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体活动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珍珍 崔茜 +4 位作者 楼青青 陈晓栋 方丹 姚平 袁晓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7-704,共8页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厚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中高水平的身体活动(PA)可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风险。探讨这一可改变的生活方式与CIMT的关系...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厚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中高水平的身体活动(PA)可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风险。探讨这一可改变的生活方式与CIMT的关系可能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策略。目的分析不同PA水平与T2DM患者CIMT增厚的关系,为患者推荐个性化活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于江苏省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门诊就诊的3099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身体活动量表(IPAQ)短问卷评估患者的PA水平,将患者分为轻度及以下PA组、中度PA组和高强度PA组。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A与CIMT增厚的关系,并按照不同肥胖程度和血压、血脂及糖化达标状况进行分层分析。将PA水平作为连续变量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评价PA与CIMT增厚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与轻度及以下PA患者(n=981)相比,中度(n=1389)和高强度(n=729)PA患者的年龄较小,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度PA与发生CIMT增厚的风险呈负关联(OR=0.775,95%CI=0.629~0.956,P<0.05),这种关联独立于社会人口学、生活方式及血脂等生化指标。进一步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结果显示,PA与CIMT增厚的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P_(非线性)=0.014)。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体质量正常(n=996)和超重(n=1395)的患者中未发现PA与CIMT的关系(P>0.05);而在肥胖患者(n=708)中仅中度PA与CIMT增厚相关(OR=0.614,95%CI=0.382~0.987,P<0.05);血压、血脂及糖化3项指标均不达标(n=324)和仅1项指标达标(n=1416)的患者,中度PA与发生CIMT增厚呈负相关(P<0.05)。结论PA水平与CIMT增厚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中度PA与CIMT增厚呈负相关,尤其是在肥胖、血压、血脂及糖化控制较差的人群中,而高强度PA对CIMT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身体活动 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横断面研究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利亚 徐耀 +2 位作者 乔婷婷 马灿灿 陈兰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9-395,共7页
目的:探索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和颈动脉斑块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将225例PD患者分为3组:认知功能正常(normal cognitive fun... 目的:探索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和颈动脉斑块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将225例PD患者分为3组:认知功能正常(normal cognitive function,NC)组41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组76例和痴呆(Parkinson’s disease with dementia,PDD)组108例。比较3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及颈动脉超声等指标的差异,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D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与NC组比较,MCI和PDD组的教育水平下降(P均<0.05),Hoehn-Yahr分级、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Ⅲ,UPDRS-Ⅲ)、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胱抑素C水平、CIMT、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积分上升(P均<0.05)。回归分析显示教育水平高是PD认知障碍的保护因素(P <0.001),而CIMT增厚、Hoehn-Yahr分级高是PD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P=0.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PD认知障碍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动脉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蛋白糖化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张成洲 陈健 +5 位作者 孟民 李文和 任明慧 李雅洁 徐宽枫 崔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7-372,共6页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糖化指数(hemoglobin glycation index,HGI)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糖化指数(hemoglobin glycation index,HGI)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T2DM患者302例,检测患者cIMT、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根据HbA1c和FPG计算HGI,高HGI定义为HGI≥0,低HGI定义为HGI<0。观察患者cIMT与HGI的关系。结果:302例T2DM患者中cIMT增厚者140例(46.4%)。cIMT增厚组高HGI比例较cIMT正常组高(36.4%vs.22.8%,P <0.05),病程、吸烟比例、高血压比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均较c IMT正常组高(P <0.05),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低于c IMT正常组(P <0.05)。HbA1c、HGI与cIMT呈正相关(r=0.257、0.399,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GI及HbA1c均增加cIMT增厚的风险[OR=1.511(95%CI:1.237~1.846),OR=1.287(95%CI:1.053~1.571)]。结论: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较高,HGI可能是HbA1c以外的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红蛋白糖化指数 糖化血红蛋白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暴露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4
作者 王雅婷 刘晓娜 +1 位作者 吴寿岭 刘雪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 探讨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cumulative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cum CR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对连续参加了2006—2007年、2008—2009年、2010—2011... 目的 探讨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cumulative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cum CR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对连续参加了2006—2007年、2008—2009年、2010—2011年、2012—2013年4次健康体检并完成颈动脉超声的开滦职工4 701例进行横断面分析。观察对象年龄(50.9±10.9)岁,其中男性2 510例(53.39%)。根据暴露剂量与暴露时间乘积之和计算出4次健康体检的cum CRP并根据其三分位数将观察对象分为Q1、Q2、Q3三组,分析cum CRP对CIMT的影响。结果 随着cum CRP增加,CIMT逐渐增厚(P<0.000 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以Q1组作对照,Q2、Q3组的OR值分别为1.36 (95%CI:1.01~1.82)、1.49 (95%CI:1.07~2.07)。结论 cum CRP是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性别及年龄均要重视cum C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相关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0
5
作者 龚辉 王卫群 +1 位作者 范维琥 王亚芬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 分析颈总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IMT)增厚的危险因素。方法 心内科的住院病人 14 2例 ,分别以高频超声检测其IMT ,并以IMT≤ 1.0mm或 >1.0mm分成正常IMT和IMT增厚两组。血液生化指标检查包括 :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高... 目的 分析颈总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IMT)增厚的危险因素。方法 心内科的住院病人 14 2例 ,分别以高频超声检测其IMT ,并以IMT≤ 1.0mm或 >1.0mm分成正常IMT和IMT增厚两组。血液生化指标检查包括 :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 (LDL)、空腹血糖 (FBG)、尿酸 (UA)、肌酐 (Cr)、尿素氮 (BUN)等 ;所有病人均做CPn IgG检测。分别以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以上因素及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吸烟、年龄与IMT的关系。结果 以IMT增厚与否进行分组 ,两组间年龄 [(5 2 .3± 10 .5 )对 (6 4 .1± 7.7)岁 ;t=7.5 6 8,P <0 .0 0 1]、收缩压 [(18.17± 3.0 3)对 (19.4 4± 3.0 0 )kPa ;t =2 .4 12 ,P =0 .0 17]、BUN[(5 .5 6± 1.74 )对 (6 .2 8± 1.6 5 )mmol/L ;t=2 .394 ,P =0 .0 18]、UA[(32 1.2± 82 .7)对 (35 6 .3± 86 .7)mmol/L ;t=2 .386 ,P =0 .0 18]、LDL[(2 .5 4 3± 0 .80 6 )对 (2 .96 7± 1.16 3)mmol/L ;t=2 .2 96 ,P =0 .0 2 4 ]有差异 ;两组间CPn IgG阳性率略有差别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 6 .1%对 6 0 .4 % ;χ2 =2 .72 3,P =0 .0 99) ;其余包括吸烟史、舒张压及各项生化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内膜-中层厚度增厚 危险因素 肺炎衣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肥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动脉扩张功能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卫华 黄先玫 +2 位作者 蒋国平 何瑾 章毅英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4-276,T001,共4页
为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否在儿童期即有开始 ,研究了肥胖儿童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及动脉扩张功能。选择27例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和16例正常对照儿童 ,通过家族史调查 ,生化分析法检测血脂、血液粘度以及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及... 为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否在儿童期即有开始 ,研究了肥胖儿童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及动脉扩张功能。选择27例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和16例正常对照儿童 ,通过家族史调查 ,生化分析法检测血脂、血液粘度以及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及肱动脉舒缩顺应性。结果发现肥胖者在儿童期颈动脉内膜 -中层的厚度已经开始增加,内皮依赖性动脉扩张功能降低,并可以合并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提示儿童的肥胖、脂质代谢异常导致动脉血管壁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是小儿时期得病、成人发病的一种疾病。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须从儿童期开始防治肥胖症 ,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简便、安全无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肥胖 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动脉扩张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总动脉内径扩大与内膜—中层厚度是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两个重要标志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贞耀 陈达光 +2 位作者 陈玲 王华军 陈松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6期337-341,共5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人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即颈总动脉后壁内膜—外层之间的距离,CAIMT)与颈总动脉内径(即颈总动脉前壁内膜—后壁内膜之间的距离,CADIA)的变化。方法:用双功能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286例高血压病人及172名正常对照C...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人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即颈总动脉后壁内膜—外层之间的距离,CAIMT)与颈总动脉内径(即颈总动脉前壁内膜—后壁内膜之间的距离,CADIA)的变化。方法:用双功能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286例高血压病人及172名正常对照CADIA。结果:高血压病人CADIA扩大,CAIMT增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关系密切。CADIA扩大随着高血压病病程延长而增大,矫正年龄与收缩压因素后,差别仍然十分明显。CADIA扩大与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危险因素相关关系比CAIMT增厚明显。结论:CADIA扩大与CAIMT增厚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内径 内膜中层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刘鹏 王德宝 +1 位作者 张凤梅 陈颖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431-2433,共3页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临床血生化指标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血压正常的早期2型D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米沙坦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替米...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临床血生化指标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血压正常的早期2型D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米沙坦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替米沙坦组另给予替米沙坦40 mg/d,疗程为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浆Hcy水平及颈动脉IMT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替米沙坦组较常规治疗组UAER〔(61±26)mg/L与(98±38)mg/L〕、HO-MA-IR〔(3.17±0.66)与(3.60±0.87)〕、血浆Hcy水平〔(11.7±2.9)μmol/L与(14.4±2.8)μmol/L〕显著下降(P<0.05);替米沙坦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颈动脉IMT〔(0.88±0.20)mm与(0.99±0.24)mm〕显著降低(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UAER与Hcy(β=0.383,P<0.01)、病程(β=0.340,P<0.01)、颈动脉IMT(β=0.224,P<0.01)及HOMA-IR(β=0.201,P<0.01)呈线性回归关系。结论替米沙坦能改善早期DN患者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浆Hcy水平及颈动脉IMT,减少UAER,具有独立于降压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并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糖尿病肾病 尿清蛋白排泄率 同型半胱氨酸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丽艳 常焕显 +1 位作者 王以翠 庄建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3712-3714,共3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钙20 mg/次,每晚用餐时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血清hs-CRP水平及颈动脉IMT的变化情况。结果用药12个月后,治疗组基本痊愈29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3例;对照组基本痊愈20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3例,无变化4例,恶化1例,死亡1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89,P<0.05)。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IMT比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6.4361、5.6901和5.1182、2.6749,P均<0.05)。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hs-CRP水平,减轻血管炎性反应,减少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稳定和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 内膜中层厚度 超敏C反应蛋白 阿托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0
作者 丁艳萍 苏冠华 +2 位作者 钟禹成 李海禹 曾秋棠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5-609,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 MT)及炎性介质的相关性,探讨其在此类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 MT)及炎性介质的相关性,探讨其在此类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4(IL-4)、IL-6、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利用高频超声检测AMI患者和对照组颈动脉I MT。结果 AMI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占CD4+CD25+T细胞的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MI患者的I MT、血浆TNF-α、IL-6、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其CD4+CD25+Foxp3+Treg百分率与血浆IL-10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82,P<0.05);CD4+CD25+Foxp3+Treg百分率与颈动脉I MT(r=-0.562,P<0.05)、hs-CRP(r=-0.443,P<0.05)、IL-6(r=-0.307,P<0.05)和TNF-α(r=-0.281,P<0.05)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调节性T细胞失调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免疫失衡、血管重构及炎性反应可能同时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调节性T细胞 细胞因子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胰岛素抵抗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3
11
作者 蓝薇 张帆 +8 位作者 徐晓燕 戴亚丽 王双双 刘颜 韩令川 卢东晖 张宁波 谢谦 林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4期1166-1168,共3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胰岛素抵抗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9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伴有大血管病变分为两组,A组48例伴大血管病变,B组44例无大血管病变,分别测定两组患...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胰岛素抵抗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9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伴有大血管病变分为两组,A组48例伴大血管病变,B组44例无大血管病变,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平均颈动脉IMT、hs-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并进行比较,分析平均颈动脉IMT与hs-CRP及胰岛素抵抗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平均颈动脉IMT、hs-CRP、TC、LDL-C、HDL-C、HOMA-IR及BMI的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颈动脉IMT与hs-CRP、TC、LDL-C、HOMA-IR及BMI均相关,IMT与hs-CRP独立相关;另外,A组患者平均颈动脉IMT与HbA1c相关。结论T2DM患者的hs-CRP、血脂、血糖水平、HOMA-IR、BMI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量和超声回声跟踪技术检测高脂蛋白(a)血症家族成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辉 余舒杰 +2 位作者 毛永江 张二红 郑荣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3759-3762,3768,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量和超声回声跟踪(ET)技术检测高脂蛋白(a)〔Lp(a)〕血症家族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2个高Lp(a)血症家族61人为病例组...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量和超声回声跟踪(ET)技术检测高脂蛋白(a)〔Lp(a)〕血症家族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2个高Lp(a)血症家族61人为病例组。按照年龄将其分为3个亚组,10~20岁亚组16人,21~40岁亚组26人,41~58岁亚组19人。同时选择在本院体检的与病例组各亚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61人为对照组。测量左侧颈总动脉(LCCA)IMT及右侧颈总动脉(RCCA)IMT,并利用超声ET技术检测双侧颈总动脉硬化程度〔硬化度(β)、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膨大系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病例组10~20岁亚组与对照组10~20岁亚组LCCA、RCCA的IMT、β、Ep、AC、AI、PWV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21~40岁亚组与对照组21~40岁亚组LCCA、RCCA的IMT、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21~40岁亚组与对照组21~40岁亚组LCCA、RCCA的β、Ep、AC、PWV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41~58岁亚组与对照组41~58岁亚组LCCA、RCCA的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41~58岁亚组与对照组41~58岁亚组LCCA、RCCA的β、Ep、AC、AI、PWV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T测量可能不适合作为一个敏感指标用于发现高Lp(a)血症患者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高Lp(a)血症家族中20岁以下的成员,超声ET技术难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21~40岁的成员,超声ET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敏感的手段用以发现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41~58岁的成员,由于血管内已经出现斑块等中晚期病变,超声ET技术不再适合评价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蛋白血症 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2型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巍 梁伟 +1 位作者 曹久妹 李菲卡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51-1153,共3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改变,探讨其与各种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14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高血压组(n=70)和非高血压组(n=71),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量颈动脉IMT,同时测定相关危险因素并...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改变,探讨其与各种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14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高血压组(n=70)和非高血压组(n=71),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量颈动脉IMT,同时测定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71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糖尿病非高血压组和合并高血压组IMT、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BG)和胰岛素敏感性(IS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IMT、TC、LDL-C、FPG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结论糖尿病和高血压同时存在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IMT测量对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具有早期发现和筛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高血压 动脉 内膜-中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洪澍彬 郑艳玲 +4 位作者 曹筱佩 修玲玲 廖志红 李延兵 肖海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9-743,共5页
[目的]探讨最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对2型糖尿病(T2DM)伴冠心病(CAD)的诊断预测作用.[方法]将98例T2DM患者根据有无伴CAD分为CAD组48例和无CAD组50例,测量最大cIMT以及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CAD组中最大cIMT高于无CAD... [目的]探讨最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对2型糖尿病(T2DM)伴冠心病(CAD)的诊断预测作用.[方法]将98例T2DM患者根据有无伴CAD分为CAD组48例和无CAD组50例,测量最大cIMT以及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CAD组中最大cIMT高于无CAD组[1.30 mm (1.13,1.40) vs.1.00 mm (0.80,1.20),P<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心血管风险因素校正后,最大cIMT仍与T2DM伴CAD相关(OR=3.135,95% CI 1.501~6.549,P=0.001),是T2DM伴CAD的独立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最大cIMT对T2DM伴CAD的诊断切点为1.15 mm,其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70%.[结论]最大cIMT是T2DM伴CAD的独立预测因素,具有较高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可作为T2DM伴CAD的一个简便、无创、有效的诊断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动脉弹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咏芳 邹春鹏 +2 位作者 罗洪霞 张荣 黄福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679-3681,共3页
目的:应用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和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QAS)评价吸烟患者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与弹性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吸烟患者(年龄<35岁)80例作为病例组,4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QIMT和QAS技术对颈动脉进行检查... 目的:应用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和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QAS)评价吸烟患者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与弹性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吸烟患者(年龄<35岁)80例作为病例组,4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QIMT和QAS技术对颈动脉进行检查,获得颈动脉的内膜一中层厚度(IMT)、顺应性系数(CC)、扩张性系数(DC)、僵硬度系数(β)。病例组再根据IMT分组;IMT<0.9mm为病例1组,1组患者再根据吸烟量分为1a组(烟龄小于5年,且<20支/d)及1b组(烟龄>5年,且>20支/d),IMT≥0.9mm为病例2组。结果:对照组、病例1a组、病例1b组,病例2组的DC、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例1a组>病例1b组>病例2组。病例组的β与吸烟、颈动脉IMT呈明显正相关。β与吸烟量r=0.789,P=0.00;β与颈动脉IMTr=0.715,P=0.000。结论:QIMT可较准确地测量颈动脉IMT,QIMT与QAS技术联合应用使颈动脉的解剖结构成像与功能成像有机地结合,可成为深入研究颈动脉早期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吸烟 动脉 弹性 内膜中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炎症因子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何家富 李彬 +3 位作者 赵玉勤 邵永富 严晓娟 唐丹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33-193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OSAHS患者57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度组17例...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OSAHS患者57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度组17例、中度组18例、重度组22例,测定各组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SaO2(MSaO2)、CIMT及IL-6和hsCRP血浆浓度,采用偏相关分析法分析CIMT、IL-6、hsCRP与AHI、LSaO2、MSaO2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中、重度OSAHS组CIMT、IL-6、hsCRP水平比轻度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MT与血浆IL-6、hsCRP水平及AHI显著正相关,与LSaO2、MSaO2负相关;IL-6、hsCRP水平与AHI显著正相关,与LSaO2、MSaO2负相关。结论:中重度OSAHS患者CIMT、血浆IL-6及hsCRP水平明显增加,CIMT与炎症因子及睡眠呼吸监测指标密切相关,提示低氧血症的严重程度可能导致OSAHS患者炎症因子增加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1^+/CD42b^-、CD144^+内皮微粒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权晓慧 张春艳 +6 位作者 王聪霞 张岩 贾珊 马维冬 郭瑄 刘晓唤 郑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7-330,335,共5页
目的检测血浆中CD31^+/CD42b^-、CD144^+内皮微粒水平,探讨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22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超声结果分为增厚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采用流式细... 目的检测血浆中CD31^+/CD42b^-、CD144^+内皮微粒水平,探讨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22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超声结果分为增厚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患者血浆中CD31^+/CD42b^-、CD144^+内皮微粒水平,分析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增厚组CD31^+/CD42b^-、CD144^+内皮微粒水平明显升高;血浆中CD31^+/CD42b^-、CD144^+内皮微粒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31^+/CD42b^-内皮微粒水平与年龄、TC和Cys C呈正相关;血浆CD144^+内皮微粒水平与UA和BMI呈正相关。结论血浆中的CD31^+/CD42b^-、CD144^+内皮微粒水平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相关,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微粒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蛭降糖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糖尿病不伴有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方朝晖 赵进东 +13 位作者 王金萍 牛云飞 舒仪琼 袁爱红 吴倩 范青云 刘剑 鲍陶陶 罗源 陆瑞敏 郭呈林 江婷 崔李群 杨慧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4-890,共7页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糖尿病不伴有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6例颈动脉IMT增厚的糖尿病不伴有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治疗组(98例)。2组均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糖尿病不伴有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6例颈动脉IMT增厚的糖尿病不伴有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治疗组(98例)。2组均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晚,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蛭降糖胶囊9.0 g/晚,治疗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和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紊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肝肾功能等。结果:颈动脉IMT与FIns、HOMA-IR、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C)呈显著正相关。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8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FPG、FIns、HOMA-IR、HbA1c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TC、LDL-C明显降低(P<0.05),HDL-C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颈动脉IMT由(0.11±0.01)cm减少为(0.08±0.01)c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5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由(0.37±0.56)cm2降为(0.21±0.25)cm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5例,治疗组9例,2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丹蛭降糖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可以调节脂代谢,降低颈动脉I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蛭降糖胶囊 阿托伐他汀钙 糖尿病不伴有高血压病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C肽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余维巍 李彩萍 张存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7-600,共4页
目的 观察缬沙坦和培哚普利对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4例老年中重度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缬沙坦治疗组(V组)26例,每日服缬沙坦1次,80~160 mg;培哚普利组(P组)28... 目的 观察缬沙坦和培哚普利对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4例老年中重度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缬沙坦治疗组(V组)26例,每日服缬沙坦1次,80~160 mg;培哚普利组(P组)28例,每日服用培哚普利1次,4~8 mg;疗程均为24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动态血压、C肽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颈动脉壁结构、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平均血压、颈总动脉IMT、C肽水平及24 h尿白蛋白定量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V组与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组患者颈总动脉IMT(1.19±0.11)mm,V组患者颈总动脉IMT(1.17±0.10)mm,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均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组患者空腹C肽水平(1.78±0.38)ng/mL,餐后2 h C肽水平(4.48±1.01)ng/mL,V组患者空腹C肽水平(1.98±0.42) ng/mL,餐后2 h C肽水平(5.22±1.11)ng/mL,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均P<0.05),V组较P组患者C肽水平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减低(均P<0.05),V组较P组患者24 h尿白蛋白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 缬沙坦及吲哚普利均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胰岛功能,改善颈动脉硬化,降低尿白蛋白含量,而缬沙坦对于改善胰岛功能及降低蛋白尿作用略优于吲哚普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缬沙坦 培哚普利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肽 24 h尿白蛋白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特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肖雨雄 范锐斌 +1 位作者 唐良秋 陈宝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3期2266-2267,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斑块特征。方法:将糖尿病患者82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25例),合并冠心病心肌缺血组(B组39例)以及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组(C组18例)。各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IMT并观察粥样斑...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斑块特征。方法:将糖尿病患者82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25例),合并冠心病心肌缺血组(B组39例)以及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组(C组18例)。各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IMT并观察粥样斑块特征,计算斑块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并进行比较。结果:(1)IMT、斑块积分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B组高于A组(P<0.05)。(2)斑块检出率B、C组均高于A组(P<0.05)。(3)C组软斑和溃疡斑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单纯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的IMT及斑块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颈动脉的IMT及斑块特征是一个心血管事件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超声检查 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