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屈伸位MRI评估颅颈交界区畸形颈延髓压迫及活动度的研究
1
作者 方熊艺 曾维 +1 位作者 蒲永良 杨海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115,121,共7页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过屈动态MRI评估成人单纯和复杂Chiari畸形颈延髓压迫及活动度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9月至2024年7月本院59例经临床及影像诊断的Chiari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颈椎CT图像与屈伸位MRI图像,根据有无合并...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过屈动态MRI评估成人单纯和复杂Chiari畸形颈延髓压迫及活动度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9月至2024年7月本院59例经临床及影像诊断的Chiari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颈椎CT图像与屈伸位MRI图像,根据有无合并颅底凹陷将Chiari畸形分为单纯Chiari畸形组(n=32)和复杂Chiari畸形组(n=27),30例无颅颈交界区畸形的受检者设为对照组。在颈椎动态MRI T2WI正中矢状面测量颈髓延髓角、颈髓空洞的长度,并计算颈髓延髓角的差值得到颈延髓活动度;于T1WI正中矢状面测量小脑扁桃体下疝长度。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各组内屈伸颈位颈髓延髓角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图基法事后两两比较探讨三组间屈伸颈位颈髓延髓角及其差值的相关性;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单纯Chiari畸形、复杂Chiari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长度和颈髓空洞长度的差异。结果复杂Chiari畸形组在过伸过屈位MRI颈髓延髓角均较单纯Chiari畸形组和对照组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纯Chiari畸形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23)。三组间过伸过屈位颈延髓活动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699);单纯Chiari畸形组与复杂Chiari畸形组在小脑扁桃体下疝长度、颈髓空洞长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Chiari畸形颈延髓腹侧压迫程度更重,但对颈延髓活动度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交界区畸形 Chiari畸形 动态磁共振成像 髓延髓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翻身法对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玉蕊 姚静 王兰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9期889-889,共1页
目的探讨改进翻身法对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82例先天性颅颈畸形采取后路植骨融合术的患者,采用不同翻身法分组对比进行分析。结果常规翻身组与改进组术后伤口顺利愈合率分别为95.1%和100%。结论改进翻身法能改... 目的探讨改进翻身法对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82例先天性颅颈畸形采取后路植骨融合术的患者,采用不同翻身法分组对比进行分析。结果常规翻身组与改进组术后伤口顺利愈合率分别为95.1%和100%。结论改进翻身法能改善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术后伤口愈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 护理 翻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寰枢关节松解治疗不稳定型颅颈交界区畸形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王宁 鲍刚 +4 位作者 廉民学 宋千 廉海平 冒平 何百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关节松解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颅颈交界区畸形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1月-2018年12月行后路寰枢关节松解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1例不稳定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比手...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关节松解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颅颈交界区畸形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1月-2018年12月行后路寰枢关节松解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1例不稳定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比手术前后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延髓脊髓角度(CMA)、寰齿间距(ADI)值及齿状突超过钱氏线的距离,分别评估患者术后症状的改善情况和脊髓受压情况及寰枢椎水平、垂直脱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68.38±38.2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47.09±59.84)mL,平均住院时间(9.54±2.81)d;术中未出现椎动脉、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6 d时患者的JOA、ADI、齿状突超过钱氏线的距离、CMA分别为(11.94±1.37)分、(2.72±1.08)mm、(3.03±0.78)mm、(145.35±8.00)°,与术前的(9.94±1.26)分、(4.96±1.60)mm、(6.89±1.36)mm、(122.16±9.58)°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6~25(14.90±6.70)个月随访,未见内固定松动、移位情况,末次随访时患者的JOA评分增加到(13.16±1.19)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后路寰枢关节松解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颅颈交界区畸形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交界区畸形 寰枢关节失稳 关节囊松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诊断颅颈交界区畸形的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方捷 杨立 +2 位作者 张爱莲 缪国专 李功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诊断颅颈交界区畸形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12例临床确诊为颅颈交界区畸形行MSCT增强扫描后结合三维后处理 ,分析椎动脉 (vertebralartery ,VA)的异常走行形式。 12例均行MR检查 ,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诊断颅颈交界区畸形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12例临床确诊为颅颈交界区畸形行MSCT增强扫描后结合三维后处理 ,分析椎动脉 (vertebralartery ,VA)的异常走行形式。 12例均行MR检查 ,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 :本组颅底交界区畸形共观察到 5类VA走行异常及发育异常 :( 1)走行于融合的骨结构中 17条 ;( 2 )走行于融合的寰枕部下方 6条 ;( 3 )开窗现象 1条 ;( 4 )距离齿突较近 2条 ;( 5 )发育不良 3条。MSCT观察椎动脉形态与DSA显示一致。结论 :MSCT观察VA与骨等结构关系准确、方便 ,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DSA有创技术。同时椎动脉第3段走行趋势可预测寰枕侧块融合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颅颈交界区畸形 MSCT 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者非典型挥鞭样损伤1例
5
作者 贾鹏 李洋 +2 位作者 魏智彬 丁雨菡 易旭夫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277-279,共3页
1案例1.1简要案情和病史摘要姜某,女,56岁,因“车祸伤致颈部疼痛伴四肢感觉活动障碍1h”于2018年8月23日入院。1h前患者骑电瓶车追尾前方汽车,当即感颈部剧烈疼痛并四肢无力。患者既往有间歇性头晕、四肢乏力史。专科检查:颈6平面以下... 1案例1.1简要案情和病史摘要姜某,女,56岁,因“车祸伤致颈部疼痛伴四肢感觉活动障碍1h”于2018年8月23日入院。1h前患者骑电瓶车追尾前方汽车,当即感颈部剧烈疼痛并四肢无力。患者既往有间歇性头晕、四肢乏力史。专科检查:颈6平面以下感觉减退,胸1平面以下感觉消失,鞍区感觉消失;颈部活动明显受限,双上肢肘、腕屈伸肌力3级,屈指肌力3级,伸指肌力2级,双下肢肌力0级;腹壁反射、肛门反射及双侧膝反射、跟腱反射均未引出。急诊CT及MRI示:颈6椎体棘突骨折;颈7椎体爆裂型骨折,椎体压缩程度达1/2,骨折块后突致椎管狭窄,相应硬脊膜受压,颈7段脊髓挫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事故 交通 部损伤 颅颈交界区畸形 挥鞭样损伤 成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el技术在颅颈交界区畸形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余跃 李国强 +1 位作者 许彦龙 张祎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07,共7页
颅颈交界区畸形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枕骨、寰枢椎骨质、小脑扁桃体、周围软组织及神经系统异常病理性改变的一类疾病。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是颅颈交界区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传统手术治疗方法以枕骨大孔减压术为主,目前... 颅颈交界区畸形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枕骨、寰枢椎骨质、小脑扁桃体、周围软组织及神经系统异常病理性改变的一类疾病。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是颅颈交界区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传统手术治疗方法以枕骨大孔减压术为主,目前以Goel为代表的学者,基于后入路寰枢椎复位内固定技术(即Goel技术),就Chiari畸形的分型、发病机制、治疗理念提出新的理论,并对传统手术方法提出挑战。本文对该问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交界区畸形 CHIARI畸形 枕骨大孔减压术 寰枢椎复位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颈交界区畸形手术治疗及其并发症
7
作者 滕楚北 李学军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6期727-731,共5页
颅颈交界区畸形是一类位于枕骨大孔及上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可出现多种骨性以及脑和脊髓的畸形病变。该病治疗目前尚存诸多争议,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多学科协作交流的日益密切,其治疗方式和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和进展。本文将对... 颅颈交界区畸形是一类位于枕骨大孔及上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可出现多种骨性以及脑和脊髓的畸形病变。该病治疗目前尚存诸多争议,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多学科协作交流的日益密切,其治疗方式和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和进展。本文将对颅颈交界区畸形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交界区畸形 手术治疗 手术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新技术——PFDF技术》出版
8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99-999,共1页
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脊柱中心主任、第五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获得者陈赞教授主编,我国神经外科脊柱领域创始人菅凤增教授、颅颈交界区畸形领域泰斗王超教授和国际著名脊柱外科专家Goel教授作序,凝聚全国10余位权威神经脊... 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脊柱中心主任、第五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获得者陈赞教授主编,我国神经外科脊柱领域创始人菅凤增教授、颅颈交界区畸形领域泰斗王超教授和国际著名脊柱外科专家Goel教授作序,凝聚全国10余位权威神经脊柱外科专家宝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新技术——PFDF技术》(ISBN:978-7-0307-9398-0)已于2024年1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新技术 寰枢椎脱位 神经外科 颅颈交界区畸形 出版发行 脊柱 神经脊柱外科 科学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块关节内皮质骨块植入结合侧块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被引量:5
9
作者 宗睿 卢乐年 +1 位作者 余新光 乔广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65-871,共7页
目的 :评价侧块关节内皮质骨块植入结合侧块-椎弓根钉棒内固定(Goel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行侧块关节内皮质骨块植入辅助Goel技术复位固定的16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关... 目的 :评价侧块关节内皮质骨块植入结合侧块-椎弓根钉棒内固定(Goel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行侧块关节内皮质骨块植入辅助Goel技术复位固定的16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关节支撑组),以采用单纯Goel技术内固定治疗的15例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及影像学上寰齿间隙(ADI)、颅底陷入值(BI)、斜坡椎管角(CCA)等指标进行评价,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平均随访时间和术前JOA评分、ADI、BI、CCA均无统计学差异。关节支撑组中14例双侧寰枢椎侧块关节内植入皮质骨块,2例单侧植入皮质骨块(均为单侧脱位病例,在脱位侧植入)。关节支撑组有1例发生单侧骨块沉陷入关节突内,其余病例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关节支撑组术后JOA评分为15.2±1.1分,ADI为2.4±1.5mm,BI为5.8±3.9mm,对照组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4.7±1.6分,ADI为2.9±2.7mm,BI为5.7±2.6mm,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关节支撑组术前CCA为123.1°±16.3°,术后末次随访时为148.1°±11.2°,对照组术前为125.6°±14.2°,术后末次随访时为116.6°±10.5°,两组末次随访时C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随访期间未出现断钉断棒、内固定松动、复位丢失等并发症,所有病例均实现枕颈间骨性融合。结论:寰枢侧块关节内皮质骨块植入辅助Goel技术行寰枢椎复位固定安全可行,有助于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复位,并可以改善术后斜坡椎管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颅颈交界区畸形 侧块椎弓根钉棒内固定 椎固定技术 关节内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