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领域分化后的道德寓所——兼论公共行政的道德原则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康之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3-159,共7页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现在正处于后工业化的过程中。在农业社会,社会的一体性决定了它的制度是“权制”的,它的治理模式是“权治”的,道德的因素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中会有着不同的要求和表现。工业社会是一个社会...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现在正处于后工业化的过程中。在农业社会,社会的一体性决定了它的制度是“权制”的,它的治理模式是“权治”的,道德的因素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中会有着不同的要求和表现。工业社会是一个社会分化的过程,特别是领域的分化,把道德主要限制在日常生活领域之中。私人领域也要求道德的支持,但是,自利的追求往往把道德置于客观结果的位置上。至于公共领域,则是一个非道德的领域。在后工业化的进程中,出现了领域的融合,从而为普适性道德的出现提供了历史前提,也为在道德发展最新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道德制度和德治体系的设计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社会分化 领域分化 领域融合 公共领域 私人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领域融合中构想合作治理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康之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14,共11页
20世纪后期以来,人类进入了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出现了领域分化开始逆转的迹象。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打破了地域界限,却又在工业社会的行进中进入了领域分化的进程,形成了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和日常生活... 20世纪后期以来,人类进入了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出现了领域分化开始逆转的迹象。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打破了地域界限,却又在工业社会的行进中进入了领域分化的进程,形成了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三个基础性的领域。我们既已拥有的社会治理就是建立在领域分化的前提下的,关于社会治理的一切安排和社会治理的一切活动,都是依据领域分化的现实做出的。全球化、后工业化则呈现出领域融合的趋势,这就要求社会治理变革必须根据这一新的趋势去开展行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这场席卷全球的改革运动之所以没有使社会治理的状况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反而把人类社会引入了风险社会,这是因为我们并没有根据领域整合的新趋势去进行改革。我们现在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认识社会发展中的这一领域融合趋势,并据此去构想社会治理变革的自觉行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域分化 领域融合 社会治理 合作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生活发生的路径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康之 张乾友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81,共9页
近代以来的领域分化是由家庭发端的。家庭功能的分化,现代家庭对传统家庭的取代,为近代社会的出现做好了准备。在此基础上,日常生活、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才得以各自生成。对这一过程,乌托邦思想家有着高度的敏觉,看到了"公"与... 近代以来的领域分化是由家庭发端的。家庭功能的分化,现代家庭对传统家庭的取代,为近代社会的出现做好了准备。在此基础上,日常生活、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才得以各自生成。对这一过程,乌托邦思想家有着高度的敏觉,看到了"公"与"私"开始出现的矛盾,因此,他们多有废除家庭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公"与"私"的矛盾最终是在现代政治建构中得到化解的,是在"代议制"中得以调和的。当人们找到了"公共利益"形成的途径时,实际上也找到了建构公共生活的方式。但是,今天的公共生活还流于形式,只是朝着实质性公共生活过渡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域分化 乌托邦 公共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长主体性生成的法律环境治理
4
作者 王飞 王运来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3-5,8,共4页
作为一种防御性制度的法治,它并不能直接规约大学校长思想与精神的问题,但它能经过制度的安排或良善的法治渠道正确确立大学与大学校长在法律框架内的主体地位,使大学教育活动与政治活动形成一个恰当的分化状态,把两者的关系维持在一个... 作为一种防御性制度的法治,它并不能直接规约大学校长思想与精神的问题,但它能经过制度的安排或良善的法治渠道正确确立大学与大学校长在法律框架内的主体地位,使大学教育活动与政治活动形成一个恰当的分化状态,把两者的关系维持在一个由国家主导型文化向社会主导型文化转移的恒常框架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长 主体性 法治 制度性条件 领域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