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节段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长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8
1
作者 雷润博 李盼 +5 位作者 甘璐 杨雪蕊 魏彬 曹雄飞 李沫 罗卓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88-695,共8页
目的:比较单节段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 目的:比较单节段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西京医院行单节段ACDR和ACDF治疗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ACDR组(n=21例)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33~58岁(44.0±7.5岁);采用Discover假体,C4/52例,C5/617例,C6/72例。ACDF组(n=25例)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33~63岁(48.2±8.5岁);C3/41例,C4/53例,C5/618例,C6/73例。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1年、2年、5年及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利用X线、CT及MRI影像学资料测量和评估ACDR组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末次随访时的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以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手术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DR组随访时间138.9±12.0个月,ACDF组随访时间136.9±10.8个月,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JOA评分、上肢痛VAS评分、颈痛VAS评分和NDI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2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CDR组术后3个月、1年、2年时手术节段ROM与术前比较显著性增加(P<0.05),术后5年和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CDR组末次随访时13例(61.9%)手术节段发生HO,其中McAfee分级Ⅰ级1例,Ⅱ级3例,Ⅲ级6例,Ⅳ级3例。ACDR组17个(40.5%)邻近节段发生退变,ACDF组34个(68.0%)邻近节段发生退变,两组ASD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CDR组无二次手术患者,ACDF组2例因ASD导致二次手术。两组二次手术率有统计学差异(0 vs 8%,P<0.05)。结论:与ACDF术式相比,单节段ACDR治疗颈椎病能够获得一致的、良好的长期临床疗效,并在减少ASD发生方面具有优势。然而,随时间延长ACDR手术节段HO发生率较高,造成手术节段活动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病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长期随访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两种后路再减压手术的疗效比较
2
作者 刘晓伟 陈德玉 +3 位作者 陈宇 王新伟 廖心远 杨海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45-1047,共3页
对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decompressionandfusion,ADF)后需接受再次减压处理的患者,多采用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和颈后路单开门或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减压同时,又可避免经前方入路对重要结构的损伤,并保留部分颈椎活... 对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decompressionandfusion,ADF)后需接受再次减压处理的患者,多采用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和颈后路单开门或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减压同时,又可避免经前方入路对重要结构的损伤,并保留部分颈椎活动度。但目前关于颈后路手术作为ADF后再次手术效果评价的研究极少.且尚未检索到关于两种手术效果比较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后路单开门 减压手术 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后路椎板切除减压 疗效 手术效果 椎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A/PA66椎间融合器在颈椎病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的中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邓乾兴 欧云生 +3 位作者 蒋电明 刘渤 朱勇 赵增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9-494,共6页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66 Cage,n-HA/PA66 Cage)在颈椎病前路单、双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5月行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66 Cage,n-HA/PA66 Cage)在颈椎病前路单、双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5月行手术治疗并完整随访的63例患者,均行颈前路减压、n-HA/PA66 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钉板系统内固定术,颈椎单节段融合45例,双节段融合18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ek disability index,NDI)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影像学评价包括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前凸角、植骨融合情况等。结果:63例患者获得30~64个月随访,平均46.9个月。平均手术出血量55.08 ml,手术时间平均为116.98 min。术后11例患者出现短暂吞咽困难,2例患者出现颈部血肿,4例患者发生颈部轴性症状,2例患者并发C5神经根麻痹。单、双节段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单、双节段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NDI均较术前改善(P〈0.05)。单、双节段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及前凸角均较术前改善(P〈0.05)。其中2例单节段出现融合器下沉,1例双节段出现融合器下沉,融合器下沉率4.76%,96.83%患者术后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所有患者均无脊髓、硬膜囊、喉返神经、喉上神经等损伤,无感染、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n-HA/PA66椎间融合器可有效重建颈椎骨性结构、恢复颈椎曲度、维持颈椎间隙高度,获得良好的中期临床疗效,是一种理想的颈椎椎间植骨融合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酰胺66 椎间融合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后吞咽困难并发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顾一飞 杨立利 +2 位作者 袁文 史升 梁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评估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nterior artificial disc insertion,AADI)和颈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两种不同术式对术后早期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4月收治... 目的:评估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nterior artificial disc insertion,AADI)和颈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两种不同术式对术后早期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98例接受单节段或双节段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53例,采用AADI术式,B组45例,采用ACDF术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48h、2个月及6个月时吞咽困难发生率、吞咽生活质量(Swallowing-Quality of Life,SWAL-QOL)评分及椎前软组织厚度的改变,比较两种术式吞咽困难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85.66±11.84min)明显低于B组(93.78±14.81min)(P<0.05)。在术后48h及术后2个月随访时,A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30.19%,3.77%)和椎前软组织厚度(10.99±1.66mm,10.17±1.87mm)明显低于B组患者(分别为51.11%,15.56%,11.92±1.59mm,11.45±1.59mm)(P<0.05)。术后48h和2个月时,A组患者SWAL-QOL评分(59.20±7.23,63.77±3.37)明显高于B组(53.91±8.99,62.07±4.51)(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两组间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相对于ACDF,AADI手术时间较短,手术过程及置入物对食道的损伤和刺激较小,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和吞咽困难的严重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 吞咽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术后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冰 王沛 +3 位作者 李晖 刘保华 冯世庆 马信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7-501,共5页
目的:收集并分析SCI收录的关于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疗效比较的文献,对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和ACDF术后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 目的:收集并分析SCI收录的关于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疗效比较的文献,对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和ACDF术后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入选文献均为临床研究;各研究的干预组(治疗组)术式为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对照组术式为ACDF;治疗组和对照组例数均不小于10;术后疗效评价包括颈部功能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相应节段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等常见指标。结果:共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纳入人数共588人,干预组303例,对照组285例;术后2年内NDI合并权重均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为-0.39(95%CI,-1.56~0.78),P>0.05。术后2年内相应颈椎节段运动范围(ROM)合并WMD值为8.95(95%CI,7.01~10.89),P<0.05。结论:Bryan间盘置换术在术后2年内保留颈椎节段活动方面优于ACDF,尚没有足够证据表明Bryan间盘置换术术后2年内NDI优于ACD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yan椎间盘置换术 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节段颈前路椎间融合术后ROI-C融合器沉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国 吴建峰 黄稳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63-1069,共7页
目的:分析采用ROI-C行颈前路单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融合器沉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总结采用ROI-C行单节段ACDF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83例患者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 目的:分析采用ROI-C行颈前路单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融合器沉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总结采用ROI-C行单节段ACDF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83例患者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手术节段、吸烟史及骨密度检查结果。在术前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整体曲度(cervical alignment,CA)、融合节段角度(segmental angle,SA)、椎间隙前高度(anterior disc height,ADH)和椎间隙后高度(posterior disc height,PDH)。将随访的中立位颈椎侧位X线片与术后即刻比较,ADH或PDH丢失>2mm判定为融合器沉降,分入沉降(subsidence)组(S组,22例),并记录沉降的部位;≤2mm分入未沉降(nonsubsidence)组(N组,61例)。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对以上参数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单节段ACDF术后ROI-C沉降的危险因素。将危险因素进一步分组使用χ2检验计算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LR)进行评价。结果:单节段ACDF术后ROI-C沉降发生率为26.5%(22/83),其中陷入椎体前方终板者占63.6%(14/22)。S组、N组年龄分别为59.86±12.11岁、52.77±10.3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性别、吸烟史、手术节段和骨密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S组术前的CA、SA、ADH分别为-0.800°±5.637°、0.432°±2.162°和3.768±1.210mm,N组分别为4.893°±5.718°、1.198°±1.826°和5.066±1.257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1和P〈0.001),两组的P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CA和年龄是ROI-C沉降的危险因素(P=0.014和P=0.038)。根据术前CA情况将患者分为术前CA后凸(CA<0°)和前凸(CA≥0°)组,根据术前年龄将患者分为<60岁和≥60岁组,χ2检验显示术前CA后凸和60岁以上病例ROI-C沉降概率分别比前凸和60岁以下病例高12.5倍和4.5倍(LR=12.529,P〈0.001;LR=4.454,P=0.030)。结论:术前CA后凸和年龄60岁以上是单节段ACDF术后ROI-C沉降的危险因素。选择ROI-C行单节段ACDF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时应考虑这两项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椎间融合 沉降 椎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Hybrid术式是融合与非融合手术的完美平衡吗? 被引量:6
7
作者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共2页
1958年,Smith-Robinson及Cloward等最早提出了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数十年来,该术式被公认为是治疗多种颈椎退行性疾病的“金标准”。随着该项技术的广泛开展,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诸多研究显示ACDF可... 1958年,Smith-Robinson及Cloward等最早提出了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数十年来,该术式被公认为是治疗多种颈椎退行性疾病的“金标准”。随着该项技术的广泛开展,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诸多研究显示ACDF可能导致融合邻近节段的应力增加而加速邻近节段的退变。长期随访结果显示,颈椎前路融合手术后有高达92%的患者在影像学上发现邻近节段退行性病变。而且,在多节段颈椎退变治疗中,随着融合节段的增加,融合率逐渐降低且融合术后假关节发生率逐渐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融合手术 术式 前路融合 平衡 邻近节段 椎退变 “金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手术混合应用有必要吗? 被引量:6
8
作者 田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共2页
田伟(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100035北京市)随着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ADR)临床应用的增加,如何评价其作用以及如何看待传统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成为当前的焦点。对二者的对比研究较很多,结论莫衷... 田伟(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100035北京市)随着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ADR)临床应用的增加,如何评价其作用以及如何看待传统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成为当前的焦点。对二者的对比研究较很多,结论莫衷一是。争论的焦点即是邻近椎间关节退变和邻椎病(ASD)的问题。CADR能否有效预防邻椎病?由于有自然病史的掺杂,以及判断ASD的标准不同,结论自然很难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融合 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融合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北京积水潭医院 术式 临床医学院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相对于传统前路融合手术的优势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9,共2页
长期以来,减压植骨融合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脊柱退变性疾患的经典手术或"金标准"。近年来,非融合技术的兴起,使传统手术受到冲击,但非融合手术在取得满意近期效果的同时,随着时日的延长也开始浮现出一些目前难以逾越的问题。... 长期以来,减压植骨融合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脊柱退变性疾患的经典手术或"金标准"。近年来,非融合技术的兴起,使传统手术受到冲击,但非融合手术在取得满意近期效果的同时,随着时日的延长也开始浮现出一些目前难以逾越的问题。治疗脊柱退变性疾患究竟是采用融合还是非融合技术,成为当前学术争论的焦点。本期邀请了全国著名的脊柱外科专家就该课题(重点颈椎)进行讨论,以期通过讨论对脊柱融合与非融合技术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既不要盲目跟从,或不审慎地追求新技术,也应避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通过不断努力探索,得出我国专家自己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人工椎间盘置换 前路融合手术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椎退变性疾病 邻近节段退变 治疗效果 椎病患者 神经根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一步观察颈椎融合与非融合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共2页
半个多世纪以来,颈椎融合术一直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手段,其良好的临床疗效受到广大脊柱外科医生的肯定,尤其是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被认为是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金标准"。
关键词 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融合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退行性椎病 外科医生 临床疗效 金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融合与非融合手术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田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共2页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历程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已成为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创伤、肿瘤等多种疾病最有效的手段和"金标准",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大量病例的积累和一系列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开展.
关键词 融合 相邻节段 融合手术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退行性疾病 退变 随访时间 金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的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85-485,共1页
颈椎病作为中老年最常见的疾患,对其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长期以来存在不同意见,特别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本期邀请了相关专家对该病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原则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以便读者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入路与术式。
关键词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钢板内固定 前路 脊髓型椎病 手术治疗 人体危害 脊髓压迫 脊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Hybrid手术不同组合方式治疗连续三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康康 刘浩 +5 位作者 丁琛 孟阳 王翰 王贝宇 吴廷奎 洪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71-782,共12页
目的:比较不同组合方式颈椎前路Hybrid手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CDA)]治疗连续三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 目的:比较不同组合方式颈椎前路Hybrid手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CDA)]治疗连续三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8年12月因连续三节段颈椎病于我科行手术治疗的病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FFF组(连续三节段ACDF患者)、1A2F组(单节段CDA+双节段ACDF患者)和2A1F组(双节段CDA+单节段ACDF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9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FFF组22例,年龄58.95±9.28岁,随访时间为29.23±14.79个月;1A2F组47例,年龄51.70±8.23岁,随访时间为36.09±16.72个月;2A1F组29例,年龄48.72±7.76岁,随访时间为36.58±14.81个月。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d、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功能评分及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同时于术前与术后3d、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在颈椎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C2-C7曲度、手术节段曲度、颈椎C2-C7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上位邻近节段活动度,末次随访时结合颈椎CT评估ACDF节段融合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颈痛VAS评分、上肢痛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时FFF组NDI评分为17.86±2.55分,显著高于1A2F组的15.13±3.76分和2A1F组的15.55±4.07分(P<0.05),余时间点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后3d时颈椎C2-C7曲度和手术节段曲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FFF组颈椎C2-C7曲度和手术节段曲度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1A2F组和2A1F组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FFF组颈椎C2-C7活动度及手术节段活动度均显著低于1A2F组和2A1F组(P<0.05)。术后12个月时,2A1F组颈椎C2-C7活动度高于1A2F组(P<0.05)。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2A1F组手术节段活动度高于1A2F组(P<0.05)。末次随访时,FFF组、1A2F组和2A1F组上位邻近节段活动度分别为11.97°±2.27°、9.80°±2.99°和8.45°±2.26°,三组之间及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FFF组、1A2F组和2A1F组融合率分别为81.82%(18/22)、91.49%(43/47)和96.55%(28/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三节段ACDF,颈椎前路Hybrid手术能够获得与其一致的临床疗效,但在早期颈椎功能康复、颈椎整体活动度及对邻近节段影响方面更具优势,且双节段CDA+单节段ACDF组合方式比单节段CDA+双节段ACDF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节段椎病 Hybrid手术 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组合方式 手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术后钛网下沉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东荣 郭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46-850,共5页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出现与影像学改变相应的临床表现。随着我国逐步走向老龄化社会及人们生活、学习习惯改变.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报告以来.具...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出现与影像学改变相应的临床表现。随着我国逐步走向老龄化社会及人们生活、学习习惯改变.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报告以来.具有减压彻底和可以扩大椎管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颈椎多种疾病的治疗,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大多数颈椎疾病的首选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椎体次全切 原因分 椎间盘组织退变 钛网 术后 周围组织结构 椎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同种异体骨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方青 李洋 +3 位作者 武文杰 刘勋 许建中 罗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77-884,共8页
目的评价新型同种异体骨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观察融合器下沉对术后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BioCage~?融合器和PEEK融合器行单节段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 目的评价新型同种异体骨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观察融合器下沉对术后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BioCage~?融合器和PEEK融合器行单节段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的颈椎病患者80例,通过颈椎正侧位X线片及CT评估颈椎曲度、椎间高度、融合器位置和融合情况。使用VAS和NDI评分评估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观察新型同种异体骨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43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BioCage~?融合器行ACDF手术,男性29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0. 44(24~81)岁; 37例患者采用PEEK融合器行ACDF手术,男性26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9. 31(24~78)岁;随访时间12~36(平均23. 02)个月。Biocage组和PEEK组随访中颈椎曲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5),椎间高度末次随访时虽有丢失,但仍较术前明显恢复(P <0. 05)。随访时患者VAS和NDI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 <0. 05)。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融合器后缘到椎体后壁距离(D-PC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两组融合器下沉高度及下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根据CT判断BioCage~?组全部融合,融合率为100%(43/43); PEEK组有1例未融合,融合率为97. 30%(36/37)。术后6个月两组均全部融合。本组患者中共有17例术后出现融合器下沉,其中BioCage~?组9例,PEEK组8例,VAS及NDI评分分别降低3. 94(5. 09~1. 15)、26. 87(35. 34~8. 47),与未下沉患者VAS及N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新型同种异体骨椎间融合器按国人颈椎解剖外形设计,终板骨性接触面积大,表面齿状突起可有效防止融合器的滑移,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性,有利于恢复颈椎正常生理前凸,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同种异体骨 椎间融合 聚醚醚酮 脊柱融合 下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新型Peek 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敏 郝定均 +5 位作者 刘团江 郑永宏 许正伟 刘鹏 钱立雄 杨俊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4-490,共7页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新型Peek 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2014年7月~2014年9月应用Peek 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新型Peek 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2014年7月~2014年9月应用Peek 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患者32例,均为单节段融合,其中脊髓型14例,神经根型11例,混合型7例;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5.3±3.4岁(34~64岁)。采用Bazaz吞咽困难评价标准、Park邻近节段骨化分级标准分别评估术后吞咽困难和邻近节段骨化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颈椎残障指数评分(NDI)对患者术前术后脊髓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术后定期行颈椎X线、CT、MRI检查观察颈椎曲度、内固定状态、植骨融合等情况。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个月,平均6.5±0.7个月。手术时间平均59.0±10.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7.6±18.4ml。1例患者(3.1%)术后6h出现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3例患者(9.4%)术后36h逐渐出现不同程度吞咽困难,2例轻度,1例中度;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VAS评分术前为7.5±1.7分,术后6个月时改善为2.5±1.2分(P〈0.05);NDI评分术前为43.3±3.6分,术后6个月时改善为10.7±2.9分(P〈0.05);JOA评分术前为9.43±2.55分,术后6个月时改善为16.07±1.02分(P〈0.05);颈椎曲度术前为-14.30°±1.9°,术后6个月时改善为17.12°±1.4°(P〈0.05)。随访期间未见植骨不融合、融合器下沉、邻近节段骨化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Peek 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吞咽困难发生率低的优点,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病 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PEEK Preva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混合术式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0,共2页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anterior cervical corpee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应用,临床疗效肯定。然而融合术后融合节段活动度丧失、邻近节段退变等问...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anterior cervical corpee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应用,临床疗效肯定。然而融合术后融合节段活动度丧失、邻近节段退变等问题困扰着脊柱外科医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退变性疾病 治疗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术式 邻近节段退变 临床疗效 融合节段 外科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创 吴斌 +2 位作者 吴永超 郑瑾 郑启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88-1096,共9页
目的:评价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R)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与同期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的患者进行比较。方法:对2009年7月~2015年4月收治的21例行ACDR的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ACDR组),男17例,女4例,年龄20~49岁(39.1±6.8... 目的:评价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R)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与同期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的患者进行比较。方法:对2009年7月~2015年4月收治的21例行ACDR的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ACDR组),男17例,女4例,年龄20~49岁(39.1±6.8岁);C3/44例,C4/56例,C5/69例,C6/72例。同时收集同期行ACDF的21例颈椎病患者(ACDF组)进行对比,男16例,女5例,年龄23~53岁(39.5±6.3岁);C3/44例,C4/57例,C5/68例,C6/72例。术后随访时拍摄颈椎X线片,测量颈椎曲度、手术节段活动度(ROM),观察椎间盘假体有无松动移位及异位骨化、椎间融合器有无出现松动移位及植骨融合等情况;按照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Odom's分级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例术后随访4~9年(5.7±1.2年),两组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无椎间盘假体和椎间融合器的松动和移位。ACDR组出现1例异位骨化,未出现明显邻近节段退变的病例;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颈椎曲度和手术节段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X线片显示手术节段全部骨性融合,5例出现明显邻近节段退变(ASD),其中3例无临床症状,2例临床症状较重再次行手术治疗;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和手术节段ROM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VAS评分和NDI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CDR组Odom's分级优良率为90.5%,ACDF组为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SD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ACDR 0 vs ACDF 23.8%,P<0.05)。结论:ACDR治疗颈椎病可取得较好的中长期效果,能够保留置换节段ROM和颈椎生理曲度,减少ASD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病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病手术中植骨与内固定的关系
19
作者 朱庆三 尹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86-486,共1页
颈椎病作为中老年最常见的疾患,对其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长期以来存在不同意见,特别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本期邀请了相关专家对该病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原则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以便读者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入路与术式。
关键词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椎病 内固定 手术中 椎后凸畸形 椎生理弯曲 假关节形成 直接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13
20
作者 林振 彭柏华 +4 位作者 郑力恒 谭文成 查丁胜 杨裕豪 吴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68-672,共5页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用术式。但椎间融合使脊柱节段生物力学发生改变,加速临近节段退变,传统的颈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不需要融合手术节段,但需要广泛剥...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用术式。但椎间融合使脊柱节段生物力学发生改变,加速临近节段退变,传统的颈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不需要融合手术节段,但需要广泛剥离软组织,出血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椎病 椎间融合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生物力学 后路 脊柱节段 手术节段 双通道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