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预稳定区域的H_∞控制器参数优化方法
1
作者 李大中 刘淑平 胡日勒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04-808,共5页
基于控制理论 ,提出了一种具有预期闭环极点区域的H∞ 控制器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该方法设计中既考虑了H∞ 性能指标又兼顾了动态性能指标 ,克服了常规H∞ 设计方法中不稳定控制器的问题等不足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具有计算简便、可实... 基于控制理论 ,提出了一种具有预期闭环极点区域的H∞ 控制器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该方法设计中既考虑了H∞ 性能指标又兼顾了动态性能指标 ,克服了常规H∞ 设计方法中不稳定控制器的问题等不足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具有计算简便、可实现性好、鲁棒性和动态品质良好、对模型参数变化的敏感性低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稳定区域 H∞控制器 参数优化方法 H∞控制 鲁棒性 自校正控制 极点配置 控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设时间一致性理论的无人机编队控制
2
作者 李俊辉 王伟 +1 位作者 王雨辰 纪毅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31,共14页
无人机编队可以实现复杂的集体任务,降低单个无人机的风险和操作难度。针对三维场景下的无人机集群编队控制问题,基于预设时间稳定理论和多智能体一致性理论,设计领-从结构下的分布式编队复合控制方法。通过分析无人机实际输入与等效控... 无人机编队可以实现复杂的集体任务,降低单个无人机的风险和操作难度。针对三维场景下的无人机集群编队控制问题,基于预设时间稳定理论和多智能体一致性理论,设计领-从结构下的分布式编队复合控制方法。通过分析无人机实际输入与等效控制之间的关系,建立多机运动学模型。为提高无人机对外部扰动的鲁棒性,结合自抗扰控制理论设计一种预设时间收敛扩张状态观测器,实现对扰动的在线估计。进一步,考虑到只有与领航者连通的跟随者能获取领航者的状态信息,提出一种预设时间收敛的分布式估计器,以快速估计领航者的状态。结合观测器及估计器的输出,提出一种预设时间收敛的一致性编队控制协议,并通过Lyapunov理论证明闭环系统的预设时间稳定性。通过构建数值仿真实验,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新设计的控制方法在存在外部扰动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预设时间内稳定的无人机编队协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编队控制 设时间稳定 扩张状态观测器 分布式估计器 多智能体一致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C^(3D)在潮湿环境史前考古土遗址直立探方稳定预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鹏飞 张景科 +3 位作者 谌文武 杨善龙 和法国 陆恺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5-140,共6页
潮湿环境中考古探方的失稳破坏不仅对遗址文物的保护不利,而且威胁着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目前对潮湿环境下考古探方稳定性预判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杭州潮湿地区的岩土参数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探方开挖前稳定性预判模拟计... 潮湿环境中考古探方的失稳破坏不仅对遗址文物的保护不利,而且威胁着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目前对潮湿环境下考古探方稳定性预判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杭州潮湿地区的岩土参数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探方开挖前稳定性预判模拟计算。模拟探方为直立式,尺寸(长×宽×深)为5m×5m×2.4m。模拟发掘过程采取降排水措施。数值计算结果表明:(1)随开挖不断进行,坑壁水平位移逐渐增大,曲线形状呈"弓"型,水平位移由顶部至底部先增大到极值后减小,极值点位于距顶部1.75m的坑壁处。(2)最终安全系数为2.37。(3)得出了潜在滑移带所在位置,坑壁滑移带剪出口位于坑壁2.0m—2.4m处。计算结果可以为现场考古模拟发掘试验提供参考,为直立式考古探方稳定性预加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湿环境 史前考古遗址 直立探方 FLAC^3D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域响应的暂态稳定在线预判控制系统 被引量:5
4
作者 徐梅梅 任祖怡 +3 位作者 付超 白杨 文贤馗 王良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8-53,共6页
现有的安全稳定控制策略是基于离线计算的预想方式和故障集,难以全面涵盖电网所有的特殊运行方式。在分析比较现有基于广域响应的暂态失稳判据的基础上,利用电力系统发生严重故障后发电机功角和振荡中心电压的同调变化关系,提出了一种... 现有的安全稳定控制策略是基于离线计算的预想方式和故障集,难以全面涵盖电网所有的特殊运行方式。在分析比较现有基于广域响应的暂态失稳判据的基础上,利用电力系统发生严重故障后发电机功角和振荡中心电压的同调变化关系,提出了一种计及振荡中心电压轨迹时间积分的暂态稳定判别技术,采用集中式控制结构方案,研发了基于广域响应的暂态稳定在线预判控制系统,实现了不依赖模型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实用化快速判别,并成功应用于贵州六盘水北部电网,投运至今运行正常,为电网严重故障时的紧急控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稳定在线 振荡中心电压 电压轨迹积分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燃式火焰稳定器高空低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肖新鹰 王东明 王洪卓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30,共9页
在二元燃烧试验设备和扇形燃烧试验设备上,模拟发动机高空低压状态,分别进行预燃式火焰稳定器及带径向稳定器的预燃式火焰稳定器的点火性能与稳定燃烧性能试验,得到预燃式火焰稳定器在安装径向稳定器前后的性能曲线。从结构参数和气动... 在二元燃烧试验设备和扇形燃烧试验设备上,模拟发动机高空低压状态,分别进行预燃式火焰稳定器及带径向稳定器的预燃式火焰稳定器的点火性能与稳定燃烧性能试验,得到预燃式火焰稳定器在安装径向稳定器前后的性能曲线。从结构参数和气动参数两方面出发,对这些曲线进行比较和分析,总结预燃式火焰稳定器的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式火焰稳定 航空发动机 加力燃烧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无人机分布式编队避撞控制方法研究
6
作者 王梓安 冯凯 +3 位作者 刘嘉睿 胡翰泓 唐睿智 王建晖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34,共8页
针对多无人机编队避撞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缩放势函数的预设时间分布式控制方法。首先,设计一种非跳跃式时变函数,改进预设时间稳定判据,实现快速平滑收敛;其次,在不依赖系统扰动及其导数的情况下,设计了一种预设时间分布式观测器,对复... 针对多无人机编队避撞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缩放势函数的预设时间分布式控制方法。首先,设计一种非跳跃式时变函数,改进预设时间稳定判据,实现快速平滑收敛;其次,在不依赖系统扰动及其导数的情况下,设计了一种预设时间分布式观测器,对复合扰动进行补偿;再次,基于上述观测器,通过设计缩放势函数进一步构造领导无人机避障控制策略,并基于误差转换函数提出一种跟随无人机避撞控制方法,使得无人机群在避障的同时能保持原有的编队;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证明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无人机系统 分布式控制 设时间稳定 观测器 避撞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急功率支援下自适应重合闸附加稳定控制策略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振兴 张萌萌 +3 位作者 万佳灵 翁汉琍 李振华 佘双喜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8-87,共10页
能源分布和负荷需求逆向分布特征促成了我国形成多个大规模电力电能外送系统,在非预期大扰动下会出现系统首摆失稳且自适应重合闸仍难以改善系统稳定性的局面。基于此,提出了一种紧急功率支援下自适应重合闸附加稳定控制策略。首先分析... 能源分布和负荷需求逆向分布特征促成了我国形成多个大规模电力电能外送系统,在非预期大扰动下会出现系统首摆失稳且自适应重合闸仍难以改善系统稳定性的局面。基于此,提出了一种紧急功率支援下自适应重合闸附加稳定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系统首摆失稳的场景以及失稳条件,并提出了基于功角超实时预测的首摆稳定性预判方法,论证了长时间要求的预测最优阶数。然后结合直流通道提供紧急功率支援能够消纳系统不平衡能量,提出基于超前预控的自适应重合闸附加稳定控制策略。结合失稳判断,分析预判控制时序。基于紧急功率支援协同最佳重合闸时间最大程度上减小了系统功角摇摆,解决了瞬时性故障首摆失稳时重合闸方案的缺失问题。最后,基于PSCAD/EMTDC建立大规模电力外送模型,仿真验证了所提自适应重合闸附加稳定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电力外送系统 功角超实时 首摆稳定 紧急功率支援 最佳重合闸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光流法和卡尔曼滤波的视频稳像算法 被引量:13
8
作者 熊炜 王传胜 +2 位作者 李利荣 刘敏 曾春艳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3-499,共7页
针对手机拍摄过程中产生的视频抖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流法和卡尔曼滤波的视频稳像算法。首先通过光流法预稳定抖动视频,对其生成的预稳定视频帧进行Shi-Tomasi角点检测,并采用LK算法跟踪角点,再利用RANSAC算法估计相邻帧间的仿射变... 针对手机拍摄过程中产生的视频抖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流法和卡尔曼滤波的视频稳像算法。首先通过光流法预稳定抖动视频,对其生成的预稳定视频帧进行Shi-Tomasi角点检测,并采用LK算法跟踪角点,再利用RANSAC算法估计相邻帧间的仿射变换矩阵,由此计算得出原始相机路径;然后通过卡尔曼滤波器优化平滑相机路径,得到平滑相机路径;最后由原始相机路径与平滑路径的关系,计算相邻帧间的补偿矩阵,再利用补偿矩阵对视频帧逐一进行几何变换,由此得到稳定的视频输出。实验表明,该算法在处理6大类抖动视频时均有较好的效果,其中稳像后视频的PSNR值相比原始视频的PSNR值约提升了6.631 dB,视频帧间的结构相似性SSIM约提升了40%,平均曲率值约提升了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稳像 预稳定 Shi-Tomasi角点 LK算法 RANSAC算法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康酸含量对聚丙烯腈热行为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寿春 温月芳 +2 位作者 杨永岗 郑经堂 凌立成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15-318,共4页
 共聚单体含量是影响PAN树脂在预氧化过程中反应特征的因素之一,通过热失重、差示扫描量热和X 射线衍射法探讨了衣康酸含量对共聚PAN的热失重、放热量、环化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衣康酸含量的质量分数从1.4%增加至4.3%时,共聚PAN在预...  共聚单体含量是影响PAN树脂在预氧化过程中反应特征的因素之一,通过热失重、差示扫描量热和X 射线衍射法探讨了衣康酸含量对共聚PAN的热失重、放热量、环化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衣康酸含量的质量分数从1.4%增加至4.3%时,共聚PAN在预氧化过程中放热量、热失重逐步降低;当衣康酸含量的质量分数超过4.3%时,其放热量和热失重逐渐增加。含4.3%衣康酸的聚丙烯腈树脂有最小的热失重、放热量和较低的环化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康酸 含量 聚丙烯腈 热行为 氧化稳定 炭纤维前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bustly stable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based on parallel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with linear kernel 被引量:4
10
作者 包哲静 钟伟民 +1 位作者 皮道映 孙优贤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5期701-707,共7页
Robustly stable multi-step-ahea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 based on parallel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s) with linear kernel was proposed. First, an analytical solution of optimal control laws of parallel SVMs ... Robustly stable multi-step-ahea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 based on parallel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s) with linear kernel was proposed. First, an analytical solution of optimal control laws of parallel SVMs based MPC was derived, and then th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stability condition for MPC closed loop was given according to SVM model, and finally a method of judging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SVM model and the actual plant was presented, and consequently the constraint sets, which can guarantee that the stability condition is still robust for model/plant mismatch within some given bounds, were obtained by applying small-gain theorem. Simulation experiments show the proposed stability condition and robust constraint sets can provide a convenient way of adjusting controller parameters to ensure a closed-loop with larger stable marg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llel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stability ROBUST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s and prospects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underground metal mines in China 被引量:24
11
作者 LIU Jian-po SI Ying-tao +2 位作者 WEI Deng-cheng SHI Hong-xu WANG Re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3074-3098,共25页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echnique to assess stability of rock mass in metal mines.Due to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ound metal mines in China,including the high tectonic s...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echnique to assess stability of rock mass in metal mines.Due to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ound metal mines in China,including the high tectonic stress,irregular shape and existence of ore body,and complex mining methods,the application of microseismic technology is more diverse in China compared to other countries,and is more challenging than in other underground structures such as tunnels,hydropower stations and coal mines.Apart from assessing rock mass stability and ground pressure hazards induced by mining process,blasting,water inrush and large scale goaf,microseismic technology is also used to monitor illegal mining,and track personnel location during rescue work.Moreover,microseismic data have been used to optimize mining parameters in some metal mines.The technology is increasingly used to investigate cracking mechanism in the design of rock mass supports.In this paper,the application,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related achievements of microseismic technology in underground metal mines in China are summarized.By considering underground min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zation,automation and intelligentization,future studies should focus on intelligent microseismic data processing method,e.g.,signal identification of microseismic and precise location algorithm,and o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icroseismic equipment.In addition,integrated monitoring and collaborative analysis for rock mass response caused by mining disturbance will have good prospect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ground metal mine microseismic safety management rock mass stability disaster warning integrated monito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