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是治疗神经根及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但随之而来的邻近节段退变问题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既往文献报告引起症状的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达7%~17%,部分患...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是治疗神经根及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但随之而来的邻近节段退变问题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既往文献报告引起症状的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达7%~17%,部分患者需要手术干预。1997年8月~2007年8月对42例ACCF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行再手术治疗,总结如下。展开更多
对于压迫范围为连续型二节段的颈椎病患者,若其椎间隙严重狭窄,或合并经椎间隙难以切除的后纵韧带骨化、椎间盘钙化及巨大骨赘,单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鄄CF)可提供较...对于压迫范围为连续型二节段的颈椎病患者,若其椎间隙严重狭窄,或合并经椎间隙难以切除的后纵韧带骨化、椎间盘钙化及巨大骨赘,单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鄄CF)可提供较大的操作和减压空间。为了降低ACCF术中切除椎体大部分骨性结构导致术中出血增加、颈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Groff等[1]提出了颈前路保留椎体后壁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PWCF)的概念,袁文等[2]、唐步顺等[3]的研究也证实了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自2009年开始对符合PWCF指征的33例连续型二节段颈椎病患者实施了该术式,对术后1年的临床随访结果报告如下。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颈椎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性前移融合术(anterior controllable antedisplacement and fusion,ACAF)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目的:比较颈椎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性前移融合术(anterior controllable antedisplacement and fusion,ACAF)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疗效及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颈前路手术治疗的72例严重OPLL患者(椎管侵占率≥50%)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采用ACAF治疗(ACAF组),37例采用ACCF治疗(ACCF组),术后随访6~12个月.收集两组患者手术时年龄、性别、随访时间,术后2周内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原因及预后,术前、术后2周内及末次随访时采用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同时在术前和末次访时的颈椎CT和MRI检查图片上观察骨化物类型,测量椎管侵占率、椎管最狭窄处的减压宽度、椎管面积及脊髓前后径.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年龄、性别比、随访时间、骨化物类型、术前椎管侵占率、椎管面积、脊髓前后径、JOA评分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内,ACCF组有10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为27.0%,其中6例系术中损伤脊髓,2例为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2例为骨化物残留;ACAF组2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为5.7%,均因骨化物残留所致.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CAF组减压宽度大于ACCF组(18.5±2.5mm vs 16.9±1.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面积及脊髓前后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4.9±31.2mm^(2) vs 142.1±22.3mm^(2),P>0.05;5.5±0.5mm vs 5.2±1.4mm,P>0.05);两组患者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ACAF组JOA评分改善率大于ACCF组[(79.5±8.7)%vs(68.9±20.3)%,P<0.05].结论:相较于ACCF,ACAF治疗严重颈椎OPLL能够获得更加满意的临床疗效,且降低了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率;但在开展ACAF早期仍存在发生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的潜在风险.展开更多
钛质网笼作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中使用的融合器之一,不仅能够在术中即刻重建颈椎稳定性、维持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而且可以避免自体取骨造成供骨区并发症的问题,故成为ACCF...钛质网笼作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中使用的融合器之一,不仅能够在术中即刻重建颈椎稳定性、维持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而且可以避免自体取骨造成供骨区并发症的问题,故成为ACCF术中较为常用的内植物。但传统钛笼多存在应力遮挡、钛笼下沉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术效果,甚至导致严重术后并发症,需要行翻修手术。目前已有多种新型钛笼问世,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钛笼带来的问题。生物力学评价及其测试方法是评判一款新型脊柱融合器能否应用于临床必不可少的过程。综述颈椎解剖相关生物力学、传统钛笼与新型钛笼生物力学特性的相关研究,为传统钛笼的改进以及新型钛笼的研发提供新思路。展开更多
文摘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是治疗神经根及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但随之而来的邻近节段退变问题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既往文献报告引起症状的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达7%~17%,部分患者需要手术干预。1997年8月~2007年8月对42例ACCF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行再手术治疗,总结如下。
文摘对于压迫范围为连续型二节段的颈椎病患者,若其椎间隙严重狭窄,或合并经椎间隙难以切除的后纵韧带骨化、椎间盘钙化及巨大骨赘,单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鄄CF)可提供较大的操作和减压空间。为了降低ACCF术中切除椎体大部分骨性结构导致术中出血增加、颈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Groff等[1]提出了颈前路保留椎体后壁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PWCF)的概念,袁文等[2]、唐步顺等[3]的研究也证实了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自2009年开始对符合PWCF指征的33例连续型二节段颈椎病患者实施了该术式,对术后1年的临床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文摘目的:比较颈椎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性前移融合术(anterior controllable antedisplacement and fusion,ACAF)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疗效及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颈前路手术治疗的72例严重OPLL患者(椎管侵占率≥50%)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采用ACAF治疗(ACAF组),37例采用ACCF治疗(ACCF组),术后随访6~12个月.收集两组患者手术时年龄、性别、随访时间,术后2周内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原因及预后,术前、术后2周内及末次随访时采用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同时在术前和末次访时的颈椎CT和MRI检查图片上观察骨化物类型,测量椎管侵占率、椎管最狭窄处的减压宽度、椎管面积及脊髓前后径.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年龄、性别比、随访时间、骨化物类型、术前椎管侵占率、椎管面积、脊髓前后径、JOA评分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内,ACCF组有10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为27.0%,其中6例系术中损伤脊髓,2例为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2例为骨化物残留;ACAF组2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为5.7%,均因骨化物残留所致.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CAF组减压宽度大于ACCF组(18.5±2.5mm vs 16.9±1.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面积及脊髓前后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4.9±31.2mm^(2) vs 142.1±22.3mm^(2),P>0.05;5.5±0.5mm vs 5.2±1.4mm,P>0.05);两组患者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ACAF组JOA评分改善率大于ACCF组[(79.5±8.7)%vs(68.9±20.3)%,P<0.05].结论:相较于ACCF,ACAF治疗严重颈椎OPLL能够获得更加满意的临床疗效,且降低了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率;但在开展ACAF早期仍存在发生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的潜在风险.
文摘钛质网笼作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中使用的融合器之一,不仅能够在术中即刻重建颈椎稳定性、维持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而且可以避免自体取骨造成供骨区并发症的问题,故成为ACCF术中较为常用的内植物。但传统钛笼多存在应力遮挡、钛笼下沉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术效果,甚至导致严重术后并发症,需要行翻修手术。目前已有多种新型钛笼问世,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钛笼带来的问题。生物力学评价及其测试方法是评判一款新型脊柱融合器能否应用于临床必不可少的过程。综述颈椎解剖相关生物力学、传统钛笼与新型钛笼生物力学特性的相关研究,为传统钛笼的改进以及新型钛笼的研发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