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诊断准确性的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臧丽娥 隋汝波 +1 位作者 张磊 傅德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34-737,共4页
目的通过与计算机血管成像(CTA)对比,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作为一种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筛查工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4例,均在发病后7 d内入院,临... 目的通过与计算机血管成像(CTA)对比,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作为一种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筛查工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4例,均在发病后7 d内入院,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患者入院后行床边TCD筛查及高分辨率CTA检查。结果 TCD对不同类型颅内外血管狭窄诊断的准确性存在差异。TCD对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最高,敏感性96.19%,特异性98.60%,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的敏感性71.11%,特异性94.31%,且TCD能够显示某些CTA不能提供的补充信息,如实时脱落的微栓子信号、侧支循环开放情况以及盗血现象。结论与CTA比较,TCD在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方面,尤其是对于颈内动脉系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TCD能提供CTA所不具备的实时血流动力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 颅内外血管狭窄 计算机血管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外血管架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的再评价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萌 凌锋 +5 位作者 张鸿祺 缪中荣 支兴龙 陈革 单永治 莫大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 对颅内外血管架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进行再评价。 方法 对30例经正规内科治疗后仍有颈内动脉系统缺血症状的患者,进行了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并对术后患者的脑血流改善情况及临床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 术前患者均... 目的 对颅内外血管架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进行再评价。 方法 对30例经正规内科治疗后仍有颈内动脉系统缺血症状的患者,进行了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并对术后患者的脑血流改善情况及临床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 术前患者均为一过性缺血发作神经性缺损(TIA),可逆性缺血性神经障碍(RIND)和不典型脑缺血症状,术前CT,MRI检查无大面积脑梗死,SPECT·rCBF均有脑血流减低区。术后血管造影显示吻合口通畅率为86.7%,术后局部脑血流改善率为70%,随访仅发现2例患者有2次TIA,无完全性卒中发生,术前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的8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可预防颈内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障碍性脑缺血发展成完全性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血管架桥术 手术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 血管重建术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外血管搭桥加动脉瘤孤立术治疗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梭形动脉瘤三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汪雷 李萌 +3 位作者 张鸿祺 支兴龙 张鹏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27-129,共3页
梭形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而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VA-PIGA)梭形动脉瘤更为罕见,并且PICA常开口于动脉瘤上,进行开颅直接手术塑形夹闭或经血管内栓塞治疗都十分困难。2005年2月至6月,作者采取颅内外血管搭桥加动脉瘤孤立术治... 梭形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而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VA-PIGA)梭形动脉瘤更为罕见,并且PICA常开口于动脉瘤上,进行开颅直接手术塑形夹闭或经血管内栓塞治疗都十分困难。2005年2月至6月,作者采取颅内外血管搭桥加动脉瘤孤立术治疗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3例VA-PICA梭形动脉瘤患者,现将经验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栓塞治疗 颅内外血管搭桥 梭形动脉瘤 小脑后下动脉 椎动脉 孤立术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PICA 手术塑形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袁毅 李慎茂 +2 位作者 朱凤水 支兴龙 吉训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51-754,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的临床特点和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对52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观察受累血管的部位及狭窄... 目的:探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的临床特点和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对52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观察受累血管的部位及狭窄程度。结果:52例患者中45例(86.5%)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血管病变,其中29例(64.4%)病人存在2处以上血管狭窄,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多见于短时程(发作持续时间<1h)和多次发作(发作频率≥2)TIA。结论:颈动脉系统TIA患者大多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短时程和多次发作TIA常伴有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DSA检查有助于明确TIA的血管性病因,并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系统 颅内外血管狭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在颅内巨大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善才 史怀璋 李萌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40-144,共5页
颅内巨大动脉瘤是指最大直径≥2.5em的动脉瘤,是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一种,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3%-5%,多发生在解剖结构复杂的Willis环附近。由于其体积大,载瘤动脉常扩张成为动脉瘤体的一部分,穿支和分支动脉也常直接从动脉瘤体发... 颅内巨大动脉瘤是指最大直径≥2.5em的动脉瘤,是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一种,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3%-5%,多发生在解剖结构复杂的Willis环附近。由于其体积大,载瘤动脉常扩张成为动脉瘤体的一部分,穿支和分支动脉也常直接从动脉瘤体发出,且动脉瘤颈宽大,瘤内常有血栓形成,使其治疗非常困难。对于颅内巨大动脉瘤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是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颈或采用栓塞材料栓塞瘤体,同时保持载瘤动脉的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巨大动脉瘤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 瘤治疗 WILLIS环 载瘤动脉 栓塞材料 内动脉瘤 解剖结构 血栓形成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病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后高灌注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7
6
作者 王芳 陈璐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20期39-40,42,共3页
目的探讨烟雾病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后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南京市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23例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 目的探讨烟雾病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后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南京市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23例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中,9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经过密切的监测和护理,无死亡病例。结论维持血压稳定,及时评估和处理头痛,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状态、语言功能、肢体活动情况以及有无精神症状,并进行正确应急处理,对烟雾病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颅内外血管重建术 高灌注综合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29
7
作者 毛颖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97-99,共3页
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范畴,在神经外科不同发展时期有所不同。近年来,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范畴在不断修正,涉及范围被不断缩小。但仍有部分动脉瘤,单独采用手术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治疗也难以取得满意效果,主要原因为:①瘤颈较宽;②瘤体复... 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范畴,在神经外科不同发展时期有所不同。近年来,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范畴在不断修正,涉及范围被不断缩小。但仍有部分动脉瘤,单独采用手术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治疗也难以取得满意效果,主要原因为:①瘤颈较宽;②瘤体复杂;③体积较大,瘤体与载瘤动脉或重要穿通支共壁;④侧支循环较差,不能直接阻断载瘤动脉或孤立动脉瘤等。因此,对上述动脉瘤,只有在重建动脉瘤远端血流后,通过结扎动脉瘤供血动脉或孤立动脉瘤,才能防止动脉瘤破裂和减少动脉瘤占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 复杂 瘤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 价值 载瘤动脉 动脉瘤破裂 神经外科 手术夹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分期颅内外血管架桥的护理
8
作者 印红霞 史继新 +3 位作者 叶静 张爱琴 杨惠清 程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333-334,共2页
关键词 内巨大动脉瘤 海绵窦 颅内外血管架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颅内外血管吻合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五例
9
作者 依马木.依达依吐拉 买买提力 +2 位作者 栾新平 鲍遇海 成晓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263-265,280,共4页
目的评价改良颅内外血管吻合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对5例颈动脉闭塞患者行改良颅内外血管吻合术,分析术前、术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症状,并进行7~12个月的随访。结果5例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在随访期间无卒中发生,... 目的评价改良颅内外血管吻合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对5例颈动脉闭塞患者行改良颅内外血管吻合术,分析术前、术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症状,并进行7~12个月的随访。结果5例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在随访期间无卒中发生,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行局部脑血流量(rCBF)测定,显示脑血流量较术前有所增加。结论颅内外血管吻合术可有效地改善脑局部血流动力学状况及临床症状,预防完全性卒中的发生,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血管吻合术 缺血性脑血管 改良 治疗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临床症状 局部脑血流量 颈动脉闭塞 动力学改变 单光子发射 血流动力学 完全性卒中 随访期间 远期疗效 脑局部 患者 术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诊断颈内动脉闭塞颅内外血管旁路移植术后高灌注一例
10
作者 申强 谌燕飞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10-211,216,共3页
患者男,55岁。因“右侧肢体无力1个月”于2012年5月23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入院体检:意识清楚,言语欠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颈内动脉 颅内外血管旁路移植术 高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病颅内外血管参数评估研究进展
11
作者 罗婉贤 何逸清 李颖嘉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4期490-494,共5页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的特征性病变为双侧颈内动脉终末段及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起始段进行性狭窄闭塞,导致脑缺血及缺血后脆弱的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基于脑-颈血管一体化,颅外及颅内不同节段血流状态相互影响,可通过检测特...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的特征性病变为双侧颈内动脉终末段及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起始段进行性狭窄闭塞,导致脑缺血及缺血后脆弱的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基于脑-颈血管一体化,颅外及颅内不同节段血流状态相互影响,可通过检测特定节段血流参数提示疾病发展进程,从而指导临床策略的选择。深入了解烟雾病不同节段血流状态及疾病发展进程对疾病诊疗有重要作用。本文对烟雾病颅外及颅内不同节段血管参数、侧支循环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为后续针对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缺血性及出血性相关脑血管病诊疗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颅内外血管参数 侧支循环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外血管多发性狭窄多支架置入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锦 姚声涛 +6 位作者 韩冲 曾尤超 陈伟 李刚 范瑞明 王长明 付建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5-476,共2页
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可导致局部脑血流速度下降、组织灌流不足,造成梗死。文献[1]报道约20%的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关,特别是颅内外多发性血管狭窄引起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更明显。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颅内外血管... 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可导致局部脑血流速度下降、组织灌流不足,造成梗死。文献[1]报道约20%的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关,特别是颅内外多发性血管狭窄引起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更明显。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颅内外血管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脑血管狭窄有效的新方法”。但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颅内外血管迂曲、狭窄等,在支架介入治疗术后,伴随有各种并发症。在支架置人过程中,正确的术前评估,手术中正规操作,术后正规治疗及规范化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主要措施”。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多发性血管狭窄 支架置入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脑组织和颅骨的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的设计与制作 被引量:4
13
作者 石小田 易西南 +7 位作者 周小兵 黄奕弟 张显芳 王世界 陈敏 李泽宇 王兴海 李忠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4-465,共2页
完整的脑血管铸型是管道铸型技术中较难制作的。有关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的设计和制作,已有诸多报道㈣,制作的标本质量较好。在内容显示方面.或侧重于颅内血管显示,或侧重于颅外血管显示;为兼顾血管与颅骨的毗邻关系,或全颅骨保留... 完整的脑血管铸型是管道铸型技术中较难制作的。有关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的设计和制作,已有诸多报道㈣,制作的标本质量较好。在内容显示方面.或侧重于颅内血管显示,或侧重于颅外血管显示;为兼顾血管与颅骨的毗邻关系,或全颅骨保留,或局部腐蚀部分颅骨保留;对脯组织处理,或采用全腐蚀法,或将脑组织移出颅腔.再将皮层腐蚀的方法:然而,既能兼顾颅内外血管的交通吻合.又能兼顾颅骨与血管.脑组织与血管,颅骨与脑组织的位置关系,此种铸型标本的制作与设计方法未见报道。为了满足脑外科的颅内外血管吻合术及显微外科对脑血管的临床应用解剖学基础的需要,我们采用Ca(OH)2饱和的酒精碱腐蚀法,结合去除部分颅骨,再作有控制地腐蚀掉表层的脑组织或一侧脑组织,暴露脑血管,达到预期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铸型标本 设计方法 脑组织 头颈部 颅内外血管吻合术 血管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颈动脉高流量血管搭桥手术训练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琳 黄楹 张祥茂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418-2420,共3页
目的构建颅内颈动脉高流量血管搭桥手术模型,搭建训练平台。方法成人头颅湿标本9具,利用猪前臂动脉代替移植血管,建立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移植高流量分流手术模型。6名既往无血管吻合经验的住院医师,对本实验模型进行时长不同的显... 目的构建颅内颈动脉高流量血管搭桥手术模型,搭建训练平台。方法成人头颅湿标本9具,利用猪前臂动脉代替移植血管,建立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移植高流量分流手术模型。6名既往无血管吻合经验的住院医师,对本实验模型进行时长不同的显微血管吻合训练后,利用自制的血管吻合难度调节装置进行血管吻合,吻合完成后,即刻解剖观察内膜,了解吻合口通畅情况。结果 6名住院医师进行了总共18侧36处血管吻合,随着难度的升高,血管吻合所用时间延长,通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利用猪前臂动脉代替移植血管,建立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移植高流量分流手术模型,与传统的显微血管吻合训练模型相比较,具有材料相似、更真实模拟术中情况、移植血管获取方便、手术难度可调节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血管 高流量 血管搭桥 血管吻合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对烟雾病血管重建评价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谦 程晓青 +4 位作者 周长圣 倪玲 罗松 黄伟 卢光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 MRA)在烟雾病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前及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行颅内外血管重建的烟雾病患者,23例患者共行25侧血管重建术,包括21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颞肌贴敷术(STA-MCA+ED...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 MRA)在烟雾病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前及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行颅内外血管重建的烟雾病患者,23例患者共行25侧血管重建术,包括21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颞肌贴敷术(STA-MCA+EDMS)和4侧脑-脑膜-动脉-颞肌贴敷术(EDAMS),患者术前一周内均行3D TOF MRA及DSA检查,术后一周内复查3D TOF MRA。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医师对图像进行观察。术前对颞浅动脉的图像显示以3分制计分法(优秀、良好、差)进行影像评分。术后以5分制计分法对搭桥血管成像质量及通畅性进行影像评分。对术后3D TOF MRA显示搭桥血管闭塞的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观察搭桥血管情况。结果:术前46侧经DSA证实通畅的颞浅动脉,3D TOF MRA显示优秀36条(78.26%),良好10条(21.74%)。术后3D TOF MRA对搭桥血管的平均质量评分为3.88±0.44,无明显的伪影出现。搭桥血管的平均通畅性评分为2.8±1.26。通过与CTA对照,3例搭桥血管穿颅段出现假性闭塞。结论:3D TOF MRA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在烟雾病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在临床上需要注意搭桥血管在穿颅段可能存在假性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三维时间飞跃法MRn血管成像 颅内外血管搭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血压及液体管理对烟雾病脑血管重建术后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桂金敏 薛锐 +2 位作者 李娜 刘青林 赵东红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2期1350-1354,共5页
目的研究烟雾病脑血管重建术后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患者的血压及液体控制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2019年9月-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颅内外脑血管重建术后7 d内合并过度灌注综合征的成人烟雾病患者为研究... 目的研究烟雾病脑血管重建术后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患者的血压及液体控制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2019年9月-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颅内外脑血管重建术后7 d内合并过度灌注综合征的成人烟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动态血压调整、液体管理的个体化护理措施,使用mRS、Barthel指数和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NSNS)分别评价两组患者出院时神经功能预后和护理满意度,以mRS0~1分为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结果共入组112例患者,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两组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研究组神经功能预后良好比例优于对照组(48.2%vs.26.8%,P=0.036);研究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82.5±7.1分vs.78.2±9.5分,P=0.007);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96.4%vs.83.9%,P=0.026)。结论对烟雾病颅内外脑血管重建术后过度灌注患者实施个体化血压和液体管理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颅内外血管重建术 高灌注 并发症 护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