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症、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及相关护理 被引量:6
1
作者 林虹 陈华慧 吴多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766-3768,共3页
目的:探讨炎症、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并分析护理干预对于其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炎症因子表达检测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 目的:探讨炎症、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并分析护理干预对于其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炎症因子表达检测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厚度超声测量。观察组在治疗的同时配合积极地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RP、IL-8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与精神病性得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炎症因子表达量与颈动脉斑块厚度高于正常人,积极的分级护理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炎症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
作者 陆金花 贺明庆 李建中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48-1851,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50例高龄2型糖尿病存在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根据颈动脉斑块性质分为稳定斑块组(n=72)和不稳定斑块组(n=78)。检查凝血常规、血常规... 目的:探讨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50例高龄2型糖尿病存在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根据颈动脉斑块性质分为稳定斑块组(n=72)和不稳定斑块组(n=78)。检查凝血常规、血常规及血栓弹力图等指标,分析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间各凝血指标及临床资料的差异,并对不稳定斑块组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不稳定斑块组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凝血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ude,MA)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均明显高于斑块稳定组(P<0.05),而服用他汀和抗血小板药物患者比例、血凝块形成时间(clotting time,K)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LDL-C及MA是高龄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较高水平的LDL-C和MA是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而服用他汀及抗血小板药物可延缓颈动脉斑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2型糖尿病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的关系 被引量:28
3
作者 李青芳 梁江红 邓胜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能否成为颈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的临床标志物。方法:选择颈内动脉系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128例)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58例)为研究对象,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能否成为颈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的临床标志物。方法:选择颈内动脉系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128例)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58例)为研究对象,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Lp-PLA2水平。结果:(1)不稳定粥样斑块组血浆Lp-PLA2水平明显高于稳定粥样斑块组与无斑块组,分别为(52.25±8.06)mg/L、(38.37±6.33)mg/L、(26.45±9.76)mg/L,P=0.000。(2)脑梗死组不稳定粥样斑块的比例(38.3%)明显高于对照组(16.7%),P<0.05。结论:Lp-PLA2可能是颈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的临床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