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遗传算法的预测结合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瞿慧 王子旭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67-70,共4页
金融资产的方差与协方差是资产配置、套期保值、风险管理等实务应用的关键参数,因此对多元波动率预测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预测结合技术,根据设定的优化准则对多个多元波动率模型的预测加权结合作为协方差的预测,其中最优... 金融资产的方差与协方差是资产配置、套期保值、风险管理等实务应用的关键参数,因此对多元波动率预测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预测结合技术,根据设定的优化准则对多个多元波动率模型的预测加权结合作为协方差的预测,其中最优权重通过遗传算法确定并动态调整。以常用低频与高频多元波动率模型为待选模型,沪深300指数与股指期货为实证数据,在多种常用损失函数下的样本外预测性能比较指出,基于遗传算法的线性预测结合在指数变化平稳与震荡期间均可以获得统计上显著较高的预测精度,是较使用单个多元波动率模型更稳健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结合 多元波动率模型 遗传算法 模型置信集检验 动态套期保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夏季月际—季节平均降水动力和统计结合实时预测模型
2
作者 范可 田宝强 戴海霞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9-375,共17页
中国夏季降水大幅度月际尺度变化往往造成极端旱涝事件交替或转折,但其月际异常会被季节平均掩盖,影响季节尺度气候预测准确度,因此亟需考虑月际气候预测,提升月际—季节尺度气候预测准确度。本文首先采用年际增量和场信息耦合型预测方... 中国夏季降水大幅度月际尺度变化往往造成极端旱涝事件交替或转折,但其月际异常会被季节平均掩盖,影响季节尺度气候预测准确度,因此亟需考虑月际气候预测,提升月际—季节尺度气候预测准确度。本文首先采用年际增量和场信息耦合型预测方法研制中国夏季6~8月月际尺度降水动力和统计结合气候预测模型,之后根据月际尺度降水预测,开展季节平均降水预测。首先,基于前期观测信息和美国第二代气候预测系统(CFSv2)预测结果,选取前期12月观测的南太平洋中高纬关键区海温、1月北极关键区海冰密集度以及CFSv2预测系统2月起报的夏季同期关键区海温作为月际尺度降水预测因子,分别研制以上具有物理意义的单预测因子预测模型,并采用奇异值分解(SVD)误差订正方法对其改进;之后,利用多因子择优集合方案,研制预测效能较高且稳定的中国160站夏季月际尺度降水动力和统计结合预测模型,进而基于月际尺度预测开展夏季季节平均气候预测。1983~2022年夏季(6~8月)中国160站逐月降水预测模型的交叉检验结果表明:逐月回报与观测降水距平百分率的时间相关系数通过90%置信水平的站点占比分别为90%,88%,82%,多年平均的空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39、0.40和0.39,均通过99%置信水平。针对2020~2022年连续三年同样拉尼娜背景下但不同中国夏季降水形势,开展月际—季节独立回报检验,其结果显示,2020~2022年6、7、8月预测降水距平百分率的趋势异常综合检验(PS)平均分分别为75、75和70分;夏季季节平均降水的PS评分分别为72、76和73分,均高于多年业务预测平均分。由此,考虑月际异常开展季节尺度气候预测是提升月际—季节尺度气候预测准确度的一个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夏季月际—季节尺度 动力和统计结合降水预测 SVD误差订正 择优集合方案 实时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冬季降水的动力结合统计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郎咸梅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4-182,共9页
针对中国东部6个气候关键区,首先,通过相关分析指出,冬季降水既与前期气候因子有关,又受同期大气环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采用动力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气候预测研究。然后,从实时预测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前期预测因子的观测信息和具... 针对中国东部6个气候关键区,首先,通过相关分析指出,冬季降水既与前期气候因子有关,又受同期大气环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采用动力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气候预测研究。然后,从实时预测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前期预测因子的观测信息和具有数值可预测性的同期气候因子的数值模式结果,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就各区域平均冬季降水逐一建立了短期气候预测模型,并在预测模型中考虑了模型结果中系统误差的订正。交叉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各区域预测模型普遍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预测优势主要表现在对冬季降水的变化趋势、年际变化、以及异常符号的预测准确率上。就6个区域平均而言,1982—2008年交叉检验结果与实况间的相关系数和距平同号率分别为0.69和78%,表明该预测思想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降水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季节预测模型 动力结合统计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otBert预训练模型的HLA-Ⅰ和多肽的结合预测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周丰丰 张亚琪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1-657,共7页
针对现有的第Ⅰ类HLA(HLA-Ⅰ)分子与多肽结合亲和力预测算法在特征构造时依赖传统序列评分函数的问题,为突破用经典机器学习算法构造氨基酸序列特征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蛋白质预训练模型ProtBert的HLA-Ⅰ与多肽的结合预测算法ProHLAⅠ... 针对现有的第Ⅰ类HLA(HLA-Ⅰ)分子与多肽结合亲和力预测算法在特征构造时依赖传统序列评分函数的问题,为突破用经典机器学习算法构造氨基酸序列特征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蛋白质预训练模型ProtBert的HLA-Ⅰ与多肽的结合预测算法ProHLAⅠ.该算法利用生命体语言与文本语言在组成上的共性,将氨基酸序列类比句子,通过整合ProtBert预训练模型、BiLSTM编码和注意力机制的网络结构优势,对HLA-Ⅰ序列和多肽序列进行特征提取,从而实现HLA-Ⅰ独立于位点的多肽结合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两组独立测试集中均取得了最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Ⅰ结合预测 自然语言处理 注意力机制 BERT模型 双向长短期记忆模型(Bi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肽与MHC结合能力预测的免疫信息学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璐 文李 +2 位作者 许宙 陈茂龙 程云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6-191,共6页
综述活性肽与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结合能力预测的免疫信息学方法的最新进展,介绍常用的肽与MHC分子结合预测的相关工具及方法,分析了各类方法的特点、研究重点和难点,以期为寻找免疫活性肽提供... 综述活性肽与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结合能力预测的免疫信息学方法的最新进展,介绍常用的肽与MHC分子结合预测的相关工具及方法,分析了各类方法的特点、研究重点和难点,以期为寻找免疫活性肽提供更快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肽 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分子结合预测 免疫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表面模块划分及其在结合位点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攀文 龚新奇 +2 位作者 李春华 陈慰祖 王存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729-2734,共6页
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的结合位点预测是计算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难题.本文对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数据集Benchmark3.0中的双链蛋白质复合物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单体的残基溶剂可接近表面积和残基间的接触面积,并据此提出了蛋白质表面模块划分方... 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的结合位点预测是计算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难题.本文对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数据集Benchmark3.0中的双链蛋白质复合物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单体的残基溶剂可接近表面积和残基间的接触面积,并据此提出了蛋白质表面模块划分方法.发现模块的溶剂可接近表面积与其内部接触面积的乘积(PSAIA)值能够提供结合位点的信息.在78个双链蛋白质复合物中,有74个体系其受体或配体上具有最大或次大PSAIA值的模块是界面模块.将该方法获得的结合位点信息应用在CAPRI竞赛Target39的复合物结构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本文提出的基于模块的蛋白质结合位点预测方法不同于以残基为基础且仅考虑表面残基的传统预测方法,为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结合位点预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结合位点预测 模块划分 溶剂可接近表面积 内部接触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长短期记忆循环网络模型预测小分子与受体共价结合 被引量:1
7
作者 胡立钊 严鑫 +1 位作者 文畅 徐峻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93-1799,共7页
预测小分子与蛋白质的共价结合对基于共价结合的药物筛选十分重要。目前基于结构的虚拟筛选工具主要面向药物和靶标的非共价对接。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用深度学习技术中的双向长短期记忆循环网络方法和自注意机制,根据实验数据,预... 预测小分子与蛋白质的共价结合对基于共价结合的药物筛选十分重要。目前基于结构的虚拟筛选工具主要面向药物和靶标的非共价对接。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用深度学习技术中的双向长短期记忆循环网络方法和自注意机制,根据实验数据,预测小分子与蛋白质的共价结合能力。蛋白质与小分子配体共价结合主要有半胱氨酸或丝氨酸结合类型。半胱氨酸共价结合类型的数据量较大,本文主要预测半胱氨酸类型的共价结合。与传统的机器学习模型,如随机森林,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模型相比,该深度学习模型的预测能力有显著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自注意机制 共价结合预测 药物虚拟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结合预测法的比较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郑明川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1989年第1期111-113,共3页
结合预测法的基本问题是对所要预测变量y的k个模型估计值f_1、f_2、…f_k,如何选择合适权值w_1、w_2、…w_k,使其结合成一个单独预测值f_c(y)=w_1f_1+w_2f_2+…+w_kf_k。在实际中常使用的有以下五种。 1.平均加权法此方法给予每个预测... 结合预测法的基本问题是对所要预测变量y的k个模型估计值f_1、f_2、…f_k,如何选择合适权值w_1、w_2、…w_k,使其结合成一个单独预测值f_c(y)=w_1f_1+w_2f_2+…+w_kf_k。在实际中常使用的有以下五种。 1.平均加权法此方法给予每个预测值以相等的权数,预测结果为所有预测值的算术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结合预测 优势矩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的编码方法在预测HLA-A*0201结合多肽中的应用
9
作者 赵璞 李通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09-1313,共5页
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是产生与调节有效免疫应答的关键,T细胞只识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呈递上来的抗原,因此MHC与抗原多肽的结合就成为一系列免疫应答过程中基础的一环.为了辅助疫苗设计,多种机器学习技术已被普遍应用于MHC结... 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是产生与调节有效免疫应答的关键,T细胞只识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呈递上来的抗原,因此MHC与抗原多肽的结合就成为一系列免疫应答过程中基础的一环.为了辅助疫苗设计,多种机器学习技术已被普遍应用于MHC结合多肽的预报领域中.本文以支持向量机(SVM)为手段,以HLA-A*0201的实验数据集为对象,对多种肽段编码方法形成的模型进行评价,得到的AUC值的范围在0.932~0.936之间.提出一种新的利用抗原多肽结合环境的编码方法,使预报的AUC值提高到0.953.对独立数据集进行建模预报,同样证明环境编码模型的预报准确率高于传统编码方法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A*0201 结合多肽预测 支持向量机(SVM) 编码 受试者工作曲线(R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五维特征空间预测蛋白质结合位点界面氨基酸
10
作者 龚新奇 曹婷颐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37-1845,共9页
为了正确理解和预测蛋白质的结合位点氨基酸,基于氨基酸的物理、化学特征,提出利用五维特征空间预测界面氨基酸的新方法.首先,根据氨基酸标准化后的特征值划分小区域;然后,将氨基酸铺在五维空间;最后,对五维空间中的小区域聚类形成簇.... 为了正确理解和预测蛋白质的结合位点氨基酸,基于氨基酸的物理、化学特征,提出利用五维特征空间预测界面氨基酸的新方法.首先,根据氨基酸标准化后的特征值划分小区域;然后,将氨基酸铺在五维空间;最后,对五维空间中的小区域聚类形成簇.结果表明:界面氨基酸和含界面氨基酸单体对某些簇有明显的偏好,将该类簇标记后,通过测试集测试得到较好的预测结果.该方法不仅提出结合位点的预测方法,而且有助于加深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相互作用 结合位点氨基酸预测 多维空间 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RNA对接中打分函数设计及RNA结合位点识别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春华 刘洋 +4 位作者 陆林 马梦琳 谭建军 张小轶 王存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79-1786,共8页
分子对接是目前研究蛋白质-RNA相互作用与识别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打分函数的合理设计与分子结合位点的准确识别对成功预测蛋白质-RNA复合物结构至关重要.结合小组的工作,对用分子对接方法预测蛋白质-RNA复合物结构中所涉及2个关键性问... 分子对接是目前研究蛋白质-RNA相互作用与识别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打分函数的合理设计与分子结合位点的准确识别对成功预测蛋白质-RNA复合物结构至关重要.结合小组的工作,对用分子对接方法预测蛋白质-RNA复合物结构中所涉及2个关键性问题(即分子对接打分函数的设计和RNA结合位点的预测)及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并对几种常用的方法进行了比较.最后分析了这两方面研究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RNA相互作用 分子对接 打分函数 RNA结合位点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模型的DBP-DNA识别及预测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凌 王飞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1年第5期142-146,151,共6页
DNA结合蛋白DBP(DNA Binding Protein)对细胞内遗传物质的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染色体的复制、剪切及基因表达调控。DBP通过与DNA发生结合反应,行使各种不同的生物功能。因此研究DBP-DNA之间的识别规律,对基因调控分析、... DNA结合蛋白DBP(DNA Binding Protein)对细胞内遗传物质的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染色体的复制、剪切及基因表达调控。DBP通过与DNA发生结合反应,行使各种不同的生物功能。因此研究DBP-DNA之间的识别规律,对基因调控分析、蛋白功能预测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预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DBP-DNA复合物结构数据库的出现,基于结构信息的计算机分析方法为DBP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介绍了若干经典的DBP-DNA结构模型,简要评述了DBP-DNA结构分析方法目前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DNA识别与结合位点预测 结构模型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砝码表面状态预测及质量吸附修正研究动向
13
作者 董雷 任孝平 郝国栋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47-250,共4页
质量实物基准是所有基本量中唯一的实物基准,其缺点是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造成质量的改变。总结了国内外计量院所对砝码表面状态预测方面的研究动向,指出了各国计量院所开展砝码表面状态预测研究的方向,包括:分析质量标准在"空气&... 质量实物基准是所有基本量中唯一的实物基准,其缺点是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造成质量的改变。总结了国内外计量院所对砝码表面状态预测方面的研究动向,指出了各国计量院所开展砝码表面状态预测研究的方向,包括:分析质量标准在"空气"和"真空"条件下传递时对质量标准造成的影响,建立砝码质量观测模型及吸附修正模型等。对砝码表面状态的研究和吸附修正技术的研究,最终可以提高质量测量的准确度,为即将到来的质量单位的重新定义研究打下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结合能状态预测模型 表面吸附 测量不确定度 质量修正方法 体积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肽的分子对接算法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浩 刘宇 吴思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11-116,154,共7页
蛋白质-多肽间相互作用是计算生物学中的热门方向,对其结合的精确预测对于了解体内复杂的信号通路以及蛋白质功能,及进一步进行药物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蛋白质-多肽对接方法能够有效地模拟蛋白质-多肽间相互作用,其对接性能直接决... 蛋白质-多肽间相互作用是计算生物学中的热门方向,对其结合的精确预测对于了解体内复杂的信号通路以及蛋白质功能,及进一步进行药物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蛋白质-多肽对接方法能够有效地模拟蛋白质-多肽间相互作用,其对接性能直接决定模拟实验的准确性和成功与否。针对当前主要的蛋白质-多肽对接方法,综合测试了其算法性能;同时将本实验室开发的基于全信息粒子群算法的分子对接工具FIPSDock(Fully-Informed-ParticleSwarm-Dock)延伸到蛋白质-多肽对接领域,并评估其性能。利用标准蛋白质-多肽对接数据集(pepti DB)的21个测试例及13个定制测试例进行性能测试,主要对比分析了各算法的成功率和对接精度。结果表明FIPSDock可用于蛋白质-多肽对接,并相对于其他对接算法展示出优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对接 蛋白质-多肽间相互作用 结合位点预测 对接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昭通页岩气示范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质导向技术 被引量:8
15
作者 罗鑫 张树东 +2 位作者 王云刚 简利 张德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32,6-7,共4页
昭通页岩气示范区龙马溪组优质页岩储层存在埋藏深、构造复杂、地层倾角变化大、箱体厚度薄等地质特征,在页岩气水平井钻进地质导向时,往往出现井眼垮塌、井漏等复杂情况,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针对该区复杂的地质与工程难题,综合运用地... 昭通页岩气示范区龙马溪组优质页岩储层存在埋藏深、构造复杂、地层倾角变化大、箱体厚度薄等地质特征,在页岩气水平井钻进地质导向时,往往出现井眼垮塌、井漏等复杂情况,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针对该区复杂的地质与工程难题,综合运用地震、地质、测井、录井、钻井等专业知识,开展了地层电性特征分析、现场实时地层视倾角计算、井震结合地质复杂预测(波阻抗反演、缝洞体预测、蚂蚁体跟踪)、钻前地质模型优化等方面的探索,逐步总结出适用于昭通区块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质导向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实现地质目标和钻井工程双丰收。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有效储层钻遇率,降低了工程复杂,缩短了钻完井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水平井 地质导向 井震结合地质复杂预测 井轨迹优化 地质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油田开发地震沉积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操 姜岩 +3 位作者 樊晓东 刘宗堡 王元波 齐金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6-925,I0008,I0009,共12页
随着地震沉积学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大庆长垣油田密井网开发区陆相砂泥薄互层储层预测出现地层切片优选效率低、井震信息匹配分析难度大、地层切片与储层厚度缺乏量化的对应关系等问题。为此,在波阻抗特征分析、基于地质目标的保幅地... 随着地震沉积学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大庆长垣油田密井网开发区陆相砂泥薄互层储层预测出现地层切片优选效率低、井震信息匹配分析难度大、地层切片与储层厚度缺乏量化的对应关系等问题。为此,在波阻抗特征分析、基于地质目标的保幅地震数据处理基础上,研究了地层切片自动优选、地震属性平面可信度分析、井—震结合厚度定量预测等方法,构成了大庆长垣油田开发地震沉积学技术基本框架,并研发了井震结合储层预测软件,提高了长垣油田开发地震沉积学储层预测精度和效率。实际应用表明,在密井网开发区仍然存在很多井数据无法确定的砂体变化,在井间可能发育宽度小于半个井间距的窄河道,开发地震沉积学对这些地质现象的预测与分析对于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井网开发区 保幅地震数据处理 地层切片优选 地震属性可信度分析 井—震结合厚度定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