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对脑性瘫痪患儿吞咽障碍及流涎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彬 闫宝锋 +3 位作者 木依提.阿不里米提 栾新平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买尔阿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5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对脑性瘫痪患儿吞咽障碍及流涎的改善作用。方法脑性瘫痪患儿42例,随机分为手术组及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仅行康复治疗,手术组行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康复治疗,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洼田评分)及Teac... 目的探讨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对脑性瘫痪患儿吞咽障碍及流涎的改善作用。方法脑性瘫痪患儿42例,随机分为手术组及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仅行康复治疗,手术组行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康复治疗,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洼田评分)及Teacher流涎分级法(TDS)对手术组术前、术后2周、术后6个月及同期对照组的吞咽功能、流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手术组术后2周及6个月时洼田评分、TDS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2周各指标比较,P均﹥0.05。结论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可改善脑性瘫痪患儿吞咽功能,减少其流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切除术 吞咽障碍 流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鞘交感神经网剥离术治疗手足徐动型脑瘫 被引量:8
2
作者 许世刚 徐林 +1 位作者 曹旭 焦勇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颈动脉鞘交感神经网剥离术治疗手足徐动型脑瘫的效果,并对其治疗机制进行探讨。方法:自1998年至2006年,对560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者施行了颈动脉鞘交感神经网剥离术,其中男391例,女169例,年龄3~25岁,平均10.7岁。术后1... 目的:回顾性总结颈动脉鞘交感神经网剥离术治疗手足徐动型脑瘫的效果,并对其治疗机制进行探讨。方法:自1998年至2006年,对560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者施行了颈动脉鞘交感神经网剥离术,其中男391例,女169例,年龄3~25岁,平均10.7岁。术后1周对患者进行观察评估,术后6个月和1年时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观察评估内容包括头颈部活动、双手协调能力、站立及步态、肌张力、流涎、斜视、眼球运动、语言清晰度等。效果明显者权重值为1分,有改善但不甚满意者权重值为0.5分,无效为0分。结果:术后1年560例患者中308例头颈部活动改善(占55%),403例双手协调能力改善(占72%),229例站立及步态改善(占41%),185例肌张力改善(占33%),252例流涎改善(占45%),174例斜视、眼球运动改善(占31%),251例语言清晰度改善(占45%),310例家长对手术结果总体满意(占55%)。术后6个月有效率高于术后1年。结论:手足徐动型脑瘫患者接受颈动脉鞘交感神经网剥离术治疗后部分患者在手足徐动症状、手指协调能力、肌张力、流涎以及语言发音方面确有改善。其机制可能与减少交感神经兴奋性,脑组织微循环改变及脑潜能神经元激活有关。仍需要长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动脉外膜 交感神经切除 外科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非增强高分辨MRI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前患者颈动脉狭窄评估中价值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房景超 郑园园 +1 位作者 王琳 陶立元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3,共6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非增强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4年1~9月122例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首次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前颈动脉计算机断层扫... 目的探讨颈动脉非增强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4年1~9月122例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首次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前颈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与非增强高分辨MRI的资料,根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NASCET)标准,由2名影像学医师分别对244支颈动脉的CTA、MRI图像进行狭窄程度测量,以CTA作为对照,以颈动脉狭窄率≥50%、≥70%和100%为界计算MRI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结果以颈动脉狭窄率≥50%为界,MRI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分别是99.4%(161/162)、100.0%(82/82)、99.6%(243/244)、0.6%(1/162)、0.0%(0/82);以颈动脉狭窄率≥70%为界分别是100.0%(129/129)、100.0%(115/115)、100.0%(244/244)、0.0%(0/129)、0.0%(0/115);以颈动脉狭窄率100%为界,分别是100.0%(30/30)、99.5%(213/214)、99.6%(243/244)、0.0%(0/30)、0.5%(1/214)。不同影像学医师间CTA、MRI所测数值Kappa分析一致性极强(CTA:κ=0.967,P=0.000;MRI:κ=0.956,P=0.000)。结论颈动脉非增强高分辨MRI能准确评估颈动脉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切除 CT血管造影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肖善文 张伦 +3 位作者 蒋冬升 秦洪远 刘志 任宪着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2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观察组行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及术后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康复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观察组行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及术后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及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语言功能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脑瘫,能显著改善语言障碍,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语言障碍 动脉交感神经剥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离切除术治疗脑瘫21例探讨
5
作者 黄恒良 《华夏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132-132,共1页
关键词 脑瘫 动脉 交感神经剥离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脑瘫的相关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曹胜操 高超 +2 位作者 秦海军 张菊 栾新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1139-1142,共4页
脑性瘫痪又称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新生儿在围产期大脑发育未成熟阶段因多种复杂因素引起的中枢神经器官的非进行性器质及功能损害[1],以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常伴有智力发育迟缓、流涎、癫痫、语言障碍等[2],阻碍儿... 脑性瘫痪又称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新生儿在围产期大脑发育未成熟阶段因多种复杂因素引起的中枢神经器官的非进行性器质及功能损害[1],以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常伴有智力发育迟缓、流涎、癫痫、语言障碍等[2],阻碍儿童身体及智力的生长发育,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症状及带来的影响逐渐明显,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3]。我国儿童脑瘫的发病率在1‰-6‰之间,是造成小儿残障的常见疾病[4,5],尤其是在西北偏远地区,由于基层医疗水平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脑瘫发病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外科手 动脉交感神经剥脱 治疗机制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离术对脑瘫肌张力障碍类型患儿癫痫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夏渝 周菊艳 李淑琴 《北方药学》 2013年第9期74-74,71,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离术对脑瘫肌张力障碍类型患儿癫痫的影响。方法:对283例脑瘫肌张力障碍类型患儿实施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离术,观察患儿术后癫痫发作改变。结果:283例脑瘫肌张力障碍类型患儿中有92例并发癫痫,占此... 目的:探讨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离术对脑瘫肌张力障碍类型患儿癫痫的影响。方法:对283例脑瘫肌张力障碍类型患儿实施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离术,观察患儿术后癫痫发作改变。结果:283例脑瘫肌张力障碍类型患儿中有92例并发癫痫,占此类患儿的32.5%。92例患儿经康复训练加正规药物治疗6月后,显效68例(74%),有效23例(25%),无效1例(1%),总有效率99%。结论:脑瘫合并癫痫的患儿用药物控制癫痫时,对患儿实施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离术,配合水疗、高压氧、言语等治疗,能较好地改善患儿手足徐动、流涎、语言障碍、上肢痉挛等症状,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剥离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比较
8
作者 王廉 于建博 +1 位作者 许高权 钱宝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0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比较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C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CS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CAS组(n=40)和CEA组(n=42)。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 目的比较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C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CS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CAS组(n=40)和CEA组(n=42)。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定]、炎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认知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结果术后1周,CAS组NHISS评分、血清IL-6、TNF-α及MDA水平均低于术前及同期CEA组(P<0.05);术后1周,CAS组血清SOD水平高于术前及同期CE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月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CAS组MOCA评分高于术前及同期CEA组(P<0.05)。结论CAS和CEA均能降低CS患者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但和CEA相比,CAS对患者炎症、氧化应激状况的改善效果更佳,更有利于提高神经及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支架置入 动脉内膜切除 动脉狭窄 神经功能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护理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杨丽 和振娜 宋暖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566-569,共4页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接受CEA治疗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干预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叙事护理...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接受CEA治疗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干预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叙事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贝克焦虑量表、贝克抑郁量表评分降低,干预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后两组面对评分提高,屈服、回避评分降低,干预组面对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屈服、回避评分更低(P<0.05);干预组(6.25%)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20.83%)低(P<0.05);干预组(97.92%)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83.33%)高(P<0.05)。结论 叙事护理应用于CEA患者干预中,可改善心理状态与应对方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护理 动脉内膜切除 心理状态 应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颈动脉血流和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腾香芹 柳胜安 +2 位作者 李青 茆庆洪 史宏伟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673-682,共10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建立气腹后给予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颈动脉血流和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LC的老年患者9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45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71.00岁(标准差6.71岁);身...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建立气腹后给予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颈动脉血流和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LC的老年患者9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45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71.00岁(标准差6.71岁);身高150~185 cm,平均身高163.77 cm(标准差9.35 cm);体质量46~90 kg,平均体质量66.98 kg(标准差9.60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级73例,Ⅲ级17例;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79例,Ⅲ级11例;文化程度小学20例,中学60例,大学10例。随机分为PHC组(H组,n=45)和常规通气组(C组,n=45)。所有患者在手术开始之前均采用常规通气模式,在建立气腹后,C组调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为35~45 mmHg,H组调整PaCO_(2)在46~55 mmHg。记录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手术前(T1)、气腹后稳定目标值15 min(T2)、气腹后稳定目标值30 min(T3)、缝皮结束(T4)5个时间点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SO_(2))、右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RICA)、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RICA)、右颈内动脉平均流速(VM-RICA)、右颈内动脉流量(Q-RICA)、左颈内动脉流量(Q-LICA)、右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RCCA)、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鼻咽温度、动脉血气,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乳酸(Lac)、血糖(Glu),血红蛋白(Hb);并于术前1 d、术后12 h、术后1 d、出院前对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和认知功能筛查量表(CASI)评分。结果(1)与C组比较,H组手术后住院时间较短[(4.60±0.65)d vs(5.17±0.84)d。t=2.915,P<0.05];H组在T1、T2、T3、T4时间点CO均高于C组(均P<0.05);H组PSV-RICA、PSV-RCCA、双侧颈内动脉流量(Q-ICA)在T2、T3、T4时间点均高于C组(P<0.05);H组脑循环阻力(C-SVR)值在T2、T3时间点均低于C组(P<0.05)。(2)与C组比较,T2、T3、T4时H组rSO_(2)、PaCO_(2)、Lac明显升高(P<0.05)。(3)与C组比较,MSE评分在术后12 h和出院前较高(P<0.05),H组CASI评分在术后12 h、术后1 d和出院前较高(P<0.05)。C组和H组MMSE评分和CASI评分在术后12 h、术后1 d均低于术前(P<0.05),且C组MMSE评分和CASI评分在出院前低于术前(P<0.05)。(4)在PHC下,T1时PSV-RICA与rSO_(2)为正相关(P<0.05),相关性大小为0.261。T2时PSV-RICA、PSV-RCCA、Q-RICA与rSO_(2)均具有相关性,相关性大小分别为0.303、0.578、0.350。T3时PSV-RICA、PSV-RCCA、Q-RICA与rSO_(2)均具有相关性,相关性大小分别为0.259、0809、0.419。T4时PSVRICA、PSV-RCCA、Q-RICA与rSO_(2)均具有相关性,相关性大小分别为0.387、0.785、0.263。在PHC下,T1、T2、T4时,PSVRICA与CO呈正相关(R=0.265、0.422、0.405);PSV-RICA、Q-RICA与rSO_(2)呈正相关;在T3时Q-RICA与CO(R=0.301)呈正相关。结论PHC可以增加LC老年患者的颈内动脉血流量及收缩期流速,提高其脑灌注,维持脑氧供需平衡,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也可能有利于改善患者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腹腔镜胆囊切除 老年患者 脑氧饱和度 动脉血流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新技术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前评估颈动脉易损性斑块中的应用进展
11
作者 侯超凡 王梦欣(综述) 王涛(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93-699,共7页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S)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地预防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的发生,但CEA术后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S)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地预防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的发生,但CEA术后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一直是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切除 重度动脉狭窄 超声新技 缺血性脑卒中 CEREBRAL 外科医生 ARTERY C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96例报告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建林 张勤奕 +1 位作者 屈根学 马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8-119,共2页
目的回顾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对96例(男76例,女20例,年龄43-84岁,平均65.2岁)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EA手术。全组均经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DSA)确诊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 目的回顾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对96例(男76例,女20例,年龄43-84岁,平均65.2岁)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EA手术。全组均经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DSA)确诊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手术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53例,颈丛麻醉43例。术中放置动脉临时转流管70例,其中全麻应用51例,颈丛麻醉19例。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71例,症状好转22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颈动脉内血栓形成1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结论CEA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切除 脑卒中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6
13
作者 冀蓁 陈淼 王珊珊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06-807,共2页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62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临床特点、术后并发症及术前、术后护理要点。结果62例患者出院时症状均得以改善,复查颈动脉超声示颈...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62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临床特点、术后并发症及术前、术后护理要点。结果62例患者出院时症状均得以改善,复查颈动脉超声示颈动脉通畅程度良好。术前突发颈动脉狭窄处闭塞1例,术后恢复期切口皮下血肿1例,声音嘶哑1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2例。围手术期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术后周密、细致的观察与护理十分重要,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残率,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切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转流术下颈动脉体瘤切除术6例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红梅 郑晓丽 韩雪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动脉体瘤切除 期护理 动脉转流 化学感受器肿瘤 动脉压迫训练 动脉造影 前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评估有效性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翠竹 佟志勇 +1 位作者 田文 张桓睿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4-567,共4页
目的观察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前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评估对术后缺血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1日~2021年7月31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CEA的老年患者102例。... 目的观察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前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评估对术后缺血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1日~2021年7月31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CEA的老年患者102例。根据是否行冠状动脉CTA评估分为未评估组49例和评估组53例。未评估组无心脏不适症状及病史,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色超声未见异常,并直接行CEA;评估组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根据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情况,43例直接行CEA术,10例行PCI,术后1个月行CEA术。缺血性血管并发症包括术后心肌梗死及脑梗死。观察2组缺血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未评估组与评估组缺血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0%vs 1.9%,P=1.000)。评估组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未评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单侧重度颈动脉狭窄伴冠状动脉无重度狭窄、单支重度、双支重度和3支重度狭窄分别为25例(71.4%)、7例(20.0%)、1例(2.9%)、2例(5.7%),双侧重度颈动脉狭窄伴冠状动脉无重度狭窄、单支重度、双支重度和3支重度狭窄分别为13例(72.2%)、2例(11.1%)、1例(5.6%)、2例(11.1%),单侧与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伴不同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1)。结论拟行CEA并疑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术前评估冠状动脉CTA并按现处理流程进行,可控制这部分患者术后缺血性血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切除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冠状血管 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围术期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白鹏 郭向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4-357,共4页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改善脑血流供应,预防缺血性脑卒中[1]。但是作为一种有创治疗方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本身存在一定的围术期死亡、缺血性卒中和心肌梗死等不良事...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改善脑血流供应,预防缺血性脑卒中[1]。但是作为一种有创治疗方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本身存在一定的围术期死亡、缺血性卒中和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风险,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使围术期安全性受到威胁,也影响手术对脑缺血事件的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切除 缺血性脑卒中 期死亡 危险因素 颅外段动脉狭窄 治疗方式 预防效果 缺血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体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红艳 袁建丽 +2 位作者 李桂肖 王兰 曹南林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0-181,共2页
关键词 动脉内膜切除 配合 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晓涛 翟广 +3 位作者 张智峰 陈鑫璞 张风江 刘献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2年第4期499-502,共4页
脑卒中的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给整个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的极大的痛苦和负担。在美国是继心脏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死亡原因,而在我国脑血管病已成为首位死因。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 脑卒中的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给整个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的极大的痛苦和负担。在美国是继心脏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死亡原因,而在我国脑血管病已成为首位死因。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自从上世纪问世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切除 动脉狭窄 高发病率 死亡原因 首位死因 脑血管病 脑卒中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病人的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书慧 付淑平 +3 位作者 罗咏 陈艳平 田红英 郝孟然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151-2153,共3页
关键词 动脉内膜切除 缺血性脑卒中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付文艳 李淑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1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拟行CEA手术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50%)患者51例,于术前、术中、术后6~8 h及7~10 d分别行颈动脉...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1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拟行CEA手术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50%)患者51例,于术前、术中、术后6~8 h及7~10 d分别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二维图像显示管径、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及回声性状,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充盈情况及狭窄部位血流性状,频谱多普勒检测血流动力学改变。术前及术后7~10 d进行CT血管造影(CTA)。结果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手术结果比较,二者符合率为88.23%。超声评估斑块回声性状与手术结果一致性较高;51支颈动脉狭窄处流速术中、术后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值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1支血管中49支管腔增宽,血流通畅,2支血栓形成;超声与CTA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有较高的一致性,符合率为76.48%;超声评价斑块回声性质明显优于CTA。结论血管超声在术前能够较准确地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了解斑块的回声特性及稳定性;术中监测颈动脉能降低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术后复查可以评价手术效果,减少围术期脑卒中及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降低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对提高CEA成功率有重要意义。因此血管超声可以作为CEA术前筛查、术中监测、术后随访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超声 动脉内膜切除 血流动力学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