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有摇摆架的预应力自复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动力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杜永峰 周振勤 李虎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共9页
针对预应力自复位装配式混凝土(PSCPC)框架耗能较差、地震作用下易产生侧向变形集中的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带有摇摆架的预应力自复位装配式混凝土(PSCPC-RF)框架体系。为了研究摇摆架对PSCPC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利用OpenSEES分别建立了... 针对预应力自复位装配式混凝土(PSCPC)框架耗能较差、地震作用下易产生侧向变形集中的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带有摇摆架的预应力自复位装配式混凝土(PSCPC-RF)框架体系。为了研究摇摆架对PSCPC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利用OpenSEES分别建立了一榀3跨6层的RC、PSCPC和PSCPC-RF框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多遇、设防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PSCPC框架与RC框架的变形模式相似,层间变形集中在底部楼层,但PSCPC框架的刚度退化速率缓慢,残余位移小,自复位能力强;增设摇摆架后,PSCPC框架的变形模式得到改善,底部楼层的层间变形显著减小,滞回耗能减小,预应力筋的受力也减小;摇摆架在充分发挥上述作用的同时,并未影响PSCPC框架本身良好的震后自复位能力,故增设摇摆架可提高自复位框架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架 预应力自复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 混合连接 抗震性能 OPENSE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周反复荷载下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徐远征 柳炳康 +1 位作者 欧国浩 陈国林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4-87,共4页
文章通过对一榀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深入研究了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裂缝分布、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及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 预压装配式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破坏形态 抗震性能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边柱拆除时抗连续倒塌性能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宋满荣 胡忍强 +3 位作者 黄慎江 刘辰谱 何嘉轩 柳炳康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4-74,共11页
对一榀二层二跨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PC)平面框架进行了静力拆除底层边柱的试验及理论分析,探究了裂缝发展、变形能力、破坏模式及连续倒塌机理。根据试验框架达到极限承载力时的状态,提出了边柱失效时简化的结构抗力分析模型,并推... 对一榀二层二跨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PC)平面框架进行了静力拆除底层边柱的试验及理论分析,探究了裂缝发展、变形能力、破坏模式及连续倒塌机理。根据试验框架达到极限承载力时的状态,提出了边柱失效时简化的结构抗力分析模型,并推导出结构抗倒塌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基于能量法建立近似的动力响应评估模型,根据试验框架静力加载荷载-位移曲线近似得到其在边柱瞬时失效时的动力响应曲线。结果表明:框架的受力过程可分为弹性、弹塑性、塑性铰以及倒塌4个阶段;加载时试件的混凝土裂缝开展及破坏集中在失效边柱相邻区域框架梁两侧梁端结合部,除失效边柱外,其余框架柱以及失效柱远离区域框架梁端基本完好;框架在小变形阶段按梁机制受力,存在压拱效应及空腹效应;在大变形阶段不能按悬链线机制受力,由梁的受弯机制和空腹机制共同抵抗不平衡荷载;边柱失效时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最大抗力达到60.9 kN,最终倒塌位移为430 mm,梁端转角为10.0°~15.3°,具有较好的抗连续倒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连续倒塌 拆除边柱 试验研究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后张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抗震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杨辉 郭正兴 +2 位作者 许傲逸 管东芝 封剑森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01-1108,共8页
为进一步提高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现场装配效率,提出了一种新型干湿混合式局部后张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在施工阶段,采用梁端局部后张预应力的干式连接形成无楼板的可承力框架结构,从而实现逐跨和立体交叉装配施工.在使用阶段,通... 为进一步提高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现场装配效率,提出了一种新型干湿混合式局部后张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在施工阶段,采用梁端局部后张预应力的干式连接形成无楼板的可承力框架结构,从而实现逐跨和立体交叉装配施工.在使用阶段,通过预制梁和预制板顶部后浇混凝土面层的湿式连接,形成干湿混合式连接的有楼板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开展了4个预制和1个现浇足尺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新型节点及可能影响节点性能的相关构造包括弧形预应力筋类型、预应力筋和叠合层纵筋的黏结方式、叠合层纵筋预留孔道内灌浆料类型进行了研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节点为梁端塑性铰破坏,满足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试验强度与理论值相符,具有较好的安全储备;与现浇节点相比,其极限变形能力较强,延性相当,因钢筋滑移的影响耗能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柱节点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 抗震试验 后张预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压接接缝受扭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卫晓刚 李东彬 +1 位作者 李伟龙 柴彦凯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20,共10页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适用于大柱网重荷载建筑,其边框架梁受扭是不可忽视的受力状态,因此对梁柱压接接缝扭转受力机理和承载性能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本文设计制作了15个装配式梁柱压接试件,并对其进行静力纯扭转试验,试验中观...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适用于大柱网重荷载建筑,其边框架梁受扭是不可忽视的受力状态,因此对梁柱压接接缝扭转受力机理和承载性能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本文设计制作了15个装配式梁柱压接试件,并对其进行静力纯扭转试验,试验中观察了试件的破坏现象、记录了扭矩-扭转角关系及相关特征点。结合试验现象及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表明:预加力可显著提升接缝的受扭承载力和延性,受扭承载力和延性与预压应力呈正相关关系;预应力筋的销栓作用可提高接缝的受扭承载力和延性;结合面凿毛处理,接缝材料掺入适量聚丙烯纤维均有利于提高受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 预应力 梁柱接缝 受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预应力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鲁亮 叶雨立 +1 位作者 夏婉秋 黄子恒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68-73,108,共7页
体外预应力自复位框架结构(EPSCF)是一种新型结构控制抗震结构,主要结构控制技术包括铰接节点构造、提供结构抗侧刚度的体外预应力措施以及采用阻尼器的位移控制措施。在已有二维EPSCF结构基础上提出三维EPSCF结构,并进行1/3比尺三维EP... 体外预应力自复位框架结构(EPSCF)是一种新型结构控制抗震结构,主要结构控制技术包括铰接节点构造、提供结构抗侧刚度的体外预应力措施以及采用阻尼器的位移控制措施。在已有二维EPSCF结构基础上提出三维EPSCF结构,并进行1/3比尺三维EPSCF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其抗震性能,试验内容包括模型设计与制作、测点布置以及结构地震响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罕遇地震作用下,经过设计的EPSCF结构的加速度地震响应仅为常规设计框架的1/3~1/2,而位移地震响应能满足预设要求,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约为1/60、接近于常规设计框架,试验结果表明EPSCF结构具有更小的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能得到有效控制。在地震作用下,EPSCF主体结构无损伤、残余变形很小、仅阻尼器屈服,表现出良好的免损伤、易更换的韧性结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 体外预应力 抗震性能 钢筋混凝土框架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连接装配式框架内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60
7
作者 李振宝 董挺峰 +1 位作者 闫维明 周锡元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95-900,共6页
为了提供一种适用于高烈度抗震设防区的装配结构连接方式,并为建立该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提供依据,通过6个混合连接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内节点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加载试验,对其破坏形态、滞回特性、变形恢复能力、位移延性、能量耗散等... 为了提供一种适用于高烈度抗震设防区的装配结构连接方式,并为建立该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提供依据,通过6个混合连接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内节点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加载试验,对其破坏形态、滞回特性、变形恢复能力、位移延性、能量耗散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合连接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的耗能能力与整体现浇混凝土节点相当,而其延性和变形恢复能力则优于整体现浇混凝土节点,其综合抗震性能优于整体现浇混凝土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连接 装配式 框架 节点 预应力混凝土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抗侧刚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先铁 刘立达 +2 位作者 周绪红 贺博 郑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9-825,共7页
提出一种新型绕梁腹板销轴转动的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梁柱连接节点.推导了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抗侧刚度计算公式,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研究了钢绞线截面面积和初始预应力大小对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自复位能力... 提出一种新型绕梁腹板销轴转动的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梁柱连接节点.推导了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抗侧刚度计算公式,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研究了钢绞线截面面积和初始预应力大小对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自复位能力的影响,探明了自复位框架的失效机制.结果表明: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具有良好的自复位能力,框架构件保持弹性.随着钢绞线截面面积增大,自复位框架刚度和承载力增大;钢绞线处于弹性时,初始预应力大小对自复位框架刚度影响很小.初始预应力合理取值可避免自复位框架失效机制的发生,并给出了初始预应力取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 抗侧刚度 初始预应力 自复位性能 失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柱拆除时预压装配式PC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慎江 刘辰谱 +1 位作者 宋满荣 何嘉轩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9-224,共6页
为研究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prestressed concrete,PC)框架的抗连续倒塌能力,文章设计1榀2层2跨预压装配式PC平面框架进行底层边柱柱拆除试验,对其裂缝发展、变形能力、破坏模式进行探究。研究表明,预压装配式PC框架在边柱失效的情... 为研究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prestressed concrete,PC)框架的抗连续倒塌能力,文章设计1榀2层2跨预压装配式PC平面框架进行底层边柱柱拆除试验,对其裂缝发展、变形能力、破坏模式进行探究。研究表明,预压装配式PC框架在边柱失效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抗连续倒塌能力。在试验加载过程中,框架的混凝土裂缝开展与破坏集中在边柱失效跨内两侧梁端与框架柱牛腿结合部,框架柱以及远离失效边柱的框架梁基本完好。在倒塌阶段时,框架内部的预应力钢绞线产生的轴向拉力为结构提供了较大的承载力;普通钢筋由于在梁柱结合处未贯通,因此并未受拉屈服,贡献的承载力较小,但对抑制框架梁裂缝的开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PC)框架 连续倒塌 拆除边柱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