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镜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君豪 娄朝晖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8期1366-1368,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开放式ACDF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7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显...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开放式ACDF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7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显微镜下ACDF组(A组,42例)和传统开放式ACDF组(B组,36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JOA评分、VAS评分和神经功能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12个月JOA评分高于术前,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脊髓型颈椎病均有良好疗效,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较为满意,但显微镜下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量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椎病 显微镜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应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岳学智 《华夏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应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1例。两组均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对照组不采用显微镜辅助治疗,研究组采用显...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应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1例。两组均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对照组不采用显微镜辅助治疗,研究组采用显微镜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疼痛、颈椎功能障碍改善情况,以及相关手术指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AS和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下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椎病 显微镜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艾义翔 刘俭涛 +7 位作者 郝定均 龚禧 朱以涵 李幸橼 张熙伟 王考 孙佳俊 张淑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7期670-675,共6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17例;年龄30~74(53.9±11.0)岁。单节段病变18例,2个节段病变17例,3个节段病变7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采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听力及平衡委员会评分(Committee on Hearing and Equilibrium,CHE)、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椎曲度Cobb角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14.0±5.2)个月;手术时间95~220(160.38±36.77)min,术中出血量30~85(53.60±18.98)ml。2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给予雾化吸入等对症处理后均好转。CHE评分由术前(4.05±0.96)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40±0.70)分(t=12.97,P<0.05)。术后6个月38例眩晕改善,改善率90.5%。NDI评分的由术前的(34.43±8.04)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0.76±3.91)分(t=11.83,P<0.05)。颈椎曲度Cobb角由术前的(8.04±6.70)°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12.42±5.23)°(t=-15.96,P<0.05)。结论:ACDF术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突出,手术通过解除骨性压迫,重建颈椎曲度,可快速缓解患者的发作性眩晕症状。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明确患者眩晕原因,对保守治疗无效的CSA患者,ACDF手术可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椎病 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 性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2例报告
4
作者 丘金城 邱太彬 +2 位作者 贺宪 袁亮 殷海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6-320,共5页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椎疾病的经典术式[1~3],可以做到良好的神经减压和骨性融合,但为充分显露术野而造成的颈前组织等损伤常有报道[4],且手术视野狭窄、...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椎疾病的经典术式[1~3],可以做到良好的神经减压和骨性融合,但为充分显露术野而造成的颈前组织等损伤常有报道[4],且手术视野狭窄、清晰度欠佳。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许多学者对内镜辅助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手术进行了探索。Ma等[5~7]报道全内镜辅助下前路经椎间盘或经椎体入路完成突出椎间盘髓核切除,在内镜的放大作用和水介质的持续冲洗下,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但该技术观察和操作同轴,手术视野较局限、操作灵活度欠佳。Yao等[8]通过颈前一个2 cm操作通道,在全内镜辅助下将观察与操作分轴,大大提高手术操作的灵活度,顺利完成67例ACDF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该研究中手术操作是在空气介质下进行,手术视野清晰度较水介质低。为兼备水介质和观察与操作分轴的优点,我们在关节镜辅助下行2例ACDF,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除融合 关节镜辅助 前路手术 ACD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术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5
作者 宋奇 郭卫春 +1 位作者 代国 邱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术(DCI)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脊髓或神经根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单节段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患者,... 目的探讨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术(DCI)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脊髓或神经根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单节段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患者,按照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DCI组(24例)和ACDF组(36例)。临床评价指标主要如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术前、术后3,12个月颈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N)和上肢疼痛评分(VAS-A),颈部疼痛与残疾量表(NPAD),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影像学结果包括:手术邻近节段活动度(ROM)、颈椎整体角度(C_(2~7)Cobb角)结果。结果 DCI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明显低于ACDF组(P<0.05)。DCI组和ACDF组术后临床疗效随访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VAS-N、VAS-A、NPAD评分和EQ-5D评分:两组术后3、12个月随访结果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明显;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I组术后ROM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ACDF组术后12个月ROM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DCI组术后12个月较ACDF组减小(P<0.05)。ACDF组术后3个月C_(2~7)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I与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在中短期随访中临床效果满意。DCI能有效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度,与ACDF相比,能更好地保护脊柱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态稳定器置入术 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 邻近节段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间盘切除+前路脊柱植骨融合术编码的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江惠婷 申放 《现代医院》 2012年第11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切除+前路脊柱植骨融合术的ICD编码。方法以ICD-9-CM-32008版为工具书,仔细阅读病案,根据手术分类编码原则进行准确编码。结果手术操作术式和路径及所用器械或材料不同,手术操作分类的编码亦不同。结论编码员必须认真...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切除+前路脊柱植骨融合术的ICD编码。方法以ICD-9-CM-32008版为工具书,仔细阅读病案,根据手术分类编码原则进行准确编码。结果手术操作术式和路径及所用器械或材料不同,手术操作分类的编码亦不同。结论编码员必须认真阅读病案及手术记录,提高医学知识和国际疾病分类专业技能,这是准确进行编码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除 前路脊柱融合 术ICD-9-CM-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截骨减压植骨融合联合后纵韧带切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垠 宋波 +2 位作者 秦入结 史东平 栾金达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3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前路减压融合 后纵韧带切除 联合手术 手术治疗 脊髓型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引流及护理 被引量:2
8
作者 彭苑妮 吴永生 +1 位作者 胡杏平 林杏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9期146-148,共3页
目的对比单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ACDF)术后负压引流与常压引流的效果,总结护理措施。方法 26例行ACDF手术的患者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3例。2组患者术后基础处理相同。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负压引流,研究组行常压引流。... 目的对比单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ACDF)术后负压引流与常压引流的效果,总结护理措施。方法 26例行ACDF手术的患者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3例。2组患者术后基础处理相同。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负压引流,研究组行常压引流。观察拔出引流管前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2组引流量、换药次数、护理总次数等。结果 2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颈部血肿、气管压迫、神经或脊髓损害的并发症表现。术后引流量研究组(12. 20±7. 20) mL,小于对照组的(21. 10±8. 6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术后至拔管时换药次数研究组(2. 20±0. 40)次,对照组(2. 50±0. 50)次,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护理次数对照组多于研究组(P <0. 05)。结论单节段ACDF术后常压引流可减少术后引流量,减少护理工作量,是一种可供临床思考和进一步研究的护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 负压引流 引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颈椎间盘切除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9
作者 孙启涛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3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应用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022年1月—2023年3月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MCSM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应用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022年1月—2023年3月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MCSM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经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及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使用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与术后6个月颈椎病症状严重程度[以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估]、神经功能[以日本骨科学会(JOA)制定的量表评估]、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术后6个月,两组CASCS量表中主观症状、症状体征、工作与生活能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JOA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间盘切除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用于MCSM治疗的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时间短,能有效提高其神经功能,减轻疼痛程度,缓解临床症状,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椎病 椎间盘切除 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皮内镜与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被引量:7
10
作者 唐晓东 王瑞博 +2 位作者 吕柏康 张长江 闫鹏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74-180,共7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discectomy,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20年10月外科治疗的56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56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discectomy,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20年10月外科治疗的56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56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34~61(51.15±6.29)岁,C4,58例、C5,613例、C6,76例,行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对照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40~65(53.24±5.31)岁,C4,510例、C5,614例、C6,75例,行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颈部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对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并分析两组并发症情况;观察术后影像学资料。结果:56例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24~42(30.48±4.91)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25~47(32.76±4.53)个月。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颈痛和上肢痛VAS、NDI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1 d颈痛和上肢痛VAS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颈痛和上肢痛VAS、ND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患者三角肌力量术后减弱至4级,保守治疗12周后恢复正常;术后2年对照组出现1例邻椎病伴髓性症状,择期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恢复良好;1例术后吞咽呛咳,1年后稍好转;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相比,后路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如下优势,如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可更早活动,可缩短住院日等优点,但患者的适用年龄范围及中远期的临床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椎病 外科手术 内窥镜 前路间盘切除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11
作者 金成春 鲍广全 徐宏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64-66,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术与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3例,随机分为cage融合组35例和植骨融合组38例。分别行颈前路减压cage... 目的对比分析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术与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3例,随机分为cage融合组35例和植骨融合组38例。分别行颈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术及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植骨融合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8个月日本颈椎矫形外科学会评分(颈椎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曲度。结果 cage融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一过性咽部不适、供骨区疼痛发生率均低于植骨融合组(P均<0.05)。两组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周及18个月颈椎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曲度均升高(P均<0.05),而两组术后1周及18个月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颈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术与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及远期效果均较好,但cage植骨融合术手术操作更简单、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椎病 单一椎节段 前路减压 椎间融合 融合 自体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建良 张龙君 +4 位作者 王水桥 叶锋 王晓 郑晓东 张建军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2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腰痛 椎间盘切除 后路椎间盘切除 椎间融合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13
作者 袁瑞利 蔡秀华 +4 位作者 邓贵生 颜斌 李贵振 詹胜峰 黄震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6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改善及骨性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后3~6个月骨性融合率100%;... 目的探讨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改善及骨性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后3~6个月骨性融合率100%;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损伤完全恢复19例;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损伤完全恢复1例;术后12个月神经功能损伤较术前不同程度改善7例;术后18个月神经功能损伤较术前无改善1例。结论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治疗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 外伤性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后颈椎椎旁肌退变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博文 张杨 +3 位作者 杨科荣 段寒 周嘉辉 谭洪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4期622-626,共5页
目的探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ACDF)术对术后椎旁肌肉的影响以及ACDF术后椎旁肌肉的改变是否会影响术后临床症状。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接受ACDF术的5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作为手术组... 目的探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ACDF)术对术后椎旁肌肉的影响以及ACDF术后椎旁肌肉的改变是否会影响术后临床症状。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接受ACDF术的5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作为手术组,选取同期在医院体检中心接受颈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测量相应平面肌肉及脂肪T2加权像上的横截面并计算脂肪与肌肉面积之比。比较健康组和手术组患者脂肪与肌肉面积比,比较手术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脂肪与肌肉面积比。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残疾程度,采用改良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JOA)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比较脂肪与肌肉面积比与VAS、NDI、mJOA评分的关系。结果健康组人群脂肪与肌肉面积比中位数为0.44(0.33,0.66),手术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脂肪与肌肉面积比中位数分别为0.66(0.56,1.21)和0.77(0.58,1.28)。健康组和手术组脂肪与肌肉面积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脂肪与肌肉面积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功能评分和影像学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NDI、VAS评分分别与术前和末次随访的脂肪与肌肉面积比呈正相关(P<0.05)。未发现mJOA评分和脂肪与肌肉面积比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ACDF手术可能与单节段CSM患者术后颈部肌肉退变有关,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相应节段椎旁肌肉的退变程度呈正相关,椎旁肌肉加权像上的横截面越小,其颈部疼痛症状越重,但与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 椎旁肌退变 磁共振成像参数 脊髓型椎病 视觉模拟评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与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比研究
15
作者 寇德鹏 王祥善 苗红战 《淮海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与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院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单节段)9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与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院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单节段)9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颈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治疗。观察2组术中指标、手术前后颈椎脊髓功能、椎间高度、植骨融合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1.47±2.92)mL、手术时间为(63.84±4.01)min,对照组分别为(56.29±3.37)mL,(87.98±5.63)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24%)低于对照组(3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2组椎间高度、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椎间高度、JOA评分均比术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颈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术用于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损伤小且安全性较高,利于获得良好的植骨融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椎病 前路减压 cage融合 椎脊髓功能 椎间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间盘突出前路植骨内固定的术后康复指导及管理
16
作者 张玲 齐宝琴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0期78-78,共1页
自2003年10月以来,我科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3例,效果明显.现将术后康复指导及管理作一总结.
关键词 术后康复 前路减压 内固定 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指导 内固定术 效果明显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异体骨笼植入术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新建 廖绪强 +1 位作者 关宏业 杨林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环钻法减压、异体骨笼植入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椎间盘切除、异体骨笼植入治疗颈椎椎间盘病变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37~72岁,平均47岁。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平均随访232个月,不但临床症...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环钻法减压、异体骨笼植入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椎间盘切除、异体骨笼植入治疗颈椎椎间盘病变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37~72岁,平均47岁。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平均随访232个月,不但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而且取得了骨愈合,并能维持颈椎解剖关系,无局部及全身异常反应。结论颈椎前路环钻法减压、异体骨笼植入是具有应用前景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 环钻 前路减压 入术 患者 椎间盘切除 融合 平均 目的 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凤珍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3期490-491,共2页
由先天畸形或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寰枢椎不稳临床较为常见。其中以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治疗尤为棘手,以往采用颈后路减压加枕颈内固定,难以达到完全复位,减压效果亦不理想,且非功能性枕颈融合固定使枕颈及颈椎功能丧失严重。自2010... 由先天畸形或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寰枢椎不稳临床较为常见。其中以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治疗尤为棘手,以往采用颈后路减压加枕颈内固定,难以达到完全复位,减压效果亦不理想,且非功能性枕颈融合固定使枕颈及颈椎功能丧失严重。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本院采用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10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将其手术护理配合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寰枢椎复位 手术护理配合 钢板内固定 融合 口咽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临床治疗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高速磨钻减压与传统咬骨钳减压在颈椎病颈前路内固定融合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钧峰 汪伟 +3 位作者 江泽华 龙明星 袁建军 张学利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7期76-78,共3页
目的 比较显微镜下高速磨钻浅行性减压与传统卡尔松咬骨钳减压在治疗椎体后缘骨赘增生所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前路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3例椎体后缘骨赘增生所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采取显微镜下经颈前路间... 目的 比较显微镜下高速磨钻浅行性减压与传统卡尔松咬骨钳减压在治疗椎体后缘骨赘增生所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前路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3例椎体后缘骨赘增生所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采取显微镜下经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其中术中配合使用高速磨钻浅行性减压切除骨赘23例(观察组),使用卡尔松咬骨钳咬除骨赘20例(对照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于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上肢放射性疼痛程度,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指数)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评价颈椎神经功能。术后随访,观察声音嘶哑、吞咽不适、脑脊液漏及食管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1.2±0.4)年,两组末次随访时的上肢疼痛VAS、NDI指数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升高(P均<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的VAS、N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各有4例出现吞咽不适,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未出现脑脊液漏和食管瘘。结论 在颈前路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椎体后缘骨赘增生所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时,采用显微镜下浅行性高速磨钻减压能完整切除骨赘,更彻底地消除神经受压因素,手术效果优于传统卡尔松咬骨钳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椎病 前路融合钛板内固定术 浅行性高速磨钻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颈前路减压自锁式颈椎融合器治疗颈椎病20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洪伟 高飞 +3 位作者 段洪凯 赵湘军 孙连星 郭现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5-457,461,共4页
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症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髓、神经根和(或)脊髓血供障碍引起的脊髓神经根功能障碍性疾病。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是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1~4],经典前路椎间植骨或C... 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症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髓、神经根和(或)脊髓血供障碍引起的脊髓神经根功能障碍性疾病。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是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1~4],经典前路椎间植骨或Cage加前路钢板内固定已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螺钉松动、断裂、钢板移位以及钢板刺激食管导致术后吞咽不适等并发症时有发生[5,6]。肉眼下手术视野有限,照明不足及出血等因素致术中减压不彻底、遗留游离髓核组织或增加脊髓、神经根损伤的风险。在彻底脊髓神经根减压的前提下,如何减少内植物导致的并发症及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性被临床医生所关注。低切迹或零切迹内植物既有即刻稳定的特点,又可减少前路钢板的相关并发症,显微镜辅助视野清晰,减压的彻底性和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保证,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7,8]。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科对20例颈椎病行显微镜辅助椎间盘切除自锁式颈椎融合器植入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 融合 椎病 显微镜 治疗 自锁 椎间盘切除 钢板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