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颅骨骨膜窦合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及额中缝1例
被引量:3
- 1
-
-
作者
王东昕
周悦
孙淑敏
刘树荣
-
机构
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CT室
-
出处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604-605,共2页
-
文摘
病例男,22岁,自幼右额部头皮下可复性包块,质软,无搏动感及透光性,包块皮肤颜色及温度正常。包块平卧及低头时出现,抬头及站立时缩小或消失,压迫颈静脉或屏气用力时增大,挤压后可缩小。患者无明确外伤史,因头晕、头痛就诊。CT平扫及增强影像表现:右额部头皮下片状密度增高影,平扫CT值约63HU,动脉期及静脉期CT值分别约72HU、93HU,病变范围约62mm-94mm,局部颅骨变薄。VR重建示右侧额骨多个大小不等小骨孔影,并见蚓状额中缝(图1)。平扫示右额叶一类圆形略高密度影,CT值约58HU,边界清晰,直径约9mm,内见点状钙化灶,病变动脉及静脉期无明显强化。病人于外院手术,随访病理为静脉血管样扩张,未见动脉成分(图2)。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
关键词
颅骨膜血窦
血管瘤
海绵状
中枢神经系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分类号
R651.1
[医药卫生—外科学]
-
-
题名环钻开颅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 2
-
-
作者
谭启富
-
机构
金陵医院神经外科
-
出处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2年第1期47-48,96,共3页
-
文摘
环钻开颅术方法简单、快速,出血少,组织损伤轻微。能使手术者将大半时间用在处理病变本身,而不是过长地用于开颅和关颅的过程中。这在显微外科手术时代更具有可能性。本院从1987年起采用环钻开颅术53例次,现将技术要点及体会报告如下:手术技术患者仰卧,行横形线状头皮切口,长约10~11cm,潜行游离两侧帽状腱膜下组织,用自动牵开器将皮肤牵开。在环钻待钻部位环形切开颅骨膜,稍向周围分离,以利在此部位锯骨。并将待钻部位中央的骨膜切开并稍加分离。
-
关键词
开颅术
环钻
头皮切口
帽状腱膜
颅骨膜
显微外科
手术时间
牵开器
骨内板
骨瓣成形术
-
分类号
R
[医药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