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 被引量:4
1
作者 马志国 杨辉 +1 位作者 安宁 吕胜青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70-71,共2页
2003年3月~2005年1月我院采用直切口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2例,效果满意。
关键词 节区脑出血 手术治疗 超早期小骨窗开 外科手术治疗 直切口小骨窗 脑出血患者 效果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颅底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鲍圣德 王象昌 +4 位作者 张建国 尤玉才 霍惟扬 张彦芳 葛为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提高对颅底肿瘤治疗的认识。方法 :对 1995年 7月~ 1998年 12月收治、显微手术切除的 30例后颅底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肿瘤全切除 16例 ( 16 /30 ) ,次全切除 5例 ,大部切除 9例。疗效 :优 2 4例( 2 4/30 ) ,良 4例 ,... 目的 :提高对颅底肿瘤治疗的认识。方法 :对 1995年 7月~ 1998年 12月收治、显微手术切除的 30例后颅底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肿瘤全切除 16例 ( 16 /30 ) ,次全切除 5例 ,大部切除 9例。疗效 :优 2 4例( 2 4/30 ) ,良 4例 ,差 1例 ,死亡 1例。结论 :术前精确的诊断对手术及预后非常重要。手术入路主要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延伸及大小。显微外科手术是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外科手术 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下颅脑肿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鹏来 刘宏毅 +1 位作者 陈永严 常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1期1205-1206,共2页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下颅脑肿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方法 :运用美国Stealthstation手术导航系统对 2 6例颅脑肿瘤进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结果 :全切除 19例 ( 73% ) ,次全切除 7例 ( 2 7% ) ,导航引导的注册精度误差平均为 2 8mm...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下颅脑肿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方法 :运用美国Stealthstation手术导航系统对 2 6例颅脑肿瘤进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结果 :全切除 19例 ( 73% ) ,次全切除 7例 ( 2 7% ) ,导航引导的注册精度误差平均为 2 8mm。结论 :在显微手术中运用导航技术可以精确地寻找和切除脑内肿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外科手术 神经导航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息混合现实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幕上肿瘤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鹏 马汛杰 +3 位作者 唐白茶 翁志坚 简智恒 陈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9-206,共8页
目的 总结混合现实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幕上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病例为2024年3-9月在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接受全息混合现实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共5例。术前影像学数据导入3D Slicer软件并生成肿瘤灶、解剖标志... 目的 总结混合现实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幕上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病例为2024年3-9月在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接受全息混合现实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共5例。术前影像学数据导入3D Slicer软件并生成肿瘤灶、解剖标志和邻近结构的全息图像,导入全息混合现实神经导航系统同时投影至患者头部,进行术前手术切口规划并指导术中肿瘤切除;通过评估导航注册时间、导航应用时间和配准次数分析该系统的便捷性和稳定性;评估骨窗范围、肿瘤灶与全息图像重叠效果、建模时间、肿瘤定位的应用价值、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及手术相关指标分析该系统的精准性、快速性和安全性。结果 共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术前建模,平均建模时间(25.20±1.60)min,注册时间(3.20±0.05)min,术前导航应用时间(12.74±1.09)min,术中导航应用时间(8.17±0.81)min,所有患者均1次配准成功,肿瘤均位于骨窗范围内,骨窗显露良好。全息投影定位的肿瘤与术中所见完全重叠,肿瘤切除分级均达SimpsonⅠ级切除,术后72 h KPS评分(94.00±4.90)分。结论 全息混合现实神经导航系统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便捷性、稳定性、精准性、快速性和安全性良好,可为幕上肿瘤开颅手术提供帮助,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肿瘤 混合现实(非MeSH词) 神经导航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颅底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5
作者 鲍圣德 王象昌 +4 位作者 张建国 尤玉才 霍惟扬 张彦芳 葛为勇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 观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底肿瘤的疗效并提高对其治疗的认识。方法 30例后颅底肿瘤患者,全身总体情况分级为Ⅰ级18例,Ⅱ级10例,Ⅲ级2例;术前神经功能分级为Ⅰ级5例,Ⅱ级7例,Ⅲ级15例,Ⅳ级3例。全部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后颅底肿瘤切... 目的 观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底肿瘤的疗效并提高对其治疗的认识。方法 30例后颅底肿瘤患者,全身总体情况分级为Ⅰ级18例,Ⅱ级10例,Ⅲ级2例;术前神经功能分级为Ⅰ级5例,Ⅱ级7例,Ⅲ级15例,Ⅳ级3例。全部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后颅底肿瘤切除手术。结果 30例患者病理学分类为听神经瘤(12例)、脑膜瘤(10例)、表皮样囊肿(4例)以及畸胎瘤、神经鞘瘤、脊索瘤和滑膜肉瘤(各1例)。肿瘤全切除者16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9例。疗效优24例(80.00%),良4例(13.33%),差1例(3.33%),死亡1例(3.33%)。结论 术前精确诊断对手术的成功及预后非常重要。手术入路主要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延伸范围及大小。显微外科手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外科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周章明 熊家庆 +6 位作者 邵义敏 胡胜利 胡钧涛 张涛 王辉 罗杰 涂汉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13-1015,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60例,采用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经岛叶入路行颅内血肿清除和止血,必要时去骨瓣减压。术后随访6~24个月,采...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60例,采用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经岛叶入路行颅内血肿清除和止血,必要时去骨瓣减压。术后随访6~24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临床预后,以MRS 0~2分为良好,3~4分为一般,5分和死亡为差。结果 60例患者中,死亡5例,病死率8.3%。存活的55例中,MRS 0分0例,1分1例,2分2例,3分19例,4分25例,5分8例,恢复良好占5.5%,一般占80.0%,差14.5%。结论经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开颅,经外侧裂经岛叶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术清除颅内血肿和止血的方法.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神经 脑出血 外科手术 血肿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眶沟通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7
7
作者 费舟 章翔 +5 位作者 郭庆东 蒋晓帆 付洛安 张剑宁 王占祥 白红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75-576,共2页
对 38例颅眶沟通瘤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 ,以期进一步提高此类肿瘤的疗效。全组 38例 ,其中男 2 9例 ,女 9例 ,年龄 4~ 5 4岁 ,平均 32 2岁。肿瘤在颅内位于前颅凹 33例 ,中颅凹 5例。35例 (92 1% )出现与视器有关的症状 ,2 ... 对 38例颅眶沟通瘤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 ,以期进一步提高此类肿瘤的疗效。全组 38例 ,其中男 2 9例 ,女 9例 ,年龄 4~ 5 4岁 ,平均 32 2岁。肿瘤在颅内位于前颅凹 33例 ,中颅凹 5例。35例 (92 1% )出现与视器有关的症状 ,2 3例 (6 0 5 % )有头痛、头晕等颅内压增高症状。部分病例行血管造影及术前颈外供瘤血管栓塞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与不同手术入路切除肿瘤 ,全切者 2 8例 ,大部切除者 10例 ,均恢复良好 ,术后无死亡。随访 7个月~ 9年 ,2 4例完全恢复健康 ,6例生活需要照顾 ,5例有不同程度恢复 ,3例恶性肿瘤在术后 3个月~ 2年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颅眶沟通瘤多以视器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 ;对颅眶沟通的高血运肿瘤 ,术前栓塞可以明显减少手术中出血 ,增加全切肿瘤的可能性 ;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及多学科联合 ,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沟通瘤 神经外科 诊断 外科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谢明祥 李毅 +4 位作者 刘同华 李刚 犹春跃 肖顺武 张学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49-650,共2页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导航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侧脑室肿瘤的疗效 被引量:6
9
作者 刘俊 周政 +2 位作者 何家全 刘海鹏 杨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0期1801-1803,共3页
目的 研究影像导航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切除侧脑室肿瘤的疗效。方法 术前病人行MRI检查 ,数据输入导航工作站 ,根据导航工作站所显示肿瘤的三维结构 ,制定手术方案 ,在导航棒的辅助引导下完成肿瘤切除术。结果 完成 2 3例侧脑... 目的 研究影像导航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切除侧脑室肿瘤的疗效。方法 术前病人行MRI检查 ,数据输入导航工作站 ,根据导航工作站所显示肿瘤的三维结构 ,制定手术方案 ,在导航棒的辅助引导下完成肿瘤切除术。结果 完成 2 3例侧脑室肿瘤切除 ,其中 5例脑膜瘤均达到 10 0 %切除 ,术后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 ,18例胶质瘤全切 10例 ,次全切 5例 ,大部分切除 3例。结论 应用影像导航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切除侧脑室肿瘤可达到定位准确 ,减少对皮层脑组织的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导航 神经外科手术 侧脑室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2例颅咽管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滕浩 李振 +4 位作者 车东方 曲圣涛 李明山 薛一雪 刘云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5-186,共2页
探讨颅咽管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及其治疗效果。对我科2010年1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2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1例肿瘤达到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死亡2例;术后颅内压增高症状均得到缓解。35例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的患者... 探讨颅咽管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及其治疗效果。对我科2010年1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2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1例肿瘤达到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死亡2例;术后颅内压增高症状均得到缓解。35例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的患者有29例得到缓解;21例内分泌异常者,改善16例;术后出现尿崩及离子紊乱13例,同侧动眼神经瘫痪6例,高热3例,癫痫发作1例。术后随访(21.15±2.63)个月,肿瘤复发6例,经伽马刀放疗,效果良好。显微外科手术是颅咽管瘤的最佳治疗方式,术前依据影像资料选择合适的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管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联合不同方法治疗高级别颅内动静脉畸形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永力 孙玉明 +1 位作者 刘方军 石祥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505-509,共5页
目的探讨对高级别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高级别AVM患者开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8例;平均(18±6)岁。Spetzler-Martin分级:Ⅳ级13例,Ⅴ级10例。畸形团的长径为3.5~15.0 cm,平均(7.... 目的探讨对高级别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高级别AVM患者开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8例;平均(18±6)岁。Spetzler-Martin分级:Ⅳ级13例,Ⅴ级10例。畸形团的长径为3.5~15.0 cm,平均(7.5±2.0)cm。所有病例均接受了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2例入院前1年和8年在外院接受栓塞治疗,3例近期接受术前栓塞,对18例直接实施显微外科手术。对切除后部分残留畸形团的5例行伽玛刀治疗。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疗效。结果①术前近期栓塞+手术切除的3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GOS4分的1例,5分2例;远期栓塞+手术2例和直接手术18例,在切除术后,1例昏迷及四肢瘫痪,1例死亡。GOS 5分的12例,4分5例,3分1例,2分1例,1分1例。②对17例患者术后行DSA复查,1例行MRA复查。显示11例获得全切,6例近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病死率为4%(1/23),重残率为4.5%(1/22)。③随访1~95个月,GOS 5分14例,4分6例,3分2例。结论对高级别颅内动静脉畸形行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并且疗效肯定,而适当的术前栓塞是手术成功的重要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静脉畸形 外科手术 栓塞 治疗性 高级别内动静脉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膜性理念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鹏 周律 +3 位作者 王斌 李志范 肖瑾 程宏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26-1032,共7页
目的探讨膜性理念在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膜性理念手术治疗的39例听神经瘤患者,采取乙状窦后入路,术中行电生理监测,膜性理念分离肿瘤脑干面以及肿瘤与面神经和... 目的探讨膜性理念在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膜性理念手术治疗的39例听神经瘤患者,采取乙状窦后入路,术中行电生理监测,膜性理念分离肿瘤脑干面以及肿瘤与面神经和蜗神经界面,术后第1天、1周和1年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评估面神经功能,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AO-HNS)分级评估听力。结果有31例(79.49%)肿瘤全切除,8例(20.51%)近全切除。所有患者均实现面神经解剖保留,术后第1天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H-B分级Ⅰ~Ⅱ级)84.62%(33/39)、中度面瘫(Ⅲ级)10.26%(4/39)、中重度面瘫(Ⅳ级)5.13%(2/39);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71.79%(28/39)、中度面瘫15.38%(6/39)、中重度面瘫10.26%(4/39)、重度面瘫(Ⅴ级)2.56%(1/39);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92.31%(36/39)、中度面瘫5.13%(2/39)、中重度面瘫2.56%(1/39)。10例(25.64%)术前保留实用听力(AAO-HNS分级≥C级)的患者中,术后第1天、1周和1年分别有4、3和6例仍保留实用听力,术前未保留实用听力者术后均未恢复实用听力。根据肿瘤体积和性质分组比较,术后1年肿瘤体积≤3 cm组面神经功能正常(H-B分级Ⅰ级)比例高于>3 cm组[12/18对19.05%(4/21);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6],肿瘤性质呈实性组面神经功能正常比例高于囊性组[71.43%(15/21)对1/10;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0]。结论听神经瘤手术中膜性理念可以较好地保护面神经功能,并对蜗神经和脑干的保护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神经 耳蜗神经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侧俯卧位受压上肢摆放法的改进 被引量:9
13
作者 潘爱芬 刘思兰 +1 位作者 蒋海娟 倪梁燕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0期53-54,共2页
目的降低显微神经外科侧俯卧位手术患者体位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52例头部肿瘤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按常规摆放手术体位;观察组摆放垂肩侧俯卧位。结果观察组手术体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目的降低显微神经外科侧俯卧位手术患者体位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52例头部肿瘤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按常规摆放手术体位;观察组摆放垂肩侧俯卧位。结果观察组手术体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垂肩侧俯卧位可降低头部肿瘤手术患者体位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侧俯卧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颅窝底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三叉神经鞘瘤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志雄 袁贤瑞 +4 位作者 刘景平 侯永宏 姜维喜 方加胜 曹美鸿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5-297,共3页
目的 :探讨扩大中颅窝底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三叉神经鞘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5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1 2例三叉神经鞘瘤全切 ,3例次全切 ;术后无新增加永久性的神经症状 ,无残疾及... 目的 :探讨扩大中颅窝底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三叉神经鞘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5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1 2例三叉神经鞘瘤全切 ,3例次全切 ;术后无新增加永久性的神经症状 ,无残疾及死亡病例。随访 1 2例 ,时间 2~ 4 0个月 ,平均 2 5个月 ,无肿瘤复发。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入路 手术 切除 三叉神经鞘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光忠 李昭杰 +6 位作者 林晓风 詹升全 周东 舒航 曾少建 唐凯 林志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73例DSA影像显示直径〈5mm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治疗策略,并分析早期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病例随访采用DSA...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73例DSA影像显示直径〈5mm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治疗策略,并分析早期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病例随访采用DSA(46例)或磁共振血管造影(11例),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至4年。结果术前经DSA诊断的73例79个动脉瘤,经手术探查证实并给予处理的77个;未处理的2个动脉瘤中1个未予探查(多发性动脉瘤),另1个为A2段分支动脉瘤,术中未探查到。行手术处理的77个动脉瘤中单纯包裹术的有3个、单纯夹闭术的有59个、夹闭加包裹术的有12个、烧灼后包裹的有2个、行动脉瘤切除的有1个。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的有59例,4分的有10例,3分的有2例,2分的有1例,1分的有1例。1例行包裹术的动脉瘤较前稍增大,2例夹闭术的动脉瘤颈部轻度复发,其余动脉瘤未见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对DSA不能证实,但具有明确动脉瘤破裂征象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积极开颅探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加术后伽玛刀联合治疗窦汇区脑膜瘤 被引量:4
16
作者 钟东 唐文渊 +1 位作者 谭云 陈贵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23-1225,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加术后伽玛刀联合治疗窦汇区脑膜瘤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1年1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窦汇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肿瘤基底附着部位和主体生长方向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分别采用经枕下幕上...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加术后伽玛刀联合治疗窦汇区脑膜瘤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1年1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窦汇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肿瘤基底附着部位和主体生长方向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分别采用经枕下幕上入路、经幕上下联合入路及经幕下小脑上入路。结果 15例窦汇区脑膜瘤患者手术达SimpsonⅠ级切除者1例;手术达SimpsonⅡ级切除者2例;SimpsonⅢ~Ⅳ级切除者12例。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术后对未达SimpsonⅠ~Ⅱ级切除的12例患者行伽玛刀联合治疗,术后随访1~5年,无死亡病例,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窦汇区脑膜瘤术后有残余肿瘤的患者联合伽玛刀治疗可有效降低窦汇区脑膜瘤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汇区脑膜瘤 神经外科手术 伽玛刀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直径小于等于2mm微小动脉瘤的疗效 被引量:3
17
作者 佟志勇 王运杰 +4 位作者 梁传声 刘源 温志峰 潘起晨 王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直径≤2 mm微小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9例(34个动脉瘤)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4个动脉瘤...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直径≤2 mm微小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9例(34个动脉瘤)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4个动脉瘤中,21个为微小动脉瘤,对其中19个微小动脉瘤进行了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9个微小动脉瘤中,9个为破裂动脉瘤,10个为未破裂动脉瘤。单发颅内微小动脉瘤的6例患者,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起病。随访手术治疗微小动脉瘤的疗效。结果使用迷你动脉瘤夹成功夹闭18个微小动脉瘤(9个破裂,9个未破裂),使用颞浅筋膜片包裹1个大脑中动脉未破裂微小动脉瘤。出院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5分17例,4分2例。平均随访14.1个月,未发生再次SAH。15例在出院后3~6个月复查DSA,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采用迷你动脉瘤夹夹闭微小动脉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微小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外科手术 小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实时监测在侧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耀东 陈穗俊 +6 位作者 郑亿庆 刘伟 区永康 刘翔 张少燕 徐秀娟 邓跃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实时监测在侧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2例侧颅底外科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仪,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的情况,并随访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术前无面瘫的16例中,4例听神经瘤,4例颞骨癌,2例岩尖胆脂瘤,2例第... [目的]探讨面神经实时监测在侧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2例侧颅底外科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仪,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的情况,并随访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术前无面瘫的16例中,4例听神经瘤,4例颞骨癌,2例岩尖胆脂瘤,2例第一鳃沟瘘管,2例颈静脉区肿瘤,1例梅尼埃病均无出现面瘫,1例梅尼埃病术后出现Ⅲ级面瘫,术后半年完全恢复;术前有面瘫6例中,1例岩尖胆脂瘤完全恢复,3例外伤性面瘫术后恢复至Ⅰ级,1例颞骨癌术中行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和1例贝氏面瘫术后恢复至Ⅲ级。[结论]侧颅底外科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可提高面神经保全率,面神经肌电图EMG刺激电流阈值的大小可为面神经大致走向、功能状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监测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例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冉启山 余云湖 +3 位作者 李航 杨开华 文远超 王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77-1077,1097,共2页
颅内微小动脉瘤是指动脉瘤瘤体直径≤3mm的动脉瘤,因其体积小,大多为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时动脉瘤体积较小,易导致微导管难以到位,多需要辅助技术,给手术增加很大难度。我们用显微手术夹闭的方法治疗直径≤3mm的动脉瘤取得了较好... 颅内微小动脉瘤是指动脉瘤瘤体直径≤3mm的动脉瘤,因其体积小,大多为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时动脉瘤体积较小,易导致微导管难以到位,多需要辅助技术,给手术增加很大难度。我们用显微手术夹闭的方法治疗直径≤3mm的动脉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2008年12月至2013年6月本院行显微手术夹闭的24例颅内微小动脉瘤回顾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外科手术 小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程林 薛哲 +4 位作者 马玉栋 孔东生 王文鑫 武琛 孙正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898-904,共7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两种治疗方法在颅内动-静脉畸形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5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分别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7例)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26例),术后复查DSA确认畸形血管团切除和栓塞情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两种治疗方法在颅内动-静脉畸形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5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分别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7例)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26例),术后复查DSA确认畸形血管团切除和栓塞情况,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个月采用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价临床预后。结果27例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26例畸形血管团消失,治愈率达96.30%(26/27);术后遗留肢体运动障碍2例(7.41%)、神经功能障碍1例(3.70%)、癫持续状态1例(3.70%),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4.81%(4/27);术后1个月GOS评分5分15例(55.56%)、4分10例(37.03%)、3分2例(7.41%),预后良好率为92.59%(25/27)。26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中8例首次栓塞后畸形血管团消失,治愈率为30.77%(8/26);术后遗留肢体运动障碍2例(7.69%)、神经功能障碍2例(7.69%),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5.38%(4/26);术后1个月GOS评分5分17例(65.38%)、4分7例(26.92%)、3分2例(7.69%),预后良好率为92.31%(24/26)。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颅内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Puerto Rico评分≤3分的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疗效;对于复杂颅内动-静脉畸形,采取多次、分期介入栓塞或介入栓塞+放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静脉畸形 外科手术 栓塞 治疗性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