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弧长法的预应力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明政 黄音 +1 位作者 王正霖 白绍良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9-114,共6页
根据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编制了适用于预应力建立和施加外荷载两个阶段的静力杆件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该程序直接从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出发,考虑了混凝土的受拉硬化和受压软化,采用截面分层杆系有限元模型和... 根据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编制了适用于预应力建立和施加外荷载两个阶段的静力杆件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该程序直接从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出发,考虑了混凝土的受拉硬化和受压软化,采用截面分层杆系有限元模型和弧长法,在刚度矩阵中同时考虑了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经与两榀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试验结果校核,程序模拟精度较好,可用于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计算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长法 预应力框架结构 非线性分析 受力模型 外荷载 分层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框架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朴贤日 崔帅 +1 位作者 刘勇 张耀庭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0-208,共9页
随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中极罕遇地震作用概念的提出,有必要对按我国现设计规范的预应力混凝土(PC)框架结构在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深入研究。为此,依据我国现规范设计了6榀不同梁截面尺寸、不同抗震等... 随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中极罕遇地震作用概念的提出,有必要对按我国现设计规范的预应力混凝土(PC)框架结构在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深入研究。为此,依据我国现规范设计了6榀不同梁截面尺寸、不同抗震等级的PC框架,在OpenSees中对其建立数值模型并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验证,然后分别对其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和基于IDA的易损性分析。研究表明:在罕遇,极罕遇地震作用下,各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均能满足现规范1/50的限值要求,但容易出现“强梁弱柱”的破坏机制;结构的倒塌失效概率均较小,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其中抗震等级为三级的PC框架抗震性能最好,具有较高的抗震能力储备;同时,在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条件下,适当减小框架梁的截面尺寸,能较好地改善结构的破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极罕遇地震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 抗震性能 静力弹塑性分析 易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柱加强型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志 孟少平 +1 位作者 于琦 周臻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11-116,共6页
国内的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简称PC框架)大都是基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简称89规范)进行设计,研究表明,其耗能机制为层间屈服机制。为了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对基于89规范设计的三层两跨空间PC框架进行了边柱加强,... 国内的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简称PC框架)大都是基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简称89规范)进行设计,研究表明,其耗能机制为层间屈服机制。为了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对基于89规范设计的三层两跨空间PC框架进行了边柱加强,并完成了1∶7.2缩尺模型振动台试验。试验表明:加强的边柱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推迟,结构损伤在各楼层分布均匀,模型能够形成梁端和柱端出铰的混合出铰机制,结构整体抗震能力大大提高。此外,脉冲型近场地震动Chi-Chi波对结构的位移响应影响更大,而El Centro波则更容易激发模型的高阶振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框架结构 振动台试验 混合出铰机制 脉冲型近场地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侧限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程东辉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4-36,共3页
分析了预应力框架结构中侧向约束对连续框架梁中预应力值的影响 ,以及这种影响对竖向构件本身的影响 ,提出了侧限系数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工程实例 ,提出了考虑侧向约束影响的应用条件 ,可供设计参考。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 侧限影响系数 侧向约束 竖向构件 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多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弹塑性静、动力分析
5
作者 种迅 孟少平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5年第2期13-16,31,共5页
目前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理解多是基于单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或振动台试验。然而,多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耗能机制和薄弱部位与单跨框架结构不尽相同。本文分别采用弹塑性动、静力分析方法(时程分析方... 目前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理解多是基于单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或振动台试验。然而,多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耗能机制和薄弱部位与单跨框架结构不尽相同。本文分别采用弹塑性动、静力分析方法(时程分析方法、Pushover分析方法)对一榀多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和屈服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通过对两种分析结果的比较验证了Pushover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弹塑性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 Pushover分析 多层多跨 动力分析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时程分析方法 抗震能力 振动台试验 薄弱部位 耗能机制 静力分析 分析结果 可靠性 单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移影响矩阵的高铁站房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曾月 丁峰 +2 位作者 赵一超 卓彪 刘艳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5-121,共7页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被广泛应用于高铁站房,由于预应力的损失可能导致结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服役风险,能即时准确获取构件预应力损失程度,对判断站房的使用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为计算该结构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损失程度,基于位移影响...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被广泛应用于高铁站房,由于预应力的损失可能导致结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服役风险,能即时准确获取构件预应力损失程度,对判断站房的使用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为计算该结构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损失程度,基于位移影响矩阵原理,建立预应力损失程度与结构中梁监测点处位移变化值之间的关系方程,提出一种计算该结构预应力筋预应力损失程度的方法。研究表明:该方法能较精确地计算出预应力筋的损失程度,可用于高铁站房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预应力损失监测。当单位预应力损失量为25%时,计算得到的预应力损失程度误差最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梁跨中位置的位移变化对计算预应力损失的敏感性最好。主梁发生预应力损失时,会使与之相连的次梁监测点处位移发生变化;次梁发生预应力损失时,对其他梁监测点处的位移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站房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 结构变形 位移影响矩阵 单位预应力损失量 预应力损失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Park-Ang模型的PC框架结构损伤模型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晓伟 张耀庭 肖云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3-80,共8页
为研究Park-Ang模型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适用性,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依据等效荷载法原理将构所受到的有效预压力作为轴向压力,并以此来计算预应力构件的轴压比;考虑有、无粘结预应力筋两种情况,基于预应力混凝土梁和普通钢筋... 为研究Park-Ang模型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适用性,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依据等效荷载法原理将构所受到的有效预压力作为轴向压力,并以此来计算预应力构件的轴压比;考虑有、无粘结预应力筋两种情况,基于预应力混凝土梁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拟静力试验,利用1st Opt软件对Park-Ang模型参数β进行非线性拟合;最后,根据有、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拟静力试验,利用本文修正的有、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Park-Ang模型参数β计算其损伤,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吻合良好,验证其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k-Ang模型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耗能因子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柱失效后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子结构动力倒塌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涛 陈万庆 郝天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7-23,共7页
为了研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PRC)框架结构的动力倒塌性能,设计了5个1/4比例的框架子结构模型,通过快速抽柱方式对其动力倒塌性能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荷载的动力冲击作用下,5个试件在中柱失效后的结构损伤主要表现为框架... 为了研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PRC)框架结构的动力倒塌性能,设计了5个1/4比例的框架子结构模型,通过快速抽柱方式对其动力倒塌性能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荷载的动力冲击作用下,5个试件在中柱失效后的结构损伤主要表现为框架梁端开裂和结构基频的降低;预应力的施加导致失效柱处的动态竖向位移增加;当框架梁的跨度相同时,预应力可以显著改善框架梁端受拉纵筋的受力状态;非预应力试件受倒塌荷载的动力冲击作用更为显著;合理选取框架梁的跨高比和预应力的施加方式有助于控制PRC框架结构的倒塌风险。提出了针对PRC框架结构倒塌荷载动力增大系数(DIF)的计算方法,分析表明基于试验和计算所得的PRC框架试件倒塌荷载的DIF值均小于2.0,在对PRC框架结构开展静力倒塌分析时应基于失效柱的目标竖向位移确定倒塌荷载DIF的合理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 连续倒塌 动态响应 荷载动力增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柱对预应力框架影响的等效弹簧模型 被引量:8
9
作者 陈树华 栾伟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86-689,共4页
针对预应力框架结构的预应力传递受侧向柱影响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张德峰等人提出的假设存在缺陷:一是建立模型时,不动点的确定未考虑框架梁轴向压缩刚度的影响;二是各框架柱对框架的反向约束力与其距离不动点的距离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针对预应力框架结构的预应力传递受侧向柱影响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张德峰等人提出的假设存在缺陷:一是建立模型时,不动点的确定未考虑框架梁轴向压缩刚度的影响;二是各框架柱对框架的反向约束力与其距离不动点的距离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为此重新提出了假设,建立了广泛适用的等效弹簧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利用最小势能原理推导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在相同条件下用文中所得到的公式与张德峰文中的公式,对"台座现象"进行分析,得出了比较结果:对于3跨或多于3跨时,张德峰文中的公式明显不能对"台座现象"进行分析.本模型对于指导实际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柱 预应力框架结构 影响 等效弹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