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与眼球横径比值在颅内微创血肿穿刺引流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慧 李月春 +6 位作者 郝喜娃 吕琳 梁磊 张文思 张翠琴 张元 张京芬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18-723,共6页
目的 评价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与眼球横径比值与颅内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患者血肿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的自发性脑出血且行脑血肿穿刺引流患者资料。在行血肿穿刺引流术前后及引流期... 目的 评价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与眼球横径比值与颅内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患者血肿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的自发性脑出血且行脑血肿穿刺引流患者资料。在行血肿穿刺引流术前后及引流期间复查CT的同时使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和眼球横径(eyeball transverse diameter,ETD)。研究ONSD/ETD比值与颅内血肿量变化的关系。结果 57例脑出血并行脑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患者入组,穿刺前后ONSD、ONSD/ETD比值的变化情况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时间因素对于血肿量的影响,得到时间因素对血肿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β<0)。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时间因素和血肿量对ONSD,ONSD/ETD指标的影响,时间因素和血肿量对ONSD、ONSD/ETD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时间因素与ONSD、ONSD/ETD呈显著负相关关系(β<0),血肿量与ONSD、ONSD/ETD呈显著正相关关系(β<0)。双眼测量的ONSD,ONSD/ETD比值,其中左侧ONSD(0.52±0.08)与右侧(0.53±0.09)无统计学差异(t=-0.41,P=0.68)。左侧ONSD/ETD比值(0.24±0.04)与右侧ONSD/ETD比值(0.24±0.04)无统计学差异(t=-0.19,P=0.85)。入院时出血侧ONSD(0.53±0.08)与未出血侧ONSD(0.52±0.09)相比无统计学差异(t=1.84,P=0.07)。入院时出血侧ONSD/ETD比值(0.24±0.04)与未出血侧ONSD/ETD比值(0.24±0.04)相比无统计学差异(t=1.42,P=0.16)。结论 ONSD/ETD比值可随颅内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患者血肿量变化呈现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视神经鞘直径 眼球横径 颅内 颅内微创血肿穿刺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炎性因子及血清铁蛋白、血清P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40
2
作者 农胜德 陆明雄 +3 位作者 李廷阳 黄海常 叶静 黄朝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04-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炎性因子及血清铁蛋白、血清P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1月我院收住的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微创组(51例)和常规组(41例)。微创组行颅内微创... 目的:探讨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炎性因子及血清铁蛋白、血清P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1月我院收住的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微创组(51例)和常规组(41例)。微创组行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常规组采用去骨瓣减压方法或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蛋白(SF)、血清P物质(SP)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TNF-α、IL-6、hs-CRP及SP、SF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hs-CRP及SF水平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性降低(P<0.05~0.01),微创组的TNF-α、IL-6、SF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两组SP水平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0.01),微创组的SP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与去骨瓣减压方法或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相比,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更有效抑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炎症反应,减轻神经受损程度,缓解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 高血压脑出血 炎性因子 血清铁蛋白 血清P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文强 侯为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36-836,839,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 穿刺引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与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66
4
作者 李元贵 杨燕文 +1 位作者 王晓麒 杨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33-837,共5页
目的评价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soft channel puncture drainage,SCPD)与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neural endoscopic intracranial hematoma evacuation,NEIHE)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 目的评价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soft channel puncture drainage,SCPD)与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neural endoscopic intracranial hematoma evacuation,NEIHE)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NCU收治的分别接受SCPD和NEIHE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110例(SCPD组53例,NEIHE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72 h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住院时长、花费等相关指标。结果与NEIHE组相比,SCPD组手术时间短[(1.13±0.41)h vs.(1.78±0.31)h],术中出血量少[(10.83±3.95)mL vs.(70.62±43.12)mL],花费低[(66135.01±33178.64)元vs.(95834.93±42784.48)元],但NEIHE组比SCPD组72 h血肿清除率高(86.87%vs.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功能恢复、总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PD和NEIHE均操作简单,且能有效清除颅内血肿,改善神经功能,但SCPD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而且适合不能耐受全麻手术的患者,而NEIHE则血肿清除更为彻底,二者在改善功能预后及总体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 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穿刺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被引量:10
5
作者 江国华 刘凤强 +2 位作者 万默各 芮奕峰 张定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330-331,共2页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 2 1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 结果 治愈率 97 1% ( 2 0 4 /2 10 ) ,复发率 7 1% ( 15 /2 10 ) ,并发症发生率14...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 2 1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 结果 治愈率 97 1% ( 2 0 4 /2 10 ) ,复发率 7 1% ( 15 /2 10 ) ,并发症发生率14 3% ( 30 /2 10 ) ,病死率 0 95 % ( 2 /2 10 )。 结论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对其出现的并发症及时、正确处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 慢性硬膜下血肿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艳萍 张红丽 李士芝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2期59-60,共2页
对 1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 ,结果 16例颅内血肿清除 ,肢体功能恢复 ,3例因出血量大至呼吸衰竭而死亡。护理要点 :(1)做好术前准备 ;(2 )严密监测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及生命体征变化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4 )保... 对 1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 ,结果 16例颅内血肿清除 ,肢体功能恢复 ,3例因出血量大至呼吸衰竭而死亡。护理要点 :(1)做好术前准备 ;(2 )严密监测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及生命体征变化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4 )保持头部引流管通畅 ,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及高于头部 ;(5 )预防各种并发症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颅内血肿引流 高血压性脑出血 护理 预防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56例报告 被引量:15
7
作者 贺顺龙 林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4-465,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血肿穿刺 引流 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YL-1型颅脑穿刺针微创治疗颅内血肿46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罗思权 余大超 孙向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2期1306-1307,共2页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应用YL 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治疗颅内血肿的方法、术中术后注意事项及治疗效果。方法 :46例颅内血肿患者均应用CT下或CT片定位穿刺点 ,在局麻下接受YL 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抽吸冲洗...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应用YL 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治疗颅内血肿的方法、术中术后注意事项及治疗效果。方法 :46例颅内血肿患者均应用CT下或CT片定位穿刺点 ,在局麻下接受YL 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抽吸冲洗清除颅内血肿 ,平均引流时间 3d ,每例应用尿激酶 8~ 12万U。结果 :治疗46例颅内血肿 ,治愈 43例 ,死亡 2例 ,放弃治疗 1例 ,硬膜外血肿清除率达 10 0 % ,高血压脑出血清除率达 80 %以上。 2例特急性巨大硬膜外血肿穿刺后见有活动性出血中转开颅手术。结论 :YL 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颅内血肿 ,具有快速、安全、创伤小、无需全麻及输血、疗效确切 ,技术易掌握、术后护理方便等优点 ,但对特急性巨大颅内血肿、尤其是合并有广泛脑挫裂伤或脑疝的患者应慎重使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L-1型穿刺 微创治疗 颅内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重型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与锥颅血肿穿刺引流术配对对比疗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剑平 宋保华 +2 位作者 张爱娟 郑艳华 周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284-1285,共2页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急症开颅手术(Ⅰ组)与锥颅血肿穿刺碎吸引流术(Ⅱ组)对极重型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筛选Glasgow记分<8分、急症开颅手术和锥颅血肿穿刺碎吸引流术的极重型HICH患者,两组间各个体以出血量、出...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急症开颅手术(Ⅰ组)与锥颅血肿穿刺碎吸引流术(Ⅱ组)对极重型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筛选Glasgow记分<8分、急症开颅手术和锥颅血肿穿刺碎吸引流术的极重型HICH患者,两组间各个体以出血量、出血部位、治疗时间窗和Glasgow评分及年龄作为关键词进行顺序配对。治疗后14d为研究终点;以7d死亡率,研究终点死亡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和Glasgow记分为指标,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Ⅰ组术后7d死亡17例(23.6%),研究终点应激性溃疡33例(45.8%),死亡42例(58.3%);Ⅱ组术后7d死亡8例(11.1%),至研究终点应激性溃疡29例(40.3%),死亡36例(50.0%)。三项指标两组病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研究终点存活病例Glasgow记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锥颅血肿穿刺碎吸引流术较开颅手术对极重型HICH的近期临床效果更能显示出治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重型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穿刺引流 疗效分析 配对 GLASGOW评分 碎吸引流 应激性溃疡 研究终点 近期临床疗效 手术 P〉0.05 近期临床效果 对比分析 HICH 治疗时间窗 出血部位 治疗效果 存活病例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安定镇痛术辅助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秋梅 夏光明 +3 位作者 李钢 吕衍文 甘小莉 肖展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3283-3283,共1页
脑出血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一般采取局部麻醉的方式,但局部麻醉镇痛效果有限,为此我们采用神经安定镇痛术辅助颅内血肿做创穿刺清除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微创穿刺清除术 神经安定镇痛术 颅内血肿 临床应用 局部麻醉 血肿穿刺 镇痛效果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体积对老年患者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亮 董伟 +3 位作者 郑炼 张金淼 袁丁 陈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8-273,共6页
目的探讨药物总量控制下注射体积对老年患者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以血肿最大层面长轴中心点为穿刺点,CT引导穿刺,穿刺成功后抽吸液态血肿,控制血肿腔内单次尿激酶总量4.0×10^(4)U,注射体积分别为2... 目的探讨药物总量控制下注射体积对老年患者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以血肿最大层面长轴中心点为穿刺点,CT引导穿刺,穿刺成功后抽吸液态血肿,控制血肿腔内单次尿激酶总量4.0×10^(4)U,注射体积分别为2 mL和4 mL,根据术后CT结果调整针体深度,并根据血肿清除情况拔针。比较两组术后血肿清除率、颅内压、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总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ND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血肿清除率(31.17%±1.46%vs.30.50%±1.69%)、术后颅内压、总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均>0.05)。大体积组术后1 d(77.30%±3.75%vs.62.77%±3.89%),2 d(91.43%±4.05%vs.80.12%±4.15%),拔针前(92.35%±4.83%vs.85.9%±3.59%)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小体积组(P<0.05)。大体积组留针时间(1.8 d±0.2 d vs.3.1 d±0.4 d,P<0.05)、尿激酶总用量(24.3×10^(4)U±2.3×10^(4)U vs.36.5×10^(4)U±4.7×10^(4)U,P<0.05)均少于小体积组(P<0.05)。大体积组术后3 d(11.33 mL±2.32 mL vs.16.45 mL±1.97 mL)、5 d(14.59 mL±2.11 mL vs.21.37 mL±2.43 mL)、7 d(22.79 mL±3.15 mL vs.30.15 mL±4.04 mL)、14 d(12.41 mL±1.95 mL vs.19.38 mL±2.47 mL)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少于小体积组(P<0.05)。大体积组术后28 d、3个月、6个月NDS[分别为(22.35±2.49 vs.28.14±2.95)、(16.43±2.17 vs.23.81±2.56)、(11.39±1.87 vs.17.74±2.03)]及ADL评分[分别为(44.76±4.22 vs.36.15±2.36)、(62.55±3.81 vs.51.39±2.45)、(77.53±3.76 vs.60.81±4.35)]优于小体积组(P<0.05)。大体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小体积组(P<0.05)。结论大体积注射法能更有效引流血肿,缩短留针时间,减少尿激酶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是老年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提高疗效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穿刺 基底节区 脑出血 体积 老年 血肿清除率 颅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微创穿刺治疗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银生 张中原 +2 位作者 张久蛟 高建亮 龙海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6月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68例。根据CT定位确定穿刺点、穿刺方向及穿刺针长度,以电钻将YL-1型一次性颅...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6月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68例。根据CT定位确定穿刺点、穿刺方向及穿刺针长度,以电钻将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送入血肿靶点,抽吸血肿后,血肿腔内分次注入尿激酶(一般用生理盐水2~5 ml溶入20 000~50 000 U尿激酶)溶解引流出残存血肿,术后复查CT,血肿基本清除、中线结构移位恢复后拔针。结果 68例均穿刺成功。经CT确诊2 d完全清除32例,3 d 22例,5 d 10例;2例并发新鲜出血中转开颅手术;2例并发脑疝术前采用此方法急救后改骨瓣开颅手术治愈。头痛立即缓解18例,肢体麻木无力立即消失3例,其他病例临床症状3~5 d逐渐好转。术后住院7~15 d,平均12 d。68例随访3~6个月:完全失语1例,智力轻度减退4例(合并脑挫裂伤),无死亡病例。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操作简便、快捷、创伤小、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血肿 外伤 微创穿刺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脑出血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红梅 王文志 李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12-513,共2页
在我国,脑出血发病率占全部脑卒中的30%~38%,明显高于欧美国家(10%),国内每年新发脑出血约80万例。临床上急需验证并推广有效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以挽救患者生命。近年来,国内许多基层医院采用操作简便、安全性较好的微创穿刺... 在我国,脑出血发病率占全部脑卒中的30%~38%,明显高于欧美国家(10%),国内每年新发脑出血约80万例。临床上急需验证并推广有效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以挽救患者生命。近年来,国内许多基层医院采用操作简便、安全性较好的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临床效果满意。这项新技术与临床常用的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哪种疗效更佳,尚未见诸报道。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对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30~80ml)的效果进行比较,以评价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脑出血 随机对照研究 小骨窗开 微创穿刺 小骨窗开血肿清除术 治疗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 多中心随机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锥颅血肿引流术后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姚国杰 陈琼 +5 位作者 濮捷 李成才 韦可 肖炳祥 龚杰 徐国政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5-459,共5页
目的观察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与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后磁共振波谱的变化,从影像学上探讨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7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20例接受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17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所有患者... 目的观察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与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后磁共振波谱的变化,从影像学上探讨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7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20例接受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17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血肿量和水肿量的计算,比较7d血肿/水肿清除率,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10~14d行常规磁共振(MRI)及磁共振波谱成像(MRS)检查。结果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组的7d血肿清除率为87.5%,治疗前后水肿体积改变不明显,对照组7d血肿清除率为37.0%,水肿量明显高于治疗前。对MRS结果进行分析,锥颅微创组血肿侧区域NAA/Cr为(1.269±0.458),与对照组NAA/Cr值(0.958±0.3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血肿清除率高,可明显减轻脑水肿发生。MRS数据客观地评价了疾病转归与预后,证实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可明显减轻脑出血后患者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脑水肿 微创血肿引流 磁共振波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三通颅内穿刺引流管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佩军 周宏斌 +1 位作者 王家泉 卢昌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72-472,共1页
为了较好地解决颅内血肿引流时的引流、抽吸、冲洗及注药一体化的问题,我们研制了双腔三通引流管,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48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资料1.1一般资料:以此装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48例,男147例,女101例,年龄28—82岁,平均... 为了较好地解决颅内血肿引流时的引流、抽吸、冲洗及注药一体化的问题,我们研制了双腔三通引流管,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48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资料1.1一般资料:以此装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48例,男147例,女101例,年龄28—82岁,平均59.5岁。壳核出血109例,丘脑出血52例,脑叶出血42例,桥脑出血6例,小脑出血10例,脑室出血29例。1.2三通管的制作:选择硅胶为原料,制作成内径为3.5mm,外径4.6mm的“Y”字型三通引流管(甲管),见图1,全长18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 三通管 颅内穿刺引流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颅血肿清除和硬通道穿刺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5
16
作者 刘涛 聂智品 李书元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1期1015-1018,共4页
目的:对比开颅血肿清除和硬通道穿刺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192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其中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和穿刺引流术(微创组)各96例。2组年龄、性别、血... 目的:对比开颅血肿清除和硬通道穿刺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192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其中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和穿刺引流术(微创组)各96例。2组年龄、性别、血肿侧别及Glasgow昏迷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比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肿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3周及6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开颅组比较,微创组手术时间短[中位数31(24~39) min vs.152(131~170)min,Z=-11.975,P=0.000],术中出血少[30例0 ml、66例<5 ml vs.(332.4±20.2)ml],术后住院时间短[中位数14(10~17)d vs.64(44~75)d,Z=-44.217,P=0.000],但术后残余血肿量多[中位数13(8~17)ml vs.7(4~12)ml, Z=-11.573,P=0.000]。治疗3周后,微创组Glasgow 预后评分高[中位数4(2~4)分 vs.3(1~4)分,Z=-8.215,P=0.000],Barthel指数高[(59.9±4.5) vs.(54.9±4.9),t=7.370,P=0.000]。治疗6个月,微创组Glasgow预后评分高[中位数3(2~4)分vs.2(1~4)分,Z=-7.448,P=0.000],Barthel指数高[(64.3±8.4) vs.(59.7±6.8),t=4.156,P=0.000],2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硬通道穿刺引流术在一定程度上明显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 基底神经节 血肿 微创 穿刺 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运动诱发电位评价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4
17
作者 伍国锋 毛远红 +1 位作者 杨栩 周佩然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416-417,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穿刺 小骨窗开 运动诱发电位 疗效 治疗 小骨窗开血肿清除术 血肿粉碎清除术 神经毒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管状物标记定位定向法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冯文萍 张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157-3157,共1页
我们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自行研制的管状物定位定向法,引导微创血肿粉碎穿刺针,可实现定位定向一体化,准确率高、费用低、易操作、不易滑脱,适合基础医院推广。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5-2011年收治的符合脑... 我们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自行研制的管状物定位定向法,引导微创血肿粉碎穿刺针,可实现定位定向一体化,准确率高、费用低、易操作、不易滑脱,适合基础医院推广。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5-2011年收治的符合脑出血微创手术指证^[1]的患者151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管状物标记定位定向法行微创手术,B组采用金属物标记,目测法导向进行微创手术,A组88例,男5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标记定位 定向法 临床研究 管状 血肿粉碎穿刺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微创幕上血肿抽吸引流术后死亡风险的术前评估 被引量:5
19
作者 许峰 唐洲平 +5 位作者 朱文浩 唐坤 刘建林 康慧聪 刘晓艳 朱遂强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7期543-548,共6页
目的根据患者术前临床特征对行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30d患者的死亡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方法回顾性的收集自2005年1 0月~2009年3月在我科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1 38例幕上脑出血患者的基线信息和术后30 d临床结局,... 目的根据患者术前临床特征对行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30d患者的死亡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方法回顾性的收集自2005年1 0月~2009年3月在我科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1 38例幕上脑出血患者的基线信息和术后30 d临床结局,利用Logjstjc回归模型,探寻影响术后30 d患者死亡风险的危险因素。结果 138例脑出血患者中,术后30 d r内死亡28例,病死率为20.3%。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有术前格拉斯哥意识障碍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是影响微创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0R)2.81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1.289~6.166,P<0.001]。结论意识水平是微创术前评估患者术后死亡风险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抽吸引流 脑出血患者 死亡风险 引流术后 术前评估 微创 LOGISTIC回归模型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290例高血压性颅内血肿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克芳 李静 +2 位作者 刘娟 孙倩 沈巧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7期704-704,共1页
关键词 高血压性颅内血肿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YL-1型颅内血肿穿刺 护理 血肿穿刺抽吸引流 治疗 颅内血肿患者 严重后遗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