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处理工艺对预硬型塑料模具钢组织的影响
1
作者 周洪宝 蔡庆伍 +1 位作者 武会宾 王立东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0-172,共3页
研究了预硬型塑料模具钢连续缓慢冷却转变组织及多次淬火对连续缓慢冷却组织的影响。结果发现:随淬火次数的增加,奥氏体转变初始温度变化不大,但是终了温度逐渐降低。奥氏体化次数对随后的马氏体转变并没有多大影响,但对随后的贝氏体转... 研究了预硬型塑料模具钢连续缓慢冷却转变组织及多次淬火对连续缓慢冷却组织的影响。结果发现:随淬火次数的增加,奥氏体转变初始温度变化不大,但是终了温度逐渐降低。奥氏体化次数对随后的马氏体转变并没有多大影响,但对随后的贝氏体转变有较大影响。多次淬火条件下比未淬火时贝氏体转变温度范围缩小,转变初始温度降低,组织内粒状贝氏体减少,而较低的转变起始温度使得转变产生的组织更多的体现为板条状特征。多次淬火未能细化原奥氏体组织,但晶粒变得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硬型塑料模具钢 淬火 贝氏体 原奥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硬型塑料模具钢切削加工性的研究
2
作者 林涵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0-82,共3页
通过选取两种典型的预硬型塑料模具钢——P20钢与718钢,从切削力、刀具磨损、表面粗糙度等方面进行切削性能对比实验,来分析这类模具钢的加工特性。结果表明,这类材料属较难加工材料,这主要是由于钢中存在大量硬质点,且材料具有较高强... 通过选取两种典型的预硬型塑料模具钢——P20钢与718钢,从切削力、刀具磨损、表面粗糙度等方面进行切削性能对比实验,来分析这类模具钢的加工特性。结果表明,这类材料属较难加工材料,这主要是由于钢中存在大量硬质点,且材料具有较高强度和硬度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硬型塑料模具钢 切削加工性 切削力 刀具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组织对预硬型718塑料模具钢表面抛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乐 许镇 +2 位作者 李志 陈旋 吴晓春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9-54,共6页
对预硬型大截面718塑料模具钢不同位置试样进行热处理,再经机械抛光和手动抛光后测试其表面粗糙度,研究了显微组织对表面抛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始组织为不均匀粒状贝氏体试样在热处理后,组织和硬度分布均匀性最差,导致抛光后的表... 对预硬型大截面718塑料模具钢不同位置试样进行热处理,再经机械抛光和手动抛光后测试其表面粗糙度,研究了显微组织对表面抛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始组织为不均匀粒状贝氏体试样在热处理后,组织和硬度分布均匀性最差,导致抛光后的表面粗糙度最大,抛光性能最差;原始组织为均匀粒状贝氏体试样在热处理后,组织均匀性最好,硬度较大且分布均匀,抛光后的表面粗糙度最小,且经工程抛光(应用在工程上的专业手动抛光)后表面未出现橘皮纹或麻点等缺陷,表面粗糙度极限可达0.019μm,表面质量满足高端塑料模具钢的使用要求;原始组织为回火马氏体试样热处理后的组织中均匀分布的碳化物使其表面抛光性能略优于原始组织为下贝氏体试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18塑料模具 显微组织 表面粗糙度 抛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粒尺寸对贝氏体钢SDP1的连续冷却转变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晓成 郑亚风 吴晓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6-92,共7页
采用热膨胀仪测量了150μm和20μm大小两种晶粒尺寸的SDP1贝氏体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结合组织观察、硬度测试、热力学计算及动力学分析研究了晶粒尺寸对相变过程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晶粒材料在低冷速相变过... 采用热膨胀仪测量了150μm和20μm大小两种晶粒尺寸的SDP1贝氏体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结合组织观察、硬度测试、热力学计算及动力学分析研究了晶粒尺寸对相变过程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晶粒材料在低冷速相变过程中出现了片状珠光体,最低硬度为305HV,贝氏体转变对应冷速区间较小;大晶粒材料在各冷却条件下无珠光体产生,且贝氏体转变区较大,最低硬度为423HV。150μm和20μm晶粒材料的贝氏体相变激活能分别为124kJ·mol^(-1)和134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硬型塑料模具钢 晶粒尺寸 相变 贝氏体 CCT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