对照组[158(141,177)mm Hg比152(137,169)mm Hg,8.07(4.77,12.48)μU/L比6.93(4.27,11.60)μU/L,0.950(0.900,1.000)mm比0.925(0.900,1.000)mm,均P〈0.05],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4.59(4.17,5.26)mmol/L比4.78(4.20,5.36)mmol/L,P〈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脑血管病史、CIMT增厚是新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OR=1.534,95%CI:1.166~2.017,P=0.002;脑血管病史:OR=3.940,95%CI:2.997~5.180,P=0.000;CIMT增厚:OR=12.122,95%CI:2.327~63.163,P=0.003)。结论任丘市CIMT、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史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CIMT的监测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比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能更好地预测冠心病多支病变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志根 周颖玲 +3 位作者 陈竹君 杨峻青 周典华 张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066-3068,共3页
目的:通过对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颈动脉斑块进行检测,探讨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血管病变支数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入选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共471例,术前均用高频超声检测CIMT和颈动脉斑块。按是否检出斑块分为斑块组(n=... 目的:通过对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颈动脉斑块进行检测,探讨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血管病变支数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入选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共471例,术前均用高频超声检测CIMT和颈动脉斑块。按是否检出斑块分为斑块组(n=361例)和非斑块组(n=110),比较两组冠脉病变程度,并计算颈动脉斑块的风险比值(OR值)。结果:两组除了年龄有显著差异外(P<0.001),其他资线资料均无显著差异,相对于非斑块组,斑块组检出更多的3支血管病变(OR=3.328,95%CI:1.907~5.807,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校正基线资料和相关危险因素后,颈动脉斑块仍是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OR=2.933,95%CI:1.865~4.615,P<0.001),而CIMT增厚则否。结论:相对于CIMT增厚,颈动脉斑块能能更好地预测冠心病多支血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斑块 动脉内-厚度 冠心病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隐匿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心外膜脂肪厚度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巩祺芸 邵平乐 惠加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3期4139-4144,共6页
背景近些年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高血压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关系的研究较多,但对于老年隐匿性高血压(MH)与MCI关系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及心外膜脂肪厚度(EAT)与老年MH患者发生MCI的关系,... 背景近些年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高血压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关系的研究较多,但对于老年隐匿性高血压(MH)与MCI关系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及心外膜脂肪厚度(EAT)与老年MH患者发生MCI的关系,为提早发现老年MH患者MC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于嘉峪关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已经确诊为MH的老年患者173例为MH组,另选取血压正常老年健康人群82例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行动态血压仪监测和CIMT、EAT测量,记录相关指标。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量表)评估两组受试者的认知功能。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老年MH患者发生MCI的影响因素。结果MH组年龄、诊室收缩压、诊室舒张压、24 h动态收缩压、24 h动态舒张压、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CIMT及EAT均高于对照组(P<0.05),受教育年限短于对照组(P<0.05)。MH组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命名、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评分及MoCA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MH患者MoCA总分与年龄、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CIMT、EAT呈负相关(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MT〔OR=48.282,95%CI(10.734,217.168)〕、EAT〔OR=2.124,95%CI(1.057,4.269)〕是老年MH患者发生MCI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MH患者较健康者年龄增高、受教育年限少、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增高。CIMT、EAT增高是老年MH患者发生MC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高血压 认知功能障碍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心外脂肪厚度 老年人 MOCA量表 相关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脂肪肝患者肝前脂肪层厚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金孝 王小娟 +4 位作者 陆继强 吕静云 秦鸣 沈振海 陆昀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3-347,共5页
目的:使用超声检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肝前脂肪层厚度(prehepatic fat thickness,LFT)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关系。方法:选取231例在本院做冠脉双源CT检查的23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脂肪肝分... 目的:使用超声检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肝前脂肪层厚度(prehepatic fat thickness,LFT)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关系。方法:选取231例在本院做冠脉双源CT检查的23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脂肪肝分为2组,即高血压不合并脂肪肝组105例,高血压合并脂肪肝组126例。超声检测LFT、IMT、颈动脉斑块大小和数目,并获取腰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f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ferol,LDL-C)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GHB)的水平。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FT与年龄(r=0.322)、高血压病程(r=0.252)、BMI(r=0.210)、腰围(r=0.376)、甘油三酯(r=0.285)、总胆固醇(r=0.291)、LDL-C(r=0.298)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r=-0.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FT与GHB不相关(r=0.079,P>0.05)。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脂肪肝组LFT、IMT、腰围、BM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AST、ALT、LDL-C水平均高于不合并脂肪肝组,而HDL-C低于不合并脂肪肝组(P均<0.05)。合并脂肪肝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人数比例,冠状动脉斑块个数、斑块大小、斑块负荷,冠状动脉双支以上病变人数比例均大于不合并脂肪肝组,而冠状动脉单支血管病变人数比例小于不合并脂肪肝组。合并脂肪肝组颈动脉IMT、颈动脉患斑块人数比例、斑块数目及斑块大小均大于不合并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脂肪肝组颈动脉IMT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β=0.085)、高血压病程(β=0.336)、BMI(β=0.323)、总胆固醇(β=0.332)、LDL-C(β=0.404)、LFT(β=0.687);高血压合并脂肪肝组冠状动脉斑块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β=0.175)、高血压病程(β=0.358)、BMI(β=0.298)、总胆固醇(β=0.323)、LDL-C(β=0.352)、LFT(β=0.745)、IMT(β=0.786)、颈动脉斑块(β=0.712),且呈正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脂肪肝患者LFT与IMT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高血压 肝前脂肪层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人群ALDH2基因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李国春 王忆 +3 位作者 龚丽娜 徐雪保 袁辉 巫开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07-1309,共3页
目的 :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type 2 diabeitc mellitus,T2DM)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基因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老年T2DM人群60例,检测ALDH2... 目的 :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type 2 diabeitc mellitus,T2DM)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基因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老年T2DM人群60例,检测ALDH2基因型及常规生化指标,B超测量CIMT,按照CIMT是否≥0.1 cm将研究人群分为CIMT正常组及CIMT增厚组,比较2组生化指标及ALDH2基因型分布差异;以CIMT是否增厚为因变量,ALDH2基因型为自变量,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老年T2DM人群中ALDH2多态性基因型在CIMT增厚组中比例高于CIMT正常组(64.3%vs.28.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态性基因型发生CIMT增厚的OR值在调整前后分别为4.569和5.756。结论 :ALDH2多态性基因型与老年糖尿病人群CIMT增厚相关,可能增加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DH2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晶晶 杨顺实 +2 位作者 黄智勇 梁超 甘利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4-816,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2DM)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预测价值。方法:筛选T2DM患者116例,根据眼底荧光造影的结果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组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记录各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糖尿...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2DM)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预测价值。方法:筛选T2DM患者116例,根据眼底荧光造影的结果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组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记录各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测量其CCAIMT、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结果: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样本的CCAIMT、FBG、HbA1c及糖尿病病程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46、0.016及0.029),而年龄无明显差异(P=0.695)。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CAIMT、FBG、HbA1c及糖尿病病程与DR的发生具有正相关性(P值分别为0.000、0.000、0.013及0.033),多变量分析排除了FBG、HbA1c及糖尿病病程的影响后,CCAIMT依然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以CCAIMT来诊断DR,接收者工作特性(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785,显示T2DM患者的CCAIMT对预测DR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价值;以CCAIMT值大于1.055mm为界,敏感性为62.3%,特异性为71.4%。结论:T2DM患者的CCAIMT对预测DR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视网病变 动脉内-厚度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影响的超声研究
15
作者 高明杰 华扬 凌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581-585,共5页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前时间(自明确诊断至开始使用胰岛素的时间)、胰岛素使用时间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ommon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CCA-IMT)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252例,包括男...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前时间(自明确诊断至开始使用胰岛素的时间)、胰岛素使用时间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ommon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CCA-IMT)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252例,包括男性138例,女性114例;年龄22~87岁,平均(59±14)岁;病程为1~43年,平均为(9.3±3.3)年;胰岛素使用时间为0~20年,平均为(4.2±1.5)年;胰岛素使用前时间为0~43年,平均为(7.1±2.3)年。采用二维高频超声检测CCA-IMT,计算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均值为CCA-IMT。对影响CCA-IMT的可能危险因素(年龄、胰岛素使用时间、胰岛素使用前时间、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使用偏相关分析方法,控制危险因素对CCA-IMT的影响,观察外源性胰岛素使用前时间、胰岛素使用时间与CCA-IMT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年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胰岛素使用前时间与CCA-IMT呈线性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β分别为0.580、0.242、0.195,P<0.05),回归方程,Y=0.241+0.008X1+0.060X2+0.005X3(X1为年龄、X2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X3为胰岛素使用前时间)。②控制以上危险因素后,外源性胰岛素使用前时间与CCA-IMT均值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294,P=0.003)。胰岛素使用时间与CCA-IMT均值呈负相关关系,但无统计学意义(r=-0.091,P=0.376)。IMT为0.60~1.39mm,平均为(0.96±0.19)mm。结论二维高频超声可作为评估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影响的重要手段。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对延缓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可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 超声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内-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动脉顺应性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
16
作者 张海锋 李新立 +3 位作者 蒋素华 雍永宏 王震震 黄峻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1-461,共1页
关键词 动脉顺应性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高血压 容量顺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超声筛查中国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结果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2
17
作者 华扬 陶昀璐 +17 位作者 李梅 勇强 何文 赵晖 罗燕 张艳 彭涛 于德林 潘旭东 吴春霞 牛小媛 胡凤云 何香芹 袁建军 褚文 唐凤珍 艾红 崔进川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617-623,共7页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我国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建立中国人群卒中发病危险的预测模型,以早期防治卒中。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41家基地医院首次联合对我国6个省市40个项目区715286人进行...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我国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建立中国人群卒中发病危险的预测模型,以早期防治卒中。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41家基地医院首次联合对我国6个省市40个项目区715286人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及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对其中61860例患者进行颈动脉CDFI筛查,高危人群(暴露于≥3项危险因素)有49386例。筛查记录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情况、斑块数量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并对颈动脉IMT是否增厚、有无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狭窄率0~49%与≥50%)分别与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心房颤动、吸烟、缺乏体育锻炼是颈动脉 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OR =1.17,95%CI:1.12~1.22;心房颤动,OR=1.15,95%CI:1.09~1.21;吸烟,OR=1.13,95%CI:1.08~1.17;缺乏体育锻炼,OR=1.12,95%CI:1.08~1.16)。(2)高血压、心房颤动、吸烟、糖尿病是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率≥50%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高血压:OR =1.55,95%CI:1.47~1.62;心房颤动:OR =1.13,95%CI:1.06~1.21;吸烟:OR=1.16,95%CI:1.11~1.22;糖尿病:OR=1.30,95%CI:1.24~1.37。颈动脉狭窄率≥50%,高血压:OR=1.78,95%CI:1.55~2.03;心房颤动:OR=1.59,95%CI:1.39~1.81;吸烟:OR=1.33,95%CI:1.20~1.48;糖尿病:OR=1.30,95%CI:1.17~1.45)。单纯肥胖不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率≥50%的发生率(OR分别为0.78、0.83,95%CI分别为0.75~0.82、0.75~0.92)。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作为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危险因素检测有价值的手段,对早期诊断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超声 筛查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罗布考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斑块的meta分析
18
作者 陈思嘉 潘培炎 +2 位作者 陈思琪 彭菲 米东华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9-309,共11页
目的探究普罗布考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斑块的疗效。方法以“普罗布考”“他汀”“颈动脉”为中文关键词,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以“carotid artery”“probucol”“statins”为英文关键词,检索英文数据库Pub... 目的探究普罗布考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斑块的疗效。方法以“普罗布考”“他汀”“颈动脉”为中文关键词,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以“carotid artery”“probucol”“statins”为英文关键词,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筛选普罗布考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斑块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23年12月17日。以单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为对照组,他汀类药物联合普罗布考治疗为联合治疗组。参照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主要结局指标包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次要结局指标包括TC水平、hs-CRP水平、卒中事件发生等。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项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3251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在降低I MT方面,联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0.93,95%CI-1.66~-0.20,P<0.001];在降低TC水平方面,联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SMD-1.08,95%CI-1.60~-0.55,P<0.001);在降低hs-CRP水平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1.22,95%CI-2.48~0.04,P=0.060);在减少卒中事件发生方面,联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RR 0.34,95%CI 0.17~0.65,P=0.001)。结论普罗布考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斑块疗效更优,可降低患者的TC水平,并减少卒中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他汀 动脉斑块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缺血性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关系 被引量:25
19
作者 李巧薇 谭少华 李丽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161-2163,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探讨Hcy、hs-CRP、Fib与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86例住院的中青年脑梗... 目的:通过测定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探讨Hcy、hs-CRP、Fib与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86例住院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根据IMT厚度分为:内膜正常亚组19例,内膜增厚亚组31例,斑块形成亚组36例,另选中青年健康体检者56例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均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IMT和血Hcy、hs-CRP和Fib水平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Hcy、hs-CRP和Fib水平及IMT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实验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Hcy、hs-CRP和Fib水平与IMT呈线性相关。结论 :Hcy、hs-CRP和Fib参与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和发展,在中青年脑梗死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青年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白介素-18在冠心病及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丁法明 王聪霞 +5 位作者 张春艳 张岩 吴小三 阎娇娟 贾珊 张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6-650,共5页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白介素-18(IL-18)在冠心病及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选择住院患者181例,分为冠心病组(n=50)、冠心病+糖尿病组(n=50)、糖尿病组(n=50),并设对照组(n=31).冠心病组、冠心...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白介素-18(IL-18)在冠心病及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选择住院患者181例,分为冠心病组(n=50)、冠心病+糖尿病组(n=50)、糖尿病组(n=50),并设对照组(n=31).冠心病组、冠心病+糖尿病组随访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情况,并检测IL-18、MMP-9含量;糖尿病组随访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分别于6个月、12个月采血检测II-18、MMP-9含量.结果 ACS发生后血清IL-18、MMP 9水平显著升高;MMP-9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OR=5.19,P=0.014,95% CI 1.396~19.298),IL 18与ACS的发生关系不明显;MMP-9浓度变化与IMT增量呈正相关(r=0.472,P=0.011,95% CI0.008~0.095).结论 MMP-9参与ACS及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过程,其含量变化对ACS、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8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心病 糖尿病 血管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