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期损失模型分析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星 杜勇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3-86,共4页
国际金融危机后,IASB于2009年11月发布的金融工具减值征求意见稿中,推出了预期损失模型以替代现有的IAS39的已发生损失模型。本文首先介绍预期损失模型,其中包括了对预期损失模型特点的阐述以及预期损失模型的计算示例的详解,接着又对... 国际金融危机后,IASB于2009年11月发布的金融工具减值征求意见稿中,推出了预期损失模型以替代现有的IAS39的已发生损失模型。本文首先介绍预期损失模型,其中包括了对预期损失模型特点的阐述以及预期损失模型的计算示例的详解,接着又对预期损失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最后指出了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资产减值 预期损失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期损失模型及其在我国应用的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肖序 曾婷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8-13,共6页
IASB于2014年7月24日发布IFRS 9最终完整版,引入预期损失模型以取代现有金融工具减值的已发生损失模型。文章从预期损失模型在会计领域应用的历程和原理出发,探讨其应用的相关假设与参数估计,并以案例形式评价其应用的流程及对收益率、... IASB于2014年7月24日发布IFRS 9最终完整版,引入预期损失模型以取代现有金融工具减值的已发生损失模型。文章从预期损失模型在会计领域应用的历程和原理出发,探讨其应用的相关假设与参数估计,并以案例形式评价其应用的流程及对收益率、减值准备等方面的影响,分析预期损失模型在我国应用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我国应用此模型的有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损失模型 已发生损失模型 金融工具减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期损失模型理论分析与最新解读 被引量:3
3
作者 梁德华 李丹 王力骏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10,11,12,13,14,共5页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现行的金融工具减值模型就由于其信用损失确定的滞后性备受质疑,IASB和FASB也一直致力于构建具有前瞻性的金融工具减值模型来解决这一问题。2014年7月24日,IASB发布的IFRS 9正式引入预期损失模型,用以替代已发生损...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现行的金融工具减值模型就由于其信用损失确定的滞后性备受质疑,IASB和FASB也一直致力于构建具有前瞻性的金融工具减值模型来解决这一问题。2014年7月24日,IASB发布的IFRS 9正式引入预期损失模型,用以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文章通过对预期损失模型发展历程的回顾、最新模型的解读、新旧模型的对比和实例运用的分析加以研究,有助于对预期损失模型有更好的了解,从而为我国更好地运用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损失模型 三阶段法 已发生损失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期损失模型的应用局限与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建中 丁乾桀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1,共4页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IASB在2009年底发布了预期损失模型以取代现有的已发生减值模型,文章讨论了预期损失模型和已发生损失模型各自的特征和利弊,分析了我国的现状与新模型实施所要求条件之间的差距,指出目前我国仍不宜引入新模型,而需...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IASB在2009年底发布了预期损失模型以取代现有的已发生减值模型,文章讨论了预期损失模型和已发生损失模型各自的特征和利弊,分析了我国的现状与新模型实施所要求条件之间的差距,指出目前我国仍不宜引入新模型,而需要立足实际继续引导社会各界对新模型的理论探讨并提出了完善现有模型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资产减值 已发生损失模型 预期损失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期损失模型及其在我国的实施考虑 被引量:4
5
作者 赵银芬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4-27,共4页
本文在系统分析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3年发布的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中所提出的预期损失模型三个阶段的内容后,从国家全局角度出发,结合预期损失模型的演进过程,分析了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理论和利益格局,并... 本文在系统分析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3年发布的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中所提出的预期损失模型三个阶段的内容后,从国家全局角度出发,结合预期损失模型的演进过程,分析了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理论和利益格局,并结合我国财务报告的实务操作难点、概念框架选择和会计监管,提出了我国实施预期损失模型的具体办法和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损失模型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金融工具减值 概念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工具减值:从已发生损失模型到预期损失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姗姗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3-108,共6页
2014年7月,IASB发布了IFRS9,推出了金融工具减值的预期损失模型。与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相比,预期损失模型采用概率加权的计算方法,大幅度提前了减值损失的确认时点。但该模型与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原则相悖,动摇了会计的边界,在提升操作... 2014年7月,IASB发布了IFRS9,推出了金融工具减值的预期损失模型。与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相比,预期损失模型采用概率加权的计算方法,大幅度提前了减值损失的确认时点。但该模型与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原则相悖,动摇了会计的边界,在提升操作成本的同时,还加大了管理层的利润和资本操纵空间。本文在对比两种减值模型账务处理和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对我国准则的国际趋同提出了建议。本文认为,一般行业和金融行业应采取不同的准则趋同策略:一般行业应尽量简化账务处理;而金融行业则需执行完整的预期损失模型,但将其置于单独的监管用财务报表之上会更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损失模型 已发生损失模型 金融工具减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SB“预期损失模型”及对我国准则制定的影响
7
作者 鲍晓英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4-105,共2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通,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赋予经济危机新的特点,即爆发的周期越来越短,而且全面经济危机的触发点就是金融危机的爆发。自1970年至2010年,全球发生了124...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通,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赋予经济危机新的特点,即爆发的周期越来越短,而且全面经济危机的触发点就是金融危机的爆发。自1970年至2010年,全球发生了124次系统性银行危机,208次货币危机及63次主权债务危机,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的储蓄信贷危机、90年代北欧金融危机和日本银行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本世纪初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巨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市场监管的缺失和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会计和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备受指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损失模型 准则制定 IASB 亚洲金融危机 金融市场监管 20世纪80年代 世界经济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SB金融工具减值“预期损失模型”探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盈 潘自强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5-117,共3页
本文首先梳理了金融危机后金融工具减值模型的发展,继而将IASB最新发布的预期损失模型与2012年FASB提出的CECL模型比较,解释IASB模型的前瞻性并深入分析该模型的优越性,最后指出目前模型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减值模型 预期损失模型 CECL模型 预期信用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以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 被引量:6
9
作者 邢丽滢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7-19,共3页
IASB于2009年6月25日就使用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可行性问题向公众广泛征询意见,并于2009年11月5日发布了《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拟采用预期损失模型计提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工具发生的减值。预期损失模... IASB于2009年6月25日就使用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可行性问题向公众广泛征询意见,并于2009年11月5日发布了《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拟采用预期损失模型计提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工具发生的减值。预期损失模型是针对《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中的已发生损失模型计量提出的用于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另一种方法,文章在研究IASB与FASB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试图通过预期损失模型与已发生损失模型的比较分析,探索使用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可行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损失模型 已发生损失模型 金融资产减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预期损失模型探讨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的分离与协调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建新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91-92,共2页
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的协调是会计准则改革的新特点。而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之一,对金融工具减值使用预期损失模型,实质上反映了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金融监管为代表的外部压力做出妥协,这破坏了准则本身的独立性。本文以预期损失模型... 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的协调是会计准则改革的新特点。而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之一,对金融工具减值使用预期损失模型,实质上反映了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金融监管为代表的外部压力做出妥协,这破坏了准则本身的独立性。本文以预期损失模型为研究对象,对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相互分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协调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的若干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损失模型 会计准则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议金融资产预期损失模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建斌 张伟 张文鑫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6-99,共4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预期损失模型,并比较了其相对已发生损失模型的优势和缺陷。根据IASB和FASB对金融工具减值项目的研究进展,预期损失模型对预期信用损失的确认更加反映金融资产真实价值的理论先进性,以及解决实际困难的可操作性,本文认为... 本文主要介绍了预期损失模型,并比较了其相对已发生损失模型的优势和缺陷。根据IASB和FASB对金融工具减值项目的研究进展,预期损失模型对预期信用损失的确认更加反映金融资产真实价值的理论先进性,以及解决实际困难的可操作性,本文认为预期损失模型比较可能推行。同时,结合中国准则制定机构在国际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建议中国企业在过渡时期提前建立和完善财务数据分析系统,尝试在一般减值准备基础上增加预期损失的减值准备,并建议暂将减值损失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损失模型 金融工具 减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商业银行贷款减值损失探究——基于预期损失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峥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0-163,共4页
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贷款减值损失则是银行资产减值的主要项目。值此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变革的关键时机,探索预期损失模型在贷款减值损失的应用符合银行发展趋势及历史需要。基于此,文章以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贷款减值损失则是银行资产减值的主要项目。值此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变革的关键时机,探索预期损失模型在贷款减值损失的应用符合银行发展趋势及历史需要。基于此,文章以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对预期损失模型的应用及后续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保障农村商业银行预期损失模型顺利实行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损失模型 农村商业银行 贷款减值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贷款减值新计提方式预期损失模型探讨——基于《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晓丹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8-89,共2页
2008年4月,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之一,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要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2009年底前改进并简化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在原有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包括贷款减值评估在内的一些会计处理原则加重了全球经济形势的"顺周... 2008年4月,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之一,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要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2009年底前改进并简化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在原有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包括贷款减值评估在内的一些会计处理原则加重了全球经济形势的"顺周期效应",加剧了全球金融危机。而事实也确实如此:目前金融工具的减值准备以已发生损失作为计提基础,银行业对减值准备的计提普遍滞后于损失的产生。在经济增长时期,贷款质量的改善使监管资本需求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损失模型 减值准备 金融工具 计提方式 贷款质量 征求意见稿 摊余成本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金融资产减值预期损失模型的修正与实施 被引量:12
14
作者 邓永勤 冯晓晴 周亚丹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3-48,共6页
IASB于2014年7月发布的IFRS 9最终稿《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规定,金融工具减值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以金融审慎监管和会计目标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预期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的必然性、预期损失模型自身存在的问题以... IASB于2014年7月发布的IFRS 9最终稿《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规定,金融工具减值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以金融审慎监管和会计目标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预期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的必然性、预期损失模型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实施预期损失模型应克服的外在压力,文章认为,应按应计提减值的具体项目分类选择并对预期损失模型进行适当的修正。鉴于金融系统的复杂性,在中国实施预期损失模型绝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重构会计准则体系,而且要使这个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持续趋同,适应金融审慎监管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资产减值 已发生损失模型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会计准则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实施与银行信贷过度增长 被引量:4
15
作者 纪佃波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41,共21页
如何通过制定有效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规则来影响银行信贷行为,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政策当局亟需解决的难题。鉴于此,本文利用贷款损失准备会计准则改革——2018年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 如何通过制定有效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规则来影响银行信贷行为,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政策当局亟需解决的难题。鉴于此,本文利用贷款损失准备会计准则改革——2018年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是否及如何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过度增长。研究发现,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可显著降低银行信贷过度增长,且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从机制分析看,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主要通过充分性效应和及时性效应两条路径作用于银行信贷过度增长。进一步的分析则表明,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于以权重法进行资本计量的银行和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而言,其抑制信贷过度增长的作用更为突出。本文丰富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经济后果的有关研究,为会计准则制定与金融监管政策调整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信贷过度增长 商业银行 贷款损失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我国的应用与建议
16
作者 何如桢 丁友刚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51-54,共4页
2017年,我国财政部修订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引入具有前瞻性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本文发现,我国商业银行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后贷款拨备计提显著提升,这有效地缓解了已发生损失模型下贷款拨备计提不及时... 2017年,我国财政部修订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引入具有前瞻性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本文发现,我国商业银行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后贷款拨备计提显著提升,这有效地缓解了已发生损失模型下贷款拨备计提不及时、不充分的问题,但是也导致部分商业银行存在超额计提拨备和隐藏利润的问题。此外,在我国现阶段宏观经济下行背景下,银行因使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并没有带来显著的贷款拨备逆周期效应,顺周期效应风险依然存在。结合我国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应用情况,本文认为现阶段还存在准则要求偏原则化、逆周期性有待检验、会计信息可比性降低、容易诱发盈余管理、会计准则与审慎监管存在分歧等问题和挑战。基于此,本文从银行界与会计界沟通协调、会计准则完善和银行部门应用等角度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商业银行 顺周期性 盈余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危机时代金融资产减值的计量与监管——基于预期损失减值模型的经济后果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郑伟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3年第4期127-134,共8页
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工具减值问题受到包括G20在内的各方广泛关注。目前争论的焦点集中于预期损失模型。通过对该模型下各主要方法,包括寿命周期法、巴塞尔信用风险模型、动态减值准备法、经济周期准备法及其他部分减值模型的对比分析,... 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工具减值问题受到包括G20在内的各方广泛关注。目前争论的焦点集中于预期损失模型。通过对该模型下各主要方法,包括寿命周期法、巴塞尔信用风险模型、动态减值准备法、经济周期准备法及其他部分减值模型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该模型下各种方法均存在明显的理论缺陷和作用局限,且预期损失观念在会计中的应用可能破坏会计独立性和金融市场有效性的结论。因此,应慎重对待将预期损失模型引入会计实务,并保持金融监管与会计监管要求的适当分离和相互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金融资产减值 监管 预期损失模型 寿命周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RS 9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银行业的影响与实施建议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峰 吴海霞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5-50,56,共7页
IFRS 9于2014年7月24日公布并将取代IAS 39,最大变化是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替代了已发生损失模型。本文在介绍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制定背景、现有文献、三阶段划分、减值计算以及与已发生损失模型对比的基础上,根据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201... IFRS 9于2014年7月24日公布并将取代IAS 39,最大变化是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替代了已发生损失模型。本文在介绍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制定背景、现有文献、三阶段划分、减值计算以及与已发生损失模型对比的基础上,根据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2015年中报数据对实施IFRS对准备金金额的影响进行了测算,分析了实施新模型对我国银行业利润、资本和定价的影响,以及在数据系统等技术层面及部门协作等组织层面面临的挑战,最后就新模型实施的三阶段划分、减值计算、系统开发、制度配套、全程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银行经营 银行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定价研究——基于预期损失定价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魏修建 李思霖 王聪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4-48,62,共6页
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的不断发展,建立适合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已非常迫切。虽然存款保险制度存在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但是研究表明:合适的存款保险定价可以减少自身存在的问题,给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带来更大保障。选择地方性商业银行作为... 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的不断发展,建立适合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已非常迫切。虽然存款保险制度存在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但是研究表明:合适的存款保险定价可以减少自身存在的问题,给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带来更大保障。选择地方性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采用BP神经网络及D-S证据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预期损失定价模型来计算存款保险费率,对这些金融机构的信用等级进行简单评定,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给出预期损失率,从而得出存款保险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商业银行 存款保险制度 预期损失定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迁徙法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中的应用研究——以非金融企业的应收款项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美杰 瞿小语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7-84,共8页
2017年发布的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信用风险的计量提出更高要求。应收账款操作空间大,容易加大审计风险或盈余管理问题,故改进以账龄分析法为代表的应收款项减值损失计提方法刻不容缓。对账龄分析法的改进需要通过改革分类方式和改进损失率... 2017年发布的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信用风险的计量提出更高要求。应收账款操作空间大,容易加大审计风险或盈余管理问题,故改进以账龄分析法为代表的应收款项减值损失计提方法刻不容缓。对账龄分析法的改进需要通过改革分类方式和改进损失率两个步骤完成。改革分类方式可以通过对应收账款从按照账龄分类改为按照信用评级分类来实现,改进损失率可以通过应用迁徙率和考虑前瞻性信息替代凭经验设定来实现。改进后的坏账准备计提方式能更客观地反映应收款项的信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账龄分析法 迁徙率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信用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