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算法治化与地方政府回应性——基于中国地级市民生需求的考察 被引量:2
1
作者 谷成 徐慧聪 史心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5,共14页
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为提高政府回应性提供了必要保障。本文基于预算法治化视角,以经修订并于2015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新《预算... 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为提高政府回应性提供了必要保障。本文基于预算法治化视角,以经修订并于2015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新《预算法》”)实施为切入点,基于2012—2020年地级市样本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新《预算法》实施对地方政府回应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新《预算法》实施提高了地方政府对民生需求的回应性。机制分析表明,预算执行约束和审计监督力度是新《预算法》实施影响地方政府回应性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财政分权程度高的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新《预算法》实施对地方政府回应性表现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新《预算法》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地方政府对民生需求的回应质量。此外,以GDP为主的晋升考核机制显著弱化了新《预算法》实施对地方政府回应性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不仅揭示了新《预算法》实施的效果,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也从现代国家治理的视角,深化了提高地方政府回应性的财政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治理 新《预算法》 政府回应性 民生财政 预算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保税专项支出的地方预算法治改进 被引量:10
2
作者 侯卓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3-90,共8页
在实施环境保护税法的过程中,需要施以预算硬约束,以确保支出特定。为此,应当在财税法治这一综合视野下,将环保税收与环境财政统合贯穿于法治逻辑的大框架内,通过各级政府预算的合理安排将环保税收入用于环境专项治理,提升和发挥地方人... 在实施环境保护税法的过程中,需要施以预算硬约束,以确保支出特定。为此,应当在财税法治这一综合视野下,将环保税收与环境财政统合贯穿于法治逻辑的大框架内,通过各级政府预算的合理安排将环保税收入用于环境专项治理,提升和发挥地方人大的地位与作用,强化预算审批过程的民主参与,建立起环保税收支的绩效预算和参与式预算机制,全面推进政府部门环境预算公开,建立起连贯环保税收支全过程的财政监督机制和财政问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费 环境保护税 专项支出 预算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事权动态调整的预算法治回应 被引量:2
3
作者 欧阳天健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22,35,共8页
财政事权的动态调整必然伴随着支出责任的相匹配。在这一过程中,预算法治不可或缺。一方面,预算法治将为财政事权的动态调整提供财政保障;另一方面,预算法治也是一种监督、约束机制。检视现状,无论大、中、小规模的财政事权动态调整,都... 财政事权的动态调整必然伴随着支出责任的相匹配。在这一过程中,预算法治不可或缺。一方面,预算法治将为财政事权的动态调整提供财政保障;另一方面,预算法治也是一种监督、约束机制。检视现状,无论大、中、小规模的财政事权动态调整,都与预算法律制度存在不相容之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目前财政事权的动态调整并不完全在法治轨道上运行,需求侧的弱化造成了预算法治无力在制度架构层面给予积极回应。因此在下一阶段的制度设计过程中,从宏观角度来说,应当将财政事权的动态调整纳入法治轨道,并积极落实中期财政的制度目标;从微观角度来说,建议打通“四本预算”,充分实现预算法治的财政保障职能,并从中期财政向中期绩效迈进,做到预算对财政事权动态调整的全面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事权 动态调整 预算法治 中期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制约与监督:预算法治的视角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维国 王石磊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6-102,共7页
"权易滥用、滥则腐败"的道理已经为人们所熟知,从政府权力受约束和监督的历史和现实看,预算法治由于其为政府权力规范运行的基础和支撑,因而使得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有了有效途径。我国预算法规定,预算管理权在人大和政府之间依... "权易滥用、滥则腐败"的道理已经为人们所熟知,从政府权力受约束和监督的历史和现实看,预算法治由于其为政府权力规范运行的基础和支撑,因而使得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有了有效途径。我国预算法规定,预算管理权在人大和政府之间依照法定流程和环节进行配置,实际上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关系。宪法、监督法和预算法明确规定,预算的编制过程、执行过程由人大监督,从而确立了人大对于政府预算的监督地位。现代预算制度的应有之义和基本要求就是预算法定,预算法定在我国就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完善预算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政府预算进行依法审查和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制约 监督 预算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政效能原则的公共部门绩效预算:内涵、困境及制度回应 被引量:4
5
作者 向昱洁 周刚志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5,共8页
绩效预算是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方式,也是健全收支管理、提升资金效能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公共部门财政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预算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以行政效能原则为理论指导,以优化绩效预算制度效力层级、协同公共部... 绩效预算是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方式,也是健全收支管理、提升资金效能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公共部门财政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预算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以行政效能原则为理论指导,以优化绩效预算制度效力层级、协同公共部门预算管理与绩效理念及坚持决算全面评价为实施路径,提高公共部门的预算治理能力,可资为我国全面推进绩效预算、进一步深化绩效预算制度改革的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部门 绩效预算 预算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家预算的国家治理效应 被引量:19
6
作者 谢志华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0,共10页
国家预算是预算国家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与国家治理密不可分,既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又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家预算能够明确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建立责任政府;能够规范政府行为、约束政府权... 国家预算是预算国家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与国家治理密不可分,既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又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家预算能够明确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建立责任政府;能够规范政府行为、约束政府权力;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政府和社会运行效率;能够促进政府分工协作、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家预算的国家治理效应,在预算的形成和执行过程中有必要实现预算民主和预算法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预算 国家治理 责任政府 预算民主 预算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公共预算治理:意涵、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5
7
作者 谭诗赞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9,24,共7页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公共预算治理则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公共预算治理不仅是一个预算收支测算的会计过程,更是一个社会公共利益权威性分配的政治过程。中国在公共预算治理中面临着行政集权强化和民主控权虚化的现实挑战...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公共预算治理则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公共预算治理不仅是一个预算收支测算的会计过程,更是一个社会公共利益权威性分配的政治过程。中国在公共预算治理中面临着行政集权强化和民主控权虚化的现实挑战。推进现代公共预算治理的良善发展,需要实现预算民主和预算法治的协同治理,以此更好地发挥现代公共预算治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公共预算治理 预算民主 预算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大预算监督:亟须加快从形式向实质转变 被引量:13
8
作者 魏陆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3-68,共6页
在总结美、英等国家立法部门预算监督实践的基础上,可以提出一套衡量立法部门预算监督效力的评判标准,共包含权力保障、能力保障以及制度保障三大类十个指标。利用这一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调查法对我国人大预算监督效力进行量化分析,... 在总结美、英等国家立法部门预算监督实践的基础上,可以提出一套衡量立法部门预算监督效力的评判标准,共包含权力保障、能力保障以及制度保障三大类十个指标。利用这一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调查法对我国人大预算监督效力进行量化分析,其结果表明人大预算监督与实质性的预算监督仍有较大的差距。加快实现我国人大预算监督从形式向实质转变,其着重点在于:一是加快完成《预算法》的修订;二是将全部政府收支都纳入人大的预算监督范围,提高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三是增强人大对预算的审查力量;四是逐步使预算报告成为每年人代会审议的重点;五是尽快提高政府预算的透明度;六是严格限制预算调整,强化预算责任追究机制;七是更好地发挥审计和社会公众对预算执行的监督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大预算监督 预算改革 预算法治 预算民主化 预算控制权 预算责任追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急预算的问题检视与统分结合型构造
9
作者 邹新凯 熊伟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59,共10页
伴随经济社会形势的复杂变幻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应急预算的客体范围应从传统的四类突发公共事件,拓展至所有社会、经济、政治等应急事件,这在宪法、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上有着坚实支撑。回顾典型应急预算的运行样态,预算应对所有... 伴随经济社会形势的复杂变幻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应急预算的客体范围应从传统的四类突发公共事件,拓展至所有社会、经济、政治等应急事件,这在宪法、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上有着坚实支撑。回顾典型应急预算的运行样态,预算应对所有应急事件的代表性问题包括应急预算的财政地位不清、应急预算的构成要素失当以及应急预算的法治建设存在困境等。为此,有必要打造统分结合型应急预算,即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应急预算体系,这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应有之义、强化预算应急功能的更优选择以及应急预算法治化的必要基础设施。统分结合型应急预算由一个总应急预算和多个分应急预算构成,虽然为尊重现行预算法秩序,总应急预算挂靠、隶属一般公共预算,分应急预算由常态预算部分或全部转换而来,但总-分应急预算在资金构成、预算程序、应急工具等方面与常态预算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并从应急法律、行政条例以及地方文件三个层级架设统分结合型应急预算的法源结构,致力于从财政维度推动提高国家应急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预算 应急管理 统分结合型构造 预算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公共财政建构的社会治理转型含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庆智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3-56,176,共15页
公共财政是个人需要、公共需要、政府财政职能相统一的民主财政,从实现国家职能的财政转变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财政,不仅具有实现基层政府财政职能转型的实质意义,而且有利于促进基层社会向民主治理的方向变革。因为只有政府财政为社... 公共财政是个人需要、公共需要、政府财政职能相统一的民主财政,从实现国家职能的财政转变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财政,不仅具有实现基层政府财政职能转型的实质意义,而且有利于促进基层社会向民主治理的方向变革。因为只有政府财政为社会公共需要负责,赋予财政以民主的性质,保障民众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权利,让纳税人从政府享受到的公共利益大于其通过纳税转移给政府的资源价值,才能使政府的公共性与基层公共性社会关系的建构内在地关联起来,这具有中国基层社会治理转型的本质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公共财政 政府预算法治 财政民主 社会治理转型 社会利益组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政府性公共机构强制执行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一鑫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80,共11页
当前我国政府性公共机构强制执行制度存在执行程序偏离预算法治轨道、司法实践与法律规范冲突、直接执行措施损害公共利益、间接执行措施效果不佳等问题。政府性公共机构强制执行需要遵循如下法律制度逻辑:生效裁判确定的政府性公共机... 当前我国政府性公共机构强制执行制度存在执行程序偏离预算法治轨道、司法实践与法律规范冲突、直接执行措施损害公共利益、间接执行措施效果不佳等问题。政府性公共机构强制执行需要遵循如下法律制度逻辑:生效裁判确定的政府性公共机构债务属于“公债”范畴;预算法治要求所有公共支出必须通过预算程序进行;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权本质上属于“行政权”,理应受到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约束。完善我国政府性公共机构强制执行制度,需要着力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坚持公益与私益平衡的原则;构建政府性公共机构强制支付预算特别通道;直接强制执行措施需遵循比例原则;严格控制间接执行措施;构建执行法院向各级人大提出司法执行建议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性公共机构 公债 预算法治 强制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