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接手术技术治疗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一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1
作者 丁茂华 佟小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5-422,共8页
目的间接手术(脑血管搭桥术)治疗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giant internal carotid aneurysms,GICAs)单中心经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6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应用间接手术技术治疗GICAs患者的临床预后。对于球囊闭塞试验阴性的GICA... 目的间接手术(脑血管搭桥术)治疗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giant internal carotid aneurysms,GICAs)单中心经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6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应用间接手术技术治疗GICAs患者的临床预后。对于球囊闭塞试验阴性的GICAs患者,采用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缩窄术联合/不联合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middle cerebral artery,STA-MCA)。对于球囊闭塞实验阳性的GICAs患者,采用ICA结扎术联合高流量搭桥术(external carotid artery-radial artery-middle cerebral artery/M2,ECA-RA-M2)。全脑血管造影记录患者术前术后O’Kelly-Marotta(OKM)分级,及动脉瘤最大直径变化。随访患者术前、术后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及临床症状变化,以评估间接手术治疗GICAs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共有2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接受ICA缩窄联合/不联合STA-MCA搭桥术的患者为16例,接受ICA结扎术联合高流量搭桥术的患者为6例。50%(11/22)的患者术后OKM分级达到C/D级,与术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术后或末次影像学随访结果显示19例患者的颅内动脉瘤缩小,2例保持不变,1例增大,较术前存在统计学差异(t=5.439,P<0.001)。至随访末,22例患者mRS评分较术前下降,且存在统计学差异(t=2.531,P=0.019)。结论在神经介入时代,间接术式仍然是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GICAs的一种重要补充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 颈内动脉缩窄术 颈内动脉结扎术 脑血管重建术 病例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行颈动脉内栓塞治疗后临床和血管成像的长期追踪观察
2
作者 郑红伟(译) 漆剑频(校)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2期165-165,共1页
关键词 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 动脉内栓塞 长期追踪 治疗后 血管成像 临床 血管造影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外血管旁路移植术在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一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盖延廷 张寒冰 +3 位作者 吕忠中 吕晓敏 刘春 宋冬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368-370,共3页
患者男,55岁,因发现颅内动脉瘤40 d于2014年2月7日收住上海德济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患者在2013年11月30日因交通事故致头部外伤,昏迷2 d后清醒,醒后诉右眼失明,3周后康复出院。2013年12月28日患者出现头痛,头部MRI检查提示右侧颈... 患者男,55岁,因发现颅内动脉瘤40 d于2014年2月7日收住上海德济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患者在2013年11月30日因交通事故致头部外伤,昏迷2 d后清醒,醒后诉右眼失明,3周后康复出院。2013年12月28日患者出现头痛,头部MRI检查提示右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体格检查:患者意识清楚,问答切题,右侧瞳直径为5 mm,无光感,直接光反应消失,间接光反应存在,眼底视乳头苍白,左侧瞳孔直径3 mm,国际标准视力表为1.0,直接及间接光反应敏感,眼底正常,视野正常。右眶及颞部可闻及吹风样杂音,压迫颈动脉后杂音消失。眼球各向活动正常,其他脑神经检查无阳性发现,四肢感觉、肌力正常。头部CT提示右基底池不规则高密度影,边界清楚,朝侧裂方向生长,瘤壁无钙化。头部MRI检查T1和T2加权像提示右鞍旁有约直径3 cm血管流空影,邻近中脑及颞叶海马区,瘤内有少量血栓形成(图1,2)。全脑DSA提示右颈内动脉终末端巨大动脉瘤,呈哑铃状,三维重组影像也未显示出瘤颈,瘤体朝上、外、后方向生长,包绕右侧大脑中动脉。同时发现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经同侧岩上窦向乙状窦回流,经海绵间窦、对侧岩上窦向左侧乙状窦引流(图3);右侧中颅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颌内动脉供血,向翼窝静脉丛引流(图4)。行右侧颈内动脉球囊闭塞试验(BOT),患者不能耐受(图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旁路移植术 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 开颅夹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瘤动脉闭塞术仍然是治疗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长期随访的经验
4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27-327,共1页
载瘤动脉闭塞术是大型或巨大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Clareneon等对26例经载瘤动脉闭塞术治疗的颈内动脉大型或巨大动脉瘤的长期随访结果进行了分析,其中22例在证实患者可耐受球囊闭塞试验后,进行了载瘤动脉闭塞术。20例患者接受了临... 载瘤动脉闭塞术是大型或巨大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Clareneon等对26例经载瘤动脉闭塞术治疗的颈内动脉大型或巨大动脉瘤的长期随访结果进行了分析,其中22例在证实患者可耐受球囊闭塞试验后,进行了载瘤动脉闭塞术。20例患者接受了临床随访,18例患者接受了血管造影随访。随访平均6.1(1.5—11)年。随访发现,75%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10%的患者症状有部分消失,15%的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 动脉闭塞术 长期随访 治疗方法 效方 临床症状 随访结果 球囊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手术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巨大动脉瘤一例 被引量:7
5
作者 龙建武 卞立松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656-657,共2页
患者女,47岁,因“视物模糊及头晕10 d”于2014年1月12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体格检查:意识清楚,双眼活动良好,光反射灵敏,国际标准视力表显示右眼视力0.3,左眼视力0.7,右眼颞侧偏盲,其余项目正常。辅助检查... 患者女,47岁,因“视物模糊及头晕10 d”于2014年1月12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体格检查:意识清楚,双眼活动良好,光反射灵敏,国际标准视力表显示右眼视力0.3,左眼视力0.7,右眼颞侧偏盲,其余项目正常。辅助检查:头部 CT鞍上占位(图1),MRI示血液流空影(图2),考虑为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巨大动脉瘤。全脑 DSA检查发现右侧颈内动脉床突上动脉瘤(图3,4)。动脉瘤位于右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瘤体朝向内上,大小2.6cm×2.1 cm,瘤颈宽度0.4 cm。考虑动脉瘤巨大,瘤颈较宽,且位于前床突附近,单纯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或开颅手术风险均高,因此考虑在复合手术室内联合两种术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颈内动脉床突旁巨大动脉瘤 复合手术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切除颈内动脉颅外段巨大动脉瘤一例
6
作者 茅磊 杭春华 +1 位作者 纪祥军 王汉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0-101,共2页
患者女,55岁,因发现左颈部搏动性包块伴有转颈时疼痛感3 d,于2015年6月29日收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余,口服硝苯地平控制血压效果满意。体格检查意识清楚,颈无抵抗,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深浅感觉正常,病理反... 患者女,55岁,因发现左颈部搏动性包块伴有转颈时疼痛感3 d,于2015年6月29日收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余,口服硝苯地平控制血压效果满意。体格检查意识清楚,颈无抵抗,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深浅感觉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左侧颌下可扪及一搏动性包块,搏动与心律同步,大小约3.0 cm×3.0 cm,边界清楚,质韧,无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颅外段巨大动脉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三叉动脉伴海绵窦巨大动脉瘤一例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文彬 李明华 +2 位作者 潘玉萍 方淳 王武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37-138,共2页
患者,女,51岁,反复鼻衄2周,鼻腔填塞止血效果不佳。于2003年6月23日被收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入院后头部CT,MRI检查显示右侧颞部占位,伴流空效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见图1... 患者,女,51岁,反复鼻衄2周,鼻腔填塞止血效果不佳。于2003年6月23日被收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入院后头部CT,MRI检查显示右侧颞部占位,伴流空效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见图1、2。颈内动脉闭塞试验(BOT)阴性,在全身麻醉下,置入6F导管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巨大动脉瘤 原始三叉动脉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第六人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 MRI检查 反复鼻衄 效果不佳 填塞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