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眶上外侧入路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黄小龙 张晓强 +2 位作者 黄浩 胡齐 孙凌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4-428,共5页
目的:观察眶上外侧入路(LSO入路)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常规翼点入路(PT入路)对比。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8例行显微夹闭手术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 目的:观察眶上外侧入路(LSO入路)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常规翼点入路(PT入路)对比。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8例行显微夹闭手术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分为LSO组(44例)和PT组(54例)。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于术前、术后第1天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变化;术后随访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评价预后。结果:LSO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或小于PT组[(155.84±24.16)min vs(179.45±21.72)min,(9.44±1.28)cm vs(15.05±2.62)cm,(63.62±15.84)mL vs(185.82±39.48)mL,(15.68±4.12)d vs(19.25±4.46)d,P均<0.001]。LSO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PT组(13.6%vs 35.2%,P=0.015)。术后第1天,2组血清TNF-α、IL-6、ET-1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LSO组升高幅度均低于PT组(P<0.05)。术后3个月,2组预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4%vs 90.7%,P=0.454)。结论:相比常规PT入路,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采用LSO入路在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 急性期 显微夹闭手术 眶上外侧入路 翼点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裂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早期手术治疗 被引量:4
2
作者 郭衍 王敢 +4 位作者 高文伟 陈世文 王韧 居世明 曹合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96-1499,共4页
目的探讨破裂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43例破裂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治疗,23例行动脉瘤夹闭术,20例行血管内治疗。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平均随访1年。手术恢复良好19例,轻... 目的探讨破裂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43例破裂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治疗,23例行动脉瘤夹闭术,20例行血管内治疗。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平均随访1年。手术恢复良好19例,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2例,死亡1例;血管内治疗恢复良好18例,轻度残疾1例,死亡1例。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10例。结论对于早期破裂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早期治疗能得到较好疗效,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简单、快速及尽可能保留正常解剖结构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熟悉动脉瘤三维结构及完善术前计划尤为关键。早期治疗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可降低再出血的风险,有利于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颅内动脉瘤 破裂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不同破裂点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闫凯旋 高恒 +5 位作者 徐伟东 周新民 王其平 徐向东 吴伟 叶富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582-588,共7页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IAR)的不同破裂点(瘤体、瘤颈及瘤顶)对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5月q012年3月连续纳入的135例(148个动脉瘤)接受显微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后患...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IAR)的不同破裂点(瘤体、瘤颈及瘤顶)对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5月q012年3月连续纳入的135例(148个动脉瘤)接受显微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后患者的预后评价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进行评定。将发生IAR动脉瘤的不同破裂点作为影响因素,并对其与IAR患者不同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35例患者的148个动脉瘤夹闭术中,30例患者的31个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占动脉瘤20.9%,占患者22.2%),其中破裂点发生在动脉瘤顶部9个、体部17个及颈部5个。17例患者GOS评分5分,8例4分,2例3分,1例2分,2例1分;预后良好者共25例,预后不良者共5例。IAR不同破裂点对于IAR患者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273,95%CI:6.764~18.344,P=0.006),其中25例瘤体、顶部破裂者中1例预后不良,5例瘤颈部破裂者中4例预后不良。结论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点对于IAR患者预后可产生明显影响,其中瘤颈部破裂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预后 循环动脉瘤 显微动脉瘤夹闭术 动脉瘤术中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循环动脉瘤破裂致急性硬膜下血肿12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洪伟 孙勇 +2 位作者 李爱民 刘希光 黄正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973-3974,共2页
急性硬膜下血肿常见于顿脑损伤,动脉瘤破裂致硬膜下血肿临床比较少见。因二者的临床诊断易于混淆,且治疗方法有明显差异,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早期明确诊断至关重要,
关键词 急性硬膜下血肿 动脉瘤破裂 循环 临床诊断 临床比较 治疗方法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被引量:3
5
作者 岑波 朱贤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4-78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时机,手术原则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翼点入路对78例,82个颅内前循环动脉瘤进行的显微手术及其疗效。结果动脉瘤直接夹闭80个,孤立1个巨大眼动脉瘤,包裹1个复杂的前交通动脉瘤...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时机,手术原则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翼点入路对78例,82个颅内前循环动脉瘤进行的显微手术及其疗效。结果动脉瘤直接夹闭80个,孤立1个巨大眼动脉瘤,包裹1个复杂的前交通动脉瘤。78例患者治愈60例(77.0%),轻残10例(12.8%),重残5例(6.4%),死亡3例(3.8%)。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一经确诊且病情允许应争取早期手术。经翼点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循环 颅内动脉瘤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健康教育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任正华 谢彩霞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2年第6期1456-1457,共2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健康教育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术后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临床规范健康教育和促进病人康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研究组除给予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外,从入院第1天起,接受标准化健康... [目的]探讨标准化健康教育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术后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临床规范健康教育和促进病人康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研究组除给予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外,从入院第1天起,接受标准化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分别于入院第1天、术后第8天及第30天采取问卷收集资料。[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前一般资料、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8天疼痛、娱乐消遣、说话交流及肩部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30天疼痛、娱乐消遣、咀嚼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以改善疼痛、娱乐消遣、咀嚼、说话交流及肩部功能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循环动脉瘤 标准化健 康教育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孔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
7
作者 谢彩霞 任正华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22期19-21,共3页
对85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采用锁孔入路(74例经翼点锁孔入路,11例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结果85例患者显微镜下手术成功夹闭动脉瘤,翼点入路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眉弓入路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出现急性硬膜下血肿1例;患者住院8~3... 对85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采用锁孔入路(74例经翼点锁孔入路,11例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结果85例患者显微镜下手术成功夹闭动脉瘤,翼点入路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眉弓入路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出现急性硬膜下血肿1例;患者住院8~37d,术后1~3个月复诊,恢复良好82例(96.5%),轻度残疾3例(3.5%)。提出术前避免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诱因和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是重点,术后注重病情监护、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加强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循环动脉瘤 锁孔入路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8
作者 丁建军 曾伟英 +3 位作者 马廉亭 张志刚 李晓群 蔡仲华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564-566,共3页
自 1990年 2月至 1998年 8月 ,共收治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32例 ,15例行血管内栓塞术(其中 1例栓塞失败改作手术治疗 ) ;17例显微镜下直视手术 ,术后死亡 1例。随访 2 8例 ,2 2例恢复良好 ,1例植物生存 ,2例偏瘫 ,2例动眼神经麻痹 ,1例癫... 自 1990年 2月至 1998年 8月 ,共收治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32例 ,15例行血管内栓塞术(其中 1例栓塞失败改作手术治疗 ) ;17例显微镜下直视手术 ,术后死亡 1例。随访 2 8例 ,2 2例恢复良好 ,1例植物生存 ,2例偏瘫 ,2例动眼神经麻痹 ,1例癫痫。对前循环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要点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手术 血管内栓塞术 循环动脉瘤 颅内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翼点入路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显微夹闭术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克芳 沈巧萍 +1 位作者 刘娟 陆爱榕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0期957-959,共3页
关键词 颅内循环动脉瘤 显微夹闭术 手术配合 经翼点入路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夹闭术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破裂微小动脉瘤的技术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许刚 崔刚 +3 位作者 僧志远 徐晓霞 屈满利 吴海琴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8-124,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可行性、疗效及个体化设计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1例(21个)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临床、DSA影像及介入治疗、随访资料。其中13例采用单纯弹...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可行性、疗效及个体化设计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1例(21个)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临床、DSA影像及介入治疗、随访资料。其中13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6例采用微导管辅助技术,2例采用球囊辅助技术。结果 (1)术后即刻造影发现20枚弹簧圈栓塞的微小动脉瘤中,致密栓塞14枚,瘤颈残留6枚,技术失败1例。(2)术中并发症:术中发生同侧大脑前动脉急性闭塞1例,经溶栓后血管通畅;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3)20例介入栓塞成功患者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1分14例,2分4例,3~4分2例。(4)随访:20例患者出院后12个月随访,mRS评分0~1分18例,2分1例,3~4分1例;临床随访6~60个月,无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15例DSA随访6~60个月,其中1例复发,予以补充致密栓塞。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难度较大,但可行、有效。熟练手术技巧,个体化的手术设计及适度栓塞是提高栓塞治疗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交通动脉 动脉瘤 破裂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技术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许刚 崔刚 +5 位作者 僧志远 屈建强 高李贵 徐晓霞 屈满利 吴海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520-2523,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35例破裂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临床、DSA及介入治疗、随访资料。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栓塞100%29例(82.9%)。90%5例(14.3...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35例破裂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临床、DSA及介入治疗、随访资料。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栓塞100%29例(82.9%)。90%5例(14.3%),80%1例(2.8%)。术中发生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溶栓后血管通畅;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术后大脑前动脉梗死1例。临床随访6-60个月,无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21例DSA随访6~60个月。其中2例复发,未予治疗。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宽颈动脉瘤难度较大,但安全、有效。灵活选择各种栓塞技术,设计最适宜的栓塞治疗计划,是提高前交通破裂宽颈动脉瘤治疗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动脉 颅内动脉瘤 破裂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的栓塞治疗(附41例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奕 刘建民 +3 位作者 赵文元 洪波 黄清海 周晓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83-585,共3页
目的 :总结 41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急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采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uglielmidetachable coil,GDC)作动脉瘤内填塞治疗。结果 :动脉瘤完全闭塞 2 3例 ,>90 %闭塞 12例 ,<90 %闭塞 6例 ,二次填塞 2... 目的 :总结 41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急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采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uglielmidetachable coil,GDC)作动脉瘤内填塞治疗。结果 :动脉瘤完全闭塞 2 3例 ,>90 %闭塞 12例 ,<90 %闭塞 6例 ,二次填塞 2例 ,栓塞后复发经手术治愈 1例。术后脑梗死 7例、死于肺部并发症 1例、植物生存 1例。随访 1~ 2 0个月 ,治疗结果稳定。颅内多发动脉瘤 4例 ,其中 3例 1次手术同时全部栓塞。 结论 :早期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效果好。虽然有较高的脑梗死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破裂交通动脉瘤 栓塞治疗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低温停循环颅内巨大基底动脉瘤夹闭术麻醉体会
13
作者 罗林丽 李羽 +1 位作者 周良学 王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605-606,共2页
关键词 深低温停循环 基底动脉瘤 动脉瘤夹闭术 动脉瘤破裂出血 麻醉 颅内 巨大动脉瘤 外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治疗
14
作者 周煜 陈荷红 刘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47-548,共2页
前交通动脉是颅内动脉瘤的好发部位,其患病率约占全部颅内动脉瘤的24.89%~37.11%,老年患者可因合并其他疾病而致预后不良。我院自2002年1月-2006年8月共收治经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的≥60岁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82例,占... 前交通动脉是颅内动脉瘤的好发部位,其患病率约占全部颅内动脉瘤的24.89%~37.11%,老年患者可因合并其他疾病而致预后不良。我院自2002年1月-2006年8月共收治经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的≥60岁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82例,占同期收治的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的47.11%,占同期颅内动脉瘤患者的15.32%。所有患者均于有效防治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基础上,经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破裂出血 交通动脉 血管内治疗 老年患者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造影检查 动脉动脉瘤 好发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脑缺血为首发症状的前循环动脉瘤临床特点与治疗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杏东 佟小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5-350,共6页
目的探讨以脑缺血为首发症状的前循环动脉瘤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例以脑缺血为首发症状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目的探讨以脑缺血为首发症状的前循环动脉瘤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例以脑缺血为首发症状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为首发症状者4例,以缺血性卒中为首发症状者6例;颈内动脉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7例;巨大动脉瘤5例,大动脉瘤4例,小动脉瘤1例;单纯囊状动脉瘤3例,囊状动脉瘤合并血栓形成3例,夹层动脉瘤4例;治疗方式上,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显微手术夹闭1例,动脉瘤切除3例,其中1例动脉瘤切除后原位吻合,2例辅以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动脉瘤孤立联合STA-MCA搭桥术3例,近端阻断联合颈外动脉-桡动脉-大脑中动脉(ECA-RA-MCA)高流量搭桥1例,颈内动脉缩窄联合STA-MCA搭桥1例。术后除1例患者出现同侧基底节小范围梗死致对侧肌力下降外,其他患者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术后复查8例动脉瘤消失,2例动脉瘤缩小。术后随访9~72个月,平均35.3个月,随访期间无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新发脑梗死,无动脉瘤复发、扩大。结论前循环单纯宽颈或合并血栓形成的囊状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均可能出现远端血管栓塞致脑缺血发作,明确诊断后通过对动脉瘤及血流的细致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循环 脑缺血 血栓 脑血管重建术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鲁海涛 邓波 +3 位作者 刘卫东 顾文权 孟令平 李明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40-1244,共5页
目的探讨大脑前脑动脉A1段先天性发育不良对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形成和破裂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脑血管造影的253例ACoA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分析患者年龄、性别... 目的探讨大脑前脑动脉A1段先天性发育不良对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形成和破裂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脑血管造影的253例ACoA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分析患者年龄、性别、A1段发育不良和动脉瘤大小等风险因素,预测ACoA动脉瘤破裂可能相关因素。结果253例患者共确诊253枚ACoA动脉瘤,其中218枚(86.2%)动脉瘤破裂,35枚(13.8%)未破裂。69.6%(176/253)动脉瘤最大径<5 mm,其中146枚(83.0%)破裂。所有患者中141例(55.7%)表现出A1段发育不良,其中右侧106例(41.9%),左侧仅35例(13.8%)。单因素分析显示破裂与未破裂动脉瘤患者A1段发育不良患病率比较,A1段发育不良与患者年龄和动脉瘤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大小(OR=3.483,95%CI=1.233~9.837,P=0.018)和患者年龄(<65岁)(OR=0.150,95%CI=0.068~0.330,P<0.001)是ACoA动脉瘤破裂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ACoA动脉瘤破裂风险较高,且通常在形态较小(<5 mm)时也易破裂。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可能是ACoA动脉瘤形成的潜在危险因素,但它与动脉瘤大小和破裂风险无关。ACoA动脉瘤破裂的最强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65岁)和动脉瘤大小两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动脉 颅内动脉瘤 发育不良 风险因素 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位主动脉弓伴前交通动脉瘤1例
17
作者 刘彦超 段传志 +2 位作者 李西锋 何旭英 张炘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5-375,共1页
张某,男,40岁,患者2013年5月6日因“突发头痛、头晕伴呕吐2h”送入当地医院治疗,无好转并于次日转入我院。入院时患者头痛、头晕,神志清楚。颈强直,余无阳性体征。在当地急查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考虑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所... 张某,男,40岁,患者2013年5月6日因“突发头痛、头晕伴呕吐2h”送入当地医院治疗,无好转并于次日转入我院。入院时患者头痛、头晕,神志清楚。颈强直,余无阳性体征。在当地急查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考虑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所致,并于5月9日拟行主动脉弓造影+全脑血管造影+动脉瘤栓塞术。术中主动脉弓造影如(图1)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动脉瘤 右位主动脉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动脉弓造影 蛛网膜下腔出血 全脑血管造影 医院治疗 阳性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在颅内动脉瘤螺旋圈栓塞术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左民 黄耀宗 +2 位作者 郭维嘉 安刚 吴崇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20-221,共2页
关键词 GDC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 艾司洛尔 尼卡地平 螺旋 联合 动脉瘤破裂出血 电解可脱性 治疗效果 循环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Pipeline栓塞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研究 被引量:1
19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97-597,共1页
血管内密网孔血流导向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应用越来越多。美国学者Kallmes等回顾分析了2008年7月至2013年2月6个国家(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土耳其、匈牙利)17家中心经Pipeline栓塞装置(有密网孔血流导向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密网孔血流导向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应用越来越多。美国学者Kallmes等回顾分析了2008年7月至2013年2月6个国家(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土耳其、匈牙利)17家中心经Pipeline栓塞装置(有密网孔血流导向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7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4个亚组:颈内动脉(ICA)瘤径≥10 mm、ICA瘤径〈10 mm,前循环动脉瘤和后循环动脉瘤。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自发性破裂、颅内出血、缺血性卒中、永久性神经损伤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PELINE 颅内动脉瘤 支架治疗 颈内动脉 导向支架 网孔 循环动脉瘤 自发性破裂 缺血性卒中 亚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罡 史继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525-528,共4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微循环改变 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 脑血管痉挛 CA^2+拮抗剂 颅内动脉瘤破裂 高血压性脑出血 心肺功能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