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实施与银行信贷过度增长 被引量:5
1
作者 纪佃波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41,共21页
如何通过制定有效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规则来影响银行信贷行为,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政策当局亟需解决的难题。鉴于此,本文利用贷款损失准备会计准则改革——2018年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 如何通过制定有效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规则来影响银行信贷行为,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政策当局亟需解决的难题。鉴于此,本文利用贷款损失准备会计准则改革——2018年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是否及如何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过度增长。研究发现,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可显著降低银行信贷过度增长,且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从机制分析看,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主要通过充分性效应和及时性效应两条路径作用于银行信贷过度增长。进一步的分析则表明,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于以权重法进行资本计量的银行和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而言,其抑制信贷过度增长的作用更为突出。本文丰富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经济后果的有关研究,为会计准则制定与金融监管政策调整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信贷过度增长 商业银行 贷款损失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我国的应用与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如桢 丁友刚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51-54,共4页
2017年,我国财政部修订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引入具有前瞻性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本文发现,我国商业银行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后贷款拨备计提显著提升,这有效地缓解了已发生损失模型下贷款拨备计提不及时... 2017年,我国财政部修订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引入具有前瞻性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本文发现,我国商业银行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后贷款拨备计提显著提升,这有效地缓解了已发生损失模型下贷款拨备计提不及时、不充分的问题,但是也导致部分商业银行存在超额计提拨备和隐藏利润的问题。此外,在我国现阶段宏观经济下行背景下,银行因使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并没有带来显著的贷款拨备逆周期效应,顺周期效应风险依然存在。结合我国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应用情况,本文认为现阶段还存在准则要求偏原则化、逆周期性有待检验、会计信息可比性降低、容易诱发盈余管理、会计准则与审慎监管存在分歧等问题和挑战。基于此,本文从银行界与会计界沟通协调、会计准则完善和银行部门应用等角度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商业银行 顺周期性 盈余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RS 9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银行业的影响与实施建议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峰 吴海霞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5-50,56,共7页
IFRS 9于2014年7月24日公布并将取代IAS 39,最大变化是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替代了已发生损失模型。本文在介绍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制定背景、现有文献、三阶段划分、减值计算以及与已发生损失模型对比的基础上,根据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201... IFRS 9于2014年7月24日公布并将取代IAS 39,最大变化是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替代了已发生损失模型。本文在介绍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制定背景、现有文献、三阶段划分、减值计算以及与已发生损失模型对比的基础上,根据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2015年中报数据对实施IFRS对准备金金额的影响进行了测算,分析了实施新模型对我国银行业利润、资本和定价的影响,以及在数据系统等技术层面及部门协作等组织层面面临的挑战,最后就新模型实施的三阶段划分、减值计算、系统开发、制度配套、全程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RS 9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银行经营 银行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迁徙法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中的应用研究——以非金融企业的应收款项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杜美杰 瞿小语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7-84,共8页
2017年发布的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信用风险的计量提出更高要求。应收账款操作空间大,容易加大审计风险或盈余管理问题,故改进以账龄分析法为代表的应收款项减值损失计提方法刻不容缓。对账龄分析法的改进需要通过改革分类方式和改进损失率... 2017年发布的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信用风险的计量提出更高要求。应收账款操作空间大,容易加大审计风险或盈余管理问题,故改进以账龄分析法为代表的应收款项减值损失计提方法刻不容缓。对账龄分析法的改进需要通过改革分类方式和改进损失率两个步骤完成。改革分类方式可以通过对应收账款从按照账龄分类改为按照信用评级分类来实现,改进损失率可以通过应用迁徙率和考虑前瞻性信息替代凭经验设定来实现。改进后的坏账准备计提方式能更客观地反映应收款项的信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账龄分析法 迁徙率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信用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增强了贷款损失准备的前瞻性吗?--基于我国143家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纪佃波 《南方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3-78,共16页
从2018年1月1日起,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分阶段实施,及时评估其应用的经济后果对于会计准则制定和监管政策调整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2020年末已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86家中国商业银行为处理组,选取还未实施预期信用... 从2018年1月1日起,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分阶段实施,及时评估其应用的经济后果对于会计准则制定和监管政策调整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2020年末已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86家中国商业银行为处理组,选取还未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57家中国商业银行为控制组,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应用是否影响贷款损失准备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第一,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实施在整体上增强了贷款损失准备前瞻性。第二,资本市场监管、资本计量方法和盈利水平在其中发挥了调节效应。第三,预期信用损失模式对贷款损失准备前瞻性的提升作用受到异质性因素的影响,对上市商业银行、运用权重法进行资本计量商业银行和盈利水平较高商业银行的影响更明显。这些发现揭示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增强贷款损失准备前瞻性的作用机理,对贷款损失准备会计准则变革其他经济后果的研究也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 贷款损失准备 贷款违约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银行资本计提的结构性影响研究——基于50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纪佃波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36,共20页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是一项新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对其经济后果的评估非常重要。关于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实施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计提的具体影响,目前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结合我国50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公开数据,从监管资本、会计...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是一项新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对其经济后果的评估非常重要。关于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实施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计提的具体影响,目前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结合我国50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公开数据,从监管资本、会计损益和资本计提前瞻性的角度分析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计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影响上,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金额显著增加,利润波动增强,对资本充足率带来一定冲击;从不同特征商业银行看,小型商业银行、使用权重法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H股上市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从资本计提的前瞻性看,贷款损失准备的前瞻性得到加强,顺周期性效应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并不能完全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贷款损失准备 商业银行 资本计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企业应收账款中的应用挑战——基于合并报表中账龄迁徙率使用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邬瑜骏 陈洁瑶 鞠芳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86-90,105,共6页
新金融工具准则中要求应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ECL)来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对于企业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也从账龄分析法转向为账龄迁徙率法。但由于企业在集团合并报表层面与子公司单体报表层面计算出的账龄迁徙率可能存在差异,... 新金融工具准则中要求应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ECL)来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对于企业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也从账龄分析法转向为账龄迁徙率法。但由于企业在集团合并报表层面与子公司单体报表层面计算出的账龄迁徙率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使用不同账龄迁徙率将影响合并报表(与单体报表)中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金额,可能被企业作为盈余管理的手段,引发利益相关方的关注。本文利用案例研究分析在ECL账龄迁徙率方法下企业合并报表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中面临的挑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报表的影响。基于案例研究结论,建议可通过增加对ECL计量方法更为细致的操作指引和披露要求来应对此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新金融工具准则 应收账款 坏账准备计提 账龄迁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金融资产减值预期损失模型的修正与实施 被引量:12
8
作者 邓永勤 冯晓晴 周亚丹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3-48,共6页
IASB于2014年7月发布的IFRS 9最终稿《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规定,金融工具减值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以金融审慎监管和会计目标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预期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的必然性、预期损失模型自身存在的问题以... IASB于2014年7月发布的IFRS 9最终稿《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规定,金融工具减值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以金融审慎监管和会计目标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预期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的必然性、预期损失模型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实施预期损失模型应克服的外在压力,文章认为,应按应计提减值的具体项目分类选择并对预期损失模型进行适当的修正。鉴于金融系统的复杂性,在中国实施预期损失模型绝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重构会计准则体系,而且要使这个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持续趋同,适应金融审慎监管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资产减值 已发生损失模型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会计准则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贷款损失拨备制度改革会降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吗?——来自中国非金融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
9
作者 蒋海 钟文华 宁致远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0,共18页
基于2013—2023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数据,研究银行贷款损失制度的关键改革(已发生信用损失模型向预期信用模型变更)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贷款损失拨备制度改革显著降低企业债务风险,主要通过强化信息披露治理机... 基于2013—2023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数据,研究银行贷款损失制度的关键改革(已发生信用损失模型向预期信用模型变更)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贷款损失拨备制度改革显著降低企业债务风险,主要通过强化信息披露治理机制与降低代理成本两条路径发挥作用;分析师关注度较高、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自有资金比例较低、金融负债比率较高企业的债务风险受到的影响更显著;改革通过降低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提升股票流动性及降低股价崩盘风险,从而改善企业的资本市场表现。基于此,建议完善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搭建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多维数据以增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预警能力;推动银行机构建立自动化预期信用损失评估系统,减少主观层面的风险判断失误;提升国内企业财务报告透明度,引导企业科学规划债务结构和规模,强化偿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贷款损失拨备制度 预期信用损失(ecl)模型 企业债务违约风险 信息披露 代理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SB金融工具减值“预期损失模型”探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盈 潘自强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5-117,共3页
本文首先梳理了金融危机后金融工具减值模型的发展,继而将IASB最新发布的预期损失模型与2012年FASB提出的CECL模型比较,解释IASB模型的前瞻性并深入分析该模型的优越性,最后指出目前模型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减值模型 预期损失模型 Cecl模型 预期信用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商业银行收益与风险对应的定价模型构建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来星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15,共4页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决定了商业银行对贷款的定价有更大的自主权,商业银行对贷款的定价遵循风险与收益对应这一市场基本价格发现原则,本文就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对贷款定价从逻辑上进行了推理,并就一个实例进行了演算示范。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收益 信用风险 定价模型 贷款定价 中国 预期损失 意外损失 资本收益率 管理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危机时代金融工具减值准则的国际趋同 被引量:5
12
作者 金一禾 汪祥耀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4-107,共4页
现行金融工具减值方法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重大缺陷,IASB和FASB为金融工具减值准则的完善和国际趋同做了一系列的努力。文章对比分析IASB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FASB的"当前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和现行"已发生损... 现行金融工具减值方法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重大缺陷,IASB和FASB为金融工具减值准则的完善和国际趋同做了一系列的努力。文章对比分析IASB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FASB的"当前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和现行"已发生损失模型",并归纳整理来自公众的反馈意见,从中得到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工具减值 当前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已发生损失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贷款承诺减值会计处理问题探究——以民生银行为例
13
作者 周磊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9-113,共5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贷款承诺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并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贷款承诺业务行业监管相对较为滞后,商业银行相关业务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虽然CAS22明确规定该类业务需要运用预期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贷款承诺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并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贷款承诺业务行业监管相对较为滞后,商业银行相关业务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虽然CAS22明确规定该类业务需要运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提减值准备,但是实务处理过程中仍缺少具体的操作细则。基于上述原因,根据CAS22的相关要求明确商业银行贷款承诺减值准备计提方法,本文重点对贷款承诺减值准备核算方法、计提方法等会计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案例详细探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应用过程及其影响,并从不利影响规避、操作细则完善和会计人员培训三个方面思考带来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贷款承诺 减值准备计提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已发生损失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