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在中低位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冯海龙 邢林帅 +3 位作者 雒红涛 许召君 王高翔 赫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17-622,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在中低位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3年5月我院63例中低位直肠癌NOSES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根据造口方式... 目的探讨改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在中低位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3年5月我院63例中低位直肠癌NOSES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根据造口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改良回肠造口术,n=31)和对照组(常规襻式回肠造口,n=32),比较2组造口时间、造口还纳手术时间、术后造口早期并发症(造口渗漏、周围皮炎、疼痛、周围trocar孔感染、出血、缺血坏死、水肿、周围皮肤黏膜分离及近端肠梗阻)和远期并发症(造口狭窄、回缩、脱垂、旁疝)、肿瘤复发及死亡情况。结果63例均顺利完成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及造口还纳手术。观察组造口手术时间中位数7(6,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23(21,24)min(Z=-6.853,P=0.000);观察组造口还纳手术时间(63.2±5.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93.5±4.7)min(t=-23.109,P=0.000)。2组均无造口出血、坏死。观察组造口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4%(2/31)vs.65.6%(21/32),χ^(2)=21.766,P=0.000];观察组造口周围trocar孔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31)vs.53.1%(17/32),P=0.000]。2组均无造口狭窄发生;造口旁疝3例,其中观察组1例,对照组2例,2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对照组1例造口回缩,1例造口脱垂。5例并发症均在二次还纳手术中得到及时治疗。63例随访6~60个月,均无肿瘤复发或死亡。结论中低位直肠癌NOSES中应用改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安全、可行,操作简便,有一定的实用性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