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加强高等学校学生预期社会化教育的若干问题
1
作者 高晚欣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996年第3期10-11,共2页
近年来,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步入社会,能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是否能很好地胜任工作,能否尽快地适应环境,进入角色,已成为人们关心和谈论的热门话题。从目前情况看,高校毕业生能否受到重用,除了其智力因素有很大的影响外(技能、智商、专... 近年来,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步入社会,能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是否能很好地胜任工作,能否尽快地适应环境,进入角色,已成为人们关心和谈论的热门话题。从目前情况看,高校毕业生能否受到重用,除了其智力因素有很大的影响外(技能、智商、专业水平等)其非智力因素亦有相当大的影响(如性格、工作态度、责任心、价值观念、适应性等)而在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中,其社会化程度如何是其能否很快地适应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实际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毕业后不能放下大学生的架子,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处理好人际关系而到处碰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社会化 高校毕业生 非智力因素 高等学校学生 大学生 价值观念 专业水平 教育 热门话题 社会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叛逆少年的预期社会化——《坏孩子的天空》中的青少年成长叙事研究
2
作者 岑阳 郑坚 《电影评介》 2014年第16期34-37,共4页
《坏孩子的天空》是由日本导演北野武拍摄的一部关于青少年成长的影片,该影片以叛逆高中生小马和新治为表现对象,表现主人公另类的"预期社会化"过程,呈现他们在预期社会化过程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三个方面产生的影响... 《坏孩子的天空》是由日本导演北野武拍摄的一部关于青少年成长的影片,该影片以叛逆高中生小马和新治为表现对象,表现主人公另类的"预期社会化"过程,呈现他们在预期社会化过程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三个方面产生的影响。人类的社会化是指一个婴儿从出生到学会把自己看成独特的个体,来构建社会联系、发展道德观念、学习语言的过程。[1]社会化具有永久性和阶段性,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是以预期社会化的形式出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社会化 坏孩子的天空 北野武 同辈群体 道德观念 主导价值观 学习语言 大众传媒 叙事研究 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社会化理论与中国人的社会化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录生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4期51-54,共4页
西方社会化理论与中国人的社会化陈录生人的社会化是指个体学习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各种社会规范,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达到改造社会、调适心理、发展和完善个性的目的的过程。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化就是使人从生物个体发展成为具... 西方社会化理论与中国人的社会化陈录生人的社会化是指个体学习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各种社会规范,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达到改造社会、调适心理、发展和完善个性的目的的过程。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化就是使人从生物个体发展成为具备社会成员素质的“社会人”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社会化 社会化理论 社会化过程 预期社会化 社会化 个性社会化 社会学习理论 同辈群体 社会心理 继续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挑战与机遇:当代中国青年社会化的进程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金荣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7-30,共4页
关键词 当代中国青年 解放 青年化 边际人 预期社会化 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课与道德教育社会化之关系
5
作者 周之光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81-82,共2页
每个人的道德品质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实践的体验逐渐形成的。当孩子进入学校以后,学校就会对其进行预期社会化的教育。因为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班级是一种社会群体,它们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就是要使被教... 每个人的道德品质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实践的体验逐渐形成的。当孩子进入学校以后,学校就会对其进行预期社会化的教育。因为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班级是一种社会群体,它们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就是要使被教育的对象得以社会化和个性化,并以此促进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实践 道德品质 学校 教育社会化 培养学生 克服困难 体育课 教师 预期社会化 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