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臭氧氧化对聚硅酸铝铁絮凝效果及絮体形态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吴春笃 段明飞 解清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23,共3页
从絮体的分形结构、粒度、有效密度等微观特性出发,研究预臭氧氧化对聚硅酸铝铁絮凝效果和絮体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具有良好的助凝作用,并存在臭氧最佳投加量。一定浓度的臭氧能增大混凝过程中絮体的粒径,改变絮体的形态,使其更... 从絮体的分形结构、粒度、有效密度等微观特性出发,研究预臭氧氧化对聚硅酸铝铁絮凝效果和絮体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具有良好的助凝作用,并存在臭氧最佳投加量。一定浓度的臭氧能增大混凝过程中絮体的粒径,改变絮体的形态,使其更加规整,从而使分形维数发生变化。同时,适当的预臭氧氧化能增大絮体的有效密度,使絮体更加密实,提高沉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臭氧氧化 聚硅酸铝铁 絮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密云水库水的预臭氧氧化处理研究
2
作者 刘起峰 周新涛 +1 位作者 李涛 王东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8,共4页
针对冬季北京密云水库水低温、低浊的水质特征,分别进行了实验室烧杯实验和现场中试研究,并对原水及处理后的水质进行了物理分级和化学分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预臭氧氧化能降低原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如三卤甲烷生成势),并能显著减... 针对冬季北京密云水库水低温、低浊的水质特征,分别进行了实验室烧杯实验和现场中试研究,并对原水及处理后的水质进行了物理分级和化学分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预臭氧氧化能降低原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如三卤甲烷生成势),并能显著减少原水中颗粒物的含量;预臭氧氧化工艺与常规工艺相比,能提高砂滤出水的UV254和颗粒物的去除率,有效降低砂滤水头损失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臭氧氧化混凝有机物 三卤甲烷生成势 密云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预氧化-吸附混凝耦合工艺去除水中诺氟沙星的研究
3
作者 周新华 陆林 +5 位作者 李喜林 孟凡康 丁自强 李志浩 张建新 张婷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51-2360,共10页
针对抗生素大量使用对水生态安全的潜在威胁,制备了一种磁性生物炭-蒙脱石复合材料,用于去除水体中的诺氟沙星(Norfloxacin, NOR)。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投加量对NOR去除率的影响,并结合微观表征分析了其去除机制。进一步采用臭氧预氧... 针对抗生素大量使用对水生态安全的潜在威胁,制备了一种磁性生物炭-蒙脱石复合材料,用于去除水体中的诺氟沙星(Norfloxacin, NOR)。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投加量对NOR去除率的影响,并结合微观表征分析了其去除机制。进一步采用臭氧预氧化-机械搅拌-斜板沉淀组合试验装置,优化了连续运行条件下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投加量为1 g/L、pH=7时,磁性生物炭-蒙脱石复合材料对水中NOR的去除率达到92.1%;在优化工艺参数下,NOR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8.69%和81.55%。研究为处理含NOR废水提供了有效的工艺方案,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磁性生物炭 臭氧氧化 诺氟沙星 去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臭氧化+混凝沉淀+炭砂滤池组合工艺处理饮用水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朱建文 张珍 +2 位作者 沃静静 徐新华 汪大翚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3-658,共6页
由于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我国饮用水水源水质日益恶化,针对钱塘江水源水的特点,采用预臭氧+混凝沉淀+炭砂滤法处理钱塘江水源水.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源水浊度、色度和Fe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浊度在0.16~0.20NTU,平均为0.18NTU;系... 由于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我国饮用水水源水质日益恶化,针对钱塘江水源水的特点,采用预臭氧+混凝沉淀+炭砂滤法处理钱塘江水源水.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源水浊度、色度和Fe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浊度在0.16~0.20NTU,平均为0.18NTU;系统的总有机物去除率在60%~70%;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出水达到国家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臭氧氧化 混凝沉淀 过滤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CNTs预沉积耦合方法缓解膜污染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瑾 曾嘉 +4 位作者 魏娜 王宇飞 吴曜辰 刘秋杉 刘国涵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86-1500,共15页
以腐殖酸(humic acid,HA)和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作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臭氧预氧化和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预沉积联合技术对膜污染形成过程和形成规律的影响。通过测定HA和SA物化特性的变化,结合膜滤过程中比通量变... 以腐殖酸(humic acid,HA)和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作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臭氧预氧化和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预沉积联合技术对膜污染形成过程和形成规律的影响。通过测定HA和SA物化特性的变化,结合膜滤过程中比通量变化,辅以Hermia模型和传统滤饼过滤模型,分析了臭氧预氧化和CNTs预沉积缓解膜污染的机理。结果表明,经臭氧氧化后,HA和SA的电负性和亲水性增强,且由于发生微絮凝作用,粒径增大。臭氧预氧化对于HA造成的膜污染无明显改善作用,当氧化后HA粒径接近基膜孔径时,膜孔被完全堵塞甚至加重膜污染;臭氧破坏了SA的凝胶特性,大幅缓解了膜表面的滤饼层污染。不同孔径的基膜进行CNTs预沉积后,表面CNTs层可以拦截吸附部分HA和SA分子,从而缓解了HA和SA造成的膜污染。0.45μm PVDF基膜孔径与CNTs层的孔径相差最大,经CNTs预沉积后,在膜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过滤层,缓解膜污染的幅度最大。臭氧预氧化与CNTs预沉积联用后,在CNTs沉积量较高的情况下能够缓解HA造成的膜污染,对SA造成的膜污染也起到明显缓解作用,在有效降低膜表面滤饼形成的同时,能够延长膜孔堵塞时间或增加膜孔堵塞到滤饼的过渡阶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氧化 碳纳米管 膜污染 Hermia模型 传统滤饼过滤模型 膜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预氧化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可生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树涛 张立珠 +1 位作者 马军 刘惠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1-184,204,共5页
以臭氧预氧化强化后续曝气生物滤池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净化效率为目的,研究了臭氧预氧化对二级出水可生化性的影响。臭氧投量为10mg/L、接触时间为4min时,臭氧氧化对COD和TOC去除率分别达到25.7%和16.5%;臭氧氧化使二级... 以臭氧预氧化强化后续曝气生物滤池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净化效率为目的,研究了臭氧预氧化对二级出水可生化性的影响。臭氧投量为10mg/L、接触时间为4min时,臭氧氧化对COD和TOC去除率分别达到25.7%和16.5%;臭氧氧化使二级出水的生物可降解有机碳(BDOC)值提高为原来的2.45倍;臭氧氧化使二级出水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分子有机物比例减少,小分子有机物比例增加,使分子量小于1kDalton的有机物的比例由原来的52.9%提高到72.6%;通过UV254值变化可知,臭氧氧化能将大多数含有C=C、C=O双键等活性基团破坏;臭氧氧化后,GC/MS检测到的有机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氧化前后烷烃种类明显增多,而环状结构、羧酸和醇类化合物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出水 可生化性 臭氧氧化 曝气生物滤池(BA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预氧化/曝气生物滤池污水深度处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41
7
作者 王树涛 马军 +1 位作者 田海 张海洋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2-36,共5页
研究了臭氧预氧化/曝气生物滤池联合工艺对生活污水二级出水的处理特性。结果表明当臭氧投量为10mg/L、接触时间为4min时,臭氧预氧化/BAF联合工艺对COD、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8%和90%;使TOC、UV254和色度分别降低了25%、75%... 研究了臭氧预氧化/曝气生物滤池联合工艺对生活污水二级出水的处理特性。结果表明当臭氧投量为10mg/L、接触时间为4min时,臭氧预氧化/BAF联合工艺对COD、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8%和90%;使TOC、UV254和色度分别降低了25%、75%和90%。在上述投量和接触时间条件下,臭氧化使TOC/UV254值升高1倍,使可生化溶解性有机碳(BDOC)由原来的0.8~1.1mg/L提高到2.0~2.7mg/L。臭氧预氧化使分子质量小于1k的有机物比例由原来的52.9%升高到72.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氧化 曝气生物滤池(BAF) 深度处理 二级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预氧化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傅金祥 梁建浩 杨涛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6年第2期285-288,共4页
目的研究臭氧预氧化与混凝联用工艺处理白石水库微污染水源水的效果,为自来水厂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参数.方法采用臭氧预氧化与常规处理联用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中试试验,研究了高锰酸盐指数、浊度、色度的处理效果.结果臭氧投加... 目的研究臭氧预氧化与混凝联用工艺处理白石水库微污染水源水的效果,为自来水厂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参数.方法采用臭氧预氧化与常规处理联用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中试试验,研究了高锰酸盐指数、浊度、色度的处理效果.结果臭氧投加量为3.0 mg/L时,该系统对高锰酸盐指数、浊度、色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高锰酸盐指数低于3.00 mg/L,浊度低于0.40 NTU,色度低于2.44度.臭氧预氧化在投加量1.0 mg/L就具有明显的助凝效果,在投加量为3.0 mg/L、混凝剂投加量为35.0 mg/L时,沉淀后的水浊度下降100%,比直接采用聚合氯化铝混凝的浊度降低了13.6%左右.结论臭氧预氧化中试试验表明,该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有机物、浊度和色度,使过滤后出水水质达到处理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水源水 臭氧氧化 混凝 高锰酸盐指数 助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水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处理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海龙 李政剑 +1 位作者 赵虹 张瑾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61,共4页
分析了山西省太原段的引黄水水质,探讨了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处理引黄水的适用性、处理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表明,引黄水原水中的COD含量较高,而Br-未检出,提示可以采用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处理;总体来说,臭氧低投加量(0.52~0.98mg/L)时的... 分析了山西省太原段的引黄水水质,探讨了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处理引黄水的适用性、处理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表明,引黄水原水中的COD含量较高,而Br-未检出,提示可以采用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处理;总体来说,臭氧低投加量(0.52~0.98mg/L)时的助凝效果更为显著,在不同的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下的除浊效果都优于常规混凝处理;单独投加臭氧时,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水体紫外吸光度(UV254)逐渐降低,当臭氧投加量为2.52mg/L时,UV254去除率为44%;虽然常规混凝处理即可控制出水的浊度和UV254,但由于混凝剂投加量大,综合效益较低,而臭氧预氧化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助凝作用,也能对水体UV254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从甲醛、BrO3-产生量控制的角度来看,太原段引黄水水质适用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处理,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氧化 强化混凝 安全性 引黄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预氧化-混凝深度处理印染二级生化出水 被引量:6
10
作者 邱壮 王锐 金鹏康 《印染》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5-19,共5页
采用臭氧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深度处理印染工业园区二级生化废水。考察了不同pH值、不同臭氧和混凝剂投加量时,深度处理出水浊度、色度和COD变化情况,分析了深度处理出水有机物特征。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和混凝相结合,有助于增强混... 采用臭氧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深度处理印染工业园区二级生化废水。考察了不同pH值、不同臭氧和混凝剂投加量时,深度处理出水浊度、色度和COD变化情况,分析了深度处理出水有机物特征。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和混凝相结合,有助于增强混凝效果,并降低深度处理出水中有机物浓度。混凝剂(PAC)最佳投加量为200mg/L,臭氧最佳投加量为2.1mgO3/mgCOD,色度去除率达到65%~75%,COD去除率20%。35%,浊度去除率20%~40%。臭氧投加量增大到2.5mgO3/mgCOD,混凝效率下降,COD去除率降低23.3%。处理前后检出的有机物种类分别为32种和29种,经深度处理部分大分子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经臭氧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深度处理的印染工业园区二级生化废水能达到《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71—2009)漂洗回用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臭氧氧化 混凝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水解酸化/接触氧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制革废水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芬 汪晓军 +1 位作者 朱官平 陈彦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7-70,共4页
采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接触氧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某制革厂废水,给出了工艺流程,并对处理前后的水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终出水COD、氨氮分别可以稳定在50 mg/L和7 mg/L以下,达到了回用标准,约67%的最终出水得到回用,... 采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接触氧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某制革厂废水,给出了工艺流程,并对处理前后的水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终出水COD、氨氮分别可以稳定在50 mg/L和7 mg/L以下,达到了回用标准,约67%的最终出水得到回用,减少了95.56%的COD和97.78%的氨氮排放量。在不考虑人工费及折旧的情况下,运行成本约为3.41元/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废水 混凝 臭氧氧化 曝气生物滤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臭氧+MBR+后臭氧工艺在焦化园区污水厂改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志雷 刘宝富 +1 位作者 陈秀娟 张德祥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8-174,共7页
某焦化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因进水中总氰等有毒物质频繁超标、可生化性差等问题导致生化系统活性污泥培养困难,深度处理粉末活性炭消耗量过大,出水COD、TN等难以稳定达标。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将一级处理改造为臭氧预氧化+水解酸化池,破氰... 某焦化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因进水中总氰等有毒物质频繁超标、可生化性差等问题导致生化系统活性污泥培养困难,深度处理粉末活性炭消耗量过大,出水COD、TN等难以稳定达标。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将一级处理改造为臭氧预氧化+水解酸化池,破氰的同时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二级处理改造为A/A/O+MBR工艺,充分发挥生化处理工艺的脱氮除磷、降解有机物作用,MBR出水的低浊性也减少了后续臭氧的无效投加量;深度处理改造为臭氧氧化。2017年底改造完成后,此组合工艺展现出良好的运行效果,处理成本比改造前降低了3元/m^(3),出水COD、氨氮等主要指标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氧化 MBR工艺 焦化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废水臭氧-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陈力行 史惠祥 +3 位作者 沈涤清 万先凯 颜高锋 戈海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8-91,共4页
研究了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造纸废水二级生化出水的深度处理。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能将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了显著提高,B/C由0.21提高到0.45。臭氧-曝气生物滤池联合工艺对各种污染物都有很... 研究了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造纸废水二级生化出水的深度处理。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能将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了显著提高,B/C由0.21提高到0.45。臭氧-曝气生物滤池联合工艺对各种污染物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COD、浊度主要是通过臭氧单元和BAF单元的共同作用去除,氨氮的去除主要是通过BAF单元的生物硝化作用,而UV254、色度的降解则是臭氧起主导作用。经深度处理后,出水可达到新颁布的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废水 臭氧氧化 曝气生物滤池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农村微污染水的氧化处理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鹏 李杰 +2 位作者 张莉红 谢慧娜 赵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249-3254,共6页
模拟西北农村微污染水源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高锰酸钾、臭氧单独作用以及在确定其最佳工况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氧化顺序将两者联用,探究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分析去除机理。结果表明,高锰酸钾的最佳工况:投加8 mg/L,搅拌速率100 ... 模拟西北农村微污染水源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高锰酸钾、臭氧单独作用以及在确定其最佳工况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氧化顺序将两者联用,探究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分析去除机理。结果表明,高锰酸钾的最佳工况:投加8 mg/L,搅拌速率100 r/min,搅拌时间30 min,中性偏碱;臭氧的最佳工况:投加量为3.5 mg/L,接触时间30 min,中性。两种预氧化剂单独作用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0%,40%左右;臭氧+高锰酸钾、高锰酸钾+臭氧去除率分别为67%,40%。说明臭氧+高锰酸钾联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预氧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水 高锰酸钾氧化 臭氧氧化 氧化剂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投加量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崔延瑞 毛雯雯 +2 位作者 吴青 孙剑辉 崔凤灵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35-240,共6页
试验对比了经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在水的体积不同臭氧预氧化条件相同时的COD去除效果。实验用水体积分别为0.4 L,3 L,4 L,5 L,12 L,在流量相同、臭氧氧化时间不同的条件下进行臭氧预氧化实验... 试验对比了经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在水的体积不同臭氧预氧化条件相同时的COD去除效果。实验用水体积分别为0.4 L,3 L,4 L,5 L,12 L,在流量相同、臭氧氧化时间不同的条件下进行臭氧预氧化实验,对比了不同氧化时间和最佳臭氧投加量的关系。以12 L水为例,采用六组平行O3-SBR联用装置,对比不同臭氧投加量下的COD去除率。结果表明:在COD去除率的拐点处,臭氧投加量为0.19 mgO3/mgCOD时臭氧的氧化作用与生物降解作用的协同效应最佳。试验证明,对臭氧预氧化后COD去除率拐点处的研究有很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臭氧氧化 可生化性 臭氧-生物联用工艺 臭氧最佳投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COD与COD_(Mn)分析大分子有机物在給水处理系统中的去除与转化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漆文光 陆少鸣 杨立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42,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COD与CODMn差值的变化研究大分子有机物在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中的去除与转化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混凝沉淀对大分子有机物有很好的处理效果;臭氧预氧化虽然有助于提高混凝效果,降低浊度,同时也因大分子被氧化为小分子,... 本文通过分析COD与CODMn差值的变化研究大分子有机物在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中的去除与转化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混凝沉淀对大分子有机物有很好的处理效果;臭氧预氧化虽然有助于提高混凝效果,降低浊度,同时也因大分子被氧化为小分子,使混凝沉淀及砂滤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臭氧氧化 混凝沉淀 大分子有机物 消毒副产物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强化滤池-O_3-BAC系统对微污染河水的深度净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廖日红 申颖洁 +2 位作者 何绪文 战楠 刘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4-139,共6页
为提高生物滤池-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滤池组合工艺系统对微污染地表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文章考察了生物强化条件下该组合系统的性能。利用PCR-DGGE技术进行各单元中微生物多样性对比分析,并采用生物毒性效应测试进行该项组合工艺... 为提高生物滤池-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滤池组合工艺系统对微污染地表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文章考察了生物强化条件下该组合系统的性能。利用PCR-DGGE技术进行各单元中微生物多样性对比分析,并采用生物毒性效应测试进行该项组合工艺出水水质的生态安全性考察。此外,通过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进行生物单元填料中微生物膜形态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强化滤池单元中高效工程菌的添加有效改善了系统内微生物浓度低的问题并提高了系统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生物强化滤池填料中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物种数均高于其他工艺单元。生物滤池中生物膜形态、颜色和厚度具有沿水流方向渐变的特点。原水经生物强化组合系统深度处理后可有效降低水中生物毒性,包括部分急性毒性特征物质和致癌风险值的削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氧化 生物强化 微污染地表水 多样性指数 生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