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双节段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佳鸿 杨旭辉 +1 位作者 吴永乐 姚豹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57-1062,共6页
目的 :系统评价颈椎间盘置换术(TDR)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相邻两个节段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筛选应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相邻两个节段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前瞻性... 目的 :系统评价颈椎间盘置换术(TDR)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相邻两个节段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筛选应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相邻两个节段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各研究中观察组术式为TDR(TDR组),对照组术式为ACDF(ACDF组);两组病例数均不少于10例;随访时间均不少于2年;术后疗效评价指标至少包括以下指标中的一项:颈痛及上肢痛VAS评分(VAS),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SF-36),术后不良事件(AE)等指标。采用Doowns-Black评分及NOS评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结果:共纳入5篇英文文献,2篇为随机对照研究(RCT),3篇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质量Doowns-Black评分均在18分及以上,NOS评价前瞻性队列研究质量均为6星。共纳入593例患者,其中TDR组314例,ACDF组279例。经Meta分析合并效应指标,末次随访时颈痛VAS评分标准化均数差(SMD)及不良事件发生相对危险度(RR)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DR组上肢痛VAS评分、NDI评分、邻近上节段和下节段屈伸ROM、邻近节段退变低于ACDF组(P<0.05),SF36-PCS躯体健康评分及手术节段屈伸ROM SMD高于ACDF组(P<0.05)。结论 :相邻两个节段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行TDR的疗效较ACDF具有优势,安全性较高,但需要更多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以及更长时间的随访结果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置换术 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 双节段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融合术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10
2
作者 蒲婷 吕聪伟 +4 位作者 颜滨 薛清华 彭凡 廖振华 刘伟强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5-112,共8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椎间盘置换术(total disc replacement,TDR)后颈椎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12具人体颈椎标本,通过三维非接触式光电测量系统及位移控制方式,测试原始状态(in... 目的分析颈前路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椎间盘置换术(total disc replacement,TDR)后颈椎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12具人体颈椎标本,通过三维非接触式光电测量系统及位移控制方式,测试原始状态(intact)、TDR及ACDF术后各节段在前屈与后伸、左侧弯与右侧弯、左旋转与右旋转6种独立工况的运动和载荷分布,并探讨颈椎正常生理运动规律及植入器械特点。结果 TDR术后,颈椎各节段运动保留效果明显,能恢复接近正常的运动,并以屈伸、旋转工况为优;同等工况下ACDF术后手术节段运动丢失达73.41%,其他节段运动也存在明显改变。侧弯工况两者均存在较大运动改变,TDR达45.92%,ACDF达108.06%。试验发现,颈椎正常生理运动为空间三轴耦合运动,以侧弯工况耦合程度最大,绕X轴运动分量达35%,TDR术后,颈椎能恢复接近正常的耦合运动规律。结论 TDR术能使颈椎恢复更接近正常的生理运动,在屈伸、旋转工况效果最好,侧弯次之。本研究为TDR与ACDF的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定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置换术 颈前路植骨融合术 力学特性 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相对于传统前路融合手术的优势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9,共2页
长期以来,减压植骨融合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脊柱退变性疾患的经典手术或"金标准"。近年来,非融合技术的兴起,使传统手术受到冲击,但非融合手术在取得满意近期效果的同时,随着时日的延长也开始浮现出一些目前难以逾越的问题。... 长期以来,减压植骨融合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脊柱退变性疾患的经典手术或"金标准"。近年来,非融合技术的兴起,使传统手术受到冲击,但非融合手术在取得满意近期效果的同时,随着时日的延长也开始浮现出一些目前难以逾越的问题。治疗脊柱退变性疾患究竟是采用融合还是非融合技术,成为当前学术争论的焦点。本期邀请了全国著名的脊柱外科专家就该课题(重点颈椎)进行讨论,以期通过讨论对脊柱融合与非融合技术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既不要盲目跟从,或不审慎地追求新技术,也应避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通过不断努力探索,得出我国专家自己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人工椎间盘置换 前路融合手术 前路减压融合术 椎退变性疾病 邻近节段退变 治疗效果 椎病患者 神经根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病手术中植骨与内固定的关系
4
作者 朱庆三 尹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86-486,共1页
颈椎病作为中老年最常见的疾患,对其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长期以来存在不同意见,特别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本期邀请了相关专家对该病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原则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以便读者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入路与术式。
关键词 前路减压融合术 椎病 内固定 手术中 椎后凸畸形 椎生理弯曲 假关节形成 直接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同种异体骨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方青 李洋 +3 位作者 武文杰 刘勋 许建中 罗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77-884,共8页
目的评价新型同种异体骨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观察融合器下沉对术后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BioCage~?融合器和PEEK融合器行单节段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 目的评价新型同种异体骨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观察融合器下沉对术后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BioCage~?融合器和PEEK融合器行单节段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的颈椎病患者80例,通过颈椎正侧位X线片及CT评估颈椎曲度、椎间高度、融合器位置和融合情况。使用VAS和NDI评分评估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观察新型同种异体骨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43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BioCage~?融合器行ACDF手术,男性29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0. 44(24~81)岁; 37例患者采用PEEK融合器行ACDF手术,男性26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9. 31(24~78)岁;随访时间12~36(平均23. 02)个月。Biocage组和PEEK组随访中颈椎曲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5),椎间高度末次随访时虽有丢失,但仍较术前明显恢复(P <0. 05)。随访时患者VAS和NDI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 <0. 05)。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融合器后缘到椎体后壁距离(D-PC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两组融合器下沉高度及下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根据CT判断BioCage~?组全部融合,融合率为100%(43/43); PEEK组有1例未融合,融合率为97. 30%(36/37)。术后6个月两组均全部融合。本组患者中共有17例术后出现融合器下沉,其中BioCage~?组9例,PEEK组8例,VAS及NDI评分分别降低3. 94(5. 09~1. 15)、26. 87(35. 34~8. 47),与未下沉患者VAS及N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新型同种异体骨椎间融合器按国人颈椎解剖外形设计,终板骨性接触面积大,表面齿状突起可有效防止融合器的滑移,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性,有利于恢复颈椎正常生理前凸,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融合术 同种异体 椎间融合 聚醚醚酮 脊柱融合 下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融合与非融合手术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田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共2页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历程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已成为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创伤、肿瘤等多种疾病最有效的手段和"金标准",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大量病例的积累和一系列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开展.
关键词 融合 相邻节段 融合手术 前路减压融合术 退行性疾病 退变 随访时间 金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的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85-485,共1页
颈椎病作为中老年最常见的疾患,对其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长期以来存在不同意见,特别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本期邀请了相关专家对该病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原则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以便读者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入路与术式。
关键词 前路减压融合术 钢板内固定 前路 脊髓型椎病 手术治疗 人体危害 脊髓压迫 脊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术后钛网下沉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吴东荣 郭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46-850,共5页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出现与影像学改变相应的临床表现。随着我国逐步走向老龄化社会及人们生活、学习习惯改变.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报告以来.具...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出现与影像学改变相应的临床表现。随着我国逐步走向老龄化社会及人们生活、学习习惯改变.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报告以来.具有减压彻底和可以扩大椎管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颈椎多种疾病的治疗,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大多数颈椎疾病的首选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融合术 椎体次全切 原因分 椎间盘组织退变 钛网 术后 周围组织结构 椎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激素(1-34)对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术后影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毅华 卢长巍 黄煜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64-968,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1-34)对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术后影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老年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1-34)对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术后影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老年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治疗组术后第6天开始每天皮下注射20μg PTH一次,治疗时间为6个月。分别在术前、术后12个月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及颈椎脊髓功能评分(JOA)评估;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检测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改变及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VAS与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同一时间段的治疗组患者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治疗组患者BMD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同时血清B-ALP和TRACP-5b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治疗组椎间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H辅助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 质疏松 甲状旁腺激素 密度 前路椎间切除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13
10
作者 林振 彭柏华 +4 位作者 郑力恒 谭文成 查丁胜 杨裕豪 吴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68-672,共5页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用术式。但椎间融合使脊柱节段生物力学发生改变,加速临近节段退变,传统的颈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不需要融合手术节段,但需要广泛剥...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用术式。但椎间融合使脊柱节段生物力学发生改变,加速临近节段退变,传统的颈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不需要融合手术节段,但需要广泛剥离软组织,出血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椎病 椎间融合 前路减压融合术 生物力学 后路 脊柱节段 手术节段 双通道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