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预防功能定位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小钢 刘志和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3,共10页
基于预防为主原则的广义理解,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预防功能将涵盖危害预防和风险预防。危害预防的对象是即将发生的环境损害和相对确定的环境危险。风险预防的对象是损害发生概率不确定的环境风险。从实践上看,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 基于预防为主原则的广义理解,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预防功能将涵盖危害预防和风险预防。危害预防的对象是即将发生的环境损害和相对确定的环境危险。风险预防的对象是损害发生概率不确定的环境风险。从实践上看,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仍以环境危险认定重大风险,主要涉及危害预防功能,并未涉及风险预防功能。从理论上看,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预防功能从危害预防拓展至风险预防,将会面临风险沟通限制、司法权行使边界和风险预防措施决定三个难题。法院可以通过建立初步可能联系审查标准,优化对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起诉条件的形式审查,尽量排除风险预防案件的受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预防为主原则 危害预防 风险预防 重大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永久禁止功能的实现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慧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7-105,共9页
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属于停止侵害诉讼,旨在通过判决及其执行永久性禁止未来侵害行为,实现对重大生态环境风险控制。基于我国规范出发型的裁判模式及环境司法"审执合一"的专门化探索,通过比较德国停止侵害诉讼与美国禁令... 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属于停止侵害诉讼,旨在通过判决及其执行永久性禁止未来侵害行为,实现对重大生态环境风险控制。基于我国规范出发型的裁判模式及环境司法"审执合一"的专门化探索,通过比较德国停止侵害诉讼与美国禁令救济的运行机理,有必要通过审执协作,体系化地扩大停止侵害判决辐射范围,以实现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永久禁止功能。首先,对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进行扩张解释,使其适用风险预防;其次,通过作出附救济结果的抽象停止侵害判决,并规定执行阶段确定具体给付内容的程序,扩大判决禁止范围;最后,通过强化与停止侵害请求权对应的不作为执行措施威慑性,并规定持续侵害行为的再执行程序,从而永久控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停止侵害 消除危险 审执协作 不作为强制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重大风险”的认定与适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曹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7-693,共7页
目前,中国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职能没有得到较好发挥,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重大风险”认定与适用存在障碍。以风险预防原则作为认知视域,从危害预期、不确定性、因果关系与证明机制4个方向对“重大风险”进... 目前,中国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职能没有得到较好发挥,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重大风险”认定与适用存在障碍。以风险预防原则作为认知视域,从危害预期、不确定性、因果关系与证明机制4个方向对“重大风险”进行系统认知;从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实践来看,“重大风险”适用存在“重大风险”范围不清、内涵不明、因果关系认定方式不当和认定路径模糊等问题。因此,需要在风险预防原则的指导下,完善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重大风险”适用规则,包括:明晰危害预期区间,明确“重大风险”内涵;重构因果关系认定方式,合理分配证明责任;完善证明机制,优化“重大风险”认定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重大风险 风险预防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环境重大风险认定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旭东 郑烽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56,共14页
生态环境产生重大风险认定,是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得以展开的关键。环境重大风险具有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严重或无法恢复损害的盖然性,是一种达到危险程度的法所不容许风险。针对环境重大风险法律规定单一且抽象情状,可参照法所不容许... 生态环境产生重大风险认定,是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得以展开的关键。环境重大风险具有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严重或无法恢复损害的盖然性,是一种达到危险程度的法所不容许风险。针对环境重大风险法律规定单一且抽象情状,可参照法所不容许风险客观归责方法,从事实审查和规范评价层面,就环境重大风险认定规则作出规定。从事实上,判断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行为是否使生态环境陷入危险状态,包括对原因行为、生态环境危险状态、双重因果关系和时间结点四项事实依据的审查;从规范上,评价生态环境危险事实整体是否构成环境重大风险,可用社会一般人常识、科学因果法则和经验法则标准对事实依据进行综合评价与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诉讼 环境重大风险 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重大风险”的司法认定 被引量:29
5
作者 韩康宁 冷罗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2-212,共11页
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蕴含着风险预防的内在机理,有助于完善环境风险规制体系并回应社会公众预防环境风险的需求。当前,中国虽然在司法解释中采用“重大风险”的表述,但是对于其内在固有本质特征、具体的司法识别方法以及因果关系的... 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蕴含着风险预防的内在机理,有助于完善环境风险规制体系并回应社会公众预防环境风险的需求。当前,中国虽然在司法解释中采用“重大风险”的表述,但是对于其内在固有本质特征、具体的司法识别方法以及因果关系的证明标准等问题,立法者并没有给出相对完备且具体的解释。如何正确识别与确认“具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风险”,法院各行其是:或一律以行政行为为参考进行认定,或直接采纳科学技术的风险评估结果,或另行独立评估重大风险;其对象适用于环境污染行为,还是适用于生态破坏行为,也未可知。法院因对“重大风险”缺乏统一的认识,法官多依据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径行裁判,无法妥善处理预防性环境司法权和环境行政权间的关系,令司法裁量流于形式。究其根本,重大风险的司法认定面临着意涵理解不一、认定主体错位和标准不明、确信机制僵化等局限性问题,致使诉讼无法正确处理司法能动与克制间的辩证关系。为解决因概念不清引起的认定混乱及机械裁判问题,进而妥善地发挥出司法的能动性,该研究对实践中问题予以必要回应:①对重大风险的内涵厘定,通过采取字面拆解和责任倒推的方式,澄清“重大风险”的概念并确认其基础对象。②划定重大风险的认定标准,将风险评估不确定性下的动态调整作为认定标准的划定前提,以严重损害后果发生的高度盖然性为认定标准的因果要求。③优化重大风险的确信机制,将客观科学理性与主观社会理性的有机结合作为确信机制的内在逻辑,并采用阶段化确信机制安排,进行两次不同程度的“重大风险”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重大风险 司法能动 司法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请求之确定 被引量:6
6
作者 宋汉林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5-74,共10页
规范出发型民事诉讼构造以请求权为基础进行裁判,诉讼起点为请求权基础,终点则为民事责任的确定,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亦然。从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典型案例“绿孔雀案”和“五小叶槭案”的诉讼请求、争点及裁判结果看,预防性环... 规范出发型民事诉讼构造以请求权为基础进行裁判,诉讼起点为请求权基础,终点则为民事责任的确定,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亦然。从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典型案例“绿孔雀案”和“五小叶槭案”的诉讼请求、争点及裁判结果看,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请求之确定,仍存在请求具体标准不明确、责任形式构成要件不明确、法院释明义务不确定、重大风险识别难、与行政机关职责衔接不畅、永久性禁止功能实现路径不明确、惩罚性赔偿请求制度缺失等问题。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制度之体系化完善,应当对抽象表述与多样司法、公益诉权与职权审判、重大风险与模糊证据、行政监管与司法救济、临时诉请与永久执行、惩罚性赔偿与损害性填补等领域存在的冲突进行适度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 公益诉讼 预防 诉讼请求 惩罚赔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重大风险”的认定——以事实认定的正当性为视角 被引量:14
7
作者 康景文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84,共9页
“具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是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事实认定的核心内容。案件事实的认定乃至司法裁判的作出都需要以正当性为基础,然而,“重大风险”是特殊的“事实”,其本质是基于环境风险的法律评价,属于较高层次的事实认定... “具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是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事实认定的核心内容。案件事实的认定乃至司法裁判的作出都需要以正当性为基础,然而,“重大风险”是特殊的“事实”,其本质是基于环境风险的法律评价,属于较高层次的事实认定范畴,并且具有未来面向。环境风险的不确定性、事实认定者专门知识的缺乏以及因果关系的证明困难给“重大风险”的认定造成了严重的认知障碍,法官很难据此形成对事实的正当信念。在认识论功能受限的情况下,应当探索“重大风险”认定的价值论进路,以应对科学的不确定性,为专门性证据的审查划定界限,并且根据公益诉讼的特殊价值导向重构因果关系的认定机制,补强“重大风险”事实认定的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环境公益诉讼 重大风险 事实认定 认识论 价值论 正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损害救济到风险预防: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中禁止令制度的适用范式重构
8
作者 赵世博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93-99,共7页
目前,环境保护禁止令在预防性公益诉讼中的应用面临困境。现有制度更多服务于诉讼程序,缺乏快速救济功能;禁止令申请审查标准过高,阻碍环境损害的及时预防;执行措施弱化使环保“老赖”问题难以解决。借鉴域外经验,如日本缓和因果关系举... 目前,环境保护禁止令在预防性公益诉讼中的应用面临困境。现有制度更多服务于诉讼程序,缺乏快速救济功能;禁止令申请审查标准过高,阻碍环境损害的及时预防;执行措施弱化使环保“老赖”问题难以解决。借鉴域外经验,如日本缓和因果关系举证、德国假处分的预先执行、英国和美国的独立与完善的禁令制度,有助于优化我国禁止令的适用。为此,建议重构我国公益诉讼中的禁止令适用规则,转向预防性和快速救济,在程序上通过略式诉讼程序的运用提高审查效率。同时,加强证据规则的调整,明确裁决与救济程序,将环境保护禁止令提升为实体终局救济措施,实现环境保护与公共利益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救济 环境禁止令 公益诉讼 环境损害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法律适用的统一 被引量:1
9
作者 谢凡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1-221,共11页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当前实践中存在较明显的“同案不同判”现象。借助“后发”优势尽早实现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新类型诉讼法律适用统一需要考虑两个维度的问题。静态的制度基础方面有必要完...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当前实践中存在较明显的“同案不同判”现象。借助“后发”优势尽早实现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新类型诉讼法律适用统一需要考虑两个维度的问题。静态的制度基础方面有必要完善成文法相关规定:一是以明确救济对象和适用该程序的兜底性作为原则;二是以公益诉讼适用私法规定的灵活性为其例外规定。动态的裁判过程方面则适用以下方法:一是区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其他环境侵权之诉的诉讼程序,实现“源头把控”;二是为裁判者提供认定构成要件的裁判思路和参考范式,尽可能减少裁判差异;三是通过对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的再拆分避免僵化适用实体法,更好地适应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个案裁判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统一法律适用 成文法基础 构成要件认定 裁判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环境修复责任与自由刑的矛盾纾解
10
作者 吴炜航 吴新航 贾爱玲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87-92,119,共7页
当前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责任衔接中仍存在不和谐之处,主要在于民刑责任的执行均对犯罪人的人身自由有所要求。环境领域恢复性司法的环境修复导向,意味着在责任判决上往往对刑事责任采取从轻量刑或者民事修复责任以金钱修复为主的妥... 当前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责任衔接中仍存在不和谐之处,主要在于民刑责任的执行均对犯罪人的人身自由有所要求。环境领域恢复性司法的环境修复导向,意味着在责任判决上往往对刑事责任采取从轻量刑或者民事修复责任以金钱修复为主的妥协方式。判决上的责任妥协存在着刑罚威慑力降低、妥协方案存在争议等问题。在责任的执行上,刑事责任的制裁往往优先于民事修复责任的执行,未做到修复优先。通过对环境案件罪犯分级管理,健全亲属辅助进行环境修复的制度以及完善刑事禁止令应用,以实现对矛盾的调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环境修复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损害救济到风险治理:预防性检察行政公益诉讼的立法构建
11
作者 李丹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6-269,共14页
预防性法治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方面,也是完善中国特色法律监督机制的应有之义。救济性公益诉讼对风险治理存在着局限性。为了从前端避免可能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风险,应当在启动制定检察公益诉讼法之... 预防性法治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方面,也是完善中国特色法律监督机制的应有之义。救济性公益诉讼对风险治理存在着局限性。为了从前端避免可能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风险,应当在启动制定检察公益诉讼法之际正式构建预防性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增强检察公益诉讼的预防功能和治理效能。检察机关参与风险治理的路径需倚重预防性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其立案条件的审查重点应设定为具有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风险;其立案范围应限定于“重大风险”,聚焦于“不可逆风险”,侧重于“系统风险”;其办案方式应进一步完善预防性诉前检察建议和诉前磋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公益诉讼 行政公益诉讼 检察公益诉讼 风险预防 风险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参考行政罚款制定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金数额计算规则
12
作者 曹明德 袁野阳光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7,F0003,共12页
《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解释》第10、12条构成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金的数额计算规则条款,该组规则选择了“基数×倍数”的“倍数计算法”作为惩罚性赔偿金的数额计算方法。鉴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与行政罚款具... 《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解释》第10、12条构成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金的数额计算规则条款,该组规则选择了“基数×倍数”的“倍数计算法”作为惩罚性赔偿金的数额计算方法。鉴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与行政罚款具有高度同质性,基于平等对待当事人的要求,确定两种金钱类惩罚性责任之数额的运算规则与计算结果应当基本一致。但现实是二者在考虑因素、裁量区间和设定方式上均存在矛盾,难以实现平等对待当事人的目标。通过比较法考察,倍数计算法尽管广泛存在于普通法系国家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中,但却一直未成为通行做法,只是无法采用最优规则之下的权宜之计,并受到较多质疑。在易造成不平等对待当事人之后果及没有特别且充分的正当性基础作为支撑的情况下,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应由行政机关主导的原则,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金的数额计算规则不宜采用倍数计算法,而是应当与相应行政罚款的计算规则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惩罚赔偿金 数额计算规则 倍数计算法 参考行政罚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先予执行的变通适用
13
作者 盛余煌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101-106,共6页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适用先予执行是司法实践的创新做法,但立法层面缺乏针对性规则予以参照,适用传统民事诉讼先予执行规则忽视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特殊性。对此,应审视先予执行制度的法律定位,充分考虑其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适用的独...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适用先予执行是司法实践的创新做法,但立法层面缺乏针对性规则予以参照,适用传统民事诉讼先予执行规则忽视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特殊性。对此,应审视先予执行制度的法律定位,充分考虑其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适用的独特价值与特殊性质,进而对制度的适用予以变通。在实体标准中,应以利益紧迫性为预防基准、以执行可行性为恢复保障、以方式时效性为效率考量,构建判断适用与否的基本条件。在程序规范上,除去对共性程序的沿袭外,应充分尊重公益性、专业性、灵活性,对适用程序进行简化,引入专业机构并调整提出申请的时间。以期为环境损害的及时制止以及生态修复的有效践行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先予执行 生态修复 风险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附带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范围拓展的异化与重塑——基于广西366份案例的实证分析
14
作者 梁峰 陈颖琪 +2 位作者 陈婕 罗云泽 麦钰铃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107-112,127,共7页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自2018年确立以来,有效提升了公益保护效能,但实践运行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基于2018年至2025年广西366份刑事附带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案件罪名范围已突破传统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实际案件...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自2018年确立以来,有效提升了公益保护效能,但实践运行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基于2018年至2025年广西366份刑事附带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案件罪名范围已突破传统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实际案件涉及的罪名逾越了规范文本中确立的案件范围边界。同时,该制度也面临着合法性基础薄弱、起诉标准模糊、纯民事公益诉讼空间受挤压、诉前公告程序冲突等异化风险。破解困境,需通过立法完善明确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合法基础,建立科学的环境损害评估体系以统一启动标准,优化考核机制保障纯民事公益诉讼的独立空间,并取消诉前公告程序以化解刑事诉讼与公益诉讼的时效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案件范围拓展 异化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的逻辑建构 被引量:2
15
作者 相庆梅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1,共9页
自《民事诉讼法》将检察机关明确规定为民事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后,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数量和范围迅速扩大。反思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需要回答的理论问题主要包括:是否获得诉之利益理论的充分支撑,是否体现了检察权的谦抑... 自《民事诉讼法》将检察机关明确规定为民事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后,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数量和范围迅速扩大。反思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需要回答的理论问题主要包括:是否获得诉之利益理论的充分支撑,是否体现了检察权的谦抑性原则,是否有效关照到司法权的被动中立品格,是否有利于形成民事诉讼平等对抗架构等;需要回答的制度问题主要包括:未明确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的提起顺序,第一顺位起诉主体存在隐形问题,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诉前程序有待完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缺乏可行性等。进一步优化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需要完善和充实民事公益诉讼基本理论,明确行政执法、检察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在维护公共利益中的角色,明确行政机关、社会组织、检察机关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起诉顺位,赋予公民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多角度落实检察机关发动民事公益诉讼的补充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公益诉讼 检察机关 诉之利益 谦抑 权力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审理顺序的反思与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雅妮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2,共9页
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审理顺序既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又关涉被告人刑民责任的协同确定,是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遗憾的是,由于我国立法尚未对此类案件的审理顺序作出明确规定,各地法院在探索过程中... 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审理顺序既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又关涉被告人刑民责任的协同确定,是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遗憾的是,由于我国立法尚未对此类案件的审理顺序作出明确规定,各地法院在探索过程中做法不一,有“先刑后民”的,有“刑民并进”的,严重影响了司法的规范性。为保障实现修复生态环境、协同刑民责任等多元化诉讼目的,人民法院在审理该类案件时,应遵循刑事惩罚与生态环境修复相结合的基本理念,采用“刑—民—刑”为主、“先刑后民”为辅的审理模式,并通过强化判决说理性对“刑—民—刑”模式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防范。此外,还应正确看待和解与调解对审理顺序的影响,一旦发现对和解协议或调解协议的公告可能影响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应及时调整审理顺序,先行作出刑事裁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审理顺序 “先刑后民” “刑—民—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因果关系要件的证明 被引量:4
17
作者 石晓波 卢炳权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2,共10页
当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因果关系要件的证明责任如何分配及其证明标准如何设定,对此理论界和实务界仍有很大争议。在证明责任分配问题上,解决路径在于参照适用《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条的规定,由被告承担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因果关系... 当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因果关系要件的证明责任如何分配及其证明标准如何设定,对此理论界和实务界仍有很大争议。在证明责任分配问题上,解决路径在于参照适用《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条的规定,由被告承担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因果关系要件的客观证明责任。与此同时,原告需提供能够证明关联性事实的初步证据。这一规则应当理解为因果关系的法律推定。将因果关系法律推定规则引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具有合理性基础,如纠正人们对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要件“证明责任倒置”的错误认识、防止原告滥用诉权、平衡原被告双方的举证负担。在证明标准问题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因果关系要件的证明标准应因事后救济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类型划分而有所区别,且受关联性事实认定标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因果关系 初步证据 证明责任分配 法律推定 证明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生态修复责任与金钱类环境责任适用的调适 被引量:3
18
作者 余耀军 李舴玉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7,共10页
当前,对我国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生态修复责任与金钱类环境责任的司法适用存在诸多分歧,呈现为理论与实务对责任并处的妥当性之争,以及修复生态环境应否优先之辩。两类责任的并处引发了同质性责任重复负担、惩罚性过重减损修复... 当前,对我国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生态修复责任与金钱类环境责任的司法适用存在诸多分歧,呈现为理论与实务对责任并处的妥当性之争,以及修复生态环境应否优先之辩。两类责任的并处引发了同质性责任重复负担、惩罚性过重减损修复效果的实践困境。为此,亟待对生态修复责任与行政罚款、刑事罚金、惩罚性赔偿之间的适用规则分别进行明确。行政罚款具有对生态环境损害的“补偿”功能,与生态修复责任产生功能上的交叉,仅应在综合责任人被科以的其他行政处罚手段,仍难以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时,才可并处,但需与之相折抵。同时,生态修复责任的确定与适用应当具有优先性,且因其与罚金对责任人而言并无太大实质功能的区别,故二者不宜并处。此外,惩罚性赔偿实为“准刑事罚”,仅在生态修复责任内容不具备惩罚性效果的情况下才存在适用的空间。由此,理顺生态修复责任与三种金钱环境责任之间的关系,消解并处时的责任重复问题,以期在确保生态修复目的实现的前提下,形成对违法犯罪行为适当的惩罚与威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生态修复责任 金钱环境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执法视角下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时效设定——对美国环境公民诉讼时效的借鉴 被引量:1
19
作者 邹雄 许仁杰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63,共14页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属于公法诉讼,有别于民事私益诉讼,然而现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时效制度在理论探讨与司法实践中仍沿用民事诉讼时效的框架或规定,无助于解决该制度面临的困境。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为解决行政失灵应运而生,应回归到公法制...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属于公法诉讼,有别于民事私益诉讼,然而现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时效制度在理论探讨与司法实践中仍沿用民事诉讼时效的框架或规定,无助于解决该制度面临的困境。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为解决行政失灵应运而生,应回归到公法制度下考察。本文认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执法之间的制度架构共通,救济手段可相互替代,同美国环境公民诉讼与环保署执法行动间的关系类似。因此,可考察和借鉴美国环境公民诉讼适用行政执法时效的制度规范与实践,通过内部体系与外部体系的考量,证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适用行政处罚时效的优越性,并依据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特性和行政处罚时效的规定,完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时效制度的期间长度、起算点、终止以及延长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诉讼时效 环境公民诉讼 行政处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民法典》第1230条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适用
20
作者 谢凡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9,148,共12页
将《民法典》第1230条这一针对私法意义上环境侵权诉讼制定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不加甄别,直接“平移”适用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因果关系判断中,会忽视了后者作为新类型诉讼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从本质上看,《民法典》第1230条是对环境侵... 将《民法典》第1230条这一针对私法意义上环境侵权诉讼制定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不加甄别,直接“平移”适用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因果关系判断中,会忽视了后者作为新类型诉讼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从本质上看,《民法典》第1230条是对环境侵权诉讼因果关系“证明责任倒置”的“一刀切”式规定,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普遍涉及单纯的环境利益,且又关乎公共利益,所以该条不宜作为分配后者因果关系证明责任的固定根据。《民法典》第1230条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适用,应由裁判者结合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根据当事人能力、证据偏在情况、证明之困难度等个案具体情况斟酌裁量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第1230条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环境侵权诉讼 证明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